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二极管整流送出的海上风机构网型控制方案比较
1
作者 陈茂新 王凯伦 +3 位作者 沈豫 曾振松 林学根 宋强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175,共10页
当海上风电场采用二极管整流器直流送出方式时,基于海上风机的构网控制实现海上交流电网的电压和频率支撑是关键的问题。针对目前研究中最受关注的Q/f型构网控制方案,以及新出现的P/f型构网控制方案,对多机功率耦合特性及稳定性进行了... 当海上风电场采用二极管整流器直流送出方式时,基于海上风机的构网控制实现海上交流电网的电压和频率支撑是关键的问题。针对目前研究中最受关注的Q/f型构网控制方案,以及新出现的P/f型构网控制方案,对多机功率耦合特性及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通过对构网型控制环节的机理分析揭示了Q/f型构网控制方案在有功和无功控制通路之间存在耦合特性,而P/f型构网控制方案则具有自然的功率控制解耦特性。基于小信号模型的详细分析表明:Q/f型构网控制方案的功率控制耦合特性可能导致多机间功率振荡问题;P/f型构网控制方案由于具有功率控制解耦特性,在不同负荷条件下均具有更好的稳定鲁棒性,更有利于实现远海大容量风电场数百台风机的同步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二极管整流 直流输电 构网型控制 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储能的直驱型风电机组的构网型控制与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桑顺 齐琛 +3 位作者 苗风麟 黄杰杰 杨德健 薛晓岑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8-1886,I0038-I0041,共13页
为使风电具备常规电源的惯量支撑、一次调频功能,面向直流侧附加储能的直驱型风电机组,提出一种构网型控制架构。然后,根据“频域模态分析法”,给出计及机侧、网侧以及储能变换器动态交互作用的小信号稳定裕度量化方法。在此基础上,采... 为使风电具备常规电源的惯量支撑、一次调频功能,面向直流侧附加储能的直驱型风电机组,提出一种构网型控制架构。然后,根据“频域模态分析法”,给出计及机侧、网侧以及储能变换器动态交互作用的小信号稳定裕度量化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功率系数法”揭示动态交互机理,对比依靠风轮动能、电池储能2种惯量支撑方式对机组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储能变换器的下垂控制不仅可实现一次调频,还能够引入正阻尼、增强风电机组的小信号稳定性;利用风轮动能提供惯量支撑会引入负阻尼,而依靠储能实现惯量支撑可以引入正阻尼。最后,为进一步增强附加储能的构网型风电机组的稳定性,提出一种主动阻尼控制策略。搭建了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以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机组 构网型控制 交互稳定性 储能 一次调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体现构网型控制特征的柔性直流机电暂态改进建模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丁平 安宁 +3 位作者 万凯遥 李亚楼 田鹏飞 蔡靖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7-903,共7页
总结柔性直流采用构网型控制呈现的新特性并提出相应的机电暂态建模方法。通过分析,提出构网型控制替代跟网型控制给柔性直流带来的主要变化是:电压源支撑,故障穿越切换措施以及电流限幅方法。相对应的,构网控制型柔性直流机电暂态模型... 总结柔性直流采用构网型控制呈现的新特性并提出相应的机电暂态建模方法。通过分析,提出构网型控制替代跟网型控制给柔性直流带来的主要变化是:电压源支撑,故障穿越切换措施以及电流限幅方法。相对应的,构网控制型柔性直流机电暂态模型是对跟网控制型柔性直流模型的改进,包括将换流器与交流网络的接口由传统的一个交流仿真步长内的平均功率改为平均电压;增加故障穿越措施切换逻辑以及增加基于用户自定义的电流限幅措施。通过交直流间接口方法仿真对比,以及机电、电磁暂态模型故障模拟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能高精度模拟构网控制型柔性直流在交流电网中的动态行为,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换流器 构网型控制 电压源接口 交流故障穿越切换逻辑 电流限幅 机电暂态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网型控制策略的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简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琰 刘京波 +4 位作者 郇政林 谭延博 顾天明 王新 王谱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5-303,共9页
直驱式风力发电作为当前风力发电的普遍形式,随着其容量的增加,将导致受端电网有效惯量不断减少,呈现弱阻尼特性,增加电力系统运行风险。直驱风电场柔直并网过程中采用具有主动支撑能力的构网型控制逐渐成为研究主流,但因其控制技术、... 直驱式风力发电作为当前风力发电的普遍形式,随着其容量的增加,将导致受端电网有效惯量不断减少,呈现弱阻尼特性,增加电力系统运行风险。直驱风电场柔直并网过程中采用具有主动支撑能力的构网型控制逐渐成为研究主流,但因其控制技术、工程应用尚处于研究阶段,需要先在仿真软件中进行测试。构网型直驱风电场并网系统需要考虑大量风机的运行特性,多台机组的接入导致仿真运行环境复杂,硬件在环系统的算力不足以达到多台机组的详细仿真要求。为减小计算压力,寻找更适合风电场并网研究的仿真模型,针对构网型控制下的直驱风机机组详细模型进行简化,采用受控电流源替代风机机侧模型的方法,进一步节省计算机算力,从输入功率/直流电压/交流电压波动3个方面进行模型对比,从模型响应曲线误差和仿真耗时2个角度对详细模型及简化模型进行评价。仿真结果表明,简化模型可以反映风电机组网侧的功率输出特性,在节省仿真耗时上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机 构网型控制 详细/简化模 仿真耗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构网型控制关键技术与挑战 被引量:46
