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征程上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新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田祖国 郭良如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增强文化认同和维系民族情感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探索了在新征程场域中,民族传统体育应如...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增强文化认同和维系民族情感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探索了在新征程场域中,民族传统体育应如何抓住新机遇和勇于面对新挑战,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出台政策和数字信息技术为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新引擎、注入新动能、开创新赛道,并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新文化建设和数字中国建设为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出新使命、新目标、新要求。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新举措:践行民族传统体育的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理想信念;提炼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精神符号,凝聚中华民族价值共识;加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转化,强化中华民族情感归属推进民族传统体育交往交流交融,升华中华民族认知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非遗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于江南 李守培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24,57,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究体育非遗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契合性,分析构筑的价值意蕴并提出实践路径。体育非遗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展逻辑相通、共有属性相同。构筑的价值意蕴:地域交往功能,加深多元交流交往;文化承载功能,深化...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究体育非遗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契合性,分析构筑的价值意蕴并提出实践路径。体育非遗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展逻辑相通、共有属性相同。构筑的价值意蕴:地域交往功能,加深多元交流交往;文化承载功能,深化共有精神记忆;社会教化功能,构建共同价值体系。构筑的实践路径:梳理发展历史,呈现共有精神血脉交融;开拓实践场域,打造共有精神体认新范式;推进创新发展,探究精神家园认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非遗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传统体育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资本、堵点与破解——基于集体记忆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宣廷 吉灿忠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0,共8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增强文化认同、凝聚团结力量、推动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基于集体记忆理论视角,审视以传统体育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认为增强文化认同和...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增强文化认同、凝聚团结力量、推动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基于集体记忆理论视角,审视以传统体育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认为增强文化认同和重塑集体记忆是以传统体育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空间。传统体育文化集体记忆虽然通过增强主体动力、雕筑标识形象、创造精神食粮,厚积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厚重资本;但在构筑过程中,由于面临记忆主体骤减遗失、记忆内容模糊虚泛、记忆过程疏离松散等问题,导致文化认同生成的主体动力被削弱,文化认同塑造的客观维系受阻,以及文化认同形式的实施秩序遭到破坏。由此基于“谁来记忆”“记忆什么”及“如何记忆”的逻辑主线构建破解路径:以系统性保护激活记忆人群意愿,激发文化认同生成的主体动力;以符号化标识提质记忆内容载体,释放文化认同塑成的客体空间;以现代化叙事凝聚记忆手段合力,创设文化认同形成的交融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传统体育文化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探赜 被引量:1
4
作者 于肪苏 田轲 王楷钧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6,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与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厚植文化认同根基,增强精神向心力;系牢精神交融纽带,彰显文化渗透力;激活民众多元身份,焕发社会聚合力;诠释文化标识形象,...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与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厚植文化认同根基,增强精神向心力;系牢精神交融纽带,彰显文化渗透力;激活民众多元身份,焕发社会聚合力;诠释文化标识形象,展现精神感召力。困境:精神文化传播薄弱,文化认同生成根基不牢;数字技术运用滞后,情感交流互动效能不足;文化群体流失加速,共同价值生成力量削弱;符号标识形象模糊,文化传承发展活力较弱。路径:建立特色化阐释机制,塑造共同认知的深层文化认同;培植数字化沉浸空间,构建精神融通的情感交流场域;重塑多元化构筑身份,打造多重力量的共同价值集体;强化引领性特色标识,建设繁荣多元的文化发展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魂脉·祖脉·文脉:摆手传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探赜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继富 单文彬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2,共11页
土家族摆手传统包括摆手舞、摆手歌、摆手堂,三部分交融一体。摆手歌吟唱跨族群叙事中“同源共祖”的共有精神家园,体现了土家人以及周边民众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摆手堂,以及跨吊脚楼建筑空间的始祖神祇和郡望世系叙事,... 土家族摆手传统包括摆手舞、摆手歌、摆手堂,三部分交融一体。摆手歌吟唱跨族群叙事中“同源共祖”的共有精神家园,体现了土家人以及周边民众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摆手堂,以及跨吊脚楼建筑空间的始祖神祇和郡望世系叙事,与中华民族的祖脉贯通,表征了土家族自觉溯源华夏文明共同始祖的中华民族历史脉络,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镜像;摆手舞,以及跨族群舞蹈艺术同边同脚的舞姿和“单摆—双摆—回旋摆”的动态语汇,与藏族弦子舞、彝族都荷舞、傣族孔雀舞等舞蹈文脉共振、交融相生,共同书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图景。摆手传统的神话叙事、空间实践与艺术展演三重耦合,承载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历史根基、共同情感连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活态样本与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摆手舞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郭良如 顾怡然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79,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体育诠释,探究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逻辑,并提出实践路径。内在逻辑:筑牢精神支撑、夯实物质基础、培植文化源泉、搭建互动平台。实践路径:加强治理,推...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体育诠释,探究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逻辑,并提出实践路径。内在逻辑:筑牢精神支撑、夯实物质基础、培植文化源泉、搭建互动平台。实践路径:加强治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发展产业,助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弘扬文化,强化民族认同;开展活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内涵和当代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彦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3,共9页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精神生产理论和共同体思想,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形成于党推进民族团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巩固于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其理论出场...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精神生产理论和共同体思想,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形成于党推进民族团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巩固于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其理论出场经历了初步酝酿、筑根奠基、开创发展、推进巩固等四个阶段。