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倾角对凝析气藏注气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小凡 杨程博 杨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2期93-95,140,共3页
构造倾角是影响注气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构造倾角的凝析气藏具有不同油气水渗流规律和开采特点,开发策略和措施不同。以大涝坝2号构造凝析气藏流体相态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不同构造倾角对注气开采效果的影响,探究凝... 构造倾角是影响注气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构造倾角的凝析气藏具有不同油气水渗流规律和开采特点,开发策略和措施不同。以大涝坝2号构造凝析气藏流体相态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不同构造倾角对注气开采效果的影响,探究凝析气藏凝析油采收率的变化规律。建议在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在构造高部位多布注入井,在构造低部位多布生产井,将更有利于提高凝析气藏循环注气的总体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注气 构造倾角 非均质性 凝析油 采收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倾角约束的有效能量叠加成像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袁茂林 黄建平 +2 位作者 李振春 张继光 赵胜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6-314,206-207,共9页
基于反射波、绕射波以及野外资料中的噪声在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Dip-angle Domain Common Image Gathers,DDCIGs)中的响应特征,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构造倾角约束的有效能量叠加成像方法。通过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提取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 基于反射波、绕射波以及野外资料中的噪声在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Dip-angle Domain Common Image Gathers,DDCIGs)中的响应特征,本文实现了一种基于构造倾角约束的有效能量叠加成像方法。通过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提取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在DDCIGs中识别有效的反射和绕射能量及低信噪比数据引起的噪声,并结合偏移剖面和探区地质信息划分出叠加区块,进行基于构造倾角约束的成像处理。Marmousi模型测试以及实际资料偏移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压制偏移噪声,提高剖面信噪比及增强剖面同相轴的连续性,具有很好的人机交互功能,便于在实际资料处理及参数选取中进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域共成像点道集 构造倾角约束 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 绕射能量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倾角、振幅、频率属性融合技术在风化壳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Bongor盆地RP油田为例
3
作者 魏小东 窦立荣 +3 位作者 夏亚良 王景春 曾庆芹 赵治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7-82,共6页
花岗岩风化壳储层具有高孔、高渗和厚度大的特点,但受潜山岩性、顶面形态、暴露周期和构造运动改造的影响,储层物性横向变化较快,风化壳储层与下伏基岩体、上覆沉积地层的界面阻抗差异变化大,连续性不高,常用的地震属性及其分析方法、... 花岗岩风化壳储层具有高孔、高渗和厚度大的特点,但受潜山岩性、顶面形态、暴露周期和构造运动改造的影响,储层物性横向变化较快,风化壳储层与下伏基岩体、上覆沉积地层的界面阻抗差异变化大,连续性不高,常用的地震属性及其分析方法、地震反演预测风化壳储层的精度不高,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求。为此,综合花岗岩风化壳储层地质成因、叠置模式、保存条件、钻井资料和地震响应信息,分析了潜山顶面倾角、振幅和频率等属性间的关系和变化特征并融合,形成了一种无因次复合属性,该属性能够揭示基岩潜山风化壳储层厚度与物性变化。应用复合属性预测Bongor盆地RP油田风化壳储层分布,结果表明,钻井结果与风化壳储层厚度预测结果的吻合率较高,风化壳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潜山表层0~50 m的深度范围内,且随着埋深增大,风化壳储层发育程度逐渐降低,这一特征也得到后续钻井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倾角 振幅 频率 属性融合 风化壳 储层预测 Bongor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倾角测井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宋子齐 冯玉成 +2 位作者 唐长久 李伟峰 王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共4页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影响,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古水流方向、砂体延伸、层理构造和微相特征。