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滇西兰坪盆地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与成矿关系
1
作者
朱志军
郭福生
+1 位作者
宋玉财
安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7-1006,共10页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因堆积了巨量金属而倍受关注,盆地内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矿体的就位与印—亚大陆碰撞挤压和扬子古陆与滇藏古陆拼接碰撞而引起的盆地内部及周缘变形密切相关。古近纪充填序列特征及物质聚集分布规律显示,盆地总体上处...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因堆积了巨量金属而倍受关注,盆地内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矿体的就位与印—亚大陆碰撞挤压和扬子古陆与滇藏古陆拼接碰撞而引起的盆地内部及周缘变形密切相关。古近纪充填序列特征及物质聚集分布规律显示,盆地总体上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下,其构造—沉积演化可划分为古新世—早始新世挤压拗陷和晚始新世—渐新世挤压走滑两个阶段。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控矿构造有挤压—拗陷—褶皱构造和区域大规模挤压走滑断裂构造,这些构造变形可以是容矿构造,也可以是导矿构造。古近世中期碰撞挤压拗陷阶段(55~41 Ma),形成了兰坪盆地西部拗陷褶皱推覆带内的脉状Cu矿床和富隆厂等脉状Cu-Ag-Pb-Zn矿床(48~49 Ma);晚期挤压走滑阶段(40~26 Ma)形成兰坪盆地东部逆冲推覆带内河西—三山Pb-Zn(-Ag-Sr)矿床和金顶超大型Pb-Zn矿(-34 Ma)。兰坪盆地成矿与盆地构造—沉积演化显示出很好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演化
成矿
古近系
兰坪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西北地区构造变形特征、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
8
2
作者
冉崎
雷程
+7 位作者
陈康
张本健
梁瀚
韩嵩
曾鸣
刘晓兵
皮学军
管树巍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5,共18页
近年来川西北山前坳陷地区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激发了勘探工作者向更大区域和更多层系探索的愿望。为了给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与参考,本文系统讨论了川西北南华纪以来的盆地性质、构造—沉积格局及油气成藏条件。川西北...
近年来川西北山前坳陷地区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激发了勘探工作者向更大区域和更多层系探索的愿望。为了给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与参考,本文系统讨论了川西北南华纪以来的盆地性质、构造—沉积格局及油气成藏条件。川西北经历了南华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新生代3大演化阶段,现今构造格局受燕山期龙门山、米仓山造山带以及向盆地逆冲推覆形成的冲断系统控制。其中龙门山北段冲断系统总体表现为由造山带向盆地方向扩展的“前列式”构造变形,在盆山结合位置,深部构造楔向造山带方向消减了大部分位移,造成前渊坳陷部位构造变形急剧减弱。川西北燕山期前陆盆地之下保存了南华纪—中奥陶世和泥盆纪—中三叠世两期完整、连续的裂陷层序与被动大陆边缘层序,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龙门山与米仓山急剧隆升并向盆地大规模推覆,造成前渊坳陷内的海相层系急速埋藏增温,进入成藏高峰。由于山前冲断带自中-晚侏罗世(~160 Ma)以来处于抬升和剥蚀状态,而前渊坳陷始终处于埋藏状态,油气保存条件要优于山前冲断带,因此是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米仓山
冲断系统
前渊坳陷
被动大陆边缘
构造—沉积演化
川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与方向
被引量:
18
3
作者
杨长清
岳全玲
曹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8-566,共9页
黔中隆起位于上扬子板块东南缘,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早震旦世裂谷、晚震旦世—志留纪被动大陆边缘、泥盆纪—中三叠世陆内裂谷与克拉通盆地和晚三叠世—第三纪陆内盆地5大演化阶段。该区具有较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发育上震旦统陡...