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以中华文明为底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伟大民族精神为支撑、以民族情感认同为基础,并对海内外中华儿女具有广泛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文化载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工作 中华文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解乒乒 何飞虎 苑文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3,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武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价值与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困境:武术传播失真,武德教育式微,尚武精神缺乏。路径:加强武术精准传播,...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武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价值与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困境:武术传播失真,武德教育式微,尚武精神缺乏。路径:加强武术精准传播,凝聚文化思想;提升武德规范教育,践行中华美德;深化爱国尚武教育,厚植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寻与重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玉堂 李艳琼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是时代变迁的文化记忆和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原生态产物,深深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思想表征。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互动机理,对其文化历程定律和历史...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是时代变迁的文化记忆和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原生态产物,深深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思想表征。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互动机理,对其文化历程定律和历史格局进行探索和重构,体现了民族发展与时代内涵的合理接榫,对培育民族认同、延续民族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和形象,在固定的生活环境中创造和推行风俗与思想体系,既是模塑和调协人们的品性与行为、维系民族创造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实践,也是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力蓄积和有效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挑战与实践理路——基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哲 王永贵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3,共6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是引领中国走向未来的精神指引。当前,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国际格局发生重...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精神追求和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是引领中国走向未来的精神指引。当前,在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演变、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还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我们需要避免陷入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精神家园失落的窠臼,防范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以及西方错误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根本遵循。根据现代化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激发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也要坚持文化主体性,突出中国特色和国情所造就的文化传统;用核心引领多元,不断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形成科学完整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视觉表达体系;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元素的同时,也应致力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在交流互鉴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融”为导向创作民族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五十六个民族乐器《同奏一首歌》等为案例
11
作者 陈姗姗 祁进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中,应积极运用舞台元素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艺术形象,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用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艺术作为情感表达媒介,可以搭建...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中,应积极运用舞台元素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艺术形象,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用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艺术作为情感表达媒介,可以搭建起各民族间沟通的桥梁,同时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互动,导向文化的更深层次。以歌舞乐艺术作品为载体,能够展现和诠释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体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图景,通过其感染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五十六个民族乐器《同奏一首歌》和民族打击乐与舞蹈《鼓舞中华》作为案例,分析以“融”为导向的民族艺术创作的特点与意义,结合与创作者的访谈资料进行深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歌舞乐 以“融”为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生机制与实践探索——以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为例
12
作者 冉芳 张海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1-106,共6页
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厚植家国情怀,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了独特贡献。本文以“艺术的社会介入功能”为观察视角,观照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的知识生产;以“艺术的体制性”为... 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厚植家国情怀,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了独特贡献。本文以“艺术的社会介入功能”为观察视角,观照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的知识生产;以“艺术的体制性”为分析框架,探究其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生机制;以“艺术人类学”为理论逻辑,分析其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创作模式和本体性特征,发掘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自律”与“他律”的一体两面,领略各民族生活的深度、广度和丰度,感受新时代民族题材影视艺术的文化担当和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志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被引量:1
13
作者 欧运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8-I0008,共1页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理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中缅边境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理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中缅边境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中缅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中缅边境地区民族众多,且具有交错分布、跨境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有利于中缅边境地区的安定团结,也有利于中缅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二是有利于中缅边境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语文课程 大杂居 中缅边境地区 育人功能 系统工程 交错分布 人文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新征程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49
14
