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中部志留-泥盆系沉积构造背景 被引量:13
1
作者 宋文杰 李曰俊 +3 位作者 王国林 胡剑风 闵磊 谢烈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9-528,共10页
我国陆上最深的钻井塔参 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 ,井深 72 0 0m ,在井深 3742~ 40 0 1m钻遇志留 泥盆系碎屑岩 2 5 9m ,包括下志留统 1 2 5m ,上泥盆统 1 34m。在该段岩心采样 2 3块 (下志留统 1 5块 ,上泥盆统 8块 ) ,其全岩和微... 我国陆上最深的钻井塔参 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 ,井深 72 0 0m ,在井深 3742~ 40 0 1m钻遇志留 泥盆系碎屑岩 2 5 9m ,包括下志留统 1 2 5m ,上泥盆统 1 34m。在该段岩心采样 2 3块 (下志留统 1 5块 ,上泥盆统 8块 ) ,其全岩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塔参 1井的志留 泥盆系碎屑岩均为稳定大陆克拉通内部的沉积 ,物源可能来自其底部以前震旦纪花岗岩为代表的古老陆壳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沉积构造背景 地球化学 志留-泥盆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泥质烃源岩发育的构造和沉积背景控制 被引量:31
2
作者 于炳松 樊太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4-540,共7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是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而泥质岩烃源岩则是此时满加尔坳陷及其周边地区的主要烃源岩类型。通过露头和钻井资料,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可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泥质烃源岩主要沉积在具上升洋流的陆棚...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是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而泥质岩烃源岩则是此时满加尔坳陷及其周边地区的主要烃源岩类型。通过露头和钻井资料,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可知,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泥质烃源岩主要沉积在具上升洋流的陆棚、滞流的海湾陆棚、正常陆棚、深海盆地以及淹没台地陆棚等不同的环境中。它们分别属于伸展的被动大陆边缘、伸展的裂陷槽盆和稳定的克拉通构造背景。这些沉积在不同构造和沉积背景中的泥质烃源岩,其有机质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具上升洋流的陆棚环境中形成的泥质烃源岩中有机质含量最高,其次是滞流的海湾陆棚环境中形成的泥质烃源岩,正常陆棚环境中形成的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而真正深海洋盆环境中沉积的泥质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远不如陆棚环境中的泥质沉积物。淹没台地陆棚环境中沉积的泥质岩中有机质含量最低。这说明塔里木盆地构造和沉积背景对海相泥质烃源岩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烃源岩 构造沉积背景 寒武系—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及其邻区礁滩体发育的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和古地貌控制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雷克辉 钟宁宁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22,共7页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的区域构造-沉积演化为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礁滩体的发育提供了基本的沉积背景。经历了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及晚海西期三期构造运动,形成三期三种级次的断裂:一级断裂规模较大,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走向北西—南东向;早海... 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的区域构造-沉积演化为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礁滩体的发育提供了基本的沉积背景。经历了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及晚海西期三期构造运动,形成三期三种级次的断裂:一级断裂规模较大,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走向北西—南东向;早海西期形成二级断裂,规模相对较小,走向与一级断裂近于垂直;晚海西期形成的三级断裂,规模更小,走向则近于一级断裂。这三期构造运动的应力场方向是来回变化的,强度则逐渐减弱。这种构造运动特征引起了礁滩体发育环境的反复变化,因而形成了多期礁滩体,它们在垂向上出现叠置的现象。古地貌形态对礁滩体的发育具有控制意义,礁滩体主要发育在古地貌高点上,并在横向上形成带状分布。在研究区,以塔中Ⅰ号断裂坡折带中部的礁滩体最为发育,并呈现出多期发育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Ⅰ号断裂带 碳酸盐岩储层 构造-沉积背景 控制作用 古地貌特征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罗霍洛山地区上志留统博罗霍洛山组沉积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永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新疆中天山西段的博罗霍洛山地区,在早古生代具有裂陷带性质。上志留统博罗霍洛山组形成于该裂陷带的最后闭合阶段,具有其特殊的形成时间和沉积特征。通过对该组地层的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本文较深入地讨论了其沉... 新疆中天山西段的博罗霍洛山地区,在早古生代具有裂陷带性质。上志留统博罗霍洛山组形成于该裂陷带的最后闭合阶段,具有其特殊的形成时间和沉积特征。通过对该组地层的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本文较深入地讨论了其沉积环境及其沉积构造背景。认为该组岩石为浊流沉积物,其形成与活动性较强的大陆边缘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陆源物质来源以当时存在于裂陷带以南的具有一定陆壳厚度和中等成熟度的“伊宁古陆”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罗霍洛山组 浊流沉积 地球化学 沉积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中段被动陆缘阿普特盐岩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海滨 陈全红 +1 位作者 毕素萍 陈杰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在早白垩世阿普特期沉积了一套分布广泛的蒸发岩,其成分和成因不仅对研究南大西洋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油气勘探关注的重点。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有关盐岩的分布、时代、成因和构造沉积背景等研究进展...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在早白垩世阿普特期沉积了一套分布广泛的蒸发岩,其成分和成因不仅对研究南大西洋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油气勘探关注的重点。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有关盐岩的分布、时代、成因和构造沉积背景等研究进展,总结目前存在的主要争议,指出分歧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1)盐岩厚度大,变形复杂,两侧宽度和对称性变化与盆地的伸展模式及板块破裂的位置有关;(2)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定年表明,盐岩在各盆地的沉积下限约为118~116 Ma,上限为115~110 Ma,阿普特阶生物层型不完善和同位素年代数据太少是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化学地层学精细对比为确定其时代提供了新的方法;(3)盐盆北部较南部更富含易溶成分,相对于海水源自南部大洋和蛇纹石化脱水两种模式,源自北部大洋的热液卤水模式更能解释其成分差异,且与古生物、古地理及古气候证据相吻合;(4)基于对洋陆边界、不整合成因和盆地沉降机制认识的差异,对盐岩沉积于大洋形成前、形成后或是形成过程中仍存在不同观点,明确盐下基底的性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5)需要结合古气候、古地理综合分析盐岩沉积于浅水深盆还是浅水浅盆环境,而且随着蒸发作用的进行,盐盆水平面并非一直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普特盐盆 盐岩时代 成分差异 盐岩成因 构造沉积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6
