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塑性极限平衡法分析复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 被引量:72
1
作者 万文 曹平 吴永恒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0-104,108,共6页
笔者采用弹塑性极限平衡法来研究分析复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 ,即以塑性极限理论为基础 ,应用逐渐降低材料强度来逼近系统的极限平衡 ,并以屈服区的贯通来表征系统的极限平衡状态。此时 ,系统达到临界平衡状态时所对应的材料强度降低倍数... 笔者采用弹塑性极限平衡法来研究分析复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 ,即以塑性极限理论为基础 ,应用逐渐降低材料强度来逼近系统的极限平衡 ,并以屈服区的贯通来表征系统的极限平衡状态。此时 ,系统达到临界平衡状态时所对应的材料强度降低倍数即为整体最小安全系数 ,临界平衡状态定义为边坡内的塑性屈服区能够形成潜在的滑移通道时的状态。以城门山露天矿南帮边坡为研究对象 ,通过自行改编的NCAP -FS程序进行了数值分析 ,结果表明 ,南帮边坡现阶段是安全稳定的 ,与现场观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 岩质边坡 稳定性 弹塑性 极限平衡状态 最小安全系数 材料强度 研究分析 极限理论 表征系统 数值分析 安全稳定 观测结果 屈服区 低倍数 露天矿 临界 基础 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状态下固体颗粒介质侧压应力系数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董国疆 赵长财 +1 位作者 曹秒艳 郝海滨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4-128,共5页
高压状态下固体颗粒介质物理性能是固体颗粒介质管、板料成形工艺的基础性研究,是深入探索其成形规律、进行生产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固体颗粒在压力传递过程中表现出非均匀分布的力学性能,可用侧压应力系数进行数学描述。侧压应力系数... 高压状态下固体颗粒介质物理性能是固体颗粒介质管、板料成形工艺的基础性研究,是深入探索其成形规律、进行生产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固体颗粒在压力传递过程中表现出非均匀分布的力学性能,可用侧压应力系数进行数学描述。侧压应力系数是固体颗粒的基本物理特性,存在两个极限侧压应力系数nmin与nmax,且两者互为倒数。文章通过试验测试,得出了GM颗粒介质侧压应力系数实测曲线,并以散体力学为基础,对固体颗粒介质在内高压状态下侧压应力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颗粒介质 侧压应力系数 极限平衡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井下沉时土压力和侧壁摩阻力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梁穑稼 徐伟 徐赞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26-1832,共7页
基于极限平衡状态和平面滑裂面假定,推导出单一非黏性土层中沉井下沉时的土压力和侧壁摩阻力计算公式,采用等效内摩擦角和等效自重应力的方法将其推广至成层黏性土层中,并与某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沉井土压力和侧壁摩... 基于极限平衡状态和平面滑裂面假定,推导出单一非黏性土层中沉井下沉时的土压力和侧壁摩阻力计算公式,采用等效内摩擦角和等效自重应力的方法将其推广至成层黏性土层中,并与某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沉井土压力和侧壁摩阻力随着土体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少,随着土体与沉井壁的外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滑裂面的滑裂角随着外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先减少后增大;理论推导的土压力接近实测土压力,且基本介于主动土压力与静止土压力之间;实际工程中,在预估侧壁摩阻力时,可以考虑12m深度以下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井 土压力 侧壁摩阻力 极限平衡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滑桩设计推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和海芳 祁生文 +1 位作者 伍法权 贺可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694-698,共5页
