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泰造山带北段晚三叠世早期岩浆作用成因及其对构造体制转换的制约
1
作者 赵端昌 蔺新望 +3 位作者 陈宁 王星 张亚峰 郭岐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63-1573,共11页
对阿尔泰造山带北段南缘出露的塔尔萨依岩体二云母正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5±2 Ma(MSWD=0.46),表明该花岗岩为晚三叠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塔... 对阿尔泰造山带北段南缘出露的塔尔萨依岩体二云母正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5±2 Ma(MSWD=0.46),表明该花岗岩为晚三叠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塔尔萨依岩体的二云母正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均具有高硅、高钾、低镁、低钛特征,里特曼指数(σ)和铝饱和指数(A/CNK)分别大于2和1.1,为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此外,两类花岗岩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和Rb、Th等微量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Yb和Y。其低的Mg#值、Cr和Ni含量,以及中等的CaO/Na_(2)O和低的Al_(2)O_(3)/TiO_(2)值,表明研究区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认为阿尔泰造山带三叠纪的构造体制转变在时空上存在差异,整体表现出东—中段由挤压环境进入伸展构造背景的时间较北部早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造山带北段 同碰撞构造环境 晚三叠世 强过铝质花岗岩 构造体制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眸燕山运动——致敬“燕山运动”的创建者和中国地质学会的奠基人翁文灏 被引量:8
2
作者 赵越 高海龙 +1 位作者 张拴宏 刘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0-1522,共13页
一百年前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先驱者们竖立起中国地质科学的旗帜,也是中国科学的第一面旗帜,从此中国地质科学发展进入快车道。燕山运动、中国北方?科研究,长身贝研究、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是中国地质科学快速进入国际赛道的标志。经历... 一百年前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先驱者们竖立起中国地质科学的旗帜,也是中国科学的第一面旗帜,从此中国地质科学发展进入快车道。燕山运动、中国北方?科研究,长身贝研究、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是中国地质科学快速进入国际赛道的标志。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北京西山及北京北山、冀北和辽西典型地区积累的证据和资料表明,翁文灏提出的燕山运动A期(幕)发生在160±3 Ma前;晚侏罗世早—中期记录了以髫髻山组和蓝旗组为代表的区域强烈火山喷发和广泛的岩浆侵入(中间期/幕);晚侏罗世晚期区域发育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期构造发展至早白垩世早期135 Ma,冀北张家口组和辽西义县组之下的不整合为燕山运动B期结束的代表。燕山运动是东亚大陆构造体制从古特提斯及古亚洲洋构造域转变为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域的产物。这是中国东部和东亚区域中生代独特的重大的地质构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运动 北京西山 髫髻山组 张家口组 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 构造体制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