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华彩乐章─—论郭保林诗化系列散文及其艺术构成机制
1
作者 姚春树 郑家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60-65,共6页
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华彩乐章─—论郭保林诗化系列散文及其艺术构成机制姚春树,郑家健一从鲁西平原上走来了一位充满激情和极富想象力的散文家,这就是郭保林。新时期以来,他已出版的散文集有:《青春的橄榄树》、《有一抹蓝色属于我》... 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华彩乐章─—论郭保林诗化系列散文及其艺术构成机制姚春树,郑家健一从鲁西平原上走来了一位充满激情和极富想象力的散文家,这就是郭保林。新时期以来,他已出版的散文集有:《青春的橄榄树》、《有一抹蓝色属于我》、《五彩树》、《绿色的童话》和《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保林 散文创作 系列散文 华彩乐章 艺术构成 徐志摩 新时期 诗化散文 构成机制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城镇“景观-文化”构成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5
2
作者 肖竞 李和平 曹珂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1-90,共10页
从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一、"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梳理我国历史城镇的遗产对象,将其分为"可视的"景观要素与"无形的"文化内涵两大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城镇格局、... 从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一、"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梳理我国历史城镇的遗产对象,将其分为"可视的"景观要素与"无形的"文化内涵两大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城镇格局、簇群地段、街巷场所、地标节点四大载体层级,分别阐述了上述两大系统中各种景观、文化要素的构成关系与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历史城镇 景观媒介 文化内涵 构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能力的四维构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艳娥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20,共8页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化变迁的基本逻辑形态,这在根本上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而具有的内在优越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探索,自我完善已经从一种对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应然状态的吁求,成为一...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化变迁的基本逻辑形态,这在根本上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而具有的内在优越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探索,自我完善已经从一种对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应然状态的吁求,成为一种实然状态的客观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内化生成了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对基本制度的坚定自信和自觉是其自我完善能力的前提条件,基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形成的创新性意识形态是自我完善能力的思想保证,党群互动的主体格局奠定了自我完善能力的重要支柱,而社会主义制度初始框架蕴含的一系列包容性机制提供了制度自我完善的良性路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能力 构成机制 成熟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兰·巴迪欧论主体化和主体进程 被引量:4
4
作者 艾士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50,共7页
阿兰·巴迪欧将主体分为两种机制,即实体构成机制与心理构成机制。实体机制表现为主体化的身体,将作为精神的主体与作为肉身的身体相结合。心理机制主要表现为瞬时性与持续性的主体,他将其称之为主体化与主体进程。主体化具有破坏... 阿兰·巴迪欧将主体分为两种机制,即实体构成机制与心理构成机制。实体机制表现为主体化的身体,将作为精神的主体与作为肉身的身体相结合。心理机制主要表现为瞬时性与持续性的主体,他将其称之为主体化与主体进程。主体化具有破坏性和暂时性,它通常标志着主体在情境中出现的时刻,与介入相联系,并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焦虑和勇气。主体进程是破坏后的重新组合,它是持久的,目的在于对当时情境的重组,通向的是超我与公正。焦虑与勇气、超我与公正,四者之间的不同排列组合(横向、纵向和对角线)可构成不同的主体类型及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巴迪欧 主体心理构成机制 主体化 主体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果和饮料包装设计创新途径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魏强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4-117,共4页
以国内外的糖果和饮料品牌包装为例,分析了用感官设计、趣味设计的具体表现方法。论述了感官设计主要是通过色彩的表现力,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味觉的互动;趣味设计主要是包装形态在对事物的具象和抽象的仿生,又结合色彩和图形的巧... 以国内外的糖果和饮料品牌包装为例,分析了用感官设计、趣味设计的具体表现方法。论述了感官设计主要是通过色彩的表现力,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味觉的互动;趣味设计主要是包装形态在对事物的具象和抽象的仿生,又结合色彩和图形的巧妙设计达到生动有趣的效果。进一步强调了感官设计和趣味设计是包装设计创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设计 趣味设计 构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湖区及支流修水夏季鱼类系统发育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旭 杨婷越 +2 位作者 罗小红 袁春营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97-1312,共16页