滑坡推力是抗滑桩设计推力的重要依据,工程中通常使用剩余推力法来计算滑坡推力。为了比较准确合理地计算出抗滑桩的设计推力,提出了在剩余推力法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抗滑桩设计推力取值方法。分析极限平衡状态下和工程安全要求下各条块的... 滑坡推力是抗滑桩设计推力的重要依据,工程中通常使用剩余推力法来计算滑坡推力。为了比较准确合理地计算出抗滑桩的设计推力,提出了在剩余推力法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抗滑桩设计推力取值方法。分析极限平衡状态下和工程安全要求下各条块的剩余下滑力,选择合理的桩位,使得抗滑桩位于滑坡体的抗滑段;然后调整桩后滑体的剩余下滑力,其调整量一方面保证桩前桩后滑体满足工程安全要求,另一方面则作为抗滑桩设计推力的修正依据,其过程由程序实现。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对今后抗滑桩设计推力的合理取值提供了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设计推力 剩余下滑力 极限平衡状态 工程安全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市喀斯特危岩体发育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宝臣 潘宗源 郑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3-189,共7页
危岩体是由多组的结构面组合而形成,在地表风化作用、卸荷作用、重力、地震、降雨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的岩体。通过对桂林市15座山的326块危岩体发育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测绘,得到了几组重要数据,根据危岩... 危岩体是由多组的结构面组合而形成,在地表风化作用、卸荷作用、重力、地震、降雨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的岩体。通过对桂林市15座山的326块危岩体发育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测绘,得到了几组重要数据,根据危岩体的结构特征和状态特征,将桂林市的危岩体类型分为临空型、倾倒型、贴坡型、孤石型4种基本类型,以白岩山3号危岩体为对象采用极限平衡法对该危岩体稳定性进行了定量验算,综合分析评价了桂林市危岩体的发育特征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极限平衡状态 稳定性 定量验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煤层放顶煤顶煤破碎与放煤巷道变形机理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卫军 侯朝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3-626,共4页
在总结现场试验的基础上 ,应用弹塑性力学及矿压理论分析了急倾斜煤层放顶煤法顶煤破碎过程 ,揭示了放煤巷道的矿压显现与顶煤破碎的内在联系 ,提出了顶煤的破碎机理 ,对完善和推广这一开采方法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顶煤 破碎机理 极限平衡状态 巷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石桩复合地基若干问题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杰 张可能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3年第2期27-32,共6页
本文在考虑桩 -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根据桩 -土侧向变形协调及竖向变形相等的条件 ,应用弹性理论导出了线弹性状态下桩体及桩周土的应力 -应变关系 ,得出了桩体材料屈服时桩 -土应力比的计算式。利用摩尔 -库仑屈服准则导出了桩周土处... 本文在考虑桩 -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根据桩 -土侧向变形协调及竖向变形相等的条件 ,应用弹性理论导出了线弹性状态下桩体及桩周土的应力 -应变关系 ,得出了桩体材料屈服时桩 -土应力比的计算式。利用摩尔 -库仑屈服准则导出了桩周土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 ,桩体和桩周土竖向变形的表达式 ,并导出了碎石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式。讨论了桩 -土应力比、竖向应变与置换率及桩周土变形模量的关系。同时指出 :用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其加固效果比较明显。但用碎石桩来加固土的变形模量大于 8MPa的地基 ,加固效果不很明显 ,且是十分有限的。并建议对于碎石桩加固的软土地基应该按控制沉降量设计法来代替传统的控制承载力设计法来进行设计计算。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通过工程实例 ,将本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对比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桩复合地基 应力比 置换率 极限承载力 极限平衡状态 摩尔-库仑屈服准则 变形模量 软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库仑土压力理论的若干修正”的几点补充——兼答复李大钟先生的第2次讨论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文胜 李苗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644-3646,共3页
