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用(培矮64s/Nipponbare)F2群体对水稻产量构成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
叶少平
张启军
李杰勤
赵兵
李平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1
|
|
2
|
甘蓝型油菜生育期天数与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分析 |
郑本川
张锦芳
李浩杰
蒲晓斌
崔成
柴靓
蒋俊
牛应泽
蒋梁材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2
|
|
3
|
非等试验设计水稻产量构成性状基因型×环境互作的遗传分析 |
左清凡
朱军
刘宜柏
潘晓云
张建中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1
|
|
4
|
南瓜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分析 |
向长萍
陈洪明
张宏荣
|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
2004 |
16
|
|
5
|
微量元素对大豆异黄酮含量和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及其相关分析 |
李菊艳
任继秋
姚文秋
|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6
|
水稻穗型构成性状对肥力反应的品种间差异 |
李荣田
崔成焕
秋太权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1996 |
3
|
|
7
|
转基因水稻恢复系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
黄永相
郭建夫
吴元奇
张建中
|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
2005 |
2
|
|
8
|
水稻穗型构成性状的遗传分析 |
姜廷波
李荣田
崔成焕
李春禄
|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1995 |
4
|
|
9
|
种芋大小对芋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 |
黄新芳
柯卫东
彭静
|
《长江蔬菜》
|
1999 |
3
|
|
10
|
糯玉米种质鲜食品质构成性状的育种潜力测试与评价 |
石明亮
郝德荣
黄小兰
赵浚宇
张振良
周广飞
陆虎华
冒宇翔
陈国清
胡加如
孙权星
薛林
袁建华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1
|
普通番茄与樱桃番茄杂交一代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分析 |
刘艳梅
郎德山
祝海燕
孙智英
|
《山东农业科学》
|
2007 |
3
|
|
12
|
四倍体绿叶镶边白菜单株种子产量与其构成性状的关系 |
殷琳毅
李进
顾绘
|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3
|
四倍体南通矮白菜单株种子产量构成性状分析 |
李进
顾绘
殷琳毅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20 |
0 |
|
14
|
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影响 |
王彩平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 |
11
|
|
15
|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与群体产量的遗传相关分析 |
卢娟
姚永定
史华伟
史雨刚
王曙光
孙黛珍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
4
|
|
16
|
遮光处理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
秦玉芝
覃丽
何长征
潘妃
谢洁
陈慧
罗江龙
丁旭
熊兴耀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8
|
|
17
|
水稻产量相关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位点的定位 |
王智权
江玲
尹长斌
王晓玲
雷建国
肖宇龙
刘喜
刘世家
陈亮明
余传元
万建民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18
|
茄子F_1代杂种的性状优势研究 |
刘春香
孙宝鹃
张汉卿
|
《山东农业科学》
|
2001 |
5
|
|
19
|
大白菜单株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
杨建平
刘维信
尹相彩
王再康
王化波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1999 |
5
|
|
20
|
复合肥用量对滇一型杂交粳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
王石华
李德新
谭学林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