作者 白晋湘 郑健 朱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共10页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团结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神纽带作用,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和最佳载体。研究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武术、舞龙舞狮、苗族鼓舞...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团结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神纽带作用,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和最佳载体。研究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武术、舞龙舞狮、苗族鼓舞、龙舟竞渡等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为载体解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并对其推进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新时代新征程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根基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推进路径,即构建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体系、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最具代表性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开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传统体育创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新征程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时代价值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现实逻辑 被引量:24
15
作者 白晋湘 万利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武术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理论逻辑上具有共生共契的可通约性: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共通的价值内核;弘扬中国武术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共生的现实指向;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理论逻辑上具有共生共契的可通约性: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共通的价值内核;弘扬中国武术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共生的现实指向;中国武术发展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同向的目标逻辑。以中国武术为载体,如何唤起中国武术的“集体记忆”,从而形成新的“国家记忆”,引领我们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是问题的关键与原则。在坚持目标导向和内容创新的前提下,中国武术需要发挥文化表达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中国武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多层面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传播路径:一是再现中国武术的时代内涵和精神价值;二是在建构中实现中国武术的符号再造;三是以价值驱动中国武术的内容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构筑 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创视角下“花儿”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1,共7页
“花儿”是西北地区多民族共同传唱的一种民歌。近代以来,“花儿”的创新性发展作为现代国家建设进程的一部分,从地方性底层劳苦大众的“野曲”演变成为全国各民族共享的民歌艺术,呈现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路径。中华优秀... “花儿”是西北地区多民族共同传唱的一种民歌。近代以来,“花儿”的创新性发展作为现代国家建设进程的一部分,从地方性底层劳苦大众的“野曲”演变成为全国各民族共享的民歌艺术,呈现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全国各族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广泛创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注重方向性引导,不断增进新时代民族传统文化的共创共享性,在保持文化发展活力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创新性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视角下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文炯 刘洋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轴线,构筑五维一体的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精神之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仅...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轴线,构筑五维一体的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精神之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仅是多元性的各美其美——“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而且是一体性的美美与共——“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个灵魂温馨的归宿——一个有容乃大的“家”:56个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安顿下自己又能容下世界的“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钒平 郭庆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9,共10页
数字时代,以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彼此共存、相互促进,并在育人价值基点上具有高度契合性。红色文化与社交... 数字时代,以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彼此共存、相互促进,并在育人价值基点上具有高度契合性。红色文化与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深度融合,扩大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的范围;算法推荐根据用户画像精准推送红色文化内容,满足各族群众的不同需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三维建模(3D)等数字技术,提升各族群众对红色文化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跨界整合助力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氛围。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不仅需要突出各族群众共享的红色文化符号,实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且还需要加强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和内容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更需要完善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法律规范,引导红色文化数字智能化传播朝法治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数字智能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高丁 戴彬 青觉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79,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增进情感归属,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根基;促进文化传承,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回应人民需求,夯实精神家园基础力量。困境:情感...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增进情感归属,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根基;促进文化传承,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回应人民需求,夯实精神家园基础力量。困境:情感动员功能式微,民族文化内涵弱化,产业发展模式滞后。路径:积蓄情感能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文化认同,更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理念;激活产业动能,构建“体育+”现代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体育精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多维向度及实践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富学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体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情感纽带,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气。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体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情感纽带,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气。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通过对《关于体育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的解读与分析,从资源拓展、理论研究、教育实践、文化传承等多维向度,充分认识体育在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探寻中华体育精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实践进路,为建成体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各民族团结友谊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中华体育精神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