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个象草品种的构件生物量特征及分配动态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有涵 谢昭良 解新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8,共8页
象草是华南地区优良牧草,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以MT-1、Mott、Huanan、N51和Guimu No.1象草为试验材料,通过2007-2009年3年的刈割试验,对其构件生物量及分配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5个品种(系)茎秆生物量分配比重和... 象草是华南地区优良牧草,是典型的无性系植物。以MT-1、Mott、Huanan、N51和Guimu No.1象草为试验材料,通过2007-2009年3年的刈割试验,对其构件生物量及分配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5个品种(系)茎秆生物量分配比重和叶片生物量分配比重为各构件比重中最高及次高,这与植株扩大叶片面积和增加叶片数量,增加光合产物有关。从营养生长期到生殖生长期,各象草品种(系)叶片生物量降低,枯叶生物量和茎秆生物量增加,呈现彼此消长的动态变化;基部3节生物量及其分配比重降低,茎秆生物量及其分配比重增加,二者亦出现彼此消长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草 无性系 构件生物量 构件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绿洲区芦苇种群构件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关系 被引量:60
2
作者 赵文智 常学礼 +1 位作者 李启森 何志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8-1146,共9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 Pearson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河西荒漠绿洲区不同生境中芦苇种群构件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地下水埋深对芦苇种群的影响明显 ,主要体现在 :在湿地和地下水埋深小于 0 .5 m的生境中 ,芦苇种群表现...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 Pearson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河西荒漠绿洲区不同生境中芦苇种群构件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地下水埋深对芦苇种群的影响明显 ,主要体现在 :在湿地和地下水埋深小于 0 .5 m的生境中 ,芦苇种群表现为高的种群密度、低的种群高度、低的地上生物量和高的地下生物量 ;在地下水埋深为 1 .5 m左右的生境中 ,芦苇种群地上生物量最高 ,生长最旺盛。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 ,垂直根茎生物量对芦苇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加强 ,而水平根茎生物量对芦苇种群生物量的影响呈随机型 ,这可能是造成芦苇种群呈不连续、斑块状分布的主要原因。在地下水埋深 1 .5 m左右的生境中 ,芦苇的垂直根茎对种群生物量影响十分显著 ( P<0 .0 1 ) ;在地下水埋深 1 .5~ 4.0 m的生境中 ,影响显著 ( P<0 .0 5 ) ,但在地下水埋深 4m以上的生境中影响不显著 ,这表明在河西荒漠绿洲区 ,芦苇垂直根茎的最大水力提升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构件生物量 生境 地下水埋深 关联分析 荒漠绿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银胶菊在不同生境下表型可塑性和构件生物量 被引量:21
3
作者 蒲高忠 唐赛春 +2 位作者 潘玉梅 韦春强 岑艳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1-646,625,共7页
研究了入侵植物银胶菊在4种不同小生境间花果期形态特征变化和构件生物量特征。结果显示:在植株密度小但土壤肥沃的小生境中,植株各形态指标如茎长、茎直径和花序直径等都明显高于其它小生境,在生物量结构特征上则表现为总生物量和花果... 研究了入侵植物银胶菊在4种不同小生境间花果期形态特征变化和构件生物量特征。结果显示:在植株密度小但土壤肥沃的小生境中,植株各形态指标如茎长、茎直径和花序直径等都明显高于其它小生境,在生物量结构特征上则表现为总生物量和花果生物量所占比例的升高。随着植株密度的增加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上述各形态指标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生物量投资也进行了优化配置,银胶菊表现出了较高的形态可塑性。银胶菊与觅光和竞争相关的几个指标如叶和根的比例都增加,但用于生殖构件的比例却减少了。相关分析显示,银胶菊花果期各构件生物量与高度成正相关,与密度为负相关,并受环境因素的制约。表明,较高的形态可塑性和较强的生殖配置策略可能是银胶菊成功入侵我国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胶菊 生物入侵 表型可塑性 构件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对金马河温江段河岸带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构件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郝建锋 姚小兰 +4 位作者 黄雨佳 姚俊宇 陈亚 谢宏宇 陈任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64-1871,共8页
