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东旺 刘泽民 +4 位作者 沈小七 夏瑞良 李敏莉 闫素萍 凌学书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371,共8页
针对安徽省较特殊的构造环境及历史地震分布特点 ,利用直达波最大振幅比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在对安徽淮河中游区 1974年以来近百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聚类及空间合成的基础上 ,分析了华北断块南缘的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 针对安徽省较特殊的构造环境及历史地震分布特点 ,利用直达波最大振幅比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在对安徽淮河中游区 1974年以来近百个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反演、聚类及空间合成的基础上 ,分析了华北断块南缘的安徽淮河构造变形带及邻近块体震源断层滑动方式、构造应力场分布及块体运动方式、应力场随时间变化等。结果显示 :淮河构造变形带及其邻近块体上震源断层总体上以近走滑型或斜滑型破裂为主 ,但倾滑型破裂也占一定比例 ;该地区构造应力以水平作用为主 ,但也存在一定的垂向作用。其中淮北和皖中块体仍可能分别向SWW和NEE方向运动 ,并在淮河构造变形带上产生左旋剪切作用 ,呈现一定的继承性活动特征 ;各块(带 )上主压应力P轴走向随时间的变化在总体上较为一致 ,而各时段之间P轴方位存在一定差异 ,显示安徽淮河中游区受华北和华南应力场的共同作用 ,但其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控于华北应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现代构造应力场 块体运动 淮河构造变形带 邻近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造带变形能的有限元法数学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红才 吕古贤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6-131,共6页
本文是在同一外力和边界及岩石力学性质条件下,用有限元数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构造变形带内部变形能的差别和分布问题。形状改变能(或称歪变能)UW比体积改变能(或称体变能)UT大将近一个数量级,UW、UT和构造变形能UB在... 本文是在同一外力和边界及岩石力学性质条件下,用有限元数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构造变形带内部变形能的差别和分布问题。形状改变能(或称歪变能)UW比体积改变能(或称体变能)UT大将近一个数量级,UW、UT和构造变形能UB在挤压、剪切和引张变形岩带中总体依次逐步变小。UW和UB大致呈较大→大→小的变化,而UT却呈大→较大→小的趋势性变化。利用构造变形能这种规律,结合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研究,进而探讨构造变形热及其影响流体运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带 弹性变形 有限元 数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玲珑金矿田不同矿段构造变形岩相带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2 位作者 余建国 王翠芝 贾文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81-1691,共11页
大规模勘探结果表明,胶东主要金矿田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显示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深部第二富集带”受什么因素控制,深部预测的目标是什么,成矿边界在哪里,这些关键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结合“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凹陷”构造系统和“米字... 大规模勘探结果表明,胶东主要金矿田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显示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深部第二富集带”受什么因素控制,深部预测的目标是什么,成矿边界在哪里,这些关键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结合“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凹陷”构造系统和“米字型”构造控矿模式,提出将“构造变形岩相带”作为深部找矿预测目标和成矿边界,建立新的深部找矿预测标志。以玲珑矿田为例,综合对比各矿段3个主要方向(NEE、NE、NNE)构造变形岩相带的空间分布、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形成时间、成岩成矿深度等特征,总结矿化富集规律及其向深部的变化趋势,探讨不同方向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时空演化关系。从“深部第二富集带”发育程度看,这些已知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深部都有找矿潜力,其外围可能存在平行的、更大深度的构造变形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金矿 玲珑金矿田 构造变形岩相 深部预测目标 成矿边界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维拉斯托锂锡多金属矿含矿构造变形岩相分带和分布 被引量:5
4
