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郯庐断裂两盘走滑错移构造复位的地层新依据
1
作者
段吉业
赵明胜
陆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25-1830,共6页
郯庐断裂被认为是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带以来,经多年研究已成为研究程度相当高的构造带。因其两盘构造复位依据粗略,长期存在争议。对断裂两盘构造复位所提出的地层新依据,来自怀远运动推进方向的独特性,现已查明,它是一次由南向北逐次推...
郯庐断裂被认为是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带以来,经多年研究已成为研究程度相当高的构造带。因其两盘构造复位依据粗略,长期存在争议。对断裂两盘构造复位所提出的地层新依据,来自怀远运动推进方向的独特性,现已查明,它是一次由南向北逐次推进的翘板式差异性抬升,三山子组南北向巨型白云质地层穿时体,实为该运动推进全程的完整沉积记录。三山子组底界南部从张夏组顶面→中部从寒武系顶面→北部从亮甲山组顶面依次有序升高,从而在张夏组与下马家沟组之间的不同时期地层,出现了毗邻不同岩相带南北相间,同一岩相带东西延伸的现象。经地层与岩相特征的对比分析,郯庐断裂两盘间,大连与莒县—新泰、白山—本溪与唐山原分别为东西一线2个时期不同深水槽盆的中心带。这2个构造复位的地层标志层层位准确,厚度不大且特征鲜明。据其复位断层两盘经向(南北)错距,南部(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500km,据地层依据的错距中部440km,北部210~310km,表明断层东盘盘内有南小北大的推覆缩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
郯庐断裂带
构造复位
推覆缩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中国大陆构造格架的讨论
被引量:
66
2
作者
葛肖虹
马文璞
+4 位作者
刘俊来
任收麦
刘永江
袁四化
王敏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9-965,共17页
大陆动力学的理论与研究开启了人们一个新的思路:在确认中国大陆构造格架、划分构造单元时,除了前寒武纪基底、南华—印支期生物地层格架以外,不能不考虑中-新生代以来重大的陆内变形事件所产生的陆内变形(大型走滑断裂、推覆构造、挤...
大陆动力学的理论与研究开启了人们一个新的思路:在确认中国大陆构造格架、划分构造单元时,除了前寒武纪基底、南华—印支期生物地层格架以外,不能不考虑中-新生代以来重大的陆内变形事件所产生的陆内变形(大型走滑断裂、推覆构造、挤出构造)对印支与前印支期所形成大陆构造格架大幅度的改造,因此对前印支期构造单元的性质需要通过构造复位来重新认识。通过构造复位认为:阿拉善、中祁连—柴达木、北羌塘等微陆块和塔里木板块是一个整体的克拉通——西域板块,不存在整体的昆(仑)—祁(连)—秦(岭)海洋板块,早古生代满加尔—北祁连坳拉槽-小洋盆和晚古生代东昆仑—阿尼玛卿—金沙江裂陷洋盆可能是由古特提斯洋脊楔入所引起的,类似于现今的红海—亚丁湾。本文拟从阿拉善、北羌塘地块的构造归属、西域板块的确认;中国境内北亚构造域的构造划分和晚侏罗—早白垩世陆内变形、中亚挤出构造;中朝与扬子—华南板块划分和南北黄海、朝鲜半岛的构造归属等方面,来讨论有关中国及邻区大陆构造格架的一些争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构造
格架
陆内变形改造
构造复位
西域板块
中亚挤出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大型走滑断裂的复位研究与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预测
被引量:
12
3
作者
葛肖虹
任收麦
+1 位作者
刘永江
袁四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22-1027,共6页
阿尔金断裂和郯庐断裂是亚洲大陆上规模最大的2条晚中生代以来活动的走滑断裂带,前者可能同步错移并分隔曾经统一的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和侏罗纪箕状断陷的原型盆地,后者中段向北错移了属于扬子板块的苏北-胶东地块,北段佳(木斯)-依(兰)断...
