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差异的交换:文明互鉴、世界文学与翻译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李点
-
机构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
-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227,共6页
-
文摘
“Alterity”(他异性)的拉丁语词根“alter”意为“两者中的他者”,表达了本我与他者之间的某种相互构成意义。作为当代西方文论的一个关键词,他异性的概念是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女性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一个述而不休的话题,跟当今关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讨论也有直接的联系。他异性可以看作是中心话语被解构之后所呈现的边缘痕迹。歌德“发明”世界文学的故事就是体验他异性的故事。他阅读翻译的中国小说,从而把自己带进了一个遥远的文学乌托邦,于是世界文学的二元对立的话语便开始了:自我和他人、民族文化和世界主义、国别文学和普世文学等等。然而,维持当今的“世界文学热”的动力不应再是歌德所代表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大一同理念,而应是对他异性的全面张扬。依此而论,作为世界文学的文本基础,翻译不能是“等同论”的奴隶,而应是他异性的动态交换,从中寻求文化与自我之间同质和异质的永久对话。
-
关键词
世界文学
翻译
他异性
文本性
构建世界
-
Keywords
World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lterity
Textuality
Worlding
-
分类号
I109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构建和谐世界的和平理念分析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戴德铮
-
机构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28,共4页
-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专项研究重点项目"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局势演变大趋势与我国对策研究"结题成果(编号2003Z052)
-
文摘
构建和谐世界研究,是一崭新领域,又是一宏大工程。其中和平理念是重要内容。文章对“和平”与“持久和平”的概念、复杂层次、性质、共建、以及中国如何推进世界“持久和平”进行了学术探讨与建言。
-
关键词
构建和谐世界
和平理念
分析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价值世界在信息文明形态中建构的若干哲学思考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陈新汉
于洋
-
机构
上海大学哲学系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58,共11页
-
基金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时代个体认同的哲学研究”(20BZX01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人类通过实践构建以物理世界为载体的价值世界,实践是价值世界的本体。“诺亚方舟”的传说给价值世界构建以警示。以“地道的中文词”体现的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不能与之并列的追求自由的主体意识,通过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发挥“宇宙的无限权力”。划分文明形态的标准是与“怎样生产”相联系的“劳动资料”,信息文明形态是劳动资料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价值世界构建所形成的数字化效应,是人文精神实现其“无限权力”的体现。人是价值世界的唯一主体,从根本上规定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在价值世界构建中如何发挥作用。人在价值世界构建中与物之间、与人之间发生作用的数字化方式,使主体能动性再次体现人文精神的“理性之光”。价值世界构建中的价值理性异化和工具理性异化,在本质上是作为载体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对于人文精神的异化。需要关注人工智能的进化和“全景监视场景”的大数据导致的人的主体地位的异化倾向。人文精神通过“实践诠释”,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在价值世界构建中的异化倾向予以批判。这是人民创造历史能动性的重要体现。
-
关键词
价值世界构建
人文精神
信息文明形态
异化
实践诠释
-
分类号
B01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发展中印关系 构建和谐周边
被引量:1
- 4
-
-
作者
何平
李云霞
-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56,共5页
-
文摘
中国要实现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外交理念,就必须从参与构建和谐周边开始。而中国和印度互为重要邻国,发展友好关系无疑对构建和谐周边、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发展中印关系、构建和谐周边,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因素。但两国要采取有效措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和谐周边的持续构建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
关键词
构建和谐世界
构建和谐周边
发展中印关系
-
分类号
D822.3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大周边”战略与未来中阿关系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姚继德
-
机构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06年第6期15-19,共5页
-
文摘
2006年是中阿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面对当前和今后波谲云诡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严峻挑战,中国必须在“大周边”外交战略视野下对未来中阿关系做出重新定位,在未来的中阿关系构建中应当立足长远战略,矫正目前单一的能源优先的外交政策,避免短视和功利性,牢固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将未来中阿关系全面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
关键词
大周边视野
中阿未来关系
和谐世界构建
战略伙伴
-
Keywords
The Perspective of Extended Neighbors
the Future of Sino-Arab Relations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World System
Strategic Partnership
-
分类号
D371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