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马尔康地区李家沟锂辉石伟晶岩同构造侵位记录:来自白云母和锂辉石显微构造的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马绪宣 郑碧海 +5 位作者 赵恒兵 赵中宝 高建国 李海兵 黄宇航 秦宇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09-3922,共14页
中国西部松潘-甘孜造山带广泛分布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理清该时期锂辉石伟晶岩脉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及其侵位过程对于未来勘探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川西李家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锂辉石伟晶岩为例,在详细的野外观... 中国西部松潘-甘孜造山带广泛分布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理清该时期锂辉石伟晶岩脉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及其侵位过程对于未来勘探找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川西李家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锂辉石伟晶岩为例,在详细的野外观测和显微构造分析基础上,聚焦伟晶岩脉中白云母和锂辉石两种矿物的显微结构和构造特征。研究发现白云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分布于锂辉石破裂处,具有自形、板条状特征;另一种白云母主要分布于相邻锂辉石晶体的边缘,并发生明显的弯折、沿解理面的滑动、晶内破裂、重结晶造成的晶内及边缘新晶粒生成,以及云母鱼等现象,为典型的韧-脆性变形特征。锂辉石呈巨晶状,表现出脆、韧性两种变形特征。脆性变形主要是晶内破裂,破裂处被晚期结晶的白云母、石英等充填;韧性变形特征包括晶体弯曲、双晶纹错动、双晶纹一端变细或尖灭等。这些显微结构、构造证据表明锂辉石伟晶岩脉完全结晶固结之前发生脆、韧性变形,是吸收了区域构造应力的结果。区域调查发现围岩地层中顺层侵位的同构造无矿伟晶岩脉与部分切层含矿伟晶岩脉为连通关系,指示二者为同源岩浆、同期侵位。此外,李家沟矿区井下工作发现大部分锂辉石伟晶岩脉都是侵位在三叠系变沉积地层褶皱的核部,靠近伟晶岩脉的围岩变形面理平行或小角度斜交二者接触面。以上证据表明李家沟锂辉石伟晶岩脉形成于造山挤压背景下,即锂辉石伟晶岩为同构造岩浆侵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构造 白云母 锂辉石 伟晶岩 构造侵位 李家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龙胜地区非构造侵位的蛇绿岩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桂林 梁金城 +1 位作者 何振培 廖忠直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广西龙胜地区的蛇绿岩并非是构造侵位于元古界丹洲群中的异地洋壳碎片,而是早期岩浆侵位的基性超基性岩席在原地遭受变形分解作用的透镜体型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龙胜蛇绿岩既不同于洋壳型蛇绿岩,又有别于岛弧型蛇绿岩,龙胜... 广西龙胜地区的蛇绿岩并非是构造侵位于元古界丹洲群中的异地洋壳碎片,而是早期岩浆侵位的基性超基性岩席在原地遭受变形分解作用的透镜体型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龙胜蛇绿岩既不同于洋壳型蛇绿岩,又有别于岛弧型蛇绿岩,龙胜也不存在所谓的洋壳型和岛弧型两种蛇绿岩共存的现象。龙胜蛇绿岩是一种非构造侵位的另一种类型的蛇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侵位 蛇绿岩 变形分解作用 透镜体 龙胜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崔召花岗岩岩体的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侵位意义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伟新 万天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3-88,共6页
