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英台地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解释技术的应用与效果 |
孙岩
李明
赵一民
赵占银
马新昌
张立新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2
|
低幅度构造—岩性油气藏识别技术 |
白晓寅
黄玉
陈永波
郭娟娟
谭开俊
许多年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0
|
|
3
|
珠江口盆地番禺隆起东南缘断裂坡折带及其对低位域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
董伟
林畅松
谢利华
张忠涛
阳孝法
张燕梅
张博
崔立叶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4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同沉积构造坡折对层序建造和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控制 |
冯有良
胡素云
李建忠
曹正林
吴卫安
赵长义
崔化娟
袁苗
|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7
|
|
5
|
同沉积构造坡折带对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为例 |
冯有良
徐秀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43
|
|
6
|
濮卫洼陷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实践 |
高平
房倩
王兴武
罗周亮
|
《断块油气田》
CAS
|
2012 |
7
|
|
7
|
辽河东部凹陷红星地区古近系构造-岩性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 |
姜振海
林畅松
曲爱英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8
|
松辽盆地乾安—长岭凹陷大中型岩性—构造复合型油气田形成特征 |
周荔青
张淮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
2003 |
9
|
|
9
|
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在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
梁国胜
陈清棠
王淑玉
陈国俊
|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0
|
构造因素对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影响 |
陈萍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11
|
茨榆坨构造带岩性油气藏及成藏主控因素 |
申大媛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2
|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
陈亮
庞雄
韩晋阳
冯轩
|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4
|
|
13
|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与应用 |
李晓寒
郭浩
卢政环
朱洁琼
冯小东
廖飞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4
|
中国石油海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 |
窦立荣
李志
杨紫
张兴阳
康海亮
张明军
张良杰
丁梁波
|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9
|
|
15
|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 |
冯有良
鲁卫华
门相勇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6
|
|
16
|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勘探方法 |
易士威
王权
|
《中国石油勘探》
CAS
|
2005 |
30
|
|
17
|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岩性油气藏物理模拟 |
牟雪梅
赵卫卫
查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8
|
松南地区十屋断陷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样式 |
吴金才
兰素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0
|
|
19
|
贝尔断陷层序建造及岩性油气藏发育特征 |
冯有良
宫广胜
鲁卫华
|
《岩性油气藏》
CSCD
|
2012 |
3
|
|
20
|
岩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及评价技术研究 |
王西文
|
《石油物探》
EI
CSCD
|
2004 |
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