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扬子区页岩气甜点分布控制因素探讨——以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38
1
作者 徐政语 梁兴 +10 位作者 王维旭 张介辉 王希有 舒红林 黄程 王高成 鲁慧丽 刘臣 张朝 李庆飞 徐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5-43,共9页
上扬子区作为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最稳定的地区,发育多套海相页岩。为研究控制该区页岩气甜点分布的主要因素,以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依据上扬子区域地质事件及盆地结构特征,从构造控源控藏的角度对该区构造格... 上扬子区作为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最稳定的地区,发育多套海相页岩。为研究控制该区页岩气甜点分布的主要因素,以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依据上扬子区域地质事件及盆地结构特征,从构造控源控藏的角度对该区构造格局、高产井分布与气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四川盆地东南及边缘发育的达州—利川、涪陵—彭水、南川—遵义、永川—习水、富顺—盐津、威远—犍为6大构造转换与调节带,其页岩具有弱变形与弱改造特征,是盆内最有利的页岩气赋存与保存区。结论认为:(1)受高热演化、强改造因素影响,上扬子区海相页岩以构造转换带与调节带变形最弱,具有页岩气多源汇聚与复合成藏的有利条件,且天然缝网与圈闭最为匹配,是盆内最有利的页岩气赋存与保存区,页岩气资源量最为丰富;(2)四川盆地东北部达州—利川及东南永川—习水构造转换带与调节带应引起下一步页岩气选区评价与勘探工作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区 四川盆地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页岩气 构造控源控藏 甜点分布 制因素 构造转换带 调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