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应力环境对浅成岩体成矿系统的制约:从安庆月山岩体冷却过程动力学计算模拟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亮明 周瑞超 赵崇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869-2878,共10页
为探讨构造应力环境对浅成岩体成矿系统的制约,以安庆地区的月山岩体及其所形成的安庆铜矿床为例,在传统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假设不同的力学边界条件进行岩体冷却过程动力学的计算模拟实验研究。计算结果显示,在没有构造应力作用... 为探讨构造应力环境对浅成岩体成矿系统的制约,以安庆地区的月山岩体及其所形成的安庆铜矿床为例,在传统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假设不同的力学边界条件进行岩体冷却过程动力学的计算模拟实验研究。计算结果显示,在没有构造应力作用时,在岩体的接触带上不可能形成有利成矿定位的局部汇流扩容空间,挤压和拉伸作用都能够在岩体接触带形成局部汇流扩容空间,但二者的空间分布规律有着极大的差别,只有拉伸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动力学计算模拟实验能在已发现矿体部位形成汇流扩容空间,表明构造应力环境对成矿定位的汇流空间的制约以及拉伸构造应力作用对月山岩体成矿的重要贡献。在拉伸构造应力和无构造应力作用时,接触带上的流体压力都是随着变形的进程而趋降低的,只有在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下,流体压力才会有一个超压的过程,流体超压是形成斑岩型矿床的重要机制。可见挤压环境才是一种有利于斑岩型矿床成矿的构造环境,铜陵-安庆地区缺乏与矽卡岩矿床相对应的斑岩型矿床主要原因之一是成矿时处于一种拉伸的构造应力作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环境 浅成岩体成矿系统 成矿动力学计算模拟 流体超压 月山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震源机制方法研究鹤岗煤田开采区的构造应力环境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天雷 杨文东 张永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4-177,共4页
求解鹤岗强矿震震源机制解结果,表现出走滑伴随逆断层和正断层活动、非双力偶型的多样性。两组节面优势分布方向和节面的倾角优势分布不显著,两者分布无明显规律,反映出矿井下破裂面比较复杂。矿震震源主压应力释放优势方向北西310°... 求解鹤岗强矿震震源机制解结果,表现出走滑伴随逆断层和正断层活动、非双力偶型的多样性。两组节面优势分布方向和节面的倾角优势分布不显著,两者分布无明显规律,反映出矿井下破裂面比较复杂。矿震震源主压应力释放优势方向北西310°左右,优势倾角为25°~60°;主张应力轴走向NE,主张应力场优势方向为北东60°左右,仰角在30~70°之间;中等应力轴(N)近于垂直,优势倾角为70~90°。矿震震源机制解显示的矿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近似正交,矿震震源机制主应力轴优势倾角远大于区域构造地震,反映的是矿区采煤生产的次生构造应力环境重力应力场的贡献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构造应力环境 鹤岗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探区低渗储层长6_1构造裂缝主要形成期应力环境判识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新桂 张林炎 +3 位作者 黄臣军 刘格云 万晓龙 鄢犀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3-851,共9页
开展储层裂缝预测研究,首先必须认识构造裂缝形成的期次及其古应力状态。通过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1储层岩石声发射实验得出的古构造历史有效最大主应力记忆出现率,厘定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探区长61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时最大主应力介于79.12-8... 开展储层裂缝预测研究,首先必须认识构造裂缝形成的期次及其古应力状态。通过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1储层岩石声发射实验得出的古构造历史有效最大主应力记忆出现率,厘定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探区长61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时最大主应力介于79.12-89.99 MPa之间。通过岩石古应力分期、裂缝充填物包裹体测温和期次测定,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分析,确定延长组储层构造裂缝主要形成期为燕山期。通过露头区地层和覆盖区定向岩心共轭裂缝或节理应变测量,恢复了沿河湾地区燕山期构造运动三轴应力状态,即最大主应力(1δ)方向为NW—SE向,优势方位129°∠10°,最小主应力(3δ)优势方位36°∠7°,中间主应力(2δ)近于垂直。裂缝主要形成期及其古应力状态研究成果为沿河湾探区长61低渗储层构造裂缝分布和发育规律定量预测研究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形成期 构造应力环境 长61低渗储层 沿河湾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构造环境应力场预测峰值水平加速度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培善 李保昆 白彤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02-517,共16页