1引言 库仑土压力理论最早是由库仑提出来的,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理论简单实用,虽然有一些简化和不足,甚至力学上存在弯矩不平衡的遗憾,但一直被工程界采用。笔者近十年来,由于在大学教学的原因,需要给学生讲述此理论,并需要给出... 1引言 库仑土压力理论最早是由库仑提出来的,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理论简单实用,虽然有一些简化和不足,甚至力学上存在弯矩不平衡的遗憾,但一直被工程界采用。笔者近十年来,由于在大学教学的原因,需要给学生讲述此理论,并需要给出正确的力学解释,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便对原传统理论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撰文"对库仑土压力理论的若干修正”一文(以下称原文)刊发于《岩土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土压力理论 钟先生 土压力计算 极限状态 滑动面 极限分析 平衡 极限平衡状态 被动土压力 岩土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背粗糙的朗肯土压力理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成华 刘庆晨 李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9-133,共5页
以经典的朗肯土压力理论为基础,考虑墙背摩擦的影响,利用墙后土体的莫尔-库仑准则、墙背与土体之间的接触面库仑定律,建立了能考虑填土成层、墙背粗糙的朗肯土压力理论。利用FORTRAN语言进行编程计算,将计算结果与传统的朗肯理论进行了... 以经典的朗肯土压力理论为基础,考虑墙背摩擦的影响,利用墙后土体的莫尔-库仑准则、墙背与土体之间的接触面库仑定律,建立了能考虑填土成层、墙背粗糙的朗肯土压力理论。利用FORTRAN语言进行编程计算,将计算结果与传统的朗肯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其科学性与适用性,研究其规律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理论计算出的主动土压力大于经典朗肯理论值,而被动土压力小于经典朗肯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肯土压力理论 极限平衡状态 墙背粗糙 成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理论的顺层边坡失稳破坏力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维光 张继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218-221,共4页
在分析顺层边坡受力状况的基础上,当边坡的坡脚未被破坏时,将顺层边坡视为弹性地基上的悬臂梁,由此提出其失稳破坏的力学模型。应用弹性理论求出在力作用下悬臂梁的应力状态,并根据摩尔-库伦准则,导出可判定其稳定性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 在分析顺层边坡受力状况的基础上,当边坡的坡脚未被破坏时,将顺层边坡视为弹性地基上的悬臂梁,由此提出其失稳破坏的力学模型。应用弹性理论求出在力作用下悬臂梁的应力状态,并根据摩尔-库伦准则,导出可判定其稳定性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得出了顺层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极限长度。同时通过实例计算,将文中方法与应用突变理论所得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理论 模型分析 破坏力学 边坡失稳 顺层边坡 极限平衡状态 受力状况 弹性地基 力学模型 失稳破坏 应力状态 计算公式 安全系数 实例计算 突变理论 悬臂梁 力作用 稳定性 应用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坝大库上游库区爆破水力冲击危险性分析
11
作者 胡正 俞晓祥 +2 位作者 郭亮 邢金涛 梁川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6期141-144,共4页
