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氟化硫绝缘替代气体的构效关系与分子设计技术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宝山 余小娟 +2 位作者 侯华 周文俊 罗运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33,共13页
SF6是一种全球变暖潜势最高的温室气体,寻找能够替代SF6的新型绝缘气体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为了突破目前SF6替代气体研究的实验与理论瓶颈,该文对环保绝缘气体的构效关系与分子设计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国内外针对气体绝... SF6是一种全球变暖潜势最高的温室气体,寻找能够替代SF6的新型绝缘气体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为了突破目前SF6替代气体研究的实验与理论瓶颈,该文对环保绝缘气体的构效关系与分子设计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国内外针对气体绝缘强度所建立的构效关系模型,详细分析各种模型的思想、方法、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通过比较各种构效关系模型与分子设计技术的优缺点,提出基于量子化学的SF6替代气体分子设计新方法,为推动新型替代气体在电气绝缘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氟化硫 替代绝缘气体 构效关系模型 分子设计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缘气体介电强度的构效关系 被引量:20
2
作者 侯华 余小娟 +2 位作者 周文俊 罗运柏 王宝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77-2484,共8页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构效关系模型,基于中性分子的静电势参数,包括总表面积、正负静电势的分离度、局域极性、分子密度及约化正静电势面积等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描述符,直接获得各种类型气体的介电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的平均...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构效关系模型,基于中性分子的静电势参数,包括总表面积、正负静电势的分离度、局域极性、分子密度及约化正静电势面积等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描述符,直接获得各种类型气体的介电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绝对偏差仅为0. 06,且相关系数达到0. 993.基于构效关系模型,分析了气体的宏观介电强度受微观电子结构影响的规律,发现了提高气体介电强度的分子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强度 绝缘气体 六氟化硫 构效关系模型 静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模型预测药源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敏 李思泽 +1 位作者 姚莉 相小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2-390,共9页
药源性肝损伤作为引起上市药物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已为新药研发和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重点考察的安全性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模型也开始逐渐用于化合物肝毒性的预测和判断,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药物是否产生肝毒性与药物... 药源性肝损伤作为引起上市药物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已为新药研发和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重点考察的安全性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模型也开始逐渐用于化合物肝毒性的预测和判断,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药物是否产生肝毒性与药物的化学结构、体内浓度、代谢过程等多个因素有密切关系。根据药物肝毒性原理,多种数学模型被开发和应用于肝毒性预测中,常用方法包括基于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毒理基因组学模型和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的方法,该3种模型分别以化合物结构、毒理基因组相关信息和PBPK参数作为基础用于预测药物性肝毒性。本文介绍该3类预测药源性肝损伤方法的构建过程和应用,以期为药源性肝损伤的早期预测和肝毒性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损伤 预测 量化构效关系模型 毒理基因组学 生理药动学模型 DILIsy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和QSAR方法预测B-Raf Ⅱ型抑制剂活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海春 卢帅 +6 位作者 冉挺 张艳敏 徐金星 熊潇 徐安阳 陆涛 陈亚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91-2206,共16页
B-Raf激酶在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已被确定为癌症治疗非常有吸引力的靶标.新型高效B-Raf抑制剂的开发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本文以结构多样的B-Raf II型抑制剂为研究对象,联合应用分子对... B-Raf激酶在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已被确定为癌症治疗非常有吸引力的靶标.新型高效B-Raf抑制剂的开发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本文以结构多样的B-Raf II型抑制剂为研究对象,联合应用分子对接和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研究其定量构效关系去探讨抑制活性的起源.两个主题作为研究重点:生物活性构象和描述符.首先对分子对接方法(Glide、Gold、Ligand Fit、Cdocker和Libdock)进行准确性评价,后将研究的对象分子对接到B-Raf活性位点并获得生物活性构象.基于准确的对接结果,计算得到16个打分评价函数和21个能量描述符,以此构建定量构效关系模型.QSAR结果表明模型具有高度精确的拟合和强的预测能力(模型M1:r2=0.852,=0.790,=0.864;模型M2:r2=0.738,=0.812,=0.8605).同时探讨了对抑制活性有重要影响的描述符,结果表明打分评价函数(G_Score,-ECD,Dock_Score,PMF)与能量描述符(S(hb_ext),DE(int),Emodel)对抑制活性影响非常大.通过虚拟筛选和QSAR模型理论预测,一些新的具有潜在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作为B-Raf II型抑制剂被获得.上述信息对于进一步设计新颖高效的B-Raf II型抑制剂提供了有用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 Ⅱ型抑制剂 分子对接 打分评价函数 对接能量描述符 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氟化硫替代气体绝缘强度的官能团加和理论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侯华 王宝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09-3715,共7页