在分析了对峰值加速度 PGA 的影响因素之后,我们发现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参数τ_0对 PGA起了重要的作用,将τ_0引入 PGA 的预测公式中,同时考虑了 PGA 对频率的依赖性。大地震的PGA 的优越频率 f_a 较低,小地震的 f_a 较高.因此,小地震的... 在分析了对峰值加速度 PGA 的影响因素之后,我们发现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参数τ_0对 PGA起了重要的作用,将τ_0引入 PGA 的预测公式中,同时考虑了 PGA 对频率的依赖性。大地震的PGA 的优越频率 f_a 较低,小地震的 f_a 较高.因此,小地震的衰减系数较大,PGA 衰减较快。基于上述两点改进,提出了新的 PGA 预测公式。在该公式中,构造环境应力场、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是预测将来强地面运动的重要变量。此公式有很大的适用范围,可以用于大地震(矩震级 M_w=6—7.8),也可以用于较小地震(M_w=3—6)的 PGA 预测;在考虑了世界各个地区不同的构造环境应力值水平以后,新预测公式可以应用于世界不同地区(例如美国加州和中国华北、西南等)。用实际观测资料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 加速度预测 构造环境应力 衰减系数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谱对构造环境剪应力场的依赖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保昆 陈培善 白彤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2-300,355,共9页
在以前理论工作的基础上,导出了构造环境剪应力值对反应谱的影响.在美国知名学者Boore等建立的预测公式BJF94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预测公式CLB20.在CLB20中引进了应力场量值τ0对SA的影响项.BJF94主要是基于美国西部的强震观测资料作出... 在以前理论工作的基础上,导出了构造环境剪应力值对反应谱的影响.在美国知名学者Boore等建立的预测公式BJF94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预测公式CLB20.在CLB20中引进了应力场量值τ0对SA的影响项.BJF94主要是基于美国西部的强震观测资料作出的经验预测公式,而SEA99是基于全球张性地区的强震观测资料作出的预测公式.我们把两者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发现BJF94的预测值lg(Y)减去0.16个对数单位后,与SEA99的预测值十分接近.这说明张性地区的lg(Y)较小;地区性差异主要表现在构造环境剪应力场的差异上.如果这个因素在预测公式中能得到适当体现,同时预测公式中的震级标度都用全球统一的矩震级,距离都使用多数人倾向使用的断层投影距,那么预测公式的地区性差异将大大减轻,以至最后消失,有可能构造出全球适用的预测公式.我们的抗震设计直接引用美国研究者发表的反应谱衰减结果(例如BJF94和SEA99),不会导致太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反应谱 构造环境应力 反应谱预测公式 矩震级 断层投影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培善 白彤霞 成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91-97,共7页
利用1988-1999年10月中国地震基本台网观测得到中国地区3103个体波震级mb≥3.8的地震资料,计算了它们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0,得到了中国构造环境剪应力场的分布图.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地震的应力值较低,只有110个地震的≥10 MPa.用这些高... 利用1988-1999年10月中国地震基本台网观测得到中国地区3103个体波震级mb≥3.8的地震资料,计算了它们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0,得到了中国构造环境剪应力场的分布图.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地震的应力值较低,只有110个地震的≥10 MPa.用这些高应力值地震资料,根据它们的矩震级值Mw计算出其破裂长度和影响半径Ri,并以此勾画出了中国高应力值地区.结果表明,高应力值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新疆、青海、西藏、云南等省)和台湾省;中国东部地区应力值较低,华北地区目前应力水平也不高.从统计上看,应力场水平与地震活动性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本文结果可为确定地震危险区和潜在震源区提供地震学依据;还可在确定强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反应谱)的衰减关系时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环境应力 地震危险区 潜在震源区 应力场分布图 强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北缘通麦—波密段现今地应力场特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秦向辉 陈群策 +5 位作者 孟文 张重远 孙东生 杨跃辉 陈虹 李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6-2140,共15页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研究的关键地区,规划有川藏铁路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受限于地质地理条件,其现今地应力场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利用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数据,研究了东构造结北缘通麦—波密段现今地应力场...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研究的关键地区,规划有川藏铁路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受限于地质地理条件,其现今地应力场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利用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数据,研究了东构造结北缘通麦—波密段现今地应力场,探讨了其构造应力环境。结果表明,通麦—波密段实测主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1100 m深度内SH和S_(h)分别为4.87~32.47 MPa和3.05~20.07 MPa,随深度增加梯度分别为2.49 MPa/100 m和1.61 MPa/100 m,略低于青藏地块和东构造结西缘梯度水平,但地应力状态特征参数表明其水平应力作用强度总体上高于青藏地块;SH优势方向为NEE向(N69.2°±11.5°E),相比NNE—NE向区域主压应力方向表现出明显的顺时针偏转特征;现今地应力场由水平向应力作用主导,400 m以浅应力类型为逆冲型,以深转换为走滑型;水平向差应力和构造差应力在600 m深度以下显著增加,构造差应力最大为12.42 MPa,表明通麦—波密段深部存在相对较强的构造应力作用;库伦摩擦失稳准则分析表明,受地形影响较小的200 m以深实测地应力值总体低于摩擦系数取0.6时理论地应力水平,并且430 m深度以下地应力值总体在摩擦系数取0.2~0.4的理论地应力取值范围内,揭示通麦—波密段现今地壳应力强度尚未达到极限水平,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应力环境。最后,讨论了现今地应力场对东构造结北缘重大铁路隧道工程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应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东构造 应力 水压致裂法 特征参数 构造应力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秭归与巴东交界MS4.0地震矩张量及应力环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海波 王杰 +1 位作者 邹正波 陈俊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4-497,共14页
