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台地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解释技术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岩 李明 +3 位作者 赵一民 赵占银 马新昌 张立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89,共5页
英台地区是中国东部近几年勘探成效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该区地层物性条件好、产能高 ,油气成藏受断层断距、断层延伸长度、砂体厚度影响明显 ,油气富集区主要位于小幅度构造圈闭内 ,油气藏主要以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本文根据该区... 英台地区是中国东部近几年勘探成效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该区地层物性条件好、产能高 ,油气成藏受断层断距、断层延伸长度、砂体厚度影响明显 ,油气富集区主要位于小幅度构造圈闭内 ,油气藏主要以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本文根据该区的石油地质特点 ,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 ,应用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相干体和地层倾角检测技术、多属性模型约束反演储层预测技术对主要目的层进行了解释和圈闭评价。经钻井验证 ,所应用技术实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复合油气藏 幅度 断裂 薄砂层 英台地区 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 三维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幅度构造—岩性油气藏识别技术 被引量:20
2
作者 白晓寅 黄玉 +3 位作者 陈永波 郭娟娟 谭开俊 许多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1-297,184,共7页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东部的陆10—陆6井区勘探程度较低,地表条件复杂,油气藏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地层等时追踪困难,低幅度构造圈闭的落实难度大,小断裂发育,储层受煤层影响严重且非均质性强。为此,文中采用了四项有针对性的关...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东部的陆10—陆6井区勘探程度较低,地表条件复杂,油气藏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地层等时追踪困难,低幅度构造圈闭的落实难度大,小断裂发育,储层受煤层影响严重且非均质性强。为此,文中采用了四项有针对性的关键技术,即基于二维谱的井震沉积旋回联合标定技术解决地层等时追踪问题,多尺度断裂自动检测技术识别小断裂,基于倾角测井约束的变速成图技术解决低幅度构造识别问题,子波分解与分频反演技术去除煤层强反射干扰和非均质薄储层预测。最终发现低幅度构造和岩性圈闭8个,叠合总面积达281km2,综合评价优选上钻两口井位。经设计井实钻分析,证明了上述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构造 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 谱分解 相干技术 变速成图 子波分解 分频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番禺隆起东南缘断裂坡折带及其对低位域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董伟 林畅松 +5 位作者 谢利华 张忠涛 阳孝法 张燕梅 张博 崔立叶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6-262,共7页
番禺隆起是珠江口盆地中南部的一个重要含油气区。区内新近系沉积期主要发育NW向和近EW向的同沉积断裂,它们的发育和分布控制着沉积充填和总体的古构造地貌特征。古隆起的东南和东北缘发育的主要同沉积断裂形成明显的古地貌突变带或断... 番禺隆起是珠江口盆地中南部的一个重要含油气区。区内新近系沉积期主要发育NW向和近EW向的同沉积断裂,它们的发育和分布控制着沉积充填和总体的古构造地貌特征。古隆起的东南和东北缘发育的主要同沉积断裂形成明显的古地貌突变带或断裂坡折带。东南缘的主控断裂是由裂陷期发育的缓坡反向断裂所形成的,构成了番禺隆起与白云深凹带的分界。地震相、地震属性等分析和追踪其分布范围揭示出,珠海组、珠江组中下部层序的低位域三角洲砂体沿断裂坡折带下斜坡呈裙带状分布。研究指出断裂坡折带下斜坡低位域具有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的良好条件,并为该区近期的勘探突破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坡折带 构造地貌 油气藏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同沉积构造坡折对层序建造和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控制 被引量:27
4
作者 冯有良 胡素云 +5 位作者 李建忠 曹正林 吴卫安 赵长义 崔化娟 袁苗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25,共12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该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区带,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其主要的勘探领域,同沉积构造坡折对层序建造和岩性油气藏富集带具有控制作用。应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按照构造层序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同沉积构造坡折特征及其控制的层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该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区带,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其主要的勘探领域,同沉积构造坡折对层序建造和岩性油气藏富集带具有控制作用。应用地震、钻井和测井资料,按照构造层序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同沉积构造坡折特征及其控制的层序建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的同沉积构造坡折按成因可划分为同沉积逆断裂坡折和隐伏断裂挠曲坡折。