采用典型样地法,以金马河流域温江段河岸带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经实地踏查,根据采沙运沙干扰程度及样地具体使用情况,将样地划分为河滩地(未受采沙行为干扰,但后期受人类其他活动影响较大)、砾石地(采沙后经河水水位变化形成)、芦苇地[... 采用典型样地法,以金马河流域温江段河岸带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经实地踏查,根据采沙运沙干扰程度及样地具体使用情况,将样地划分为河滩地(未受采沙行为干扰,但后期受人类其他活动影响较大)、砾石地(采沙后经河水水位变化形成)、芦苇地[经运沙的车辆碾压形成,后长满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斑茅地[采沙后不再受水位影响的高地部分,后长满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沙坑(采沙后直接形成)5个生境类型,以探究不同生境对河岸带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构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个生境类型样地中共记录草本植物113种,隶属32科80属,其中沙坑生境草本植物物种数最多,共计59种,隶属21科46属,物种丰富度高,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在各样地中均较多。(2)斑茅地、芦苇地物种多样性指数较小,优势度指数较大,均匀度指数较小,群落物种分布极不均匀,集中度与均匀度较差,群落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3)河滩地植物构件生物总量最少,斑茅地最多且根、茎干重与其他生境存在显著差异。(4)与其它生境类型相比,沙坑物种多样性丰富,分布均匀,构件生物量较多,其环境有利于河岸带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河岸带草本植物 物种多样性 构件生物量 外来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木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及其预估模型构建 被引量:6
5
作者 汪梦婷 陈诗 +5 位作者 蔡年辉 王大玮 孙继伟 李亚麒 许玉兰 杨利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5,145,共6页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及构建生物量模型,以3年生的云南松为材料,通过对其生物量的测定,分析了云南松苗木构件水平上生物量的分配情况,并基于生长量与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3年... 为分析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及构建生物量模型,以3年生的云南松为材料,通过对其生物量的测定,分析了云南松苗木构件水平上生物量的分配情况,并基于生长量与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云南松苗木各构件生物量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3年生云南松苗木将较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叶(40.631%)和茎(41.389%)上,而分配给根的生物量较少,其生长主要侧重于地上部分生长;各构件生物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经相关分析发现,各构件生物量与地径、苗高均呈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并以D^2H为变量结合异速生长理论,拟合了云南松苗木根、茎、叶及全株生物量的预估模型:y_根=0.139(D^2H)^(0.755)、y_叶=0.209(D^2H)^(0.873)、y_茎=0.239(D^2H)^(0.849)和y_(全株)=0.631(D^2H)^(0.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构件生物量 分配格局 生物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小花山桃草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及种子萌发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刘龙昌 范伟杰 +1 位作者 董雷鸣 玉山江.艾尼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6,共8页
通过野外设置样方调查和室内萌发试验,研究小花山桃草种群各构件生物量的结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繁殖分配以及种子萌发特点。结果表明:(1)小花山桃草根、茎、叶、花(果)序生物量与植株高度之间以及各构件生物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 通过野外设置样方调查和室内萌发试验,研究小花山桃草种群各构件生物量的结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繁殖分配以及种子萌发特点。结果表明:(1)小花山桃草根、茎、叶、花(果)序生物量与植株高度之间以及各构件生物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可用幂函数模型或线性函数模型较好地表达;(2)各构件生物量在个体生物量中所占的比率表现为茎>花序>叶>根;(3)小花山桃草的繁殖投入和繁殖分配都随植株个体的增大而增加;(4)小花山桃草个体大小和繁殖投入之间为线性关系,而个体大小和繁殖分配之间为幂函数关系;(5)小花山桃草存在一个较小的繁殖阈值(0.6043g);(6)小花山桃草种子在有光照(12h)和黑暗条件下发芽率均可达到85%以上;未经贮藏的种子不萌发,低温沙藏(1~2℃)和室温干藏(14~32℃)一个半月种子萌发率分别可达92.5%和79%;低温沙藏时种子即可发芽,且发芽率可达61%。在研究地区,小花山桃草几乎整个生长季都可萌发,甚至初冬还有幼苗产生。小花山桃草构件生物量结构和繁殖分配特征、种子萌发特点等都有助于其入侵能力的提高,是其成功入侵我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山桃草 外来入侵物种 构件生物量 繁殖分配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刨花楠苗木叶片表型性状与构件生物量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朝斌 钟全林 +5 位作者 程栋梁 胡松竹 胡波 伍伯妍 孙晓媚 张佩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130,共7页
刨花楠(Machilus pauhoi)为亚热带常绿乔木阔叶林树种,既是珍贵用材树种,又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采用实验地调查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西4种源刨花楠苗木叶片长宽比(LL/LW)、厚(LT)、叶面积(LA)及比叶面积(SLA)等表型性状与构件生物量... 刨花楠(Machilus pauhoi)为亚热带常绿乔木阔叶林树种,既是珍贵用材树种,又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采用实验地调查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西4种源刨花楠苗木叶片长宽比(LL/LW)、厚(LT)、叶面积(LA)及比叶面积(SLA)等表型性状与构件生物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苗木LL/LW和地径、株高、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SLA和地径、冠幅呈极显著负相关.