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血管构筑表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巧丽 李蓉芬 游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11期760-763,共4页
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故抗血管生成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肿瘤血管构筑表型的研究,有助于阐明肿瘤血管的生成机制及药物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就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构筑表型与肿瘤疗效的关系、肿... 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故抗血管生成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肿瘤血管构筑表型的研究,有助于阐明肿瘤血管的生成机制及药物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就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构筑表型与肿瘤疗效的关系、肿瘤血管构筑表型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 构筑表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构建方法初探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进康 王小宜 +4 位作者 熊曾 周晖 周建华 傅春燕 李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2-717,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2D-TMAP)表达技术平台构建方法。方法:完整地采集30例非小细胞肺癌肺内结节标本,按其活体解剖方位选取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最大层面相当的病理层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特殊染色(GMS)、电镜观察等技术...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2D-TMAP)表达技术平台构建方法。方法:完整地采集30例非小细胞肺癌肺内结节标本,按其活体解剖方位选取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最大层面相当的病理层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特殊染色(GMS)、电镜观察等技术构建该病理层面2D-TMAP,检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管基底膜完整性、微血管密度、微血管不同表型与微淋巴管、微血管成熟度与管腔化程度以及微血管免疫遗传学特性。结果:成功构建2D-TMAP表达技术平台,2D-TMAP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非小细胞肺癌微脉管超微结构具有一定的特征。结论:2D-TMAP能观察肿瘤生长微环境的整体状态,是探讨肺内结节性病变血管新生和血流模式差异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血管构筑表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的网状结构 被引量:3
3
作者 熊曾 周晖 +4 位作者 刘进康 胡成平 周漠玲 夏宇 周建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15-2218,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2D-TMAP)的结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完整采集30例NSCLC肺内结节标本,按其活体解剖方位选取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最大层面相当的病理层面,构建该病理层面2D-TMAP,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2D-TMAP)的结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完整采集30例NSCLC肺内结节标本,按其活体解剖方位选取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最大层面相当的病理层面,构建该病理层面2D-TMAP,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2D-TMAP各指标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D-TMAP在NSCLC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不同区域微血管密度(MVD)无明显差异,周围区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明显多于中心区(P值为0.030)。总MVD与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r=0.042,P=0.831),周围区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8,0.533,P值分别为0.041,0.028)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phrinB2、EphB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4、0.549、0.549、0.370,P值分别为0.005、0.002、0.002、0.048)。分化程度与PCNA、VEGF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4、0.370,P值分别为0.001和0.048),与基底膜完整性呈负相关(r=-0.531,P=0.033)。结论2D-TMAP能观察肿瘤生长微环境的整体状态,对血管新生与肿瘤增殖的调控呈网状结构,深入探讨2D-TMAP表达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血管构筑表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构筑立体表型异质性评估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晖 刘进康 +5 位作者 陈胜喜 熊曾 周建华 童时宇 陈浩 周漠玲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微血管构筑立体表型异质性(three-dimensionaltumor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e phenotype heterogeneity,3D-TMAPH)的程度、产生机制及其意义。方法:完整地采集21例肺内单发结...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微血管构筑立体表型异质性(three-dimensionaltumor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e phenotype heterogeneity,3D-TMAPH)的程度、产生机制及其意义。方法:完整地采集21例肺内单发结节标本,每个结节各取5个组织层面,石蜡包埋后构建微血管构筑立体二维表型和立体表型,检测指标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EphB4、ephfinB2的表达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用变异系数与异质率来定量评价3D-TMAPH的大小,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3D-TMAPH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的关系。结果:3D-TMAPH表现为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在NSCLC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这种异质性存在于形态、类型、数目、二维和立体分布等指标上,恶性结节异质性明显大于结核与活动性炎性病变;NSCLC组织CD34-MVD与PCNA呈现程度不同的异质性,CD34-MVD和PCNA的变异系数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与P-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均P>0.05)。不同NSCLC组织中不同表达物(ephrinB2,EphB4,VEGF)异质率不同,但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异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MAPH普遍存在于NSCLC发生、发展过程的微环境中,并密切影响NSCLC复杂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血管构筑表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与VEGF和PC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进康 熊曾 +3 位作者 周晖 周漠玲 周建华 傅春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MSCT)肺灌注成像的关系。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湘雅医院对61例肺内单发结节患者行MSCT肺灌注扫描,其中2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获得...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MSCT)肺灌注成像的关系。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湘雅医院对61例肺内单发结节患者行MSCT肺灌注扫描,其中2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获得与灌注成像兴趣区相当的病理层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CD34,VEGF和PCNA表达。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22例NSCLC患者灌注参数与NSCLC分化程度及CD34-MVD,VEGF,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VEGF与PCNA在肿瘤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分化程度与总CD34-MVD无关,而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PCNA,VEGF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均P<0.05)。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与VEGF和PCNA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血流量(BF),血容量(BV),最高增强值(PEI)均呈负相关(均P<0.05)。总CD34-MVD与PEI呈正相关(P<0.05)。未形成完整管腔的周围区CD34-MVD与BF,BV,PEI均呈负相关(P<0.05)。PCNA与BF,BV,PEI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PCNA与VEGF均参与肿瘤增殖与血管新生的调控,灌注成像主要通过评价微血管构筑表达水平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肺灌注成像 微血管构筑表型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组织芯片的构建和微血管壁组成细胞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清良 卞修武 +1 位作者 章容 蒋雪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新生微血管的管壁组成成分与微血管构筑异质性(tumor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phenotype heterogeneity,T-MAPH)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人脑星形细胞肿瘤标本,选择其新生微血管形态不同的“热点区域... 目的初步探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新生微血管的管壁组成成分与微血管构筑异质性(tumor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phenotype heterogeneity,T-MAPH)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人脑星形细胞肿瘤标本,选择其新生微血管形态不同的“热点区域”制备组织芯片;在此基础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进行GFAP、CD34和α-SMA标记,观察微血管管壁组成细胞的免疫表型与其不同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含幼稚微血管、厚壁微血管、肾小球样微血管及薄壁、蛇行状微血管等各种形态特征的153点组织芯片;各种形态的微血管中均可检测到呈单层排列、位于微血管最内层的CD34阳性的内皮细胞;α-SMA阳性反应可见于内皮细胞外相当于周细胞处,其阳性表达范围及数目在不同形态的微血管中呈现多样性:幼稚微血管仅见少量表达,而在厚壁和“肾小球样”微血管中α-SMA阳性细胞多呈活跃增生的单层或多层。结论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形态构筑的多样性(异质性)是由内皮细胞和α-SMA阳性周细胞共同参与形成的,而后者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和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血管生成 周细胞 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