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培矮64s/Nipponbare)F2群体对水稻产量构成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叶少平 张启军 +2 位作者 李杰勤 赵兵 李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20-1627,共8页
用水稻测序品种培矮64s和Nipponbare为亲本构建的含137个SSRs标记的连锁遗传图谱和(培矮64s/Nipponbare)F2群体的180个单株,对水稻的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穗着粒密度、千粒重等6个产量构成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 用水稻测序品种培矮64s和Nipponbare为亲本构建的含137个SSRs标记的连锁遗传图谱和(培矮64s/Nipponbare)F2群体的180个单株,对水稻的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穗着粒密度、千粒重等6个产量构成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6个性状的22个QTLs,分布在第1、2、4、5、6、9、10、11、12等9条染色体的14个区域,表型贡献率5.0%~19.3%;相关性较强的性状之间具有较多共同或紧密连锁的QTLs;集中分布的QTLs之间既有同向连锁,也有反向连锁。对不同水稻群体定位的同源QTL进行了比较,对QTL在染色体上的集中分布,以及用QTL定位结果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相结合预测基因的功能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测序品种 SSR 产量构成性状 QTL定位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生育期天数与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郑本川 张锦芳 +6 位作者 李浩杰 蒲晓斌 崔成 柴靓 蒋俊 牛应泽 蒋梁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0-245,共6页
对四川省大面积推广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各生育期天数与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营养生长天数和角果成熟天数均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开花天数与单株产量显著负相关;营养生长天数与每果粒数极显著正相关,... 对四川省大面积推广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各生育期天数与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营养生长天数和角果成熟天数均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开花天数与单株产量显著负相关;营养生长天数与每果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千粒重负相关;开花天数与产量构成性状负相关;角果成熟天数与每果粒数及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单株有效角果数负相关。(2)各生育期天数对单株产量的作用主要通过产量构成性状的间接作用形成;生育期性状对每果粒数的作用大小为角果成熟天数﹥营养生长天数﹥开花天数;对千粒重的作用效果为角果成熟天数﹥开花天数﹥营养生长天数。因此,在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选育中,在进行产量构成性状选择的同时,辅以生育期天数的选择,充分利用各性状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单株产量以到达高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生育期天数 产量构成性状 单株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试验设计水稻产量构成性状基因型×环境互作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左清凡 朱军 +2 位作者 刘宜柏 潘晓云 张建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2-488,共7页
研究表明各产量构成性状不仅普遍存在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 ,而且还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但是不同性状其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多数性状 ,如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穗长及株高... 研究表明各产量构成性状不仅普遍存在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 ,而且还普遍存在基因型×环境互作。但是不同性状其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多数性状 ,如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穗长及株高等性状的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 ,只有单株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两性状的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所有产量构成性状都存在显性×环境的互作效应 ;除粒长和长宽比两性状外 ,其余性状还存在加性×环境互作。不同性状其遗传率大小不同 ,所受环境的影响也不同 ,互作狭义遗传率大的所受环境的影响就大。一般而言 ,除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外 ,其余性状的遗传率都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 ,互作狭义遗传率较小 ,其中粒长和长宽比两性状的互作狭义遗传率接近于零。除千粒重与有效穗数及穗总粒数之间没有检测到显著的相关性外 ,其余产量构成性状之间都存在遗传相关 ,多数性状之间以显性相关为主 ,但加性相关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构成性状 遗传分析 非等试验设计 基因型×环境互作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向长萍 陈洪明 张宏荣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南瓜 产量构成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大豆异黄酮含量和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及其相关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菊艳 任继秋 姚文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6-338,335,共4页
