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社会治理价值共创何以可能与如何有效?——基于X市L社区的经验考察
1
作者 姚怡帆 姜韩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1,共8页
基层是国家的基础和重心,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价值共创是筑牢基层治理长效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合X市L社区的治理创新实践,运用扎根理论挖掘基层社会治理价值共创的构成要件,详细刻画价值共创的形成逻辑。研究发现,基... 基层是国家的基础和重心,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价值共创是筑牢基层治理长效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合X市L社区的治理创新实践,运用扎根理论挖掘基层社会治理价值共创的构成要件,详细刻画价值共创的形成逻辑。研究发现,基层社会治理价值共创依循“价值共创困境—价值共同生产—价值结果评估”的路径,是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组合赋能、共同缔造多维价值的复杂动态过程。通过价值共创空间重构、价值共创关系重塑、价值共创能力锻造、价值共创规范嵌入,基层社会治理超越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率、效益的价值目标,确保了任务性价值与非任务性价值的可持续生产,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向“人的主体性浮现”的核心论题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价值共创 构成要件 形成逻辑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构造及其适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艳红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9,共8页
如何适用刑法对过失犯予以处罚,虽然在刑法理论上有各种不同学说,然而均缺乏从过失犯整体构成要件的角度进行思考。本文认为,过失犯的注意义务之未规定属于立法者未能详尽地描述出的犯罪行为构成要素,这样,根据条文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规... 如何适用刑法对过失犯予以处罚,虽然在刑法理论上有各种不同学说,然而均缺乏从过失犯整体构成要件的角度进行思考。本文认为,过失犯的注意义务之未规定属于立法者未能详尽地描述出的犯罪行为构成要素,这样,根据条文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还无法推断行为的违法性,还必须由法官对注意义务作出必要的补充判断,因此其在构成要件构造上属于开放性的。分析过失犯的构成要件构造是对过失犯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展,有利于我们明确过失犯的类型性意义,以提倡法官对超出立法技术限度的注意义务进行补充。过失犯注意义务之未规定不属于法律漏洞,对之应该采用狭义的法律解释方法适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犯 注意义务 构成要件 适用 法官 法律漏洞 违法 法律解释方法 立法技术 刑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犯罪化与安乐死——以违法性阻却事由和期待可能性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爱艳 《政法论丛》 2005年第2期64-68,共5页
非犯罪化代表了刑事立法政策的一个方向———缩小刑法的干预范围。安乐死非犯罪化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但若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学“四要件说”犯罪构成理论,则安乐死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借鉴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 非犯罪化代表了刑事立法政策的一个方向———缩小刑法的干预范围。安乐死非犯罪化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但若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学“四要件说”犯罪构成理论,则安乐死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借鉴大陆法系犯罪构成论的违法阻却事由和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解决安乐死行为的不为罪和不处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理论 非犯罪化 阻却事由 安乐死 违法 视角 犯罪构成理论 故意杀人罪 干预范围 立法政策 构成要件 大陆法系 刑法学 构成 行为 刑事 处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同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37-40,52,共5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由技术和经营信息构成的商业秘密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律对商业秘密进行全面的保护,而准确把握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是维护商业秘密持有者合...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由技术和经营信息构成的商业秘密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律对商业秘密进行全面的保护,而准确把握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是维护商业秘密持有者合法权益的前提条件。因此,对商业秘密各构成条件的研究是理论界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 新颖 相对秘密 价值 构成要件 TRIPS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专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理论定位研究
5
作者 陈庆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对于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理论定位,学者们一直争议不断。产生争议的原因首先是混淆了犯罪构成与犯罪构成理论、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关系;其次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各种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在犯罪构成上的特点。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在犯罪... 对于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的理论定位,学者们一直争议不断。产生争议的原因首先是混淆了犯罪构成与犯罪构成理论、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关系;其次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各种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在犯罪构成上的特点。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在犯罪成立理论意义上使用的一个概念,完全不同于德日法系三段论的犯罪成立理论中的构成要件该当性。在中国刑法理论中,利用犯罪构成理论是完全能够区分一个行为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超法规排除犯罪性事由在中国的犯罪论体系中应当内在于犯罪构成之中,其理论地位不应当被质疑和动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法规排除犯罪事由 犯罪构成 犯罪成立理论 构成要件该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商业秘密构成要件
