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堡凹陷构造型油气藏分布主控因素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曼宁 董月霞 +2 位作者 庞雄奇 郝海江 郭继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5-704,共10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已发现的油气藏多为构造型油气藏,但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不明确,无法有效地指导勘探。通过分析,揭示出地质相、流体势和烃源灶是南堡凹陷油气分布的3个主控因素。应用相-势-源复合的方法,对南...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已发现的油气藏多为构造型油气藏,但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不明确,无法有效地指导勘探。通过分析,揭示出地质相、流体势和烃源灶是南堡凹陷油气分布的3个主控因素。应用相-势-源复合的方法,对南堡凹陷的油气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地质相控油气作用的基本模式为"优相-高孔渗"控藏,流体势控油气作用的基本模式为"低势"控藏,烃源灶控油气作用的基本模式为"近源"控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近源-优相-低势"控藏的综合模式,并运用该模式对南堡凹陷的油气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背斜类油气藏的潜在勘探目标位于北堡构造带的Ⅰ级有利区和南堡4号构造带的Ⅱ级有利区;断块类油气藏的潜在勘探目标位于北堡构造带的Ⅱ级有利区、南堡3号构造带的Ⅱ级有利区、南堡4号构造带的Ⅱ级有利区和南堡5号构造带的Ⅲ级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相 流体势 烃源灶 构造型油气藏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莺-琼盆地隐蔽圈闭类型与形成条件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庆 朱玉双 +1 位作者 张金功 龙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南海北部莺-琼盆地油气勘探活动已经历了30余年,勘探发现的油气田主要以构造型油气藏为主。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寻找非构造的隐蔽圈闭油气藏以改变莺-琼盆地油气勘探的被动局面显得日益重要。根据油气勘探工作需要将莺-琼盆地隐蔽圈闭... 南海北部莺-琼盆地油气勘探活动已经历了30余年,勘探发现的油气田主要以构造型油气藏为主。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寻找非构造的隐蔽圈闭油气藏以改变莺-琼盆地油气勘探的被动局面显得日益重要。根据油气勘探工作需要将莺-琼盆地隐蔽圈闭划分为低位盆底扇型圈闭、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浊积砂岩型圈闭、地层超覆型圈闭、古水道型圈闭、三角洲前缘砂体型圈闭。南海北部莺-琼盆地具备形成隐蔽圈闭油气藏的有利条件:莺-琼盆地有丰富的烃源基础;在历史时期内水平面的频繁变化,使得岩性带在纵横向上都发生交织变化而产生岩性油气藏,尤以在盆地低水位期形成的盆底扇、斜坡扇等低位扇为主;另外历史时期构造活动频繁,而形成多个构造面和构造不整合面,与之相适应地产生了多种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型油气藏 隐蔽圈闭 岩性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莺琼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