黔中隆起位于上扬子板块东南缘,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早震旦世裂谷、晚震旦世—志留纪被动大陆边缘、泥盆纪—中三叠世陆内裂谷与克拉通盆地和晚三叠世—第三纪陆内盆地5大演化阶段。该区具有较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发育上震旦统陡山沱组泥页岩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两套区域烃源岩及下奥陶统湄潭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局部泥页岩烃源岩,具有很强的生烃潜力;发育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寒武系金顶山组碎屑岩、高台组—娄山关组碳酸盐岩和下奥陶统—下志留统储层;而牛蹄塘组泥岩和娄山关组膏盐白云岩与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泥岩是该区区域性盖层,湄潭组、龙马溪组为局部盖层;该区保存条件复杂,燕山、喜山构造运动对早期油气藏的改造和破坏较大,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也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风险所在。研究认为该区油气勘探潜力较大,而安顺凹陷、三塘—百兴凹陷和黔西凹陷整体油气保存条件较好,为最有利天然气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前景
下古生界
构造—沉积演化
区域保存条件
黔中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大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
8
4
作者
杜鹏
何登发
张光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3期23-30,67,共9页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是俄罗斯联邦面积最大、油气储量最大和产气量最高的一个含油气盆地,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开发的特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截至2007年年底,西西伯利亚盆地天然气的已发现可采储量为16.1×1012m3,其中未...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是俄罗斯联邦面积最大、油气储量最大和产气量最高的一个含油气盆地,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开发的特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截至2007年年底,西西伯利亚盆地天然气的已发现可采储量为16.1×1012m3,其中未开发油气田中的储量占9.96×1012m3,未发现资源量为31.6×1012m3。以盆地中57个大气田的资料为基础,结合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应用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盆地北部生、储、盖等油气成藏要素,认为上侏罗统巴热诺夫组及其相当的层系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最重要的生气层,其有机碳含量超过7%;白垩系顶部的赛诺曼阶砂岩是大多数大气田(80%的天然气)的储层,平均厚度达800m。盆地内发育了大量复杂的构造—地层圈闭,已发现的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努尔明长垣、梅德韦日长垣等盆地北缘的隆起区。未来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与储量增长区仍是南喀拉—亚马尔、纳德姆—塔兹含油气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田
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
构造—沉积演化
西西伯利亚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西兰坪盆地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与成矿关系
1
作者
朱志军
郭福生
宋玉财
安倩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7-100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U0933605)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62008)联合资助
文摘
兰坪中新生代盆地因堆积了巨量金属而倍受关注,盆地内沉积岩容矿贱金属矿床矿体的就位与印—亚大陆碰撞挤压和扬子古陆与滇藏古陆拼接碰撞而引起的盆地内部及周缘变形密切相关。古近纪充填序列特征及物质聚集分布规律显示,盆地总体上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下,其构造—沉积演化可划分为古新世—早始新世挤压拗陷和晚始新世—渐新世挤压走滑两个阶段。盆地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控矿构造有挤压—拗陷—褶皱构造和区域大规模挤压走滑断裂构造,这些构造变形可以是容矿构造,也可以是导矿构造。古近世中期碰撞挤压拗陷阶段(55~41 Ma),形成了兰坪盆地西部拗陷褶皱推覆带内的脉状Cu矿床和富隆厂等脉状Cu-Ag-Pb-Zn矿床(48~49 Ma);晚期挤压走滑阶段(40~26 Ma)形成兰坪盆地东部逆冲推覆带内河西—三山Pb-Zn(-Ag-Sr)矿床和金顶超大型Pb-Zn矿(-34 Ma)。兰坪盆地成矿与盆地构造—沉积演化显示出很好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
构造—沉积演化
成矿
古近系
兰坪盆地
Keywords
tectonic-sedimentary evolution
mineralization
Paleogene
Lanping Basin
分类号
P611 [天文地球]
P54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西北地区构造变形特征、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
8
2
作者
冉崎
雷程
陈康
张本健
梁瀚
韩嵩
曾鸣
刘晓兵
皮学军
管树巍
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奥意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5,共18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编号:2021DJ0504,2021DJ0301,2021DJ0204)资助。
文摘