作者 付旭 吕古贤 +4 位作者 寇利民 李泊洋 姜大伟 王磊 高树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52-1758,共7页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维拉斯托矿区是近年新发现的大型锂锡多金属矿床。矿区深部为Sn、Zn、Rb、Nb、Ta等成矿元素为主体的强云英岩化、天河石化花岗斑岩型矿(化)体;中部为以Li元素为主、伴生Sn、Mo等成矿元素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化)体;...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维拉斯托矿区是近年新发现的大型锂锡多金属矿床。矿区深部为Sn、Zn、Rb、Nb、Ta等成矿元素为主体的强云英岩化、天河石化花岗斑岩型矿(化)体;中部为以Li元素为主、伴生Sn、Mo等成矿元素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化)体;浅部为Sn、W、Zn、Cu、Mo、Ag等成矿元素的热液脉状矿(化)体。多金属矿化受断裂和岩浆热液蚀变双重控制。断裂蚀变分带实测剖面显示,以断裂为中心,两侧蚀变分带对称分布,依次发育硅化、云英岩化、萤石化和碳酸盐化,由此确定蚀变分带:①内带为硅化蚀变岩相带,宽度在2~5 m之间,矿体硅化强度高,围岩也发育硅化,浅色矿物变多,暗色矿物减少,岩石变硬变脆,局部可见石英小细脉;②中带为云英岩化蚀变岩相带,宽度在5~10 m之间,云英岩化带发育在硅化带外侧,在矿体与围岩接触部位一般发育结晶粒度较大的云母片,其他部位的云母为细粒类型,包括锂云母、白云母、金云母、绢云母等;③外带为萤石-碳酸盐化蚀变岩相带,宽度一般在20~30 m之间,较大者可达100 m以上;萤石-碳酸盐化蚀变带距矿体较远,多数以细脉状或薄膜状填充在围岩裂隙中。通过对该矿床含矿构造变形岩相带三维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建立起该区构造变形岩相成矿和找矿模型,为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新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构造变形岩相 分布特征 维拉斯托矿床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盆地三叠系的极低级变质作用与变形构造——以天峨地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暑荣 陆刚 +2 位作者 张能 陆国斌 莫丽群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4-309,共6页
右江盆地三叠纪槽盆相浊流沉积岩系广泛遭受过低级、极低级变质作用,变质变形构造发育,形成了具有规模呈带状展布的低变质强变形构造岩区带,劈理构造常密集发育构成劈理构造变形带.其中,强变形带剪切变形强烈,出现了明显塑性流变,构成... 右江盆地三叠纪槽盆相浊流沉积岩系广泛遭受过低级、极低级变质作用,变质变形构造发育,形成了具有规模呈带状展布的低变质强变形构造岩区带,劈理构造常密集发育构成劈理构造变形带.其中,强变形带剪切变形强烈,出现了明显塑性流变,构成碎屑岩质脆韧性剪切变形带.变质变形程度或级别与地层时代或岩层在地层柱中的位置相关,自下往上变质级别依次降低、变形强度递进增强.反映了区域低变质强变形作用是在"伸"、"缩"、"剪"构造机制背景下,以葡萄石-绿片岩相为特点,从区域埋藏型变质开始发生演变到剪切带内变质,不断向前递进发展变化的特征,是区域变质作用和强动力变质作用的复合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极低级变质作用 变形作用 劈理构造变形带 韧性变形 右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鹰扬关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与构造演化过程:基于构造解析的认识 被引量:4
6
作者 夏元 陈家驹 徐先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05-2020,共16页
北北东向鹰扬关构造带位于华南板块西南部,其大地构造属性尚存在蛇绿混杂岩、裂谷带与陆内构造变形带之争。笔者等在物质组成与年代学综述的基础之上开展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了鹰扬关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过程。鹰扬关构造... 北北东向鹰扬关构造带位于华南板块西南部,其大地构造属性尚存在蛇绿混杂岩、裂谷带与陆内构造变形带之争。笔者等在物质组成与年代学综述的基础之上开展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了鹰扬关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过程。鹰扬关构造带主体由新元古代中—晚期岛弧型安山岩和玄武岩、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盖帽碳酸盐岩与泥砂岩等物质组成。不同时代和不同岩性的混杂是新元古代晚期裂谷和伸展构造背景下重力作用的产物。新元古代沉积混杂岩在显生宙经历了广西期、印支晚期与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叠加,导致了不同岩块之间往往呈断层接触。广西期(450~415 Ma)造山作用使新元古代沉积混杂岩发育近E—W向紧闭褶皱和逆断层并被花岗岩侵位。印支晚期(227~220 Ma)造山作用导致NNE向鹰扬关构造带的形成,表现为NNE—SSW向褶皱、逆断层与左旋韧性剪切带。燕山期造山作用使鹰扬关构造带中NNE—SSW向断裂发生构造活化,强烈的正断作用和右行走滑控制了白垩纪上叠盆地的发育。综合物质组成、年代学和构造解析证据,鹰扬关构造带不是新元古代或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而是印支晚期陆内构造变形带,不具有板块缝合带的大地构造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扬关 构造解析 沉积混杂岩 陆内构造变形带 华南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部地球物理信息的构造变形岩相分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宝林 吕古贤 +8 位作者 余建国 梁光河 李志远 徐兴旺 胡宝群 王红才 毕珉峰 焦建刚 王翠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3-426,共14页