前者是同期发育的逆断层活动造成的湖底坡度梯度变化带,后者是深部隐伏断裂活动造成的湖底坡度梯度变化带。中—晚二叠世,该区属于断坳转换幕,发育同沉积逆断层坡折及其控制的层序建造。三叠纪以后盆地处于挤压坳陷阶段,发育同沉积逆断裂坡折和隐伏断裂挠曲坡折及其控制的层序建造。同沉积逆断裂坡折控制的层序建造向岸一侧低位域发育冲积扇到辫状河道砾岩,向湖一侧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湖扩展体系域坡折向岸一侧发育薄层泛滥平原、浅湖及退积型三角洲沉积,向湖一侧发育泛滥平原或半深湖沉积;高位域发育河流、三角洲前缘,其可越过坡折向湖进积。挠曲坡折控制的层序建造低位域坡折向岸一侧发育辫状下切水道充填,向湖一侧发育由滨浅湖滩坝砂体或低位辫状三角洲砂体构成的低位楔;湖扩展体系域坡折向岸一侧发育滨浅湖,向湖一侧发育半深湖沉积;高位域发育河流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同沉积构造坡折控制的层序低位域砂砾岩体储层,如冲积扇、辫状河道、低位三角洲及滨浅湖砂体、湖底扇砂体,若有断裂和不整合面与风城组油源沟通,能形成良好成藏条件,有利于岩性油气藏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构造坡折 层序建造 低位砂体 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沉积构造坡折带对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143
5
作者 冯有良 徐秀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5,31,共5页
发育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是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根据对渤海湾盆地的凹陷构造发育特征与层序发育形式的研究,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按成因可划分为两类:同沉积断裂构造坡折带和同沉积背斜构造坡折带。前者根据其平面组合特征划分为5种样式:帚状... 发育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是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根据对渤海湾盆地的凹陷构造发育特征与层序发育形式的研究,同沉积构造坡折带按成因可划分为两类:同沉积断裂构造坡折带和同沉积背斜构造坡折带。前者根据其平面组合特征划分为5种样式:帚状断裂构造坡折带、陡坡平行(断阶)状断裂构造坡折带、缓坡平行(断阶)状断裂构造坡折带、交叉状断裂构造坡折带和梳状断裂构造坡折带;后者据成因划分为2种样式:同沉积披覆背斜构造坡折带、同沉积逆牵引背斜构造坡折带。盆缘沟谷与7种构造坡折带样式的组合不但控制了层序低位域砂岩、砾岩体的发育及其展布方向,而且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和油气的运聚特征,从而控制了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坡折带 盆缘沟谷 砂砾 油气藏富集带 断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卫洼陷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实践 被引量:7
6
作者 高平 房倩 +1 位作者 王兴武 罗周亮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濮卫洼陷既是油气富集的负向构造,也是生烃洼陷,发育多种类型油气藏。为打开盐间、盐下深层系的勘探局面,重点分析了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特殊地质条件,以砂体展布规律研究为切入点,精细刻画目标层系沉积微相及局部断裂结构,建立砂体... 濮卫洼陷既是油气富集的负向构造,也是生烃洼陷,发育多种类型油气藏。为打开盐间、盐下深层系的勘探局面,重点分析了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特殊地质条件,以砂体展布规律研究为切入点,精细刻画目标层系沉积微相及局部断裂结构,建立砂体与古地形的对应模式,分析砂体疏导途径,优选储集相带与构造有利匹配区域钻探,效果明显。通过濮卫洼陷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形成的勘探思路、方法对下洼油气探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油气藏 沉积微相 砂体展布 濮卫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凹陷红星地区古近系构造-岩性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姜振海 林畅松 曲爱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5-641,共7页
红星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三角洲沉积中发育多套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由于驾掌寺断裂的长期活动,区内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明显受驾掌寺及其伴生断裂的控制。研究表明,驾掌寺洼陷沙三段烃源岩广泛发育,沙一段和东三段三... 红星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三角洲沉积中发育多套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由于驾掌寺断裂的长期活动,区内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明显受驾掌寺及其伴生断裂的控制。研究表明,驾掌寺洼陷沙三段烃源岩广泛发育,沙一段和东三段三级层序内的体系域或四级层序中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及前缘席状砂体和湖进泥岩层形成了7~8套圈闭规模的储盖组合,良好的生、储、盖空间配置构成了成藏的基本条件。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控制着砂体的分布,驾掌寺断裂的西侧下降盘和北东东向的伴生同沉积断裂制约着不同期的砂体发育部位。驾掌寺断裂长期活动,与储层砂体相连构成了区内的主要输导体系,沿断裂带是油气藏形成(特别是构造或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地带。区内早期发育的、位于深部的次级断裂对油气的分布或油气藏的发育具有特别的控制作用,这些断裂一般终止于沙一段上部,沿这些断裂向上运移的油气则趋向于在沙一段中部富集;而沙一中段具有良好的储层和盖层,因此,形成了沿沙一中段砂体广泛成藏的油气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油气藏 成藏研究 控制因素 古近系 红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乾安—长岭凹陷大中型岩性—构造复合型油气田形成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周荔青 张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5-451,共7页