5
作者 马秀达 卢宇 +1 位作者 田杰 汪楠楠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随着大规模非同步电源替代传统电网部分同步电机,电源结构和电网骨架发生变化,电力系统将面临弱系统、惯量低和电压支撑弱的问题。采用构网型控制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模拟同步电机运行特性,在实现功率传输的同时发挥电网支撑作用。文... 随着大规模非同步电源替代传统电网部分同步电机,电源结构和电网骨架发生变化,电力系统将面临弱系统、惯量低和电压支撑弱的问题。采用构网型控制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模拟同步电机运行特性,在实现功率传输的同时发挥电网支撑作用。文中对构网型控制柔直应用场景和技术框架进行了介绍,从并网性能评价、宽频谐振稳定和暂态稳定性3个角度分析了构网型控制应用于柔直领域的关键技术,归纳分析了在控制参数设计、一次设备过流能力以及能量来源3个方面的挑战以及若干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柔性直流输电 同步电机 弱系统 宽频谐振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构网型控制与黑启动 被引量:28
6
作者 桑顺 齐琛 +3 位作者 张新松 黄杰杰 茅靖峰 顾菊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68-3180,共13页
当前,孤岛微电网的常规构网型控制适用于具有稳定功率输入的分布式电源,且孤岛微电网的常规黑启动方案多依赖大容量储能,经济性较差。面向对等运行模式下的孤岛微电网,提出了以永磁直驱风电机组为主电源的新型构网控制策略。在网侧变换... 当前,孤岛微电网的常规构网型控制适用于具有稳定功率输入的分布式电源,且孤岛微电网的常规黑启动方案多依赖大容量储能,经济性较差。面向对等运行模式下的孤岛微电网,提出了以永磁直驱风电机组为主电源的新型构网控制策略。在网侧变换器上建立其直流电压与孤岛微电网母线频率的实时联动机制,开发机侧变换器输出功率关于直流电压的下垂控制结构,使多台风电机组之间按照下垂系数之比自动分配负荷容量。根据所接负荷容量自动调节孤岛微电网的母线频率,实现了风电机组参与微电网的一次调频功能。通过变桨控制,实现了风速波动条件下孤岛微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了一种以直驱风电机组为主电源的孤岛微电网的黑启动控制策略,相较现有黑启动方案,无需附加大容量储能装置,从而降低了系统成本。最后,在PSCAD/EMTDC平台上,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所提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风电机组 孤岛运行模式 构网型控制 自动负荷分配 黑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控制在提升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系统振荡稳定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7
作者 罗澍忻 韩应生 +4 位作者 余浩 孙海顺 刘瑞宽 陈鸿琳 左郑敏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8,共10页
为了研究能够支撑新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的构网型与跟网型机组间比例关系,首先以单风场并网系统为例,分析了跟网型和构网型机组的并网动态特性;然后从保持并网风场在低频和次同步频段内振荡稳定性的角度,提出了风场内配置构网型机组容量的... 为了研究能够支撑新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的构网型与跟网型机组间比例关系,首先以单风场并网系统为例,分析了跟网型和构网型机组的并网动态特性;然后从保持并网风场在低频和次同步频段内振荡稳定性的角度,提出了风场内配置构网型机组容量的计算原则;在此基础上基于三机九节点算例系统,探究了100%新能源构成系统稳定运行的可行性,研究了系统内构网型机组的比例和位置等因素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风场内配置少量构网型机组即可有效改善弱电网下风场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场内构网型机组的配置容量主要受低频模态稳定性的约束;在100%新能源系统内,构网型控制对远端跟网型机组支撑不足导致的次同步振荡是决定构网型控制需求的关键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低频振荡 构网型控制 控制 新能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弱电网互联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双端构网型控制 被引量:7
8
作者 蔡海青 郭琦 +4 位作者 杨仁炘 黄立滨 施刚 顾浩瀚 苏明章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2-209,共8页
