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哈山构造南缘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储层特征及有利储层定量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瑞香 杨悦 +1 位作者 王延章 王杰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哈山构造南缘斜坡带西北临哈拉阿拉特山,东南与乌夏断裂带、玛湖凹陷相接,油气储量丰富,储层特征复杂多变,勘探程度低,含油主力区块尚不明确。本次结合实际资料,在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之上,以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储层为例,分析储层... 哈山构造南缘斜坡带西北临哈拉阿拉特山,东南与乌夏断裂带、玛湖凹陷相接,油气储量丰富,储层特征复杂多变,勘探程度低,含油主力区块尚不明确。本次结合实际资料,在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之上,以侏罗系八道湾组一段储层为例,分析储层参数间的相关性对储油性能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储层储油性能进行定量评价,明确了各储层参数间的相关性及八道湾组一段储层的综合储油性能,指出了主力含油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可将八道湾组一段划分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为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Hq2、Hq1及Hsha2井区域,沉积岩相主要为砂砾岩及细砂岩,物性好;Ⅱ类及Ⅲ类储层分布较广,为下步勘探开发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定量评价 储层特征 八道湾组一段 哈山构造南缘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大油田的勘探方向——以麦盖提斜坡构造为例 被引量:17
2
作者 何登发 柳少波 +1 位作者 李洪辉 孟庆任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9年第2期57-64,共8页
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在该盆地寻找“大油田”只能依赖于有机质丰度较高、热演化程度适度的烃源岩。本文从石炭纪原型盆地类型与有机岩相带预测出发,指出了呈区域性展布的、发育在被动陆缘厌氧陆架环境的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烃源... 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在该盆地寻找“大油田”只能依赖于有机质丰度较高、热演化程度适度的烃源岩。本文从石炭纪原型盆地类型与有机岩相带预测出发,指出了呈区域性展布的、发育在被动陆缘厌氧陆架环境的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烃源岩即为这类源岩,主要发育在麦盖提斜坡部位。烃源岩晚期成熟,石油排运充分,阿尔塔什组区域盖层封盖,多套储集层段(Q_1、C_1b、C_(1-2)k、C_2x、P_2)等构成了麦盖提斜坡有利的石油成藏条件。本文指出以地层—岩性型油藏为基础可在麦盖提斜坡形成大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麦盖提 斜坡构造 成藏条件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八道湾组圈闭发育模式及勘探潜力
3
作者 张仲培 齐育楷 +3 位作者 王瀚洲 金芸芸 黄帅博 常文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7,共9页
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源岩层系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对构造背景和在大面积斜坡背景下的圈闭发育模式认识不清。通过恢复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八道湾组沉积前古地貌,利用井震结合建立了古地貌控制下... 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带侏罗系八道湾组源岩层系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对构造背景和在大面积斜坡背景下的圈闭发育模式认识不清。通过恢复焉耆盆地北部凹陷八道湾组沉积前古地貌,利用井震结合建立了古地貌控制下层序地层格架,并在格架约束下开展了沉积体系展布和刻画,明确了圈闭发育模式及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八道湾组沉积前发育了多级构造坡折带,控制了八道湾组地层展布及沉积样式,坡折带之下发育低位体系域厚层三角洲前缘砂体,之上发育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富泥沉积体系;古地貌坡折控制下八道湾组共发育2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古隆起与湖平面耦合控制下,低位砂体配置上覆湖侵泥岩可形成地层-岩性圈闭。坡折带控制下发育的浊积砂岩可形成透镜体圈闭,四十里城斜坡区发育厚层优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巨大;坡折带控制的2类圈闭群具有源储紧邻、高效充注、保存条件优越的特征,是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研究成果为焉耆盆地及周边盆地八道湾组的勘探部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宝浪苏木构造带—四十里城斜坡 八道湾组 沉积体系 坡折带 隐蔽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尺度-频率的小波微幅构造识别方法与应用——以南美厄瓜多尔X区块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海 王光付 +1 位作者 孙建芳 李发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5,共8页
针对构造幅度小于10 m的微幅构造精细识别,受地震资料品质及解释精度限制,常规成图与分析方法面临着难以有效突出微幅构造细节与提高识别效率的问题。以南美厄瓜多尔X区块微幅构造研究为目标,探索以小波构造分解的方法,实现对目标层3 m... 针对构造幅度小于10 m的微幅构造精细识别,受地震资料品质及解释精度限制,常规成图与分析方法面临着难以有效突出微幅构造细节与提高识别效率的问题。以南美厄瓜多尔X区块微幅构造研究为目标,探索以小波构造分解的方法,实现对目标层3 m左右微幅构造快速有效的精细识别。目标层受安第斯造山运动弱挤压作用影响,大部分微幅构造幅度小于5 m。采用小波构造分解方法,将等深或等T0构造数据进行等间距采样,建立尺度随频率变化的“尺度-频率”小波函数,通过该函数多尺度地分解微幅构造起伏特征。利用阈值函数控制优选低频、中频、高频构造起伏等信息,根据相应小波系数对构造低频、中频、高频成分进行多尺度重组,提高相应高频成分对微幅构造的识别权重,从而降低构造低频成分对微幅构造识别的遮蔽作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微幅构造识别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幅度小于3 m的微幅构造,极大提高了斜坡区小型微幅构造油藏预测精度与分析效率,应用该成果相继部署完钻一系列评价井,均获得成功及良好油气显示,取得了良好实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幅构造 尺度-频率小波构造分解 多尺度重组 构造起伏 阈值函数 构造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起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及找矿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聂逢君 杨舒琪 +4 位作者 封志兵 夏菲 罗敏 王守玉 张博程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7,共13页