松辽盆地南部乾安 长岭凹陷下白垩统发育了多套优质烃源岩和三角洲前缘相砂岩储集层,形成了上、中、下3套成藏组合。在凹陷东部的华字井阶地,具备形成大中型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的各种有利条件:多期三角洲前缘相区纵横交错、相互叠加,... 松辽盆地南部乾安 长岭凹陷下白垩统发育了多套优质烃源岩和三角洲前缘相砂岩储集层,形成了上、中、下3套成藏组合。在凹陷东部的华字井阶地,具备形成大中型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的各种有利条件:多期三角洲前缘相区纵横交错、相互叠加,经常出现岩性横向相变和上倾尖灭;以乾南潜伏古隆起带古地形为背景形成的继承性南北沉积微相分异;后期构造运动造成盆地东部抬升,使得东部砂体整体上倾尖灭;后期构造运动形成一系列小断裂,对砂体上倾方向产生遮挡;大型斜向水流与区域构造格局的有机配置;成岩作用造成储层致密化。岩性—构造复合圈闭形成于嫩江期及明水期,与大规模油气运移期配置良好,为形成华字井阶地一批大中型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田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复合油气 乾安—长岭凹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在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国胜 陈清棠 +1 位作者 王淑玉 陈国俊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69,共5页
油气勘探目标常常受构造、岩性等多种地质因素控制,靠单一的地震解释技术很难奏效,迅速发展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查干凹陷实现油气勘探突破后,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勘探难题。该项研究针... 油气勘探目标常常受构造、岩性等多种地质因素控制,靠单一的地震解释技术很难奏效,迅速发展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查干凹陷实现油气勘探突破后,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勘探难题。该项研究针对查干凹陷相变快、储集体类型复杂、断裂发育、火成岩分布广泛、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发育等特点,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为主。综合应用相干体地层切片、变速成图、平衡剖面、分频反演、岩性圈闭预测等技术手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系列,很好地解决了该区常规地震解释中难以解决的复杂构造断裂系统分布和储层描述问题.取得了明显的勘探效果,对其他类似地质情况的地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综合解释 构造油气藏 相干体地层切片 分频反演 查干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因素对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8,共5页
总结油气藏发现的历史及油气藏分类方法发现,经典油气藏概念是定义构造油藏的充分必要条件,缺少定义复杂油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充分条件。因此,采用油气藏的聚集原理对岩性油气藏研究中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油气成藏的构造因素是... 总结油气藏发现的历史及油气藏分类方法发现,经典油气藏概念是定义构造油藏的充分必要条件,缺少定义复杂油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充分条件。因此,采用油气藏的聚集原理对岩性油气藏研究中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油气成藏的构造因素是浮力因素,岩性因素是储层孑L隙结构因素;油气藏的形成过程是圈闭储集层中含油饱和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任何岩性油气藏的形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构造因素的影响,油气藏基本是随着构造的定型而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扶杨油层 构造油气藏 油气藏 浮力与毛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茨榆坨构造带岩性油气藏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申大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22,共5页
为了确定茨榆坨构造带岩性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利用钻探成果及岩性体反演识别技术,得到茨榆坨构造带含油层系主要集中在沙河街组沙三段和沙一段,其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砂岩透镜体型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型油气藏及断层-岩性型油气... 为了确定茨榆坨构造带岩性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利用钻探成果及岩性体反演识别技术,得到茨榆坨构造带含油层系主要集中在沙河街组沙三段和沙一段,其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砂岩透镜体型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型油气藏及断层-岩性型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油源丰度、圈闭是否位于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斜坡背景、主要断层及有利沉积相带的共同控制.油主要成藏期为东营期和馆陶期,油成藏模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由牛居—长滩洼陷沙三段中下暗色泥岩生成的油气沿茨东断层向茨榆坨高垒带运移,再通过储层砂体和不整合面向上运移至合适的圈闭中聚集成藏;另一种是油气沿着牛居—长滩洼陷内的断层向上覆的沙三上储集层、沙一、二段和东营组储集层中运移,一部分油气在牛居—青龙台构造内聚集成藏,另一部分油气可继续沿砂体运移,再经过断层向茨榆坨高垒带运移和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榆坨构造 油气藏 成藏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亮 庞雄 +1 位作者 韩晋阳 冯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6,共7页