三峡库区湖北秭归与巴东交界地区2013年以来发生5次M S4.0以上地震.本文基于湖北、重庆等省属13个测震台站宽频带波形数据,采用kiwi软件包和rapidinv12程序反演了这些地震的全矩张量解,结果显示所有地震双力偶解均为走滑兼逆断性质,两... 三峡库区湖北秭归与巴东交界地区2013年以来发生5次M S4.0以上地震.本文基于湖北、重庆等省属13个测震台站宽频带波形数据,采用kiwi软件包和rapidinv12程序反演了这些地震的全矩张量解,结果显示所有地震双力偶解均为走滑兼逆断性质,两个节面走向、倾角、滑动角与P、T轴走向和倾俯角的一致性均较好,主压应力P轴NWW走向,倾角近水平,主张应力T轴NNE走向.与三峡库区现今构造应力场比较,这5次地震主压应力P轴与主张应力T轴的平均方向与其大体一致,并且节面1平均走向也与附近主要断裂:高桥断裂和周家山—牛口断裂走向大体一致,反映了这些地震受到区域现今构造应力环境的控制与影响.通过对地震矩张量的ISO+DC+CLVD分解显示,所有地震的ISO成分均低于10%,纯双力偶DC成分偏少而CLVD成分较多,主要与震源区地下浅层介质复杂的各向异性、多重剪切错动或液态下拉张错动有关.结合震源区局部特殊的岩层岩性结构和水文地质环境,分析认为库水长时期的侵蚀溶蚀与加卸荷载作用,有利于引起局部岩层强度降低,在特殊水位时段将触发岩层失稳而滑动破裂,这5次地震中CLVD成分较多正是这一复杂过程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wi方法 全矩张量 CLVD 构造应力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求解环境剪应力场不同方法的常数值的确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叶秀薇 闻则刚 +1 位作者 孙崇赤 康英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84-88,共5页
陈培善等推导了多个求解环境剪应力场τ0的公式,利用广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广东及邻近地区1999年以来163个ML 2.0~5.2地震求解不同公式中的常数,假设广东地区环境剪应力场为5 MPa,求得C3=-5.707,C4=4.678,C5=-0.259、C6=-5.91、C7=-... 陈培善等推导了多个求解环境剪应力场τ0的公式,利用广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广东及邻近地区1999年以来163个ML 2.0~5.2地震求解不同公式中的常数,假设广东地区环境剪应力场为5 MPa,求得C3=-5.707,C4=4.678,C5=-0.259、C6=-5.91、C7=-12.01,C3~C7依次代表利用地震波辐射能量、拐角频率、震源峰值加速度、震源峰值速度或震源峰值位移求解τ0时所用到的常数.与其它地区的计算结果比较,显示不同地区的C4~C7较为接近,而C3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环境应力 震源参数 常数确定 数字地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西北红布金矿地质特征及构造解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连昌 曾庆栋 +1 位作者 沈远超 刘铁兵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22,共5页
胶西北红布金矿在焦家金矿田独具特色,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发育在断裂带两侧花岗(闪长)质岩石中受密集节理裂隙带控制的细脉、网脉状金矿。构造解析表明红布金矿体主要形成于主断裂发生右行走滑的构造应力环境,其... 胶西北红布金矿在焦家金矿田独具特色,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发育在断裂带两侧花岗(闪长)质岩石中受密集节理裂隙带控制的细脉、网脉状金矿。构造解析表明红布金矿体主要形成于主断裂发生右行走滑的构造应力环境,其主压应力方位大致为SWW-NEE,主压应力轴近水平,含矿裂隙表现为张剪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节理裂隙带 构造解析 构造蚀变 构造应力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3月19日那曲M6.1地震震源区应力应变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玉江 邵志刚 +3 位作者 胡幸平 石富强 刘皓晴 陈连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3-685,共13页
2021年3月19日在西藏那曲发生M6.1地震,震源区应力应变环境与应力演化对于理解该地震的孕育背景与发震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地震发生后,快速收集震中周边的实测应力数据、震源机制解和GPS观测数据,开展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与应变率场解算... 2021年3月19日在西藏那曲发生M6.1地震,震源区应力应变环境与应力演化对于理解该地震的孕育背景与发震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地震发生后,快速收集震中周边的实测应力数据、震源机制解和GPS观测数据,开展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与应变率场解算.基于历史强震位错模型,利用PSGRN/PSCMP程序计算周边历史强震引起的M6.1地震震源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那曲地震震中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为北北东向,与发震断层面的走向近乎平行,使得地震表现为以正断活动性质为主的特征.