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前陆冲断带构造分层变形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振平 杨宪彰 +4 位作者 能源 段云江 张文 胡建宁 张梦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515,共11页
库车前陆冲断带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具有多解性。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井、油气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库车前陆冲断带地层组合进行系统描述,精细解释构造模型,深入剖析油气成藏体系,认为库车前陆冲断带发育古近系和新近系膏盐岩层及三叠... 库车前陆冲断带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具有多解性。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井、油气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库车前陆冲断带地层组合进行系统描述,精细解释构造模型,深入剖析油气成藏体系,认为库车前陆冲断带发育古近系和新近系膏盐岩层及三叠系和侏罗系煤层2套滑脱层,具有分层滑脱、垂向叠置、多期变形的特征,浅层构造发育盖层滑脱褶皱,深层发育基底卷入式叠瓦状逆冲构造,膏盐岩层和煤层发生滑脱塑性变形,发育加里东运动期、海西运动晚期—印支运动期和燕山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期3期断裂,海西运动晚期—印支运动期构造控制中生界沉积,由北向南具有超覆减薄的特征。库车前陆冲断带分层构造变形控制油气分层运聚,煤层以上的油气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煤层之下的油气主要来自三叠系,三叠系烃源岩生烃量占60%,大量油气仍保存在煤层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煤层 膏盐岩层 滑脱层 构造分层变形 油气分层运聚 深层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滑脱构造与分层构造变形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春波 汤良杰 +2 位作者 黄太柱 李慧莉 宁飞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5-1092,共8页
塔中低凸起作为古生代形成的凸起,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研究其构造变形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地震和钻井资料,在地震资料解释和分层构造复原基础上,研究认为:(1)除塔中Ⅰ号断裂带部分段为基底卷入式外,塔中低凸起... 塔中低凸起作为古生代形成的凸起,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研究其构造变形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地震和钻井资料,在地震资料解释和分层构造复原基础上,研究认为:(1)除塔中Ⅰ号断裂带部分段为基底卷入式外,塔中低凸起主要逆冲断裂以滑脱式为主,主逆冲断裂多在中、下寒武统膏盐层系滑脱;(2)盐上地层变形特征与盐下地层变形特征不同,盐上地层构造变形强度总体上大于盐下地层构造变形强度;(3)膏盐层系在分层构造变形过程中起到协调变形作用;(4)塔中低凸起分层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俯冲造山及膏盐层系滑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构造 分层构造变形 膏盐层系 塔中低凸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盆山过渡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9
3
作者 郭卫星 李书兵 +2 位作者 刘树根 罗啸泉 王睿婧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6期686-691,共6页
川西坳陷中段盆山过渡带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构造解释存在多解性。前人多采用前展式逆冲叠瓦构造模型进行解释,文中依据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认为,分层变形构造模型更加合理。盆山过渡带以安县—灌县断层和关口断层为界,可分为叠瓦构... 川西坳陷中段盆山过渡带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构造解释存在多解性。前人多采用前展式逆冲叠瓦构造模型进行解释,文中依据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认为,分层变形构造模型更加合理。盆山过渡带以安县—灌县断层和关口断层为界,可分为叠瓦构造带、分层变形带和山前单斜带。垂向构造以须家河组3段和中、下三叠统为界,分为浅层、中层和深层3个层次,浅层和中层总体呈叠瓦构造,深层构造变形弱。以绵竹为界,研究区分为北东段和南西段,北东段构造倾角大、垂向位移明显,南西段构造倾角小、水平位移大。构造演化分析表明,印支晚期以安县—灌县断层活动为代表,推覆构造活动强烈并有较大的水平收缩变形量;燕山早期构造相对平静;燕山中—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关口断层发育,水平收缩变形量相对小,而基底隆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盆山过渡带 前展式叠瓦构造 分层变形构造 安县-灌县断层 川西坳陷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