通过对3个品种施用微量元素,测定其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及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分析了对产量构成性状与异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微量元素的配合使用效果在3个品种... 通过对3个品种施用微量元素,测定其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及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分析了对产量构成性状与异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微量元素的配合使用效果在3个品种上均比对照好;在产量构成性状方面,绥农10、绥农14的株高普遍降低,而施用B、Zn、Mo及配施使合丰43增高大于5%;单株结荚数:绥农10和绥农14增加较明显;百粒重:绥农10增加较明显;单株重:三个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绥农14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5%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三个品种,不同产量性状均与异黄酮含量无显著的正相关,且多数呈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异黄酮 产量构成性状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型构成性状对肥力反应的品种间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荣田 崔成焕 秋太权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35-340,共6页
选用5个不同类型和熟期的典型水稻品种,设置6个肥力水平,研究水稻穗型构成性状对肥力反应的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增肥使穗粒数增加主要是因为二次枝梗上着生粒数的增加;二次枝梗上粒数增加又集中在其分布的优势部位.由此提出超... 选用5个不同类型和熟期的典型水稻品种,设置6个肥力水平,研究水稻穗型构成性状对肥力反应的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增肥使穗粒数增加主要是因为二次枝梗上着生粒数的增加;二次枝梗上粒数增加又集中在其分布的优势部位.由此提出超高产水稻品种应具有中位、偏上位或上位优势穗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穗型构成性状 肥力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水稻恢复系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永相 郭建夫 +1 位作者 吴元奇 张建中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79-83,共5页
为探明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价值,选用6个转基因的水稻恢复系与多个不育系杂交,计算转基因水稻恢复系杂种一代的超父优势、超原种优势和单株产量竞争优势,并对其产量构成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或同... 为探明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价值,选用6个转基因的水稻恢复系与多个不育系杂交,计算转基因水稻恢复系杂种一代的超父优势、超原种优势和单株产量竞争优势,并对其产量构成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转基因株系间的超父优势表现不同,整体上优势较明显的性状是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七丝软占转化后代的杂种F1普遍存在显著正向超原种优势,而E32转化后代所配杂种的超原种优势则较多表现为负值;产量竞争优势分析结果则表明转基因水稻选配优良组合几率并不比常规育种方法低,其中E10、EF38的杂种F1存在较强的产量竞争优势;对转化后代杂种F1的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性状依次为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产量构成性状 杂种优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型构成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姜廷波 李荣田 +1 位作者 崔成焕 李春禄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5,共5页
选用5个水稻品种,按Griffing方法2进行杂交设计,以其F2代为材料分析穗型构成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水稻穗型构成性状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无论是某一性状的不同品种间,还是同一品种的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 选用5个水稻品种,按Griffing方法2进行杂交设计,以其F2代为材料分析穗型构成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水稻穗型构成性状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无论是某一性状的不同品种间,还是同一品种的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都不同,穗型构成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与亲本表现呈显著的正向相关;穗型构成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很高,遗传变异系数也大,预期遗传进度很高,在一定选择压力下,通过选择穗长、一、二次枝梗数、穗粒数、穗粒重等性状,改良水稻穗粒结构是完全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型构成性状 配合力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芋大小对芋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新芳 柯卫东 彭静 《长江蔬菜》 1999年第7期32-35,共4页