最大主压应变率的方向与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基本一致,地震处于最大剪应变率的梯度带上.1950年察隅M8.7地震的发生造成那曲地震震源处明显的应力增加,同震和震后应力变化分别为1.91×10^(4)Pa和8.27×10^(4)Pa.1411年当雄南M7 2/3地震以来9次历史强震的发生造成震源处累积库仑应力增加9.06×10^(4)Pa,意味着那曲M6.1地震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持续挤压的动力学背景下发生的,区域历史强震活动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认识那曲地震的发震背景和动力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曲M6.1地震 构造应力环境 库仑应力变化 应变率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力学地震破裂模式和应力降模式的比较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培善 荣玉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C00期175-188,共14页
借鉴断裂力学的研究成果和位错模式,提出了断裂力学地震破裂模式。根据此模式可以通过测定震源参数(位错量D与断层长度L;或地震矩M0与断层面积S;或地震矩M0与体波震级mb)直接估计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同时还解释了应力降模式所存在... 借鉴断裂力学的研究成果和位错模式,提出了断裂力学地震破裂模式。根据此模式可以通过测定震源参数(位错量D与断层长度L;或地震矩M0与断层面积S;或地震矩M0与体波震级mb)直接估计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同时还解释了应力降模式所存在的矛盾。用美国哈佛大学给出的1990-1999年分布在全球的7660个地震的M0和mb值,计算了这些地震的构造剪应力场г0值。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地震的г0值在5-20MPa之间,平均值为10MPa。利用Geller收集的1923-1968年全球41个大地震的震源参数D和L;M0和S,估计了这些地震的构造剪应力场г0值。结果表明,板间地震г0的值为7MPa左右,板内地震为15MPa左右,全部平均值约为10MPa。我们还同时计算了地震时释放的应变能和地震辐射效率值,效率大约为5%,且与地震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力学 地震破裂模式 应力降模式 构造环境应力 震源参数 地震辐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和花岗岩的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27
13
作者 谢巧勤 徐晓春 岳书仓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46-553,共8页
通过老湾金矿床矿石中石英和花岗岩中的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的4 0 Ar/ 39Ar定年 ,获得成矿年龄为 91.5± 1.0Ma ,成岩期高温坪年龄为 10 4 .1± 1.0Ma~ 10 8.9± 0 .3Ma ,等时线年龄为 10 2 .8± 0 .1Ma~ 10 8.7... 通过老湾金矿床矿石中石英和花岗岩中的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的4 0 Ar/ 39Ar定年 ,获得成矿年龄为 91.5± 1.0Ma ,成岩期高温坪年龄为 10 4 .1± 1.0Ma~ 10 8.9± 0 .3Ma ,等时线年龄为 10 2 .8± 0 .1Ma~ 10 8.7± 0 .1Ma ,因此认为成岩成矿具同时性。结合秦岭 -大别造山带的演化历史 ,提出老湾金矿床和老湾花岗岩均形成于燕山晚期 ,成矿略晚于成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桐柏造山带 老湾金矿床 花岗岩 40Ar/39Ar定年 构造应力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rimination between nuclear explosions and earthquakes based on consideration of tectonic ambient shear stress values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培善 成瑾 白彤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6-249,共4页
On the basis of fracture mechanics earthquake rupture model, the relations between source parameters and (0, the value of tectonic ambient shear stress in the place where the earthquake occurs, have been derived. Thus... On the basis of fracture mechanics earthquake rupture model, the relations between source parameters and (0, the value of tectonic ambient shear stress in the place where the earthquake occurs, have been derived. Thus, we can calculate a large number of values of tectonic ambient shear stress or values of background stress in the place where the earthquake occurs. If nuclear explosions are treated as earthquakes in the calculation, we find that (0 values of nuclear explosions have about 20 MPa, which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average (0 values of earthquakes with the same magnitude. This result can be used to discriminate nuclear explosions from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环境应力 地震 核爆炸 应力场水平 震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