阿尔金断裂和郯庐断裂是亚洲大陆上规模最大的2条晚中生代以来活动的走滑断裂带,前者可能同步错移并分隔曾经统一的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和侏罗纪箕状断陷的原型盆地,后者中段向北错移了属于扬子板块的苏北-胶东地块,北段佳(木斯)-依(兰)断裂切错了松辽与泛三江-哈巴罗夫斯克盆地,敦(化)-密(山)断裂左行错移了鸡西-七台河盆地和虎林盆地。因此,塔里木西南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评价应与柴达木盆地对比进行,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掩盖下的阿拉善地块可与北塔里木地块对应,在其侏罗系—白垩系陆相盆地沉积之下可能保存了古生代克拉通沉积,可作为有潜力的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南黄海中部隆起带是苏北盆地建湖隆起的东向延伸,其震旦系—三叠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为潜在的勘探目标区;郯庐断裂北段的构造复位研究,对拓宽东北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区和重新认识松辽盆地形成背景、成盆机制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
构造复位
油气资源潜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喜马拉雅运动:对川滇交界区古地理重建的制约和楚雄盆地的改造
被引量:
14
4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1 位作者
许效松
徐克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10,共8页
简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三大变形幕的运动学特征并分析了其在楚雄地区的反映。在剥去喜马拉雅运动的改造 ,把攀西地堑系和滇中海槽复原到建造时的位置后 (楚雄盆地视作相对原地的 ) ,按“盆”、“山”耦合的思路重塑了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演...
简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三大变形幕的运动学特征并分析了其在楚雄地区的反映。在剥去喜马拉雅运动的改造 ,把攀西地堑系和滇中海槽复原到建造时的位置后 (楚雄盆地视作相对原地的 ) ,按“盆”、“山”耦合的思路重塑了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演化及这些盆地的发育。川滇交界区尽管发生燕山运动 ,印支期建立起来的“盆”、“山”耦合关系直至喜马拉雅运动才脱耦。分析了脱耦的各种表现及第四纪内继承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保存和油气成藏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运动
古地理重建
川滇交界区
构造复位
油气保存
盆地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郯庐断裂两盘走滑错移构造复位的地层新依据
1
作者
段吉业
赵明胜
陆露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25-1830,共6页
基金
自然资源部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古生物演化与古环境变迁重点实验室
+1 种基金
沈阳师范大学博士
引进人才科研项目启动基金<上扬子海南缘晚奥陶纪五峰期黑色页岩形成的水动力条件>(编号:BS201701)
文摘
郯庐断裂被认为是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带以来,经多年研究已成为研究程度相当高的构造带。因其两盘构造复位依据粗略,长期存在争议。对断裂两盘构造复位所提出的地层新依据,来自怀远运动推进方向的独特性,现已查明,它是一次由南向北逐次推进的翘板式差异性抬升,三山子组南北向巨型白云质地层穿时体,实为该运动推进全程的完整沉积记录。三山子组底界南部从张夏组顶面→中部从寒武系顶面→北部从亮甲山组顶面依次有序升高,从而在张夏组与下马家沟组之间的不同时期地层,出现了毗邻不同岩相带南北相间,同一岩相带东西延伸的现象。经地层与岩相特征的对比分析,郯庐断裂两盘间,大连与莒县—新泰、白山—本溪与唐山原分别为东西一线2个时期不同深水槽盆的中心带。这2个构造复位的地层标志层层位准确,厚度不大且特征鲜明。据其复位断层两盘经向(南北)错距,南部(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500km,据地层依据的错距中部440km,北部210~310km,表明断层东盘盘内有南小北大的推覆缩距。
关键词
华北地台
郯庐断裂带
构造复位
推覆缩距
Keywords
North China Platform
Tanlu(Tancheng-Lujiang)fault
structural reconstruction
overthrust shortening distance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中国大陆构造格架的讨论
被引量:
66
2
作者
葛肖虹
马文璞
刘俊来
任收麦
刘永江
袁四化
王敏沛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9-965,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72157和40272099)资助
文摘
大陆动力学的理论与研究开启了人们一个新的思路:在确认中国大陆构造格架、划分构造单元时,除了前寒武纪基底、南华—印支期生物地层格架以外,不能不考虑中-新生代以来重大的陆内变形事件所产生的陆内变形(大型走滑断裂、推覆构造、挤出构造)对印支与前印支期所形成大陆构造格架大幅度的改造,因此对前印支期构造单元的性质需要通过构造复位来重新认识。通过构造复位认为:阿拉善、中祁连—柴达木、北羌塘等微陆块和塔里木板块是一个整体的克拉通——西域板块,不存在整体的昆(仑)—祁(连)—秦(岭)海洋板块,早古生代满加尔—北祁连坳拉槽-小洋盆和晚古生代东昆仑—阿尼玛卿—金沙江裂陷洋盆可能是由古特提斯洋脊楔入所引起的,类似于现今的红海—亚丁湾。本文拟从阿拉善、北羌塘地块的构造归属、西域板块的确认;中国境内北亚构造域的构造划分和晚侏罗—早白垩世陆内变形、中亚挤出构造;中朝与扬子—华南板块划分和南北黄海、朝鲜半岛的构造归属等方面,来讨论有关中国及邻区大陆构造格架的一些争议问题。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构造