侵入岩体的磁组构形成于岩浆运移侵位、固化的过程中,必然保留了岩体的构造侵位过程的信息。以玲珑复式花岗岩岩基南部的崔召岩体为例,对岩体磁组构的详细研究,可以揭示岩浆运移,就位和变形等一系列特征。崔召岩体的磁线理不发育,... 侵入岩体的磁组构形成于岩浆运移侵位、固化的过程中,必然保留了岩体的构造侵位过程的信息。以玲珑复式花岗岩岩基南部的崔召岩体为例,对岩体磁组构的详细研究,可以揭示岩浆运移,就位和变形等一系列特征。崔召岩体的磁线理不发育,反映岩体侵位速度慢,岩体边部磁面理比内部发育,并且岩体边缘磁各向异性度P值明显大于岩体内部,磁线理倾角小,反映岩体侵位过程中侧向挤压作用比较强烈,具有类似于气球膨胀作用的侵位机制。并且此磁组构特征再没有受到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磁组构 构造侵位 花岗岩 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麻粒岩构造侵位过程中变质变形演化
4
作者 刘德民 李德威 +1 位作者 范旭光 廖群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9-705,共7页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麻粒岩绝大多数呈透镜状、布丁体等弱应变域断续产出,强应变带围岩往往发育糜棱面理和构造片理。部分麻粒岩经历了强烈的韧性剪切构造变形,形成剪切透镜体,并且明显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显示成带分布、局部集中的特点。...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麻粒岩绝大多数呈透镜状、布丁体等弱应变域断续产出,强应变带围岩往往发育糜棱面理和构造片理。部分麻粒岩经历了强烈的韧性剪切构造变形,形成剪切透镜体,并且明显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显示成带分布、局部集中的特点。根据矿物组合可将产出的麻粒岩分为4种麻粒岩,其主要组成矿物如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以及石榴石等均不同程度地发生扭折、压扁、拉长扭曲、亚颗粒化及边缘强烈动态重结晶等强烈塑性显微构造变形特征。研究分析表明,麻粒岩的产出与重熔花岗岩的侵位及藏南伸展拆离断层活动有关,在喜马拉雅造山带强烈伸展快速抬升造山的绝热降压大陆动力学过程中,下地壳基性麻粒岩以较快的速率上升到地表,而下地壳层流作用、造山带伸展-隆升-造山导致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变形 麻粒岩 构造侵位 造山带 喜马拉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宝兴复背斜的构造侵位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茂炳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22-26,共5页
原来的宝兴杂岩及宝兴复背斜实际上是由许多个冲断构造岩片所组成的无根外来岩块,属推覆体性质。其根带是康定杂岩原来的顶部成分。在推覆作用过程中由西北向东南运移而来,其位移距离在40km以上。位移时期在印支期,侵位和暴露于... 原来的宝兴杂岩及宝兴复背斜实际上是由许多个冲断构造岩片所组成的无根外来岩块,属推覆体性质。其根带是康定杂岩原来的顶部成分。在推覆作用过程中由西北向东南运移而来,其位移距离在40km以上。位移时期在印支期,侵位和暴露于喜马拉雅期。康定杂岩北部地区同时被金汤弧形推覆体所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兴杂岩 宝兴复背斜 推覆体 构造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推覆构造与蛇绿岩构造侵位
6
作者 吴珍汉 叶培盛 杨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90,共9页
通过野外观测和ETM遥感解译,结合1∶25区域地质调查相关资料,发现西藏阿里地区晚白垩世—古近纪发育自北向南长距离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形成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导致班公—怒江缝合带发生解体和蛇绿岩构造侵位。阿里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由... 通过野外观测和ETM遥感解译,结合1∶25区域地质调查相关资料,发现西藏阿里地区晚白垩世—古近纪发育自北向南长距离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形成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导致班公—怒江缝合带发生解体和蛇绿岩构造侵位。阿里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由大量逆冲断层、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不同规模的飞来峰和构造窗、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组成,前锋逆冲断层呈弧形分布于拉萨地块北部狮泉河—左左—革吉—麦岗沿线。