(2)苗木LL/LW与叶、茎、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LA与叶、茎、根、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SLA与叶、茎、总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3)苗木叶片表型性状与苗木生长特征、构件生物量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可通过叶片表型性状指标测定,为开展冠形、树干生物量利用等不同经营需求的刨花楠选择等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也为园林绿化树种刨花楠的城市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表型性状 比叶面积 构件生物量 种源 刨花楠苗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压力下伊犁绢蒿构件生物量分配的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荀其蕾 安沙舟 +2 位作者 孙宗玖 梁娜 杨合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8-263,共6页
以新疆荒漠草地典型植物种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生长季内多次采样方法(每30 d采样1次),比较不同放牧梯度下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相关性,以揭示伊犁绢蒿构件生物量分配对放牧压力... 以新疆荒漠草地典型植物种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生长季内多次采样方法(每30 d采样1次),比较不同放牧梯度下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相关性,以揭示伊犁绢蒿构件生物量分配对放牧压力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根生物量分配比变化趋势为重牧>中牧>轻牧>对照,茎生物量分配比、叶生物量分配比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而在生殖生长期则将更多地上生物量分配到生殖构件。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根生物量、茎生物量与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叶生物量、生殖构件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相关系数较低,在营养生长期和重度放牧下,生殖构件与总生物量成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绢蒿 构件生物量 Pearson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牧对伊犁绢蒿种群数量特征及其构件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聂婷婷 董乙强 +3 位作者 杨合龙 安沙舟 崔国盈 张勇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3-490,共8页
该研究于2020年5月、7月和9月在天山北坡中段试验区的禁牧区(5a)和放牧区分别进行调查采样,测定分析不同月份禁牧区和放牧区伊犁绢蒿种群数量特征(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及构件(茎、叶、根)生物量,以揭示植物种群特征和构件生物量... 该研究于2020年5月、7月和9月在天山北坡中段试验区的禁牧区(5a)和放牧区分别进行调查采样,测定分析不同月份禁牧区和放牧区伊犁绢蒿种群数量特征(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及构件(茎、叶、根)生物量,以揭示植物种群特征和构件生物量对禁牧的响应规律,为退化草地的修复治理以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与放牧区相比,5月、7月、9月禁牧区的伊犁绢蒿种群的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高度增幅为69.90%~95.53%,盖度增幅为186.53%~297.82%,生物量增幅为86.24%~631.83%。(2)随着月份的推移,禁牧区与放牧区伊犁绢蒿单株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均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而根生物量呈增加的趋势;禁牧改变了植株构件比例,与放牧区相比,禁牧区茎、叶的生物量所占单株生物量的比例在7月、9月均显著增加,而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显著降低。研究认为,禁牧有利于地上植被的恢复,使其构件结构改变,是恢复退化荒漠草地植物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牧 伊犁绢蒿 构件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属两种植物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迪利夏提.哈斯木 武红旗 +2 位作者 买买提江.吐尔逊 周桂玲 Aibek Attokurov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8-713,共6页
【目的】搞清意大利苍耳和当地苍耳扩散分布与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之间的关系,及意大利苍耳入侵定居和种群构件生物量分配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种群分布地段,对种群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种苍... 【目的】搞清意大利苍耳和当地苍耳扩散分布与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之间的关系,及意大利苍耳入侵定居和种群构件生物量分配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种群分布地段,对种群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种苍耳种群的果实数量和株高、果实生物量和植株总生物量以及株高、根、茎、叶与果实生物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它们的生长结果和资源的分配有规律性;两种苍耳各构件生物量之间关系均表现为果实>茎>叶>根;两种苍耳的不同构件生物量对果实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意大利苍耳茎>根>叶,苍耳为叶>茎>根;茎对意大利苍耳果实生物量的制约比叶对苍耳果实生物量的制约效果更大,这种生物量分配方式转变可能是意大利苍耳比苍耳具有更强繁殖扩散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增加分布范围,成功定居新疆大部分区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意大利苍耳 苍耳 构件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沙质天然草地植物的构件和个体生物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蕙 王辉 +1 位作者 罗永忠 马维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6-215,共10页