近年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获得较大突破,针对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机理及成藏主控因素认识模糊的现状,通过对白云凹陷已证实的构造-岩性油气藏的解剖,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深水环境下储层发育特征,对白云... 近年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获得较大突破,针对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机理及成藏主控因素认识模糊的现状,通过对白云凹陷已证实的构造-岩性油气藏的解剖,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深水环境下储层发育特征,对白云深水区东部的构造-岩性油气藏特征做了总结。研究表明:白云深水区东部发育继承性近东西向鼻状古隆起构造背景,珠江组下段SQ21低位体系域沉积期,在陆坡深水环境下发育近南北向展布的水道复合体砂岩、扇朵叶砂岩储层及大型泥质充填深切峡谷,在这种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下,发育3类构造-岩性油气藏(水道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水道侧封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扇朵叶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发育主要受控于优质深水砂岩储层、长期古隆起背景和"流体底辟+断裂+构造脊+不整合+砂体"复合油气输导体系;白云主洼生成的油气,在晚期活动断裂和底辟作用下,由深部运移至珠海组—珠江组横向疏导层,沿长期鼻状隆起带的构造脊向鼻状构造带的高部位逐渐爬升,油气在运移途中被SQ21水道型、水道侧封型及扇朵叶型构造-岩性圈闭捕获,多种类型油气藏在同一构造背景下,形成由西向东逐级抬升的"阶梯状"复式构造-岩性油气藏带。该研究对中国深水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较好的借鉴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重力流沉积 构造-油气藏 成藏主控因素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晓寒 郭浩 +3 位作者 卢政环 朱洁琼 冯小东 廖飞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30-136,159,12-13,共10页
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岩性油气藏逐步成为福山凹陷重要勘探目标。凹陷内新生代火山活动频繁,地表、浅、中深层都有大面积火山岩分布,导致地震资料频带窄、成像差、分辨率低;古近系流沙港组为凹陷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储层具有单层... 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岩性油气藏逐步成为福山凹陷重要勘探目标。凹陷内新生代火山活动频繁,地表、浅、中深层都有大面积火山岩分布,导致地震资料频带窄、成像差、分辨率低;古近系流沙港组为凹陷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储层具有单层薄、横向变化快、砂泥岩互层的特点,预测困难。针对福山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存在的难点,首先通过地震地层学研究结合地震反射特征、地震构造属性分析开展精细解释,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然后在地层格架约束下,利用地震属性分析、借助叠后拟声波反演技术开展储层预测;最后利用“低频共振、高频衰减”的叠后油气检测原理预测含油气范围。该系列技术手段在福山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构造—油气藏 地震属 拟声波反演 油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海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9
14
作者 窦立荣 李志 +5 位作者 杨紫 张兴阳 康海亮 张明军 张良杰 丁梁波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通过中国石油走出去30年来海外大量勘探实例解剖,系统总结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现状、分布特征和勘探模式,并指出了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前景及中国石油海外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勘... 通过中国石油走出去30年来海外大量勘探实例解剖,系统总结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现状、分布特征和勘探模式,并指出了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前景及中国石油海外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经历了4个阶段,目前处于成熟发展阶段,大型深水沉积体和生物礁成为巨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发现的主要领域。②中国石油海外勘探新发现的岩性地层油气藏与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均主要分布在复合圈闭中,主要发育于前陆、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者在裂谷盆地中发现的储量最多,前陆盆地次之,后者在前陆盆地中发现的储量最多,裂谷盆地次之。