沿主要逆冲断层,中生代蛇绿混杂岩、三叠纪和侏罗纪碎屑岩-碳酸盐岩、石炭纪板岩、二叠纪白云质灰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早白垩世碎屑岩-碳酸盐岩、晚白垩世—古近纪红层之上,形成比较典型的薄皮双重推覆构造系统,估算最小推覆距离160~180 km。根据构造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推断阿里薄皮推覆构造主要形成时代为75~20 Ma,对应自北向南逆冲推覆构造运动速率约2.91~3.28 mm/a。研究阿里逆冲推覆构造对深化认识班公—怒江缝合带及蛇绿混杂岩的构造属性、合理评价羌塘盆地西段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双重推覆构造 逆冲断层 蛇绿岩构造侵位 班公-怒江缝合带 西藏阿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退变质作用及其构造侵位
7
作者 董永胜 李才 +1 位作者 施建荣 王生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03-2309,共7页
羌塘中部的高压变质带主要由榴辉岩、石榴石白云母片岩和蓝片岩等组成,它们在遭受高压变质作用之后折返,构造侵位于晚古生代展金组地层中,二者以韧性变形带为接触边界。本文以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和韧性变形带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高压变... 羌塘中部的高压变质带主要由榴辉岩、石榴石白云母片岩和蓝片岩等组成,它们在遭受高压变质作用之后折返,构造侵位于晚古生代展金组地层中,二者以韧性变形带为接触边界。本文以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和韧性变形带为研究对象,讨论了高压变质带折返过程中的退变质作用特征及折返时代。研究表明,榴辉岩在高峰期变质作用之后的折返过程中经历了由榴辉岩相→蓝片岩相→绿帘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演化过程;在高压变质带构造侵位过程形成的韧性变形带中,白云母石英片岩的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19±2Ma。高压变质带在219Ma左右构造侵位于展金组地层中,并于214Ma之前最终抬升出露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中部 高压变质带 退变质作用 构造侵位 central high pressure 韧性变形带 榴辉岩相 白云母 折返过程 蓝片岩相 Late Paleozoic 高压变质作用 plateau age 作用特征 云母片岩 演化过程 研究对象 晚古生代 角闪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构造岩浆侵位接触构造动力成矿专属 被引量:29
8
作者 裴荣富 王永磊 王浩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3-489,共7页
南岭构造岩浆带属南华大花岗岩省的主体。它是受地球纬向和经向构造在陆内交切形成的陆壳根入地幔及滨西古太平洋洋壳消减的异曲同工效应构建的多源大规模构造岩浆岩带。多源构造岩浆的形成、岩浆侵入表壳的岩浆构造动力及其侵位于围岩... 南岭构造岩浆带属南华大花岗岩省的主体。它是受地球纬向和经向构造在陆内交切形成的陆壳根入地幔及滨西古太平洋洋壳消减的异曲同工效应构建的多源大规模构造岩浆岩带。多源构造岩浆的形成、岩浆侵入表壳的岩浆构造动力及其侵位于围岩形成的侵入接触构造体系与一定构造岩浆、一定成矿系列的成岩成矿属性密切相关。笔者为从构造岩浆成岩及岩浆侵位构造动力形成的侵位接触构造体系普适性模式,提出强动力形成的正-近接触带构造样式可形成香花岭矿床式-柿竹园矿床式-芙蓉矿床式-黄沙坪矿床式的湘南成矿亚系列;弱主动力形成的正-近接触带构造样式可形成大吉山矿床式-西华山矿床式的赣南成矿亚系列;中强主动力形成的近-远接触构造带倒卧背斜构造样式可形成拉么矿床式-大厂矿床式的桂西北成矿亚系列。最后还提出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形成的不同构造样式仅是有利控矿场地的准备,尚需进一步研究侵位岩体的热效应与金属元素淀积的化学动力作用方能更深化认识成矿的强度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构造岩浆带 岩浆接触构造体系 成矿系列构造岩浆动力专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完达山地区早白垩世同构造岩浆侵位——对晚中生代左行走滑作用的响应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丽云 王瑜 王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0-418,共19页