生物量是植物积累能量的主要体现,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调查甘肃省景泰县绿洲边缘围封沙质草地常见的27种灌木和草本,采用全挖法研究了各植物盛花期时的个体和根、茎、花、叶等构件的生物... 生物量是植物积累能量的主要体现,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调查甘肃省景泰县绿洲边缘围封沙质草地常见的27种灌木和草本,采用全挖法研究了各植物盛花期时的个体和根、茎、花、叶等构件的生物量特征以及地下-地上生物量关系(根冠比,R/S)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7种植物中,花、叶、茎干重小于1.0g的分别占到89%,70%,56%,27种植物的根冠比均小于1;2)随着封育措施和人工抚育措施的实施,4种灌木的根冠比(R/S):沙蒿(均值为0.32)、猫头刺(均值为0.78)、荒漠锦鸡儿(均值为0.24)和白刺(均值为0.10)在各样地中表现出显著差异性;3)大部分植物构件对地上生物量的贡献率为:茎>叶>花>根,植物构件对个体生物量的贡献率为:叶>茎>花>根;一年生草本地上(花、叶、茎)生物量与个体生物量的比率显著高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P<0.05),不同构件对生物量贡献率的差异有利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种群扩散和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生物量 构件生物量 根冠比 围封 沙质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自然种群蒙古冰草生物量和养分权衡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常怡然 史佳梅 +2 位作者 许冬梅 康如龙 马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6-197,共12页
为了解荒漠草原蒙古冰草是否可以通过调整不同构件生物量及养分分配适应环境的变化,本研究基于宁夏盐池县自南向北气候由半干旱向干旱过渡、地形由黄土丘陵向鄂尔多斯缓坡丘陵过渡的自然特征,考虑到降水和土壤的时空变异,分别选取盐池... 为了解荒漠草原蒙古冰草是否可以通过调整不同构件生物量及养分分配适应环境的变化,本研究基于宁夏盐池县自南向北气候由半干旱向干旱过渡、地形由黄土丘陵向鄂尔多斯缓坡丘陵过渡的自然特征,考虑到降水和土壤的时空变异,分别选取盐池县大水坑镇、青山乡、花马池镇和高沙窝镇不同自然种群的蒙古冰草为对象(分别以D、Q、H和G种群表示),研究了其个体生物量及养分在根、茎、叶、穗各构件的分配和权衡关系,以探讨蒙古冰草对荒漠草原异质生境的资源权衡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H种群的蒙古冰草个体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分别为24.69 g·株^(-1)和0.85,显著高于D、Q和G种群(P<0.05);除H种群外,其他种群的蒙古冰草构件生物量均表现为茎>根>穗>叶。2)不同自然种群的蒙古冰草叶-穗、叶-根之间均呈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在D和H种群中各构件生物量累积速率表现为根>叶>穗>茎。3)蒙古冰草各构件氮含量和N/P以H种群较高,C/N则以H种群较低;碳、氮、磷含量在各自然种群均以根部最低,N/P以叶部最高,C/N、C/P以茎部最高(P<0.05)。4)蒙古冰草主要通过根、茎、叶之间的生物量权衡、叶部碳含量和C/P、穗部氮含量的可塑性变化适应环境的改变,土壤全氮和全钾是影响其生物量和养分分配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荒漠草原蒙古冰草各构件之间的资源权衡和异速生长关系有其固有的特征,同时,其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调节自身资源分配以应对特化的生境,体现了不同自然种群对异质环境的可塑性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自然种群 蒙古冰草 构件生物量 异速生长 资源权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砂蓝刺头功能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13
作者 张娜 王顺霞 +1 位作者 王培源 杨昊天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7期19-27,共9页
生物土壤结皮(BSCs)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和演替对植物生长繁殖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多样性等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BSCs样地中砂蓝刺头功能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调查分析,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讨研... 生物土壤结皮(BSCs)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和演替对植物生长繁殖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多样性等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BSCs样地中砂蓝刺头功能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特征的调查分析,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讨研究BSCs发育对砂蓝刺头形态塑造和生物量分配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SCs发育和演替,BSCs盖度和厚度逐渐增加,表层土壤(0~20cm)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显著改善;砂蓝刺头株高、花序数、根长、叶宽、叶面积呈逐渐减小趋势,而花序面积则呈逐渐增加趋势;砂蓝刺头总生物量和各构件生物量呈逐渐减少趋势,花生物量比例和茎生物量比例呈增加趋势。