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第三系“不同段、不同排构造”储集性之差异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
8
1
作者
高志勇
朱如凯
+2 位作者
郭宏莉
王道串
李本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4-546,共13页
针对前陆盆地所特有的"不同段、不同排构造"这一特点,通过对准噶尔南缘13口钻井的岩心精细描述、储层显微特征研究、数据统计及镜质体反射率(Ro)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并以"不同段、不同排构造"作为研究对比单元,认为...
针对前陆盆地所特有的"不同段、不同排构造"这一特点,通过对准噶尔南缘13口钻井的岩心精细描述、储层显微特征研究、数据统计及镜质体反射率(Ro)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并以"不同段、不同排构造"作为研究对比单元,认为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古近系—新近系沙湾组储集性之间在物性、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为:①不同沉积物源与沉积相影响储集性,即使在同一物源、同一沉积相类型内,砂体类型不同造成了储集性的差异;②成岩相的不同、填隙物(泥质、胶结物)含量与分布的不均匀性与溶蚀作用均影响储集性;③机械压实作用形成的埋藏热效应主要影响古近系储集层,构造挤压作用影响相对要弱;④新近系储集层主要受构造挤压作用影响,埋藏热效应则转变为次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南缘
前陆盆地
第三系
储集性
成岩相
埋藏热效应
构造挤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异常流体压力的主要形成机制
被引量:
22
2
作者
王震亮
李耀华
张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50,共8页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异常压力发育。立足川西地区现今储层内实测地层压力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了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在异常压力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川西地区上三叠统的沉积作用和岩性组合有助于形成欠压实作用。来自综...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异常压力发育。立足川西地区现今储层内实测地层压力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了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在异常压力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川西地区上三叠统的沉积作用和岩性组合有助于形成欠压实作用。来自综合压实曲线的证据表明,上三叠统内欠压实作用仍然存在,并自侏罗纪末开始引起了较大幅度的异常压力。因须家河组渗透性较差,生烃作用特别是天然气的大量生成极有可能导致地层压力的快速增长,但具体幅度取决于欠压实增压的持续时间和流体体系的封闭程度等因素。在构造应力充分释放区,构造挤压作用难以引起流体增压;而在应力缓慢释放区,处于较为封闭体系内的流体承担着大部分上覆负荷,构造挤压引起的流体增压所起的贡献占流体异常压力实测值的80%~100%。构造挤压增压的影响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流体压力
欠压实
作用
生烃
作用
构造挤压作用
压力成因
上三叠统
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第三系“不同段、不同排构造”储集性之差异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
8
1
作者
高志勇
朱如凯
郭宏莉
王道串
李本亮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
成都理工大学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4-546,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编号:2008ZX05000-003-01)资助
文摘
针对前陆盆地所特有的"不同段、不同排构造"这一特点,通过对准噶尔南缘13口钻井的岩心精细描述、储层显微特征研究、数据统计及镜质体反射率(Ro)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并以"不同段、不同排构造"作为研究对比单元,认为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古近系—新近系沙湾组储集性之间在物性、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为:①不同沉积物源与沉积相影响储集性,即使在同一物源、同一沉积相类型内,砂体类型不同造成了储集性的差异;②成岩相的不同、填隙物(泥质、胶结物)含量与分布的不均匀性与溶蚀作用均影响储集性;③机械压实作用形成的埋藏热效应主要影响古近系储集层,构造挤压作用影响相对要弱;④新近系储集层主要受构造挤压作用影响,埋藏热效应则转变为次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准噶尔南缘
前陆盆地
第三系
储集性
成岩相
埋藏热效应
构造挤压作用
Keywords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foreland basin
Tertiary
reservoir
lapidofacies
buried thermal effect
tectonic compressio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异常流体压力的主要形成机制
被引量:
22
2
作者
王震亮
李耀华
张健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50,共8页
基金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559)
文摘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异常压力发育。立足川西地区现今储层内实测地层压力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了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在异常压力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川西地区上三叠统的沉积作用和岩性组合有助于形成欠压实作用。来自综合压实曲线的证据表明,上三叠统内欠压实作用仍然存在,并自侏罗纪末开始引起了较大幅度的异常压力。因须家河组渗透性较差,生烃作用特别是天然气的大量生成极有可能导致地层压力的快速增长,但具体幅度取决于欠压实增压的持续时间和流体体系的封闭程度等因素。在构造应力充分释放区,构造挤压作用难以引起流体增压;而在应力缓慢释放区,处于较为封闭体系内的流体承担着大部分上覆负荷,构造挤压引起的流体增压所起的贡献占流体异常压力实测值的80%~100%。构造挤压增压的影响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间。
关键词
异常流体压力
欠压实
作用
生烃
作用
构造挤压作用
压力成因
上三叠统
川西地区
Keywords
abnormal fluid pressure
undercompacti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ectonic compression
genesis of pressure
Upper Triassic
West Sichuan area
分类号
TE11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第三系“不同段、不同排构造”储集性之差异及其控制因素
高志勇
朱如凯
郭宏莉
王道串
李本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异常流体压力的主要形成机制
王震亮
李耀华
张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