沉积盆地古隆起对油气成藏起到明显控制作用,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制约也不可忽视。砂岩型铀矿通常就位于盆地边缘构造斜坡带和盆地内部隆起附近。隆起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具体体现在:控制地下水补-径-排体系、控制层间氧化作用、控制... 沉积盆地古隆起对油气成藏起到明显控制作用,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制约也不可忽视。砂岩型铀矿通常就位于盆地边缘构造斜坡带和盆地内部隆起附近。隆起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具体体现在:控制地下水补-径-排体系、控制层间氧化作用、控制沉积相带发育、伴生断裂促进物质输运以及为成矿供给铀等。中国北方沉积盆地中新生代以来经历复杂的构造活动,盆地域内非均衡发展而多形成隆起,因此我国铀矿找矿尤其需要重视隆起对铀成矿的控制。其中,盆地内部找矿应重点关注被大幅抬升的隆起,而盆地边缘构造斜坡带上找矿需重视微隆起以及基底上覆地层的褶皱。将隆起作为关键控矿要素,优选适用的攻深找盲方法,精细刻画盆地基底隆升形成的背斜、褶皱及伴生断裂,可有效提高铀矿找矿效率并拓展铀矿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隆起 构造斜坡 盆地内部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区富油凹陷“五精一创”勘探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贤正 田福清 +5 位作者 王权 范炳达 董雄英 赵淑芳 崔伟 郭惠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富油气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历经40多年的规模油气勘探,已属高勘探程度老探区,勘探目标越来越隐蔽,勘探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但剩余资源依然丰富,仍是发现规模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立足资源基础,针对制约老探区油气勘探...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富油气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历经40多年的规模油气勘探,已属高勘探程度老探区,勘探目标越来越隐蔽,勘探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但剩余资源依然丰富,仍是发现规模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立足资源基础,针对制约老探区油气勘探的领域性地质认识、勘探目标落实、含油气性预测、勘探管理等关键问题,探索形成了高勘探成熟老探区精研细究、精雕细刻、精查细找、精耕细作、精筛细选和创新管理的"五精一创"勘探方法,并以霸县凹陷牛东超深超高温潜山油藏、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弱构造斜坡带地层岩性油藏、廊固凹陷大柳泉复杂构造油气藏以及二连盆地新凹陷——阿尔凹陷等油气勘探为例,对"五精一创"进行了全面阐述。勘探实践证明,"五精一创"勘探经验与启示对推动东部老区富油气凹陷深化勘探、实现持续规模增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凹陷 精细勘探 隐蔽型潜山 构造斜坡 复杂构造 勘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草湖凹陷形成演化新认识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姚泽伟 何光玉 +5 位作者 郑晓丽 漆立新 张洪安 云露 林璐 王文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0-375,共6页
基于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并结合钻井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塔北地区古生代以来草湖凹陷形成演化的新认识,认为塔北草湖凹陷东、西两侧斜坡的形成时间与形成机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凹陷西侧中-上奥陶统自东向西超覆沉积特征明显,表明... 基于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并结合钻井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塔北地区古生代以来草湖凹陷形成演化的新认识,认为塔北草湖凹陷东、西两侧斜坡的形成时间与形成机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凹陷西侧中-上奥陶统自东向西超覆沉积特征明显,表明西斜坡主要形成于加里东中期,形成机理是在持续区域挤压背景下,草湖地区相对沉降,阿克库勒地区相对隆升,表现出沉积型凹陷斜坡的特征;而凹陷东侧可见奥陶系、志留系等地层被强烈抬升并遭受剥蚀,角度不整合于上泥盆统-石炭系之下,后者又角度不整合于三叠系之下,表明东斜坡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晚期和海西早、晚期的强烈构造变形,以海西晚期为主,表现出构造型凹陷斜坡的特征。草湖凹陷西侧有利于发育下奥陶统岩溶型地层圈闭,凹陷东侧有利于发育志留系、石炭系和三叠系超覆型岩性圈闭及中-上奥陶统不整合型地层圈闭、下奥陶统岩溶型地层圈闭,它们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凹陷斜坡 构造型凹陷斜坡 油气圈闭 古生代 草湖凹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卷渣基础实验装置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鹏 丁义灏 +1 位作者 李强 邹宗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88,共3页
针对连铸过程中发生卷渣现象,设计了模拟卷渣冷态实验装置。通过设计不同斜坡构造和使用不同种类油模拟油水卷渣过程。通过设计油水卷渣模拟实验,可实现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性,适用于课程教学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创新研究。该实验装... 针对连铸过程中发生卷渣现象,设计了模拟卷渣冷态实验装置。通过设计不同斜坡构造和使用不同种类油模拟油水卷渣过程。通过设计油水卷渣模拟实验,可实现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性,适用于课程教学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创新研究。该实验装置已经投入使用,实验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卷渣 斜坡构造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地层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8
9
作者 甘军 赵顺兰 +1 位作者 罗威 胡晨晖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4,共5页
地层油气藏是富生烃凹陷勘探的新领域。针对涠西南凹陷南斜坡地层圈闭成藏富集规律不清的问题,运用层序地层学、油气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通过成藏期次、构造演化分析手段,明确古近系地层圈闭顶底板条件、输导体系动态演化及成藏模式。... 地层油气藏是富生烃凹陷勘探的新领域。针对涠西南凹陷南斜坡地层圈闭成藏富集规律不清的问题,运用层序地层学、油气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通过成藏期次、构造演化分析手段,明确古近系地层圈闭顶底板条件、输导体系动态演化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区地层分布和后期构造抬升是地层圈闭成藏主控因素,构造型斜坡源-储-盖层一体分布利于形成高效输导体系和大规模地层油气藏。该研究方法及结论对断陷盆地地层油气藏勘探有普遍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油气藏 构造斜坡 地层分布样式 成藏模式 涠西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