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砂蓝刺头功能形状和生物量分配变异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BSCs发育和演替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变化,进而影响砂蓝刺头生长和繁殖策略的变化。研究结果以期为理解固沙植被区BSCs发育和演替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植被演替过程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构件生物量 分配策略 功能性状 砂蓝刺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竹草的分株构件及其生物量分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易自成 黎俏文 +2 位作者 高嘉乐 骆世明 黎华寿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5期1-7,共7页
为了解在亚热带地区人工栽培条件下皇竹草(Pennisetum hyardum)生物量构件随生长时间的变化,于广州地区无人工施肥和灌溉且肥力偏差的典型赤红壤土旱地上,分别对种植后4、6、12、18和24个月的皇竹草地典型样方进行了生物量构件调查分析... 为了解在亚热带地区人工栽培条件下皇竹草(Pennisetum hyardum)生物量构件随生长时间的变化,于广州地区无人工施肥和灌溉且肥力偏差的典型赤红壤土旱地上,分别对种植后4、6、12、18和24个月的皇竹草地典型样方进行了生物量构件调查分析。皇竹草在分株生长过程中,叶片生物量呈线性或幂函数规律增长,相关性模型确定系数R2为0.279—0.995;茎秆生物量呈线性或幂函数规律增长,相关性模型确定系数较高,R2为0.89—1,茎秆生物量增长规律更为稳定。随着分株总生物量的增长,6个月生长期茎秆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增长速率高于12个月生长期。枯叶生物量在6个月生长期有着较为稳定的增长规律,相关性模型确定系数R2为0.818—0.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竹草 生物量构件 生物量分配 能源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个体和群落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景慧 祁瑜 +1 位作者 王艳 黄永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0-275,共6页
通过对贝加尔针茅草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严重放牧样地、中度放牧样地、天然草地以及放牧后围封样地的群落水平与个体水平根冠比的差异,以及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得出以下结论:1)严重放牧样地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小于天然草地,过度放... 通过对贝加尔针茅草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严重放牧样地、中度放牧样地、天然草地以及放牧后围封样地的群落水平与个体水平根冠比的差异,以及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得出以下结论:1)严重放牧样地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小于天然草地,过度放牧后植物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天然草地;2)中度放牧样地的地下生物量与天然草地相差不大,群落水平的地下生物量最高;3)放牧样地受到破坏后围封,个体植株较天然草地小,但生物量略高于天然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资源分配 根冠比 构件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海拔对团竹生物量分配和克隆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美 张涛 +2 位作者 马李红 刘兰娇 谭永燕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3,共5页
通过对四川省北川县片口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下(2 700 m、2 800 m与2 900 m)团竹分株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和克隆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分株及构件生物量随海拔增加而增加;在不同海拔条件下,地下茎生物量分配有显... 通过对四川省北川县片口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下(2 700 m、2 800 m与2 900 m)团竹分株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和克隆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分株及构件生物量随海拔增加而增加;在不同海拔条件下,地下茎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差异,其他构件生物量分配无明显差异;秆在构件生物量分配比值中最大,为38%;(2)地上构件形态特征随海拔升高而变化显著;地下构件中根的数量、地下茎基茎、地下茎长度和分蘖强度都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海拔2 800 m时达到最大值,因此宜选择海拔2 800 m地带的团竹苗用于人工种植。团竹在不同海拔环境中具有生物量分配和克隆形态的可塑性,有利于其种群对水分、光资源等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竹 构件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克隆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酸竹地上生物量积累分配特征及其异速生长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阙锬渊 《世界竹藤通讯》 2020年第1期16-20,共5页