高坝大库上游库区内水下爆炸作用于混凝土高坝上游将产生强烈冲击波,同时将影响坝体的稳定甚至造成溃坝。本文利用极限平衡状态法,定量分析了在上游库区水下爆炸作用下坝体的受力情况,并结合重力坝实例估算出坝体抵抗破坏的极限承载力,... 高坝大库上游库区内水下爆炸作用于混凝土高坝上游将产生强烈冲击波,同时将影响坝体的稳定甚至造成溃坝。本文利用极限平衡状态法,定量分析了在上游库区水下爆炸作用下坝体的受力情况,并结合重力坝实例估算出坝体抵抗破坏的极限承载力,进而利用微分法优化了坝前冲击波的受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坝前爆炸作用于混凝土高坝的受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混凝土高坝 极限平衡状态 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考虑主应力偏转的土体浅埋隧道支护压力研究”的讨论
12
作者 黎春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45-1546,共2页
0引言 贵刊于2016年第5期刊登了题为“考虑主应力偏转的土体浅埋隧道支护压力研究([1])”的文章(以下简称“原文”)。近日阅读原文,深受启发,但也有一些疑问,想与原文作者和同行作进一步探讨。1需要商榷的4个问题(1)以土体极限... 0引言 贵刊于2016年第5期刊登了题为“考虑主应力偏转的土体浅埋隧道支护压力研究([1])”的文章(以下简称“原文”)。近日阅读原文,深受启发,但也有一些疑问,想与原文作者和同行作进一步探讨。1需要商榷的4个问题(1)以土体极限状态推导支护力与实际工程中土体真实应力状态不符原文支护压力的推导基于一个并不符合工程实际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压力研究 原文作者 真实应力 极限状态 滑裂面 极限平衡状态 受力示意 滑动面 简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刚塑带加筋土强度的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
13
作者 雷胜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1007,共7页
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研究,推导得到水平向与环向组合式刚塑带加筋土的强度表达式,并考虑筋材强度的发挥和筋土比例,随后进行详细讨论分析。研究表明,组合式刚塑带加筋土的黏聚力有很大的提高,如果环内含有草根,则形成二次加筋作用,其强... 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研究,推导得到水平向与环向组合式刚塑带加筋土的强度表达式,并考虑筋材强度的发挥和筋土比例,随后进行详细讨论分析。研究表明,组合式刚塑带加筋土的黏聚力有很大的提高,如果环内含有草根,则形成二次加筋作用,其强度会进一步提高。用文中所推导出的强度公式得到的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最大误差在5.1%以内,同时加筋材料强度的发挥在1%~7.5%。最后对加筋土强度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组合式刚塑带加筋土的黏聚力增大了2.75~5.35倍,内摩擦角最大提高了21.7%;而水平向刚塑带加筋土、环向刚塑带加筋土的黏聚力分别增大了0.5~2.767倍、0.732~3.417倍,而它们内摩擦角则增加不多,最大增加了2.2°。综合考虑认为,“4环+3水平”组合加筋形式的加筋效果最好,其次是“2环+4水平”组合加筋形式。在实践中,可参照以上两种加筋形式进行边坡、地基加固修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状态 刚塑带 加筋作用 黏聚力增量 内摩擦角增量 水平向拉力 环向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锚式桩板墙砂箱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元昊 罗强 +2 位作者 冷伍明 梅明明 胡萧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70-1977,共8页
肋锚式桩板墙是一种新型复合支挡结构。通过砂箱模型试验,获得肋锚式桩板墙保持稳定所需锚固段长度l1与肋板长度l2关系,分析肋板摩擦锚固与锚固段抗力锚固效应对墙体稳定作用模式影响,基于工程经济性原则探讨肋锚式桩板墙合理构造方式... 肋锚式桩板墙是一种新型复合支挡结构。通过砂箱模型试验,获得肋锚式桩板墙保持稳定所需锚固段长度l1与肋板长度l2关系,分析肋板摩擦锚固与锚固段抗力锚固效应对墙体稳定作用模式影响,基于工程经济性原则探讨肋锚式桩板墙合理构造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极限平衡状态下所需的锚固段长度随肋板由短至长变化呈非线性缩短趋势,即通过在悬臂段墙后土中增设抗倾覆滑移肋板可有效减小锚固桩埋深;随着肋板增长和锚固段缩短,挡墙保持稳定的控制因素由锚固段的抗力锚固效应逐渐转变为肋板的摩擦锚固效应,对应的力学作用模式为依次为“桩锚主导型”、“桩肋复合型”和“肋锚主导型”;对于单位长度锚固段与肋板造价比值a>0.6375的肋锚优势区,采用长肋短锚构造方式的“肋锚主导型”挡墙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而a≤0.6375的桩锚优势区则宜选用短肋长锚的“桩肋复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锚式桩板墙 