将沙市糯芋(多子芋)按大小分为6个等级栽培,研究表明,母芋、子芋、孙芋单重随着种芋重量的增大而增大;以最大子芋作种的子芋单重较大,但与用母芋作种的差异不显著;在单株芋总重中,子芋总重、孙芋总重所占的比例随着种芋重董的... 将沙市糯芋(多子芋)按大小分为6个等级栽培,研究表明,母芋、子芋、孙芋单重随着种芋重量的增大而增大;以最大子芋作种的子芋单重较大,但与用母芋作种的差异不显著;在单株芋总重中,子芋总重、孙芋总重所占的比例随着种芋重董的增加而减少。在栽培过程中以中等偏大的子芋作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芽大小 产量 构成性状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种质鲜食品质构成性状的育种潜力测试与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明亮 郝德荣 +10 位作者 黄小兰 赵浚宇 张振良 周广飞 陆虎华 冒宇翔 陈国清 胡加如 孙权星 薛林 袁建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42-251,共10页
为提高育种效率,测试、评价育成自交系以及国内外优良种质的育种潜力,对加速育成产业化性能优异品种至关重要。选用江苏沿江农科所、江苏省农科院以及国内其他单位育成的优良自交系15个(含热带种质改良材料3个),采用NCⅡ交配设计方法,... 为提高育种效率,测试、评价育成自交系以及国内外优良种质的育种潜力,对加速育成产业化性能优异品种至关重要。选用江苏沿江农科所、江苏省农科院以及国内其他单位育成的优良自交系15个(含热带种质改良材料3个),采用NCⅡ交配设计方法,按被测系组10个、测验种组5个,配制成50个F1杂交种,在江苏南通春秋播两季针对6个鲜食品质构成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评价了这些自交系各性状的遗传特性、配合力特征与育种潜力。结果表明,自交系间杂种F1感观品质、气味风味、糯(甜)性、柔嫩性、皮薄厚5个性状的变异中,非加性遗传方差大于加性遗传方差;色泽性状的变异中,加性遗传方差大于非加性遗传方差。感观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自交系,测验种上春秋播皆是C3,被测系上S3、S2春播最好,S8秋播最好;气味、风味性状春播C1最好,秋播C2最好,被测系春秋播皆以S9最好;色泽性状春播以C1最好,秋播以C2最好,被测系春播以S8、S10最好,秋播以S10最好;柔嫩性性状春播以C2、C4最好,秋播以C2最好,而被测系春播以S9最好,S8其次,秋播以S8、S9、S10最好;皮薄厚性状C1春秋播均为最好,S8春秋播最好,春播S9、S3、S2较好,秋播S10较好。由于多数性状为非加性遗传为主控制,因而基于特殊配合力的优良组合各性状依次为:感观品质S5×C4、S1×C4等;气味、风味S9×C3、S5×C4、S10×C2、S9×C1等;色泽S5×C1、S10×C3、S3×C2、S3×C3、S4×C3等;柔嫩性S9×C3、S7×C4、S9×C2等;皮薄厚S7×C4、S4×C5、S1×C2等优良组合。试验还表明,糯(甜)性性状糯性与甜度需分开赋值才更有利于其评价与育种改良;本生态区蒸煮品质秋播优于春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自交系 鲜食品质 构成性状 育种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番茄与樱桃番茄杂交一代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艳梅 郎德山 +1 位作者 祝海燕 孙智英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5期15-17,20,共4页
试验采用MINQUE(1)的统计方法,利用ADM模型,估算3个普通番茄和3个樱桃番茄亲本和F1代15个杂交组合的五项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单株结果数和单株花数具有极显著的母体效应,坐果率存在不显著母体效应,单株产量和单果重不存... 试验采用MINQUE(1)的统计方法,利用ADM模型,估算3个普通番茄和3个樱桃番茄亲本和F1代15个杂交组合的五项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单株结果数和单株花数具有极显著的母体效应,坐果率存在不显著母体效应,单株产量和单果重不存在母体效应。产量构成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显性效应,五项产量构成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除坐果率广义遗传力外,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利用AD模型估算各F1、F2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群体超亲优势的预测值为显著或极显著负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番茄 樱桃番茄 杂种一代 产量构成性状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绿叶镶边白菜单株种子产量与其构成性状的关系
12
作者 殷琳毅 李进 顾绘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7-39,共3页
为明确四倍体‘绿叶镶边白菜’单株种子产量与其构成性状的关系,以期在新品种创制及良种繁育中获得依据,对12个单株种子产量与其16个构成性状进行了关联、通径分析及回归分析。关联分析发现,单株种子产量与二级分枝荚数、二级分枝种子... 为明确四倍体‘绿叶镶边白菜’单株种子产量与其构成性状的关系,以期在新品种创制及良种繁育中获得依据,对12个单株种子产量与其16个构成性状进行了关联、通径分析及回归分析。关联分析发现,单株种子产量与二级分枝荚数、二级分枝种子数、二级分枝数、一级分枝数等4个性状关联度大,关联系数为0.826 4、0.810 6、0.783 5、0.774 9。通径分析表明,二级分枝数、一级分枝数与单株产量直接通径系数为6.086、3.500,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且数值较大,对单株种子产量贡献大。回归分析也表明,增加二级分枝数、一级分枝数对提高单株产量作用大。综合分析认为,通过增加二级分枝可有效提高单株种子产量,一级分枝数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叶镶边白菜’ 四倍体 单株种子产量 构成性状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南通矮白菜单株种子产量构成性状分析