分布于中国东北完达山地区的饶河花岗岩岩体中暗色矿物和斑晶钾长石定向排列,呈北北东走向,其中透镜状闪长质捕掳体近水平排列,局部具有左行剪切的特点。岩体中发育石香肠状石英脉,表明岩体在侵位过程中受到左行剪切作用的影响或制约。... 分布于中国东北完达山地区的饶河花岗岩岩体中暗色矿物和斑晶钾长石定向排列,呈北北东走向,其中透镜状闪长质捕掳体近水平排列,局部具有左行剪切的特点。岩体中发育石香肠状石英脉,表明岩体在侵位过程中受到左行剪切作用的影响或制约。对出露的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121±1Ma和119±1Ma,表明该岩浆流动形成于早白垩世。同时对围岩辉长岩、侵入岩体中的正长岩脉和辉绿岩脉进行锆石U-Pb年龄分析,分别获得160±1Ma、109±2Ma、124±1Ma的年龄结果。根据各样品中继承锆石的特征,围岩辉长岩的年龄数据很集中,不存在古老锆石的年龄信息。岩浆流动岩体及岩脉中都有太古宙、元古宙等各时代的锆石年龄数据,可能表明完达山地区在约120Ma之前已完成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拼贴,饶河岩体形成于走滑环境下的陆内变形,为同构造侵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浆 走滑环境 完达山 花岗质岩体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海洋山花岗岩体侵位构造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晓峰 华仁民 +1 位作者 冯佐海 梁金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1-379,共9页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地球动力学演化的示踪剂。花岗岩体侵位构造的研究对于揭示花岗岩体的变形历史和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研究了海洋山花岗岩体的内部构造、与岩浆侵位应力有关的围岩构造及热接触变质带特...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地球动力学演化的示踪剂。花岗岩体侵位构造的研究对于揭示花岗岩体的变形历史和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研究了海洋山花岗岩体的内部构造、与岩浆侵位应力有关的围岩构造及热接触变质带特征 ,探讨了岩体和围岩的应变状态。研究发现 ,从岩浆侵位到冷凝固结 ,海洋山花岗岩体经历了液态流动、塑性变形和“半固态”冷凝阶段的演化。岩体各单元的应变类型分别是单轴压扁、平面应变、单轴压缩 ,早期单元的平面应变大于晚期单元的平面应变。围岩奥陶系遭受了一定的变形和变质作用 ,靠近岩体的围岩发育边缘向斜和裂隙构造 ;从靠近岩体到远离岩体 ,岩体与围岩的热接触变质带依次可分为红柱石带、黑云母带、绿泥石带。本文认为 ,海洋山花岗岩体具有低的应变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构造 “S”型花岗岩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凤凰山岩体侵位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达 李东旭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9-245,共7页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的野外研究、显微构造、包体测量及磁组构分析,详尽解析凤凰山岩体的侵位构造变形特征,并厘定了岩体变形过程中的应变状态。结果表明凤凰山岩体在 N N 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及重力的联合作用下呈气球膨胀式同构造...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的野外研究、显微构造、包体测量及磁组构分析,详尽解析凤凰山岩体的侵位构造变形特征,并厘定了岩体变形过程中的应变状态。结果表明凤凰山岩体在 N N 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及重力的联合作用下呈气球膨胀式同构造侵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山岩体 构造变形 变形包体 磁组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姑婆山岩体侵位构造及侵位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欧阳成甫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1-334,共4页
本文从环形构造和线性构造特征、侵位断裂—岩墙、岩脉、定向构造和挤压变形构造、外接触带的褶皱构造、岩体的应变测量等方面,系统地对姑婆山花岗岩的侵位构造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该岩体属“气球膨胀”的侵位机制。
