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构造应力化学——慢地震震源机制解的一种可能途径
- 1
-
-
作者
郭谦谦
孙静娴
侯泉林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42220104008)资助。
-
文摘
慢地震震源机制研究主要建立在脆性变形基础上。然而高纵、横波速度比、异常高泊松比等特征表明其震源区物质黏度较大,更易发生塑性变形。固体力学研究认为塑性变形的起点是位错,塑性应变能无法释放。分子尺度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矿物结构。应力化学研究显示机械力可以直接作用于化学键,化学键断裂时体系位于能量高位。塑性变形的位错机制可能始于化学键的变化,再通过断裂、重组,形成亚颗粒、细粒化,能量的转化过程可能是机械能首先转化为体系内能,即原子势能;随着加载继续,原子势能突破化学键的束缚,转化为塑性应变能。化学键的重建会释放能量,塑性变形过程中可能会释放一部分化学能,这是否与慢地震有关,是个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
-
关键词
慢地震
震源机制
塑性变形微观机理
塑性应变能
构造应力化学
-
Keywords
slow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plastic deformation
plastic strain energy
tectonic stress chemistry
-
分类号
P545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