13
作者 李进 顾绘 殷琳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56-58,共3页
为明确四倍体南通矮白菜单株种子产量构成性状的关系,对12株四倍体南通矮白菜的16个单株种子产量构成性状进行了相关、回归、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产量与二级分枝数等6个性状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二级分枝数对单株... 为明确四倍体南通矮白菜单株种子产量构成性状的关系,对12株四倍体南通矮白菜的16个单株种子产量构成性状进行了相关、回归、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产量与二级分枝数等6个性状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二级分枝数对单株种子产量贡献最大,通径分析表明二级分枝荚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间接效应最大。综合分析,摘心是提高四倍体南通矮白菜单株种子产量简单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南通矮白菜 单株种子产量 构成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彩平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3-4,共2页
就2种种植方式对3个品种的产量构成相关性状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穴双株种植方式较等株距种植更有利于玉米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发育和产量提高。农大108综合表现优良,其采用穴双株方式种植的产量较其它处理显著提高,达16 327.8 ... 就2种种植方式对3个品种的产量构成相关性状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穴双株种植方式较等株距种植更有利于玉米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发育和产量提高。农大108综合表现优良,其采用穴双株方式种植的产量较其它处理显著提高,达16 327.8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方式 产量构成相关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与群体产量的遗传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娟 姚永定 +3 位作者 史华伟 史雨刚 王曙光 孙黛珍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501-503,587,共4页
以利用矮败小麦构建的45个小麦亚群为试材,分析分蘖数、每穗小穗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材料的分蘖数、每穗小穗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与小区产量的遗... 以利用矮败小麦构建的45个小麦亚群为试材,分析分蘖数、每穗小穗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材料的分蘖数、每穗小穗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与小区产量的遗传相关及表型相关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分蘖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具有较大的遗传力(23.1%~27.0%);通过对这5个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系数联合分析,发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对小麦产量的选择效率较高。因此,在山西省中部地区的小麦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这些性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 产量潜力 相关分析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光处理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秦玉芝 覃丽 +6 位作者 何长征 潘妃 谢洁 陈慧 罗江龙 丁旭 熊兴耀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以3个常规马铃薯栽培品种费乌瑞它、紫玉、冀张薯12号为材料,进行非全程45%遮光、全程45%遮光、非全程70%遮光、全程70%遮光处理,比较分析马铃薯的植株生长势、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受光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生长、产量及其构... 以3个常规马铃薯栽培品种费乌瑞它、紫玉、冀张薯12号为材料,进行非全程45%遮光、全程45%遮光、非全程70%遮光、全程70%遮光处理,比较分析马铃薯的植株生长势、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受光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生长、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等都呈现出对照、非全程45%遮光、全程45%遮光、非全程70%遮光、全程70%遮光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遮光条件下马铃薯株高显著增加,但费乌瑞它的株高随遮光程度增加变化不大;紫玉的主茎数对光照不敏感,费乌瑞它和冀张薯12的主茎数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少;冀张薯12植株的干物质量受遮光影响最大;马铃薯单株薯质量和商品薯质量受遮光影响最大,单薯质量受遮光影响最小,非全程45%遮光处理只对费乌瑞它和紫玉单株薯质量产生显著影响,相同条件下冀张薯12的商品薯质量也显著下降;全程45%遮光处理下紫玉、费乌瑞它的单株块茎数,费乌瑞它、紫玉、冀张薯12的单株薯质量和紫玉的商品薯重都显著降低,遮光程度达到70%时(非全程、全程)所有结薯性状因子都显著下降;费乌瑞它在遮光为45%条件下减产41.6%~44.5%,非全程70%遮光下减产67.8%,而全程遮光条件下的减产86.6%,全程遮光和非全程遮光之间差异不明显;冀张薯12和紫玉在非全程45%遮光下减产都在30%以内,冀张薯12在全程45%遮光条件下减产57.4%,紫玉减产41.1%,全程70%遮光下冀张薯12减产达87.5%,紫玉减产78.8%。综合试验结果,费乌瑞它和紫玉前期耐弱光,产量构成性状受光照影响较小,生育期短,较适宜中国南方冬作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遮光处理 农艺性状 产量构成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产量相关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位点的定位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智权 江玲 +8 位作者 尹长斌 王晓玲 雷建国 肖宇龙 刘喜 刘世家 陈亮明 余传元 万建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9-576,共8页
