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铭暄教授“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评述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国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1,共9页
关于我国刑法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大陆法系刑法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比较研究,学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移植说”和“肯定说”两种对立的观点。高铭暄教授作为“肯定说”的主要代表,认为我国选择“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历史... 关于我国刑法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大陆法系刑法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比较研究,学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移植说”和“肯定说”两种对立的观点。高铭暄教授作为“肯定说”的主要代表,认为我国选择“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合理性,将排除社会危害性的理论置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之外,并不影响其实际功能的发挥,“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既具有“入罪”功能,也具有“出罪”功能。此外,要准确评述高铭暄教授关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学术观点,还必须充分把握比较对象理论上的完整性,避免机械地进行不合理的比较,并通过全面了解自身和对方的长短处,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定罪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件犯罪构成理论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 社会危害性 入罪 出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法学院两教授荣获首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
2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27-27,共1页
日前,首届中国法治论坛暨”首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校法学院院长周佑勇教授的专著《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和刘艳红教授的专著《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研究》分获三等奖。
关键词 法学研究 成果奖 法学院 行政法基本原则 构成要件理论 人民大会堂 颁奖大会 中国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解释论与不真正不作为犯 被引量:8
3
作者 日高义博 张光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4,共7页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问题是刑法解释论上的难点之一。不真正不作为犯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解决存在构造存有差异的作为与不作为的等置问题。因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是否违反罪刑法定主义,是与等置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的。作为解决等置问题...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问题是刑法解释论上的难点之一。不真正不作为犯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解决存在构造存有差异的作为与不作为的等置问题。因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是否违反罪刑法定主义,是与等置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的。作为解决等置问题的基准,本文提出了构成要件等价值性理论,要求不作为者必须是由于故意或过失而设定了引发结果发生的原因。有了这样的原因设定,不作为犯就具有与作为犯同样的存在构造,二者之间存在的构造上的鸿沟可得以逾越,从而解决了等置问题。因此,在构成要件等价值性框架内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是不违反罪刑法定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论 罪刑法定主义 不真正不作为犯 等置问题 构成要件等价值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