关键词 机制 花岗岩 构造 姑婆山 广西 褶皱构造 应变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商南松树沟橄榄岩体的成因及侵位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述光 苏犁 +1 位作者 杨合群 王懿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陕西商南县松树沟橄榄岩体是秦岭造山带中具重要意义和争议较大的岩体。本文通过岩体的结构、构造变形及相应的变质作用研究,提出了该橄榄岩体是由超基性岩浆在壳幔过渡带结晶而成,并经历了与围岩一致的麻粒岩相(≥800℃)条件下... 陕西商南县松树沟橄榄岩体是秦岭造山带中具重要意义和争议较大的岩体。本文通过岩体的结构、构造变形及相应的变质作用研究,提出了该橄榄岩体是由超基性岩浆在壳幔过渡带结晶而成,并经历了与围岩一致的麻粒岩相(≥800℃)条件下的早期塑性变形以及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退化变质条件下与逆冲上升有关的韧性剪切变形。从而证明了松树沟橄榄岩体并不是上地幔岩石的残片,而是由岩浆在深部地壳环境下结晶而成并以固态构造侵位于地壳的上部。岩体的上升过程与晋宁期华北克拉通向南仰冲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沟 橄榄岩 岩浆成因 构造侵位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西北大湖塘矿田石门寺钨矿床控矿构造解析
14
作者 陈柏林 高允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96,共28页
大湖塘钨矿田位于赣西北九岭近东西向隆起带,是近年发现的1个世界级超大型钨多金属热液矿床聚集区,由石门寺、昆山2个大型矿床和狮尾洞、大岭上、新安里等中型矿床组成。石门寺大型钨矿床位于矿田北部,矿体发育于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和... 大湖塘钨矿田位于赣西北九岭近东西向隆起带,是近年发现的1个世界级超大型钨多金属热液矿床聚集区,由石门寺、昆山2个大型矿床和狮尾洞、大岭上、新安里等中型矿床组成。石门寺大型钨矿床位于矿田北部,矿体发育于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中,矿化类型有石英大脉型、细脉浸染型和热液隐爆角砾岩型,三种矿化类型围绕成矿岩体有规律产出,构造控矿作用明显。构造是控矿的最重要因素,开展控矿构造解析和构建构造控矿模型有助于重塑成矿构造的形成演化,为找矿预测提供技术支撑。文章通过野外对含矿裂隙系统的精细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含矿裂隙的组合形式及展布特点,探讨了其形成的动力学条件,构建了构造控矿模型。研究表明:含矿构造是呈近东西向为主、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次之、多方向的小型断裂构造,整体呈现长轴为东西向的近椭圆范围内展布;从矿区外侧向中心含矿构造具有中等倾角双倾向裂隙→中等倾角单倾向外倾裂隙→陡倾角裂隙的变化趋势,中心为热液隐爆角砾岩;其中中等倾角双倾向含矿构造形成于成矿前的岩浆侵位期,最大主应力近直立,中间主应力近水平,为剖面X-型共轭剪裂隙;中等倾角单倾向外倾含矿构造和陡倾角含矿构造带形成于热液隐爆的同成矿期,最大主应力近直立,中间主应力近水平,为剖面上的单向剪裂隙和张剪性裂隙;热液隐爆中心为最大主应力近直立,中间和最小主应力均近水平且大小相近。石门寺钨矿床的控矿构造是长轴呈近东西向展布的成矿岩浆岩的岩体侵位构造和岩浆期后成矿流体的液压致裂构造;岩体侵位构造形成稍早,主要发育于成矿岩体顶部的上覆围岩(晋宁期花岗闪长岩)中,分布范围较大;岩浆期后成矿流体的液压致裂构造形成于成矿期,发育于成矿岩体上部和上覆围岩中,分布范围较窄;成矿流体的隐爆和液压致裂瞬间降低了成矿流体的压力,导致成矿物质的大量析出和有用矿物的结晶,形成钨矿床。花岗岩体侵位构造和成矿流体液压致裂构造是钨矿体的赋存空间,控制了钨矿体产出。矿区近东西向构造属于隐伏构造(基底构造),为控岩构造,控制成矿岩体长轴呈近东西向延伸,起到间接控矿作用;北西西向构造如F20断裂既不是导矿构造,也不是控矿构造,而是左行正断的破矿构造;矿田尺度的北北东向隐伏构造控制成矿岩浆岩带的展布,是高级别的控岩构造。该研究不仅可指导矿床深边部找矿,一是在矿区范围是近东西向成矿岩体东、西两端岩体倾伏部位的深部寻找隐伏矿体;二是在矿田范围有隐伏成矿岩体发育的部位寻找另一个岩体−流体成矿系统;而且该研究对中国华南地区同类型矿床的控矿构造研究具有示范作用,丰富了高温热液矿床的构造控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构造 控矿构造 控岩构造 花岗岩体构造 液压致裂构造 石门寺钨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庄河鞍子山超单元岩浆侵位变形构造
15