利用以籼稻IR24为受体亲本、粳稻Asominori为供体亲本的66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分别与受体亲本IR24杂交构建1套对应的F1群体,研究杂种优势位点。以中亲优势值作为杂种优势QTL检测的基准表型值,结合新构建的基因型图谱,利用QTLIciMapp... 利用以籼稻IR24为受体亲本、粳稻Asominori为供体亲本的66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分别与受体亲本IR24杂交构建1套对应的F1群体,研究杂种优势位点。以中亲优势值作为杂种优势QTL检测的基准表型值,结合新构建的基因型图谱,利用QTLIciMapping软件的逐步回归和极大似然估计结合的方法,检测杂种优势QTL。结果表明,各置换系对应的F1群体,在4个环境(2007年南京、2007年南昌、2008年南京、2008年南昌)下,共检测到53个与产量构成性状相关的杂种优势位点。其中只发现1个杂种优势位点能在多个环境重复检测到,即来自第1染色体与标记RM488紧密连锁的位点。该位点在杂合状态下增加F1的株高。22个位点在杂合状态下具有增效作用,占总位点数的41.51%;LOD值变幅为3.06~7.25,贡献率变幅为3.74%~18.5%。31个位点在杂合状态下具有减效作用,LOD值变幅为3.07~9.70,贡献率变幅为0.45%~3O.78%,这些具有减效作用的位点主要控制单株产量、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性状,与籼粳杂种不育基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产量构成性状 杂种优势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F_1代杂种的性状优势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春香 孙宝鹃 张汉卿 《山东农业科学》 2001年第3期9-11,共3页
对茄子F_1代的 2 3个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研究 ,发现茄子的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产量、果数、果重优势明显 ,株高、株幅、茎粗在成株期表现很强的杂种优势 ,而在结果初期优势不强。与果实品质有关的蛋白质、抗坏血酸、干物质含量正优势趋... 对茄子F_1代的 2 3个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研究 ,发现茄子的杂种优势普遍存在。产量、果数、果重优势明显 ,株高、株幅、茎粗在成株期表现很强的杂种优势 ,而在结果初期优势不强。与果实品质有关的蛋白质、抗坏血酸、干物质含量正优势趋势大于负优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杂种优势 杂种一代 产量构成性状 形态学性状 早熟性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建平 刘维信 +2 位作者 尹相彩 王再康 王化波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53-58,共6页
本试验对山东四号等3个大白菜(F1)亲本种株进行了考种。结果表明,大白菜单株种子产量主要分布在一、二次分枝上。主苔、一次枝、二、三次枝种子产量占全株种子产量的比率分别为6%~8%、43%、50%和6%~8%;各分枝种... 本试验对山东四号等3个大白菜(F1)亲本种株进行了考种。结果表明,大白菜单株种子产量主要分布在一、二次分枝上。主苔、一次枝、二、三次枝种子产量占全株种子产量的比率分别为6%~8%、43%、50%和6%~8%;各分枝种子千粒重大小依次为主枝>一次枝>二次枝>三次枝。各构成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种子产量与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二次分枝数及有效角果数等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种子产量 构成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肥用量对滇一型杂交粳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20
作者 王石华 李德新 谭学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17,21,共4页
为研究滇一型杂交粳稻对复合肥的利用效应,挖掘其产量潜力,以滇杂31、滇杂35、滇杂40为材料,分别施用4个水平的复合肥,对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个杂交粳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单株产量均随复合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各... 为研究滇一型杂交粳稻对复合肥的利用效应,挖掘其产量潜力,以滇杂31、滇杂35、滇杂40为材料,分别施用4个水平的复合肥,对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个杂交粳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单株产量均随复合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滇杂35外,其余杂交粳稻组合的结实率在不同复合肥用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千粒重受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较大,环境对其影响较小,同一材料在不同肥料用量间差异不大。三个杂交粳稻均在处理Ⅳ(18kg/667m2的复合肥标准施肥)中具有最高的单株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一型杂交粳稻 复合肥用量 产量 产量构成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