"构造变形岩相"填图方法的创立和应用为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需要大力推广和深入研究。对于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深部结构认识,需要依靠地球物理信息的解译。与地球物理场性质相类似,... "构造变形岩相"填图方法的创立和应用为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需要大力推广和深入研究。对于构造变形岩相带的深部结构认识,需要依靠地球物理信息的解译。与地球物理场性质相类似,构造变形岩相带也是一个现存的地质体;物探工作目的是要探测和揭示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埋深、轮廓、内部结构构造等特征,为确定其形成时间和演化过程提供依据。由于地质与地球物理的复杂时空关系,如果仅以新鲜岩石标本物性参数的差异作为判别标志,难以提高地球物理方法的分辨率和有效性。结合构造变形岩相进行综合解译,更能提高解释推断成果的多学科融合性。作为终极勘探目标,需要紧密结合构造控矿级序,建立构造变形岩相带的三级分类标准,提取对应的地球物理信息:一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处的构造单元及构造应力场,及其所对应的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如隆凹构造相间的伸展构造域;二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处的控矿构造体系,及其所对应的矿田地球物理场特征,如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构造系统;三级构造变形岩相带为目标物所在的有利成矿构造部位,及其所对应于关键剖面的地球物理特征,如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或者含矿断裂带等。选择国际流行的典型金属矿床类型,介绍了三级构造变形岩相带的地球物理组合信息特征及其分级利用操作流程,为有效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开展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球物理信息 构造变形岩相 物性参数 三级分类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山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科 王镇远 +3 位作者 刘飞 姜琳 林伟 王清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41-1051,共11页
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冲带是现代地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古生代和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于中生代多期构造变形少有关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观测和卫星照片解析,结合前人地震剖面,识别出中生代以来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 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冲带是现代地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古生代和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于中生代多期构造变形少有关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观测和卫星照片解析,结合前人地震剖面,识别出中生代以来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冲带内3期不同的构造变形:1)是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所引起的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表现为一系列逆冲断层及相关的褶皱;2)是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博格达山遭受挤压变形,在山前形成宽缓的褶皱;3)是博格达三叠纪末—侏罗纪初的构造变形,可能对应于博格达山的初始隆起,这期构造变形表现为博格达山北麓上二叠统的强烈褶皱变形。这些结果表明博格达山的隆升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主要受亚洲板块南缘不同时期小陆块碰撞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山北麓褶皱冲断构造变形 多期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中强震活动区的地震构造背景 被引量:1
9
作者 翟洪涛 刘欣 李杰 《地震学刊》 CSCD 2002年第3期36-40,48,共6页
介绍了沿淮河干流展布的淮河构造变形带的断裂构造特征 ,分析了该构造变形带内中强地震与断层构造的关系 ,并结合淮河流域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分析 。
关键词 淮河流域 中强震活动 地震构造背景 构造变形带 断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吕古贤 郭涛 +9 位作者 舒斌 申玉科 刘杜鹃 周国发 丁岳祥 武际春 赵可广 孙之夫 郑小礼 哈本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204,共12页