为摸清福建酸竹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测定了1~4年生福建酸竹的秆、枝、叶生物量,分析了立竹地上构件生物积累与分配特征及其相对生长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福建酸竹构件含水率、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与相对生长关系差异明显。随立竹年... 为摸清福建酸竹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测定了1~4年生福建酸竹的秆、枝、叶生物量,分析了立竹地上构件生物积累与分配特征及其相对生长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福建酸竹构件含水率、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与相对生长关系差异明显。随立竹年龄增加,秆、枝、叶含水率明显下降,而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则显著增加;秆生物分配比例及异速生长指数总体下降,而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其异速生长指数总体升高。综合分析表明,福建酸竹丰产林经营宜多留养2年生、3年生立竹,适量留养4年生立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酸竹 构件生物量 生物量积累分配 异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沙区4种典型一年生植物构件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德魁 马全林 +3 位作者 魏林源 胥宝一 宋德伟 王中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14019-14026,共8页
为掌握沙区一年生植物个体形态和构件特征,通过样地调查、室内测定和统计分析,对民勤沙区自然分布的沙米、虫实、盐生草和雾冰藜4种典型一年生植物个体形态及构件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①沙米具有最大的株高和冠幅,其次是盐生... 为掌握沙区一年生植物个体形态和构件特征,通过样地调查、室内测定和统计分析,对民勤沙区自然分布的沙米、虫实、盐生草和雾冰藜4种典型一年生植物个体形态及构件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①沙米具有最大的株高和冠幅,其次是盐生草和雾冰藜,虫实最小,变异系数值均大于20%,植株个体大小差异大;②4种植物个体生物量干重大小顺序是沙米(98.24 g)>盐生草(45.26 g)>虫实(30.31 g)>雾冰藜(12.74 g),且每种植物构件生物量干重均呈现果穗>枝条>叶>根的规律,一年生植物各构件中果穗的生物量配比最大,根的生物量配比最小;③单株含水率大小顺序为虫实(76.10%)>盐生草(72.20%)>沙米(70.89%)>雾冰藜(62.08%),每种植物的构件含水率差异大,构件的水分配比也存在大的差异,但每种植物均呈现出根的水分配比是最小的。沙区一年生植物生长在形态适应的同时,对其生境资源利用形式形成不同的生态对策,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生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生植物 形态特征 构件生物量 构件水分配比 民勤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构件表型可塑性及生长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经经 杨允菲 陈永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57-1961,共5页
采用大样本取样野外实地测定方法,对松嫩平原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种群生殖株的数量性状和生殖分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籽实成熟期,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各数量性状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变异系数以种子生物量最大,为81... 采用大样本取样野外实地测定方法,对松嫩平原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种群生殖株的数量性状和生殖分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籽实成熟期,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各数量性状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变异系数以种子生物量最大,为81.63%;其次为种子生殖分配73.14%;株高最小,为13.11%。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表型可塑性遵循着规律性,即随着株高和株生物量的增加,茎叶生物量呈幂函数增加,花序生物量呈直线增加;生殖分配随着株高和株生物量的增加呈幂函数或指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秆藨草 生殖株 表型可塑性 构件生物量 生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化程度下嵩草草甸矮嵩草无性系构件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黎与 《草业与畜牧》 2007年第9期6-9,37,共5页
对不同退化程度下嵩草草甸矮嵩草无性系构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无性系的面积大小与矮嵩草构件总数量和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与其各构件平均值基本不相关。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在一定限度内单位面积上各分株和各分蘖数量... 对不同退化程度下嵩草草甸矮嵩草无性系构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嵩草无性系的面积大小与矮嵩草构件总数量和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与其各构件平均值基本不相关。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在一定限度内单位面积上各分株和各分蘖数量和生物量有所增加,随后呈下降趋势;平均分株数量与生物量、分蘖数量与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每分株分蘖(营养、生殖)、每分蘖(营养、生殖)、生殖(叶、秆)的数量和生物量也呈下降趋势;平均分蘖节直径有增加的趋势,平均分蘖节距地面的高度除极度退化外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程度 矮嵩草 构件数量 构件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