针对常规跟网型控制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不具备电网频率支撑能力、弱电网运行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双端构网型控制策略.利用直流电容的动力学特性,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模拟为同步电动机-连轴-同步发电机运行,使其具... 针对常规跟网型控制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不具备电网频率支撑能力、弱电网运行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双端构网型控制策略.利用直流电容的动力学特性,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模拟为同步电动机-连轴-同步发电机运行,使其具备良好的弱电网运行能力与电网主动支撑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网故障穿越策略.在PSCAD/EMTDC软件中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双端构网型控制策略具备弱电网适应能力、快速潮流调节能力、电网频率主动支撑能力以及电网故障穿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弱电 构网型控制 频率支撑 故障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储系统电网侧故障下VSC变流器的跟网-构网型控制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覃峰 安甦 +2 位作者 刘明顺 李铭 谢文譞 《广东电力》 2023年第12期47-56,共10页
在高渗透率的新能源并网系统中,由于光伏发电系统以及负荷的随机波动性,传统的跟网型控制在电网电压下降时往往难以提供足够的动态无功支撑,从而对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为此,针对光储系统短路故障下电压源型变流器(voltag... 在高渗透率的新能源并网系统中,由于光伏发电系统以及负荷的随机波动性,传统的跟网型控制在电网电压下降时往往难以提供足够的动态无功支撑,从而对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为此,针对光储系统短路故障下电压源型变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跟网、构网及故障期间的电压支撑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建立VSC跟网、构网型控制策略的数学模型,分析基于跟网、构网型控制策略的并网控制方法;其次,研究采用2种不同控制策略对公共连接点(point-of-common coupling,PCC)电压的影响,提出基于跟网构网型控制策略的系统控制方案,分析不同控制策略对PCC电压支撑作用的差异;再次,搭建计及光储接入的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评估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采用3种不同控制方案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最后,对3种不同控制方案下,系统发生故障后PCC电压支撑程度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储能变流器构网型及光伏逆变器跟网型一体化控制方法在故障期间具有更好的电压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系统 构网型控制 控制 短路故障 电压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流电压同步的构网型直驱风电机组暂态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桢彦 王晗 +3 位作者 周少泽 曹云峰 王伟 蔡旭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共11页
“双高”电力系统呈现出弱惯量、低短路比特性,跟网型新能源无法自主提供系统所需的暂态频率和电压支撑,采用构网型控制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构网型变流器体现为电压源特性,然而受限于功率器件的过流能力有限,故障下其暂态电流控... “双高”电力系统呈现出弱惯量、低短路比特性,跟网型新能源无法自主提供系统所需的暂态频率和电压支撑,采用构网型控制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构网型变流器体现为电压源特性,然而受限于功率器件的过流能力有限,故障下其暂态电流控制是难题。全功率直驱风电机组可采用直流电压同步实现构网,并附加电流控制环路抑制暂态电流以实现故障穿越。然而,该方法仍存在故障发生和恢复瞬间的冲击电流,容易导致变流器因控制策略保护而失去暂态支撑能力。针对该问题,通过对直流电压同步构网型全功率风电机组在电网故障下的短路电流产生机理及功率响应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改进暂态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电压矢量限幅器实现内电势与故障电压的快速匹配以限制短路电流的稳态分量,并引入自适应调节虚拟电阻以抑制短路电流的暂态分量。此外,在故障期间闭锁同步环路和无功环路,以维持机组的电压源特性实现自发功率响应。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风电机组 直流电压同步 暂态响应 短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相角补偿的构网型双馈风电机组轴系扭振阻尼控制
11
作者 郭子腾 张宇 +2 位作者 张琛 宗皓翔 蔡旭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8-1328,I0004,共12页