③中国石油海外实施构造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同部署、同勘探策略,形成了3种特色高效的勘探模式,复式岩性地层油气藏立体勘探,发现了乍得邦戈尔盆地下组合高丰度岩性、高位潜山和低位潜山-岩性复合体油藏以及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河道砂、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潜山等多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复杂岩性体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发现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大型缓坡礁滩体气藏、巴西桑托斯盆地湖相礁滩体巨型油田以及缅甸若开次盆深水浊积砂岩生物气藏;薄层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体地质工程一体化勘探,发现了南美奥连特盆地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体油藏和中东阿曼次盆薄层礁滩体油藏。④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将从成熟探区拓展到低勘探程度的前沿领域、从陆上拓展到深水—超深水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沉积体、盆底扇和生物礁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热点;裂岩盆地深层扇体、基岩潜山,前陆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礁滩体相关的复合圈闭是中国石油海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主要对象,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油气藏 低位潜山-复合 深水沉积体 礁滩体 低幅度构造-复合 勘探模式 三维地震勘探 裂谷盆地 前陆盆地 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 被引量:26
15
作者 冯有良 鲁卫华 门相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3,共7页
基于构造层序分析方法,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岩心资料对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做了层序地层研究和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古近系作为一个超层序组可以划分出4个超层序8个三级层序。根据同沉积构造坡折类型,可以把层序划分为同沉积断裂坡折层... 基于构造层序分析方法,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岩心资料对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做了层序地层研究和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古近系作为一个超层序组可以划分出4个超层序8个三级层序。根据同沉积构造坡折类型,可以把层序划分为同沉积断裂坡折层序、同沉积挠曲坡折层序和无坡折的缓坡层序三种层序类型。其中同沉积断裂坡折层序主要发育在超层序1、超层序2和超层序3,同沉积挠曲坡折层序和缓坡层序主要发育在超层序4。超层序2和超层序3由同沉积构造坡折控制的层序低位域和高位域砂体与湖扩展体系域优质烃源岩配置,成藏条件优越。同时这些岩性圈闭一般处于中深层次生孔隙发育带内,储层性能良好,最有利于岩性油气藏发育。据此在辽河西部凹陷提出了西斜坡锦1断层的下降盘,双台子断裂下降盘;东部陡坡台安—小洼—海外河断裂下降盘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同沉积构造坡折 地层油气藏 古近系 辽河西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勘探方法 被引量:30
16
作者 易士威 王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2期9-14,63,共6页
二连盆地、冀中坳陷近几年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勘探成熟区富油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寻找规模整装富集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要树立富油凹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不同构造单元... 二连盆地、冀中坳陷近几年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勘探成熟区富油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寻找规模整装富集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要树立富油凹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区带、不同层系、不同沉积体系、不同沉积相带、不同储层类型三维空间复式连片分布”的新勘探理念。在勘探思路上实现“由正向构造带向负向构造区;由构造带高部位向构造带翼部;由构造带向岩相带、坡折带、超覆带、侵蚀带;由环洼到洼槽;由单一油气藏类型向多种油气藏类型”的五个转变。其勘探技术方法包括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圈闭落实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油藏预探评价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勘探思路 勘探方法 油气藏类型 技术方法 研究与实践 隐蔽油气藏 构造 二连盆地 冀中坳陷 勘探潜力 勘探领域 构造单元 沉积体系 沉积相带 三维空间 储层类型 有利区带 地层圈闭 成熟区 构造 相带 坡折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岩性油气藏物理模拟 被引量:4
17
作者 牟雪梅 赵卫卫 查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9-224,231,共7页
砂岩透镜体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是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深层增储上产的重要岩性油气藏类型,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其成藏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充足且有效的油气源条件、充注方式、砂岩透镜体自身物性变化及沟通源岩与砂体的断层与砂体的相对构造位... 