群落的物种共存及构建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系统发育群落结构分析为探究群落的构建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研究在鄱阳湖湖区及其支流修水设立24个采样点,采用系统发育群落结构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鱼类群落的构建机制。... 群落的物种共存及构建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系统发育群落结构分析为探究群落的构建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研究在鄱阳湖湖区及其支流修水设立24个采样点,采用系统发育群落结构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鱼类群落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1)鄱阳湖鱼类主要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表现出东亚江湖鱼类的组成特点;(2)依据物种组成和空间位置,鄱阳湖湖区及修水鱼类群落属于不同的组群,鄱阳湖湖区鱼类群落可以进一步分为北方群、南方群和东部群;(3)在采样点尺度,24个采样点中,有12个采样点靠近鄱阳湖支流的入湖口区域,环境特别,群落构成表现为环境过滤作用,有12个采样点相对容纳了较多的远缘物种,群落构成表现为竞争作用;在区间分析的尺度,北方群、东部群及修水群表现为竞争作用,南方群表现为环境过滤作用;在湖区及支流流域的尺度,鄱阳湖湖区群为竞争作用,修水群转变为环境过滤作用。因此,鄱阳湖的湖区和支流修水等鱼类群落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和群落构建机制。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群落构建机制的理解,可以为鄱阳湖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成机制 竞争作用 环境过滤作用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院校国际性资源的探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毅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72,共3页
国际性资源是高等院校办学资源概念的扩大和延伸,是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利益,也是高等院校资源配置中的国际性要素。本文拟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角度,探讨高等院校的国际性资源的内涵,分析国际性资源的构成和运行机制,以及国际... 国际性资源是高等院校办学资源概念的扩大和延伸,是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利益,也是高等院校资源配置中的国际性要素。本文拟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角度,探讨高等院校的国际性资源的内涵,分析国际性资源的构成和运行机制,以及国际性资源的获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性资源 构成及运行机制 获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嵇康《明胆论》之浅见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怀轸 丁怀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7-21,共5页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哲学家之一。他的《明胆论》(见《嵇康集》第六卷,以下凡引该文,均不作注)可当为理解其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重要契机,对于把握魏晋玄学的发展变化也有一定意义。本文谈点对《明胆...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哲学家之一。他的《明胆论》(见《嵇康集》第六卷,以下凡引该文,均不作注)可当为理解其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重要契机,对于把握魏晋玄学的发展变化也有一定意义。本文谈点对《明胆论》的意见,以期就正于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结构 人生观 世界观 意识能力 构成机制 智力结构 理论基础 意志结构 发展变化 思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性的亮色与理性的阴影——古希腊与先秦自我意识比较
9
作者 袁阳 《湖北社会科学》 1987年第9期39-44,共6页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唯物主义地揭示了人类意识起源的客观过程,科学地指出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实践对象的交互作用而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的。如果我们辩证地看待这一观点,那么人对自己认识的程度,也即人的自我... 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唯物主义地揭示了人类意识起源的客观过程,科学地指出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实践对象的交互作用而历史地形成和发展的。如果我们辩证地看待这一观点,那么人对自己认识的程度,也即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和构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古希腊 雅典人 先秦时期 马克思 社会实践活动 唯物主义 交互作用 构成机制 意识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late growth mechanism of spherical Ni(OH)_2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美勋 沈湘黔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3期310-314,共5页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growth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precipitation-crystallization method were investigated by SEM, TEM of spherical Ni(OH)2 particles synthesized by the aqueous and XRD, and their growth mechanism...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growth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precipitation-crystallization method were investigated by SEM, TEM of spherical Ni(OH)2 particles synthesized by the aqueous and XRD, and their growth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With the reaction beginning and continuing, amorphous Ni(OH)2 nano-crystallites grow up to spherical micron-particles with radially arranged crystallites. The nucleation, crystalliz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led by Ostwald ripening simultaneously take place through the whole growth processes. With the course from reversible aggregation to irreversible agglomeration, the Ni(OH)2 particles tend to grow according to the template growth model: the growth on the crystallite templates stretching in the radius directions is free and quick, while the growth rate for crystallites in other directions is confined due to lower monomers concentration and tends to dissolve So it is only the radially arranged crystallites that predominate in the particle and lead to characteristic micro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erical Ni(OH)2: microstructure Ostwald ripening growth mechanism CRYSTAL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