风电做构网型控制是缓解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频率和电压稳定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目前针对风电机组的构网型控制大多关注机组的网侧特性,而对构网型控制下机组潜在的机电耦合交互特性解析不足,具体地:构网型控制增强了电网与风机前端... 风电做构网型控制是缓解新能源高占比电力系统频率和电压稳定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目前针对风电机组的构网型控制大多关注机组的网侧特性,而对构网型控制下机组潜在的机电耦合交互特性解析不足,具体地:构网型控制增强了电网与风机前端的动态交互作用,导致电网侧扰动更易激发机组轴系扭振。为探究构网型控制下机组轴系的扭振特性,对其进行阻尼控制,建立了计及机电耦合特性的构网型风电机组状态空间模型;通过特征值轨迹分析,论证了对构网型机组引入额外扭振阻尼控制的必要性;阐明了经典轴系扭振阻尼策略在构网型控制下的阻尼能力受限机理;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同步相角补偿的轴系扭振阻尼策略,在不影响构网型机组惯量响应能力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构网型风电机组轴系的欠阻尼甚至振荡发散问题,最后在基于Bladed+NovaCor的联合实时仿真平台上验证了该文理论分析及所提阻尼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虚拟同步机控制 双馈风电机组 轴系扭振特性 阻尼控制 虚拟同步相角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的构网型新能源电源不对称故障穿越控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科 刘芸 +1 位作者 毕天姝 张旸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46-2955,I0008,共11页
电网发生不对称故障时,现有的故障限流控制策略难以限制构网型(grid-forming,GFM)新能源机组故障及恢复阶段的暂态过流,无法在大扰动下支撑电网。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电压曲线的构网型自适应虚拟阻抗限流穿越控(fault ride-through,FRT... 电网发生不对称故障时,现有的故障限流控制策略难以限制构网型(grid-forming,GFM)新能源机组故障及恢复阶段的暂态过流,无法在大扰动下支撑电网。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电压曲线的构网型自适应虚拟阻抗限流穿越控(fault ride-through,FRT)策略。该策略基于电压跌落曲线生成序分量虚拟阻抗值,由变流设备耐受电流范围确定正负序自适应虚拟阻抗系数,在保证故障期间构网型控制的电压源特性的同时,实现故障及恢复阶段的暂态电流限制在功率器件的允许范围内,进而提高故障期间新能源对于电网的支撑能力。基于PSCAD/EMTDC仿真证明所提不对称故障穿越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不对称故障穿越 电流限幅 虚拟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下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构网型并联逆变器电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仕韬 郭方正 +4 位作者 李立 宋新新 刘矞 宋蕙慧 李经纬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8,183,共9页
现有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构网型并联逆变器由于控制参数耦合,存在母线电压谐波含量高、受负载影响波动大的问题,降低了孤岛模式下的供电质量。因此,针对电压建立阶段和电压维持阶段的不同需求,通过优化虚拟振荡器参数提出了谐波抑制方... 现有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构网型并联逆变器由于控制参数耦合,存在母线电压谐波含量高、受负载影响波动大的问题,降低了孤岛模式下的供电质量。因此,针对电压建立阶段和电压维持阶段的不同需求,通过优化虚拟振荡器参数提出了谐波抑制方法。基于逆变器输出特性,提出了调压方法。结合参数滚动优化方法将谐波抑制和调压关联,形成电压控制策略。此外,建立了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并联逆变器系统带阻感性负载的小信号状态空间模型。结果表明,在所提电压控制策略下,并联系统的母线电压总谐波畸变率能降低至1.13%,负载切换时母线电压能快速恢复稳定,在轻载、额定和重载3种工况下,系统状态矩阵的主导特征值均位于左半复平面内,系统是渐近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逆变器 构网型控制 虚拟振荡器控制 调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柔直并网系统受扰特性分析及稳定控制策略
14
作者 郑超 苏志达 吕思卓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2,共8页