格架
陆内变形改造
构造复位
西域板块
中亚挤出
构造
Keywords
tectonic framework of Chinese mainland
tectonic reconstruction of intracontinental deformation
tectonic reconstruction
Western China plate
Central Asia extrusion tectonics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型走滑断裂的复位研究与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预测
被引量:
12
3
作者
葛肖虹
任收麦
刘永江
袁四化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22-1027,共6页
基金
国家油气专项<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272099和40572135)
博士点基金项目(20040183055)资助。
文摘
阿尔金断裂和郯庐断裂是亚洲大陆上规模最大的2条晚中生代以来活动的走滑断裂带,前者可能同步错移并分隔曾经统一的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和侏罗纪箕状断陷的原型盆地,后者中段向北错移了属于扬子板块的苏北-胶东地块,北段佳(木斯)-依(兰)断裂切错了松辽与泛三江-哈巴罗夫斯克盆地,敦(化)-密(山)断裂左行错移了鸡西-七台河盆地和虎林盆地。因此,塔里木西南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评价应与柴达木盆地对比进行,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掩盖下的阿拉善地块可与北塔里木地块对应,在其侏罗系—白垩系陆相盆地沉积之下可能保存了古生代克拉通沉积,可作为有潜力的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南黄海中部隆起带是苏北盆地建湖隆起的东向延伸,其震旦系—三叠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为潜在的勘探目标区;郯庐断裂北段的构造复位研究,对拓宽东北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区和重新认识松辽盆地形成背景、成盆机制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
构造复位
油气资源潜力区
Keywords
Altyn fault
Tanlu fault
structural reconstruction
potential area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喜马拉雅运动:对川滇交界区古地理重建的制约和楚雄盆地的改造
被引量:
14
4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许效松
徐克定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石化集团公司江苏油田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浙江石油勘探处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10,共8页
基金
中石化集团公司油田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项目
文摘
简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三大变形幕的运动学特征并分析了其在楚雄地区的反映。在剥去喜马拉雅运动的改造 ,把攀西地堑系和滇中海槽复原到建造时的位置后 (楚雄盆地视作相对原地的 ) ,按“盆”、“山”耦合的思路重塑了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演化及这些盆地的发育。川滇交界区尽管发生燕山运动 ,印支期建立起来的“盆”、“山”耦合关系直至喜马拉雅运动才脱耦。分析了脱耦的各种表现及第四纪内继承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保存和油气成藏的不利因素。
关键词
喜马拉雅运动
古地理重建
川滇交界区
构造复位
油气保存
盆地改造
Keywords
Himalayan orogeny, border area of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tectonic restoration and palinspastic reconstruction, basin reformation and oil gas preservatio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郯庐断裂两盘走滑错移构造复位的地层新依据
段吉业
赵明胜
陆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中国大陆构造格架的讨论
葛肖虹
马文璞
刘俊来
任收麦
刘永江
袁四化
王敏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大型走滑断裂的复位研究与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预测
葛肖虹
任收麦
刘永江
袁四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喜马拉雅运动:对川滇交界区古地理重建的制约和楚雄盆地的改造
吴根耀
马力
许效松
徐克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