作者 王启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鞍子山超单元由4个单元组成,各单元不同程度地发育岩浆侵位变形构造。侵位变形构造主要由叶理构造组成,闪长质包体、钾长石斑晶总体按优选方位定向,三者产状一致,平行接触带分布。从早期单元至晚期单元,随着岩浆侵位叶理构造变形强度减... 鞍子山超单元由4个单元组成,各单元不同程度地发育岩浆侵位变形构造。侵位变形构造主要由叶理构造组成,闪长质包体、钾长石斑晶总体按优选方位定向,三者产状一致,平行接触带分布。从早期单元至晚期单元,随着岩浆侵位叶理构造变形强度减弱,闪长质包体数量减少,压扁变形程度降低,钾长石斑晶从明显按优选方位定向到杂乱分布。根据上述特征,将该超单元岩浆侵位变形构造划分为强侵位变形、中等侵位变形、弱侵位变形及基本无侵位变形4个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庄河 鞍子山超单元 叶理构造 闪长质包体 岩浆变形构造 晚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沂南金矿田成矿构造系统和构造控矿规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钱建平 常德才 +4 位作者 徐磊 张海莹 李承礼 杜继旭 余树青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90,共14页
通过成矿构造研究并辅以多种找矿手段综合分析,以期取得危机矿山找矿的新突破。通过矿区构造地质调查、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构造蚀变带填图和以往勘探资料系统整理编图,厘定了沂南金矿田区域性断裂构造(入字型构造)与岩体侵位构造(仌字... 通过成矿构造研究并辅以多种找矿手段综合分析,以期取得危机矿山找矿的新突破。通过矿区构造地质调查、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构造蚀变带填图和以往勘探资料系统整理编图,厘定了沂南金矿田区域性断裂构造(入字型构造)与岩体侵位构造(仌字型构造)复合成矿构造系统,阐述了复合成矿构造系统的基本要素、特征和控矿作用,系统地总结了矿田构造控矿规律。提出:由金场岩体、铜井岩体、银山庄岩体构成了门字形的区隔化空间,控制了金场矿区和铜井矿区富矿段的产出;中酸性岩柱、岩颈及近接触带的寒武系和新元古界多层次的层间滑动带和岩床构造,控制了多层次金铜矿体的产出,但在远离接触带的部位,高角度次级的NNE、NWW-NW向断裂,控制了构造蚀变岩型的金铜矿体;堆金山矿段不是典型的斑岩型金矿,而是产在玢岩体中受NWW-NW向断裂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土门群和泰山群不整合面亦是重要的控矿界面,值得下一步找矿的重视;矿田矿化深度东深西浅,南深北浅,与基底泰山群顶界的埋深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成矿构造系统 区域断裂构造 岩体构造 构造控矿规律 山东沂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凤凰山岩体接触带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达 吴淦国 李东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3-229,共7页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接触带的变质与变形特征、显微构造及变形缩短量的计算 ,分析了凤凰山岩体侵位与接触带变形及区域变形的关系。通过接触带变质矿物变形特征的研究 ,揭示了热变质作用与侵位变形的同时性 ;接触带构造变形研究表明 ,岩体...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接触带的变质与变形特征、显微构造及变形缩短量的计算 ,分析了凤凰山岩体侵位与接触带变形及区域变形的关系。通过接触带变质矿物变形特征的研究 ,揭示了热变质作用与侵位变形的同时性 ;接触带构造变形研究表明 ,岩体周围发育的流变褶皱、韧性剪切带、压溶缝合线等与岩体左旋上升与汽球膨胀侵位有关 ;围岩缩短量的计算结果表明 ,岩体侵位过程造成强烈的围岩缩短是一种强力侵位机制。研究表明 ,凤凰山岩体侵位是在区域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场作用下完成的。岩体接触带变形是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与横向推挤的侵位应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山岩体 接触带构造 构造变形 机制 花岗岩体 显微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小柳沟铜钨多金属矿田构造控矿作用及其找矿方向 被引量:3
18
作者 汤静如 奚小双 +1 位作者 孔华 安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2,共4页