砂岩透镜体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是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深层增储上产的重要岩性油气藏类型,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其成藏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充足且有效的油气源条件、充注方式、砂岩透镜体自身物性变化及沟通源岩与砂体的断层与砂体的相对构造位置是决定岩性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其中是否有沟通有效烃源岩的通道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关键,砂体物性变化及断层与砂体相对位置是影响油藏含油饱和度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砂岩透镜体中心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断层上盘砂体为该区下一步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含油饱和度 透镜体 构造-油气藏 胜坨地区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地区十屋断陷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样式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金才 兰素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根据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所涉及到的构造、岩性两个重要因素的相互关系将复合圈闭样式划分为 4种样式 ,即单斜 -岩性复合式、背斜 -岩性复合式、断块 -岩性复合式和鼻状 -岩性复合式。松南十屋断陷中央构造带实际资料研究 ,发现了几个构... 根据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所涉及到的构造、岩性两个重要因素的相互关系将复合圈闭样式划分为 4种样式 ,即单斜 -岩性复合式、背斜 -岩性复合式、断块 -岩性复合式和鼻状 -岩性复合式。松南十屋断陷中央构造带实际资料研究 ,发现了几个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 ,即SN85井西构造、SN87井北构造、孤家子北构造。这些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南地区 十屋断陷 构造-复合圈闭 样式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尔断陷层序建造及岩性油气藏发育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有良 宫广胜 鲁卫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对贝尔断陷构造层序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贝尔断陷同裂谷期层序建造、沉积体系及岩性油气藏的发育特征。认为下白垩统沉积时期可划分出5个与裂陷幕对应的超层序,在超层序二至超层序五内,识别出了10个三级层序... 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对贝尔断陷构造层序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贝尔断陷同裂谷期层序建造、沉积体系及岩性油气藏的发育特征。认为下白垩统沉积时期可划分出5个与裂陷幕对应的超层序,在超层序二至超层序五内,识别出了10个三级层序;裂陷二幕和裂陷三幕对应于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和南屯组,盆地以伸展断陷构造活动为主,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受断裂坡折带控制的层序;裂陷四幕对应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盆地以走滑扭张构造活动为主,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和受挠曲及断裂坡折带控制的层序;裂陷五幕对应下白垩统伊敏组,盆地断坳转换,发育河流和冲积平原沉积及平缓背景下的冲积型层序。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及南屯组受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的控制,层序低位体系域砂体成藏条件良好,为岩性油气藏最发育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序 层序地层 构造坡折带 油气藏 下白垩统 贝尔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及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66
20
作者 王西文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6期511-517,共7页
针对岩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及评价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岩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及评价技术思路和配套技术。其分4个层次:①基于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小层对比、构造解释;②基于地震属性提取的岩性油气藏的定性识别技术;③基于地震波阻抗反演、... 针对岩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及评价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岩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及评价技术思路和配套技术。其分4个层次:①基于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小层对比、构造解释;②基于地震属性提取的岩性油气藏的定性识别技术;③基于地震波阻抗反演、拟测井参数反演的岩性油气藏定量(静态)评价技术;④基于多井拟测井参数反演的岩性油气藏定量(动态)评价技术。根据岩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及评价技术,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岩性地层油藏的勘探和开发。将岩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和评价技术应用于准噶尔盆地石南31油田岩性油气藏勘探和大港周清庄岩性油气藏开发,获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根据预测和评价结果部署的多口开发井不仅获得了高产油气流,且新井数据为油田的滚动开发提供了进一步储层预测及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油气藏 测井参数 地层 波阻抗反演 构造解释 评价技术 油田 开发井 小层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