6
作者 文龙 杨跃明 +5 位作者 游传强 张玺华 彭瀚霖 王文之 罗冰 罗文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7,共10页
近期在四川盆地川中安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发现了大气藏,持续深化优质储层展布规律、源储配置关系等地质认识,对拓展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层序格架特征、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积... 近期在四川盆地川中安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发现了大气藏,持续深化优质储层展布规律、源储配置关系等地质认识,对拓展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层序格架特征、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积过程对储层发育和分布、源储配置关系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德阳—安岳古裂陷总体上呈北西向展布,具有北宽陡、南窄缓的形态特征,且存在灯二期、灯四期2个裂陷边界,其中灯二期裂陷在德阳—内江一带呈"U"形展布;(2)灯影组可划分为4个Ⅲ级层序(SQ1~SQ4),SQ3时期,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可识别出完整的海进超覆和海退进积沉积反射结构,发育灯四段早—中期台缘带;(3)古裂陷在震旦系沉积之前就已有雏形,前震旦裂谷的继承性活动影响了震旦系的沉积充填及岩相展布;(4)SQ2、SQ4时期分别形成的灯二、灯四段裂陷边缘以及SQ3时期形成的灯四段早期台缘带是优质储层的有利分布区带;(5)环古裂陷下寒武统烃源区的灯二、灯四段边缘均具有侧接式源储配置关系,古裂陷东侧向川西北延伸的边缘带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成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气藏形成 沉积构造背景 地层层序 沉积充填 储集层 源储配置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元古代冰成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丁海峰 马东升 +1 位作者 姚春彦 蔺启忠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24-237,共14页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克苏地区出露有2套与新元古代冰期相关的杂砾岩沉积,通过对其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讨论了沉积物的构造背景和古气候风化条件。化学蚀变指数(CIA)指示出本区的2套新元古代杂砾岩代表了2次寒冷的冰期记录,分别为...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克苏地区出露有2套与新元古代冰期相关的杂砾岩沉积,通过对其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讨论了沉积物的构造背景和古气候风化条件。化学蚀变指数(CIA)指示出本区的2套新元古代杂砾岩代表了2次寒冷的冰期记录,分别为巧恩布拉克冰期和尤尔美那克冰期,其中在巧恩布拉克冰期中出现了2次小冰期旋回,而且本区从早新元古代开始一直处于较为寒冷干燥的环境下,直到晚新元古代才逐渐变暖。通过K2O/Na2O-SiO2图解和La-Th-Sc、Th-Sc-Zr/10、Th-Co-Zr/10三角图解讨论了沉积构造背景从早新元古代岛弧环境向晚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环境演化的趋势,而主元素含量也体现了从不成熟向成熟演化的特征,与本区存在的阿克苏群变质岩基底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冰期 化学蚀变指数 沉积构造背景 阿克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6
8
作者 金利洪 孙效东 +3 位作者 李强 张婷婷 龙江南 肖琴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94-1105,共12页
南贝尔凹陷位于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为中生代断陷盆地内小断陷。该凹陷具有断陷结构简单、多凸多凹、凹隆相问的构造格局,形成了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的特点。铜钵庙组三角洲前缘砂体、南屯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水下扇砂体为油气聚集成... 南贝尔凹陷位于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为中生代断陷盆地内小断陷。该凹陷具有断陷结构简单、多凸多凹、凹隆相问的构造格局,形成了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的特点。铜钵庙组三角洲前缘砂体、南屯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水下扇砂体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在东次凹北洼槽南一段Ⅱ油组构造和沉积匹配较好的区域形成构造和岩性控制的岩性一构造油藏;在东次凹南洼槽由于砂泥互层居多,纵向上含油层位多,形成复式油藏,而只有在北洼槽的南一段Ⅱ油组储层相对集中,形成了以岩性控制为主的构造一岩性油藏。构造沉积背景、烃源灶、不整合面和不同级别的湖泛面,控制了油气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木察格 断陷盆地 烃源灶 扇三角洲 构造沉积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振强 高平 +2 位作者 何建国 王欲晓 李燕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3,8,共4页
为加强对油气勘探工作的指导 ,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东濮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成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构造沉积背景 ,将东濮凹陷划分为 2个大的构造沉积旋回和 5个演化阶段。在构造沉积研究的基础上 ... 为加强对油气勘探工作的指导 ,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东濮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成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构造沉积背景 ,将东濮凹陷划分为 2个大的构造沉积旋回和 5个演化阶段。在构造沉积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地层压力系统的研究结合油源及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封闭程度 ,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划分为 3个一级成藏动力学系统 :下部自源—它源超高压半封闭系统、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系统、上部它源正常压力半封闭系统 ,并认为一级系统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个次级子系统。分析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 ,认为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主要是断层、不整合和岩性岩相变化带。指出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动力学系统 东濮凹陷 构造沉积背景 联络体系 成藏模式 地层压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