小柳沟铜钨多金属矿田是我国西北大型钨矿的典型代表,其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背斜层间滑动虚脱构造控制了主矿体的形态、规模和产状,隐伏岩体侵位构造控制了区内矿床(点)的分布,岩性层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控制了矿体的富集。上述3种构造... 小柳沟铜钨多金属矿田是我国西北大型钨矿的典型代表,其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背斜层间滑动虚脱构造控制了主矿体的形态、规模和产状,隐伏岩体侵位构造控制了区内矿床(点)的分布,岩性层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控制了矿体的富集。上述3种构造作用表明在小柳沟和祁宝矿床之间及世纪矿床西部外围地段有望找到新的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斜层间滑动虚脱构造 岩体构造 岩性层构造裂隙 小柳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区域性构造—沉积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小汉 李广伟 +3 位作者 刘小兵 琚宜太 韦利杰 周学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2-1326,共15页
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蛇绿岩套出露状态可分为3种类型,如在岗仁波齐和白朗地区完整出露大套基性-超基性岩体,层状堆晶岩,辉绿岩质岩席、岩墙,以及层状深海沉积建造。而在仁布地区的蛇绿岩露头规模迅速收敛,仅剩少量地幔岩体表现为串珠... 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蛇绿岩套出露状态可分为3种类型,如在岗仁波齐和白朗地区完整出露大套基性-超基性岩体,层状堆晶岩,辉绿岩质岩席、岩墙,以及层状深海沉积建造。而在仁布地区的蛇绿岩露头规模迅速收敛,仅剩少量地幔岩体表现为串珠状排列的小岩株向东延伸并逐渐尖灭。在拉萨地区蛇绿岩套则完全缺失,相应位置出露一套同时代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为探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大地构造性质,笔者选择蛇绿岩套出露巨厚、迅速收敛和完全缺失3种不同的构造位置开展构造—沉积剖面研究。初步结果显示:白朗大规模蛇绿岩套核心区保留基底构造窗,且局部可直接观察到深海沉积建造与上下围岩复理石的沉积整合接触关系。仁布地区的镁铁-超镁铁岩体具有保留完好的原生侵位构造形迹,岩体与围岩常呈侵位时的牵引平行或者低角度斜交接触关系,地幔岩与围岩接触带保留典型烘烤边等热接触变质带(晕)等。两剖面的岩石均处于区域性脆性-韧脆性变形和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缺乏统一的区域性构造极性,因而整体属于原地系统,并非经历板块俯冲—碰撞—反逆冲的外来残余洋壳岩片。拉萨地区在蛇绿岩带向东延线位置出露侏罗—白垩系中-酸性火山建造,大剖面南北两侧的中-新生代沉积建造的岩性组合,构造样式和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时间上的宏观对应性,应当记录了同一个盆地的完整演化旋回。上述构造—沉积地质特征说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套并不代表中生代近万公里宽阔洋壳的残余构造岩片,新特提斯洋实际上属于一条中生代不均一洋壳化的弧后裂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蛇绿岩带 构造-沉积剖面 原生构造 完整盆地演化 弧后裂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榴辉岩相变质泥质岩的确定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建新 孟繁聪 杨经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55-657,共3页
在柴北缘西段的鱼卡—落凤坡一带,识别出榴辉岩相的变质泥质岩,其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蓝晶石+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十字石±钠云母+石英+金红石。温压估算获得其峰期变质条件为p=2.3~3.1GPa,T=615~700℃,与相邻榴辉岩... 在柴北缘西段的鱼卡—落凤坡一带,识别出榴辉岩相的变质泥质岩,其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蓝晶石+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十字石±钠云母+石英+金红石。温压估算获得其峰期变质条件为p=2.3~3.1GPa,T=615~700℃,与相邻榴辉岩形成的温压条件相似。结合大理岩和正片麻岩中保存有残留的榴辉岩相的矿物,认为榴辉岩与围岩经历了共同的变质历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原地”关系,而不是“构造侵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相变质泥质岩 原定 构造侵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