利用倾角方位频率矢量统计,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影响,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古水流方向、砂体延伸、层理构造和微相特征。利用倾角方位频率矢量统计,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K1s1目的层段古水流及其相应河道砂体延伸方向为北北东20°。利用层理构造倾角模式分析,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K1s1期分别发育楔状交错层理、波状斜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结合岩心、井径、自然伽马和微侧向电阻率曲线特征,分别阐明白垩系K1s3、K1s2到K1s1期水动力能量由较高到较低变化,形成了扇三角洲前缘扇中的水下辫状河道到扇端的浅水河道有利微相砂体发育带,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展布,控制研究区最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砂体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倾角测井 方位频率矢量 层理构造倾角模式 古水流方向 河道砂体延伸方向 有利微相砂体发育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观测系统评价的波动方程方向照明方法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生昌 毕亚杰 林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6-661,共6页
针对基于层状介质假设的常规地震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在复杂构造区所受的局限,本文根据地震波场传播原理,结合反射地震勘探激发接收对地下复杂构造倾向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构造区的基于波动方程方向照明的地震观测系统评价方法... 针对基于层状介质假设的常规地震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在复杂构造区所受的局限,本文根据地震波场传播原理,结合反射地震勘探激发接收对地下复杂构造倾向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构造区的基于波动方程方向照明的地震观测系统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炮点和检波点对地下构造的方向照明,而且能在目标区进行针对地下构造倾角和反射角的地震观测系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照明 观测系统 波动方程 地震数据 构造倾角 反射角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结构张量与运动学反偏移的立体层析数据空间提取与反演策略研究Ⅱ: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熊凯 杨锴 +2 位作者 邢逢源 叶云飞 薛冬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4-261,273,共9页
为降低立体层析反演实际应用中绕射波、多次波和侧面波等对提取最佳数据空间(炮点坐标、检波点坐标、炮点P参数、检波点P参数、旅行时)精度的影响,提出了获取更佳立体层析数据空间的两步法策略。首先利用初始速度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然后... 为降低立体层析反演实际应用中绕射波、多次波和侧面波等对提取最佳数据空间(炮点坐标、检波点坐标、炮点P参数、检波点P参数、旅行时)精度的影响,提出了获取更佳立体层析数据空间的两步法策略。首先利用初始速度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然后在成像域实施运动学反偏移以提取更佳数据空间参数。将二维叠前成像体视为三维数据,采用三维结构张量算法一步即可精确获得运动学反偏移所需的构造倾角和剩余曲率信息。不同于理论数据,对于实际数据采用了在若干不同偏移距数据体的共偏移距成像道集上分别选取有效数据点,然后分别延拓的策略,以保证通过延拓挑选出的数据点更均匀、可靠。最后,利用运动学反偏移将选出的成像域数据点的运动学信息反偏移到数据空间,获得更佳立体层析数据空间。针对南海某二维实际数据,对两步法提取的数据空间进行立体层析反演,建立偏移速度模型,最终的叠前深度偏移结果表明:两步法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实际数据的反演精度,是一种获得更佳立体层析数据空间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层析反演 三维结构张量 运动学反偏移 两步法 构造倾角 剩余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棱柱波逆时偏移方法及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建平 刘培君 +2 位作者 李庆洋 李振春 雍鹏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9-727,共9页
由于地下照明范围有限,断层及盐丘侧翼等高陡构造准确成像一直是地震处理中的难点。以陡倾角构造产生的棱柱波信息为研究对象,推导了具有明确物理含义且不含一次波的棱柱波逆时偏移成像算子,并引入Poynting成像条件及平面波解构算子对... 由于地下照明范围有限,断层及盐丘侧翼等高陡构造准确成像一直是地震处理中的难点。以陡倾角构造产生的棱柱波信息为研究对象,推导了具有明确物理含义且不含一次波的棱柱波逆时偏移成像算子,并引入Poynting成像条件及平面波解构算子对成像方法进行优化。在编程实现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对倒T模型和复杂丘体边界模型进行了试算,结果表明:棱柱波逆时偏移算法降低了对初始速度模型的依赖,高陡构造成像清晰,压制偏移噪声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角构造成像 棱柱波 逆时偏移 Poynting矢量 平面波解构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