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论韧性断裂构造形成时限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小奇 刘德良 李振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9-208,共10页
韧性断裂构造形成时限的研究自提出以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反应速率法、扩散速率法和应变速率法3种。最近的研究表明,对同一韧性剪切带,应变速率法和有限应变测量法所得构造形成时限均以104a为数量级,并且均随... 韧性断裂构造形成时限的研究自提出以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反应速率法、扩散速率法和应变速率法3种。最近的研究表明,对同一韧性剪切带,应变速率法和有限应变测量法所得构造形成时限均以104a为数量级,并且均随着糜棱岩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不同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形成时限也均以104a为数量级,其差异是由构造动力学条件不同引起的。利用应变速率法所得构造形成时限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利用应变速率法测定构造形成时限是可行的。在超薄片厚度、不活动组份、糜棱岩化温度和最适用古应力计等的确定上目前仍存在争议。文中还对体积因子和糜棱岩化程度等对求算构造形成时限的影响以及构造形成时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构造形成时限研究整体来说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只能达到半定量的程度,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细致的工作,同时也有待于显微构造地质学、构造岩石学等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形成时限 应变速率法 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南段主断裂韧性剪切带形成历时时限的探索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德良 曹高社 +2 位作者 李振生 杨晓勇 巩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75-482,共8页
为求得此前未曾测得过的郯庐断裂韧性构造事件的过程时间 ,选定居于安徽省肥东县桴槎山隶属郯庐断裂南段主断裂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显微构造物理化学方法 ,首先测算形成糜棱岩的差异流动应力 ,以进行应变速率 ( ε)的求算 ... 为求得此前未曾测得过的郯庐断裂韧性构造事件的过程时间 ,选定居于安徽省肥东县桴槎山隶属郯庐断裂南段主断裂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显微构造物理化学方法 ,首先测算形成糜棱岩的差异流动应力 ,以进行应变速率 ( ε)的求算 ;然后 ,用等浓度线法和晶胞参数法分别测算糜棱岩化过程中岩石体积应变量 (fV) ;再根据公式t =-lnfV/ ε ,计算出糜棱岩化过程时间 (t)。结果得出该糜棱岩带的形成时限为几十万年 (0 19~ 0 94Ma)的时间跨度 ,不同方法测定时限的精度差值在半个量级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形成时限 晶胞参数法 等浓度线法 应变速度 流动应力 韧性剪切带 郯庐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安徽段桴槎山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限初探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德良 杨强 +1 位作者 吴小奇 李振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3-343,i0007,i0008,共13页
测算全新世之前地质事件过程时间(需要精度万年级),没有现行可以采用的定年方法(误差精度百万年级),因此有必要探索构造地质自组织的时限定年方法(万年级)。本文以滨西太平洋构造系郯庐断裂带为实例,通过石英位错密度法测得差异应力σ... 测算全新世之前地质事件过程时间(需要精度万年级),没有现行可以采用的定年方法(误差精度百万年级),因此有必要探索构造地质自组织的时限定年方法(万年级)。本文以滨西太平洋构造系郯庐断裂带为实例,通过石英位错密度法测得差异应力σ分别为:糜棱岩化岩石为141·17MPa,糜棱岩为191·88MPa,超糜棱岩为223·31MPa;相应的应变速率分别为3·760×10-13s-1、7·705×10-13s-1和1·087×10-12s-1;体积因子fv相应依次为0·7923、0·6340和0·5886;所得构造形成时限t依次为2·08×104a、1·83×104a和1·44×104a。为检查精度,对同一剪切带不同应变强度样品进行系统内的比较分析,剪切带边缘样品的t值明显大于剪切带中心部位,在目前尚无地球化学方法可供借用检验的条件下,本文首次提出的自检验方法是一种提高精度的有效尝试。文中有关时限定年的系统讨论,是对以往时限定年的校正和总结,这有助于构造地质学定量化的发展,也是对构造年代学的一项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形成时限 应变速率 质量等比线 体积因子韧性剪切带 郯庐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