当前针对构网型变流器并网系统的研究多基于电磁暂态尺度,模型和控制结构复杂,受仿真规模和效率的限制,无法适用于大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面向送端采用跟网型控制和受端采用构网型控制的双端柔直并网系统,建立了计及变流器限流策略... 当前针对构网型变流器并网系统的研究多基于电磁暂态尺度,模型和控制结构复杂,受仿真规模和效率的限制,无法适用于大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面向送端采用跟网型控制和受端采用构网型控制的双端柔直并网系统,建立了计及变流器限流策略的构网型柔直并网系统机电暂态仿真模型;采用大扰动激励法揭示了构网型柔直并网系统非线性功率响应特性,分析了故障限流倍数、扰动幅度、系统强度等因素对系统暂态特性的影响;从装备级和系统级层面,提出了改善构网型柔直并网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控制策略。针对含构网型柔直的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交直流混联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多级稳定控制策略提升系统功角稳定水平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双端柔直 功角稳定 受扰暂态特性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模块电容电压平均值的构网型MMC同步控制及惯量支撑方法
15
作者 李兰芳 李奇南 王子莹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147,共10页
在构网型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既有的控制方法难以实现定直流电压换流站对交流系统的构网支撑能力。针对该问题,在分析子模块电容电压与直流电压解耦特性的基础上,基于子模块电容电压算数平均值,提出了改进的变流器同步控制... 在构网型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既有的控制方法难以实现定直流电压换流站对交流系统的构网支撑能力。针对该问题,在分析子模块电容电压与直流电压解耦特性的基础上,基于子模块电容电压算数平均值,提出了改进的变流器同步控制和惯量支撑方法。通过在子模块电容电压控制环路引入超前校正环节,提出了基于比例微分调节器的电容电压外环控制策略及参数设计方法以兼顾调节时间与超调;提出了基于电容电压-频率附加下垂控制以提高变流器对交流系统的惯量支撑能力。PSCAD/EMTDC仿真结果表明,当受端系统相位、频率等发生变化时,所提方法可改善变流器对受端系统的惯量支撑能力及同步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柔性直流输电 子模块电容电压 同步方法 惯量支撑 构网型控制 解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瞪羚算法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光储构网型逆变器优化控制技术
16
作者 庞秀岚 李晓峰 +3 位作者 杨祺 李宪 李雪红 靳文星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695,共9页
随着光伏、储能等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构网型控制技术在处理缺乏同步性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稳定问题时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如何自适应控制构网型光储逆变器参数,使得电网阻抗发生变化时电压仍然保持稳定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随着光伏、储能等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构网型控制技术在处理缺乏同步性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稳定问题时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如何自适应控制构网型光储逆变器参数,使得电网阻抗发生变化时电压仍然保持稳定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瞪羚算法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光储构网型逆变器优化控制方法。首先,搭建构网型逆变器控制模型,对输出电压稳定性进行分析;其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建立逆变器参数控制模型,利用瞪羚优化算法寻优能力强、搜索速度快的特点优化卷积神经网络超参数,提升模型特征学习能力,输出逆变器控制参数;最后,选取某光储发电地区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构网型光储逆变器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电网阻抗实时变化自适应优化控制参数,实现电压稳定输出,具有较强的实际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构网型控制 光储逆变器 瞪羚算法 卷积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储能变流器自适应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17
作者 李建林 邹菲 +1 位作者 游洪灏 袁晓冬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24-2737,共14页