绝缘强度是设计与发现新型SF6替代气体的关键参数,预测未知气体的绝缘强度通常采用基于量子化学计算建立的构效关系模型,计算过程复杂、误差大、且无法正确描述具有特殊化学键的气体分子.为了能够直观反映绝缘强度随结构的变化规律,提... 绝缘强度是设计与发现新型SF6替代气体的关键参数,预测未知气体的绝缘强度通常采用基于量子化学计算建立的构效关系模型,计算过程复杂、误差大、且无法正确描述具有特殊化学键的气体分子.为了能够直观反映绝缘强度随结构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官能团加和方法,将分子结构分解为独立的官能团,在一级近似下,将优化后的官能团绝缘强度直接加和,即可获得气体的绝缘强度.与65种已知气体的实验绝缘强度对比,官能团加和方法计算的绝缘强度与实验值相吻合,平均绝对与相对偏差分别为0.0656与6.28%,理论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879,优于构效关系模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引入不饱和键或形成环结构,同时避免孤立的CHx,CF等基团,而用CF3,OCF3,SCF3等基团取代,则有利于获得绝缘性能优异的气体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强度 六氟化硫替代气体 官能团加和 构效关系模型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替代绝缘气体的虚拟筛选与分子设计综述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咪 高克利 +1 位作者 侯华 王宝山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16-2830,共15页
采用新型环保绝缘气体替代SF_(6)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该文综述了筛选与设计环保替代气体所面临的挑战及最新进展,从理论计算角度详细阐述了绝缘强度、液化温度、温室效应、安全性能(毒性、可燃... 采用新型环保绝缘气体替代SF_(6)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该文综述了筛选与设计环保替代气体所面临的挑战及最新进展,从理论计算角度详细阐述了绝缘强度、液化温度、温室效应、安全性能(毒性、可燃性)、灭弧特性等构效关系模型,对比分析了各种理论模型的优缺点,指出现有理论模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模型严重依赖于训练集实验数据且描述符的物理图像不明确,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即开展多类型气体的系统性实验研究以及针对气体放电、液化、温室效应、致毒、燃烧、灭弧等过程的微观化学机理研究。同时探讨了多维度构效关系模型在SF_(6)替代气体的高通量虚拟筛选以及合理化分子设计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局限性。指出了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及相互制约关系仍不明确,这是导致至今仍未发现综合性能全面超越SF_(6)新气体的重要原因,提出了化学键杂化与官能团取代两种新型环保绝缘气体分子结构设计方法,获得了包含分子结构设计与性能评估、实验室合成与测试、工业制备与电气应用等关键步骤的新型环保绝缘气体创新技术路线,为加快电气设备中SF_(6)的完全替代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替代气体 多维度构效关系模型 虚拟筛选 分子设计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类蚊虫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氨分子缔合作用的计算 被引量:1
7
作者 许锡招 宋杰 +4 位作者 王鹏 范国荣 陈金珠 陈尚钘 王宗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2-649,共8页
【目的】为了探究驱避机理,此前选择萜类驱避化合物及与DEET(避蚊胺)具有类似结构的酰胺类驱避化合物,开展了驱避化合物与引诱气味组分(L-乳酸、羧酸等)缔合作用对驱避活性影响的研究。为了扩大驱避化合物的类型,本研究选择另外一... 【目的】为了探究驱避机理,此前选择萜类驱避化合物及与DEET(避蚊胺)具有类似结构的酰胺类驱避化合物,开展了驱避化合物与引诱气味组分(L-乳酸、羧酸等)缔合作用对驱避活性影响的研究。为了扩大驱避化合物的类型,本研究选择另外一组43个酰胺类驱避化合物,计算了它们与蚊虫引诱物氨之间的双分子缔合作用,以及该缔合作用对驱避活性的影响,从而为驱避机理研究提供帮助。【方法】用Gaussian 03软件优化驱避化合物单体和双分子缔合体的三维结构式;通过Ampac和Codessa软件建立结构与驱避活性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驱避化合物与氨分子的缔合距离、角度和缔合能量分别是2.2-3.0,128-180°和14-25 k J/mol;最佳四参数模型中R2为0.8987,其中2个参数来自驱避化合物单体,分别是(1/6)X GAMMA polarizability(DIP)和ESPminimum net atomic charge for an H atom,另外2个参数来自双分子缔合体,分别是ESP-DPSA-2 difference in CPSAs(PPSA2-PNSA2)[Quantum-Chemical PC]和Minimum valency of a C atom。模型检验中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相关系数平方的平均值分别为0.9013和0.8666。【结论】驱避化合物与氨分子之间存在弱氢键力缔合作用,驱避化合物分子的极化度及其与氨分子之间的极性相互作用、缔合体中分子间键相互作用及其电荷分布均对驱避活性产生显著影响,说明双分子缔合对驱避活性具有显著影响。模型检验表明最佳四参数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本研究可为寻找新型蚊虫驱避剂和揭示蚊虫驱避剂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驱避剂 酰胺类驱避化合物 引诱物 驱避活性 氨分子 缔合作用 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