6
作者 邱平荣 《财贸研究》 2000年第6期58-61,共4页
一、实用性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对实用性和价值性的表述仅是“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但是在随后的实践中这种原则性的规定得到新的解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2条第... 一、实用性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对实用性和价值性的表述仅是“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但是在随后的实践中这种原则性的规定得到新的解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2条第3款规定:“本规定所称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是指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用性,能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科技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1条规定,非专利技术成果应“有实用价值,即能使所有人获得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 构成要件 中国 实用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解释论与不真正不作为犯 被引量:8
7
作者 日高义博 张光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4,共7页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问题是刑法解释论上的难点之一。不真正不作为犯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解决存在构造存有差异的作为与不作为的等置问题。因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是否违反罪刑法定主义,是与等置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的。作为解决等置问题...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问题是刑法解释论上的难点之一。不真正不作为犯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解决存在构造存有差异的作为与不作为的等置问题。因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是否违反罪刑法定主义,是与等置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的。作为解决等置问题的基准,本文提出了构成要件等价值性理论,要求不作为者必须是由于故意或过失而设定了引发结果发生的原因。有了这样的原因设定,不作为犯就具有与作为犯同样的存在构造,二者之间存在的构造上的鸿沟可得以逾越,从而解决了等置问题。因此,在构成要件等价值性框架内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是不违反罪刑法定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论 罪刑法定主义 不真正不作为犯 等置问题 构成要件等价值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共犯问题比较研究概说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洁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共同犯罪作为一种对社会危害显著的社会法律现象,历来都是各国立法、司法和理论界关注的重心之一。对于如何界定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如何处罚共同犯罪中的参与者,各国立法和理论各不相同。基于社会危害性这一犯罪观,我国共犯制度的设定... 共同犯罪作为一种对社会危害显著的社会法律现象,历来都是各国立法、司法和理论界关注的重心之一。对于如何界定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如何处罚共同犯罪中的参与者,各国立法和理论各不相同。基于社会危害性这一犯罪观,我国共犯制度的设定目的是要解决多人共同实行某种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时,将哪些参与者作为犯罪人,在犯罪中所起作用不同的行为人,如何使其承担与其地位与作用相当的刑事责任问题;日本共犯制度设定则以“构成要件”为中心,重视共犯与正犯的区别,如何解决共犯者的犯罪成立条件是其核心课题。这种不同取决于两国刑法所选择的价值取向上的不同,我国的共犯制度倾向于保护价值,而日本倾向于保障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 概说 中日 共同犯罪 成立条件 社会危害 地位与作用 法律现象 犯罪行为 责任问题 构成要件 价值取向 保障人权 参与者 理论 犯罪观 犯罪人 行为人 作为 立法 各国 刑法 日本 司法 处罚 刑事 正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真正不作为犯刍议
9
作者 宋鹏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1-253,共3页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概念纷扰复杂,通过对其逻辑结构的分析可将之界定为以不作为方式构成的,以作为方式也能实施且通常以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命令规范违反说是不真正不作为犯基本原则所在,不能由于概念的多样而缠绕于禁止规范与命令规范...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概念纷扰复杂,通过对其逻辑结构的分析可将之界定为以不作为方式构成的,以作为方式也能实施且通常以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命令规范违反说是不真正不作为犯基本原则所在,不能由于概念的多样而缠绕于禁止规范与命令规范之间。针对不真正不作为犯存在结构与价值结构的空隙问题,要在不同角度、方法、根据等方面寻求关键所在——即构成要件的等价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真正不作为犯 规范结构 价值结构 构成要件等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