构网型储能变流器虽具备主动支撑能力、可有效降低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但当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导致电压呈现不同程度的跌落时,易出现失稳及过电流问题,威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该文首先对构网型储能变流器暂态特性及系统扰... 构网型储能变流器虽具备主动支撑能力、可有效降低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但当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导致电压呈现不同程度的跌落时,易出现失稳及过电流问题,威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该文首先对构网型储能变流器暂态特性及系统扰动电流决定性因素进行探讨,得出系统稳定性取决于扰动下的功角曲线与有功参考值是否存在交点,系统扰动电流大小与变流器输出电压和电网电压差值呈正相关,即与变流器输出无功功率相关;然后,基于分析提出一种构网型储能变流器自适应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可根据系统扰动程度对有功、无功功率参考值进行调整,此控制无需切换控制策略,不改变构网型控制策略结构,使储能变流器在扰动期间仍表现为电压源特性,具备对系统的主动支撑能力,实现了在维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对扰动电流进行有效限制;最后,通过仿真及半实物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储能变流器 构网型控制 低电压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技术:演进历程、功能定位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伟 周少泽 +4 位作者 黄萌 艾诚 李奕曈 韦徵 郑玉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支撑新能源高效利用和电力保供,构网型技术在电力系统不同应用场景中已获得初步探索实践。为促进构网型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文中探讨了构网型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应用发展方向。通过梳理构网型技术的演进历程,以及国内外... 为支撑新能源高效利用和电力保供,构网型技术在电力系统不同应用场景中已获得初步探索实践。为促进构网型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文中探讨了构网型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应用发展方向。通过梳理构网型技术的演进历程,以及国内外现有的标准和规范,分析了构网型技术发展的内在驱动需求,明晰了不同形态电网场景下构网型技术的功能定位;最后,从静、动、暂态的稳定性分析等维度,剖析了构网型技术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大规模应用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控制 装备 电力系统 新能源 功能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冲函数和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
19
作者 崔杨 马搏余 +2 位作者 戴汉扬 马鑫 赵钰婷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7-86,共10页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以改善系统动态调节性能。首先,在惯量调整中使用缓冲函数增加系统的调节平滑度。其次,在阻尼调整中引入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环节,减少频率下降时有功功率输出稳态误差。然后,通过模糊控制为惯量和阻尼引入修正量并对所提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对提高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和功率响应动态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储能 构网型控制 转动惯量 阻尼系数 缓冲函数 自适应调整方法 小干扰稳定 模糊控制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透率新能源发电并网变流器跟网/构网型稳定控制技术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明 常永康 +4 位作者 毛永涛 刘恩俊 汪兴 张兴 耿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73-4788,共16页
随着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电网的特性愈发复杂,传统单一模式跟网型和构网型变流器无法完全满足电网的需求。因此,一方面,高渗透率条件下,局部电网的阻抗波动更加显著,电网表现出强弱交替变化的特点,现有并网变流... 随着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电网的特性愈发复杂,传统单一模式跟网型和构网型变流器无法完全满足电网的需求。因此,一方面,高渗透率条件下,局部电网的阻抗波动更加显著,电网表现出强弱交替变化的特点,现有并网变流器稳定控制应用存在局限性,如何将两种控制模式结合,使得变流器能够兼顾经济性和稳定性是研究热点;另一方面,现有并网变流器控制难以适应复杂电网特性的非线性变化。高渗透率条件下,受到新能源间歇性、电网故障导致设备/支路切除等因素的影响,电网结构/参数呈现非线性变化。为此,探索非线性控制在跟、构网变流器中的应用,使得变流器在复杂电网状况下能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综上,该文在构网型和跟网型单一控制的基础上,综述了几类结合跟、构网两种模式优点的控制方式,涉及单机双模式切换控制、单机双模式融合控制以及多机场站混合模式控制。然后,进一步阐述如何改进现有并网变流器控制,使其能够适应复杂电网特性的非线性变化。最后,对未来变流器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透率 新能源并 阻抗 非线性控制 构网型控制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