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域土地利用构成组分多样性的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娇 张学雷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12,121,共10页
选取河南省域为研究区,利用RS(Remote Sensing)技术对18个省辖市土地利用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监督分类结果,运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对监督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并用经典的土壤构成组分多样性算法计算丰富度指... 选取河南省域为研究区,利用RS(Remote Sensing)技术对18个省辖市土地利用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监督分类结果,运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对监督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并用经典的土壤构成组分多样性算法计算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结果表明,各省辖市6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匀度指数的范围为[0.265,0.647],济源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最为均匀,周口市分布较为集中,均匀度最低。再将6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与均匀度指数E拟合函数进行分析,得出平均决定系数R^2的范围是[0.180,0.894],耕地与均匀度指数的拟合程度最高,而城镇建筑用地与均匀度指数的拟合效果最低;用6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与均匀度指数做相关分析,得出耕地和林地与均匀度指数的相关系数较高,城镇建筑用地与均匀度指数的相关系数最低,这与拟合函数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耕地分布比较均匀而城镇建筑用地分布相对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仙农熵 构成组分多样性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土地利用多样性及其与相关景观指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学雷 屈永慧 +1 位作者 任圆圆 赵斐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3-931,共9页
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土壤类型及属性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同时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也间接地改变着土壤类型、性质及功能多样性的格局。在人地矛盾、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加剧的今天... 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土壤类型及属性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同时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也间接地改变着土壤类型、性质及功能多样性的格局。在人地矛盾、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加剧的今天,研究土地和土壤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及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土壤多样性理论和景观生态学原理综合分析土壤、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借助空间网格的概念量化分析土壤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情况。以河南省中南部样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仙农熵变形公式计算了1 km×1 km、3 km×3 km、5 km×5 km 3种网格尺度下的土壤和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多样性和各县市的土壤和土地利用构成组分多样性,运用ArcGIS探讨了多样性指数与景观指数之间的关联性,综合评价研究区的土壤类型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相互性。研究表明:同一种土壤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多样性指数在异网格尺度下具有相似的分异规律;土地利用与土壤类型的构成组分多样性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类型均匀分布的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不一定会均匀分布,而两者的平均斑块面积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斑块的大小对土地利用斑块的大小影响较大,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变化过程;土壤类型的面积指数、平均斑块面积指数分别与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90、r2=0.599。而土地利用的面积指数、平均斑块面积指数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分别为r2=0.437、r2=0.034。土壤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与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2=0.612;但土地利用的形状指数与多样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r2=0.895。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干扰程度比较强烈,而对土壤类型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农熵 景观指数 空间分布多样性 构成组分多样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