提出中新生代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带活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带即是NNE向新华夏系巨型构造带。胶东金矿集中区产生于洋-陆过渡关联的该NNE向构造剪切带。对胶东构造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指出胶东中生代主要发育新华夏体系和华夏式构造... 提出中新生代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带活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带即是NNE向新华夏系巨型构造带。胶东金矿集中区产生于洋-陆过渡关联的该NNE向构造剪切带。对胶东构造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指出胶东中生代主要发育新华夏体系和华夏式构造系,而纬向构造体系,即EW向构造不发育。在此基础上,对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控制矿带、矿床、矿脉、地球化学分布和物理化学条件等不同层次特征加以分析,提出了胶东金矿成矿期构造具有多层次控矿特点,新华夏系NEE向泰山式构造控制胶东区域金矿带的展布;新华夏系NNE向区域剪切带控制金矿田产生部位;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构造断裂带的产状控制矿床矿体的倾伏侧伏规律;剪切构造两盘的运移特点和断裂组合形式控制矿脉的分布规律;构造变形岩相带控制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控制水岩系统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认识。成矿构造研究、测量和资料分析证实,成矿阶段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轴面是近于水平的,而中间主应力接近于垂直;区域成矿期应力场呈水平反钟向扭动剪切状,具有新华夏系应力场特征。从中生代应力场分析发现,除了区域反钟向挤压剪切构造特征外,主要成矿阶段构造环境还表现出应力松弛和拉张的特点,有普遍的断裂上盘下滑的构造成矿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金矿 构造控矿 新华夏系构造体系 构造变形岩相 构造地球化学 构造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燕山期陆内造山地质流体活动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始琪 董树文 +4 位作者 黄德志 施炜 王显莹 李国明 张进富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8,共10页
燕山期大巴山陆内造山运动使该区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并由NE往SW相应形成四个构造变形带:冲断-推覆构造带、基底拆离构造带、盖层滑脱构造带和前陆坳陷带。伴随强烈构造运动,发生大规模地质流体活动,在断层面上形成大量方解石地质流体。本... 燕山期大巴山陆内造山运动使该区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并由NE往SW相应形成四个构造变形带:冲断-推覆构造带、基底拆离构造带、盖层滑脱构造带和前陆坳陷带。伴随强烈构造运动,发生大规模地质流体活动,在断层面上形成大量方解石地质流体。本文设计了横穿构造变形带的流体剖面,采集相关的方解石脉及其围岩样品,进行微量和稀土元素(REE)分析,示踪流体来源,还原流体活动环境,揭示流体与构造变形带之间的关系。样品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方解石为热液成因,结晶方解石的活动流体主要来自围岩脱水,局部混合其它流体。由大巴山冲断-推覆带往前陆坳陷带,方解石样品微量元素As、Co、Ni、Sc、Li、Ge含量与各构造变形分带相对应,显示出由冲断-推覆构造带往前陆坳陷带,流体活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pH值由低到高,流体有机组分含量由少到多的变化规律,指示大巴山构造带地质流体由逆冲推覆带向前陆运移、聚集。这一研究对探讨大巴山燕山期构造活动以及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 构造变形带 流体 方解石 围岩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福 黄艺 +4 位作者 蓝宝锋 李龙 刘婷 刘睿 江定川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6,共8页
四川盆地以东的复杂构造变形带拥有巨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但目前勘探开发不足。为了支撑复杂构造变形带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针对复杂构造变形带内正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钻井岩心,开展了矿物学、有机地球化学、岩石学分析测试,探讨... 四川盆地以东的复杂构造变形带拥有巨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但目前勘探开发不足。为了支撑复杂构造变形带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针对复杂构造变形带内正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钻井岩心,开展了矿物学、有机地球化学、岩石学分析测试,探讨了页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正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石英质量分数高达60%~80%,以硅质页岩为主,脆性程度高。石英主要是无机成因,包括原生碎屑石英沉积和黏土矿物转化而成的次生石英。原生碎屑石英、层状黏土颗粒的压实脆裂增大了孔隙空间,但次生石英的沉淀、充填减小了矿物颗粒间的骨架孔隙。正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总w(TOC)高达5.8%,有机质中无定形腐泥组大于80%,沥青反射率介于2.6%~3.1%,有机质热解而成的有机孔显著增大了孔隙度,但有机孔隙后期遭受构造挤压变形,多坍塌成狭长的多边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孔 无机孔 复杂构造变形带 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