近年来川西北山前坳陷地区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激发了勘探工作者向更大区域和更多层系探索的愿望。为了给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与参考,本文系统讨论了川西北南华纪以来的盆地性质、构造—沉积格局及油气成藏条件。川西北经历了南华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新生代3大演化阶段,现今构造格局受燕山期龙门山、米仓山造山带以及向盆地逆冲推覆形成的冲断系统控制。其中龙门山北段冲断系统总体表现为由造山带向盆地方向扩展的“前列式”构造变形,在盆山结合位置,深部构造楔向造山带方向消减了大部分位移,造成前渊坳陷部位构造变形急剧减弱。川西北燕山期前陆盆地之下保存了南华纪—中奥陶世和泥盆纪—中三叠世两期完整、连续的裂陷层序与被动大陆边缘层序,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龙门山与米仓山急剧隆升并向盆地大规模推覆,造成前渊坳陷内的海相层系急速埋藏增温,进入成藏高峰。由于山前冲断带自中-晚侏罗世(~160 Ma)以来处于抬升和剥蚀状态,而前渊坳陷始终处于埋藏状态,油气保存条件要优于山前冲断带,因此是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关键词
龙门山
米仓山
冲断系统
前渊坳陷
被动大陆边缘
构造—沉积演化
川西北
Keywords
Longmengshan
Micangshan
Thrust system
Piedmont depression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sequence
Tectonic and sedimentary evolution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与方向
被引量:
18
3
作者
杨长清
岳全玲
曹波
机构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研究院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研究院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8-566,共9页
文摘
黔中隆起位于上扬子板块东南缘,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早震旦世裂谷、晚震旦世—志留纪被动大陆边缘、泥盆纪—中三叠世陆内裂谷与克拉通盆地和晚三叠世—第三纪陆内盆地5大演化阶段。该区具有较好的成油气地质条件;发育上震旦统陡山沱组泥页岩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泥页岩两套区域烃源岩及下奥陶统湄潭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局部泥页岩烃源岩,具有很强的生烃潜力;发育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寒武系金顶山组碎屑岩、高台组—娄山关组碳酸盐岩和下奥陶统—下志留统储层;而牛蹄塘组泥岩和娄山关组膏盐白云岩与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泥岩是该区区域性盖层,湄潭组、龙马溪组为局部盖层;该区保存条件复杂,燕山、喜山构造运动对早期油气藏的改造和破坏较大,是该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也是该区油气勘探的主要风险所在。研究认为该区油气勘探潜力较大,而安顺凹陷、三塘—百兴凹陷和黔西凹陷整体油气保存条件较好,为最有利天然气勘探区带。
关键词
勘探前景
下古生界
构造—沉积演化
区域保存条件
黔中隆起
Keywords
exploration potential
Lower Paleozoic
structural-sedimentary evolution
regional preserving condition
Qianzhong uplift
分类号
TE13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大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
8
4
作者
杜鹏
何登发
张光亚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3期23-30,67,共9页
基金
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全球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研究"(2008E-060903)
文摘
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是俄罗斯联邦面积最大、油气储量最大和产气量最高的一个含油气盆地,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新开发的特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截至2007年年底,西西伯利亚盆地天然气的已发现可采储量为16.1×1012m3,其中未开发油气田中的储量占9.96×1012m3,未发现资源量为31.6×1012m3。以盆地中57个大气田的资料为基础,结合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应用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盆地北部生、储、盖等油气成藏要素,认为上侏罗统巴热诺夫组及其相当的层系是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最重要的生气层,其有机碳含量超过7%;白垩系顶部的赛诺曼阶砂岩是大多数大气田(80%的天然气)的储层,平均厚度达800m。盆地内发育了大量复杂的构造—地层圈闭,已发现的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努尔明长垣、梅德韦日长垣等盆地北缘的隆起区。未来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与储量增长区仍是南喀拉—亚马尔、纳德姆—塔兹含油气省。
关键词
大气田
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
构造—沉积演化
西西伯利亚盆地
Keywords
giant gas field
formation
distribution
tectono-depositional evolution
West Siberian Basin
分类号
TE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滇西兰坪盆地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与成矿关系
朱志军
郭福生
宋玉财
安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盆地西北地区构造变形特征、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
冉崎
雷程
陈康
张本健
梁瀚
韩嵩
曾鸣
刘晓兵
皮学军
管树巍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与方向
杨长清
岳全玲
曹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西西伯利亚盆地北部大气田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杜鹏
何登发
张光亚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