砂箱模型 极限平衡状态 作用模式 构造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干湿循环作用下饱和泥浆红黏土的干缩裂隙发育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岱洵 张家明 +1 位作者 陈茂 龙郧铠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云贵高原红黏土常经历极端干湿循环过程,为研究极端干湿循环作用对红黏土干缩裂隙发育规律的影响,以昆明呈贡地区红黏土饱和泥浆样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5次干湿循环试验,通过监测红黏土质量和表面干缩裂隙的形成及其演化过程,分析了极... 云贵高原红黏土常经历极端干湿循环过程,为研究极端干湿循环作用对红黏土干缩裂隙发育规律的影响,以昆明呈贡地区红黏土饱和泥浆样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5次干湿循环试验,通过监测红黏土质量和表面干缩裂隙的形成及其演化过程,分析了极端干湿循环作用对红黏土水分蒸发、干缩裂隙的形成及其演化、表面干缩裂隙网络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红黏土蒸发曲线各蒸发阶段的历时不等,后4次干湿循环的红黏土干燥完成时间比第1次干湿循环的红黏土短,红黏土的水分蒸发速率比第1次干湿循环的红黏土大;首次与后4次干湿循环红黏土干缩裂隙的形成及其演化特征、形成机理不同,首次干湿循环红黏土形成的干缩裂隙网络结构对后续干湿循环红黏土干缩裂隙的形成及其演化起控制作用;不同干湿循环作用下红黏土裂隙网络结构的几何形态特征相似;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红黏土表面干缩裂隙交点数、裂隙条数、土块数和裂隙总长度增加,土块平均面积、土块最大面积、裂隙平均长度和表面裂隙率减小,红黏土碎裂化程度加剧;首次极端干湿循环作用对红黏土水分蒸发和干缩裂隙发育强度的影响最显著,后续干湿循环作用对其的影响逐渐减弱并趋于稳定,且存在极限平衡状态。结果认为,极端干湿循环作用会显著影响红黏土的水分蒸发过程、干缩裂隙的形成及其演化、表面干缩裂隙网络结构形态,该研究结果可为红黏土地区工程建设及减灾防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干缩裂隙 极端干湿循环 水分蒸发 崩解性 极限平衡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朗肯土压力理论在露天边坡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献章 李凤柱 +4 位作者 秦嗣龙 张娟霞 杨治华 郑立志 张学芝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7-184,共8页
受朗肯土压力理论中的极限平衡角(45°±φ/2)的启示,基于莫尔圆理论和北方燕盛公司的实践经验,推导发现滑坡体上缘和下缘连线的坡面角与内摩擦角(φ)有密切的关系,与坡面高度关系不大;当边坡角为(36°±φ/2)时,边坡... 受朗肯土压力理论中的极限平衡角(45°±φ/2)的启示,基于莫尔圆理论和北方燕盛公司的实践经验,推导发现滑坡体上缘和下缘连线的坡面角与内摩擦角(φ)有密切的关系,与坡面高度关系不大;当边坡角为(36°±φ/2)时,边坡稳定所需的边坡岩体内聚力很小,在50 m以下坡高时,一般岩土的强度都可以达到极限平衡的要求;在内摩擦角确定时,极限稳定状态的边坡高度与内聚力线性相关;边坡角为(45°+φ/2)时,滑坡厚度和坡体高度近乎标准线性关系;并由此引入了“工程友好三角区”的概念。从计算中得出的这些规律性认识,得到了实际工程的验证,也解释了相关工程地质现象,可在边坡参数及边坡支护方案的设计中参考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肯土压力 极限平衡状态 滑坡体厚度 滑坡体高度 坡体的强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挡土墙地震主动土压力及其分布形式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文冉 陈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7-182,共6页
物部理论认为地震主动土压力呈线性分布,而且作用点位于墙底以上1/3高度处,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基于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平面滑裂面假定,根据挡土墙后滑裂土体的力矩平衡,引入了土体对地震的放大效应,提出了地震主动土压力作用点位... 物部理论认为地震主动土压力呈线性分布,而且作用点位于墙底以上1/3高度处,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基于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平面滑裂面假定,根据挡土墙后滑裂土体的力矩平衡,引入了土体对地震的放大效应,提出了地震主动土压力作用点位置的确定方法,给出了地震主动土压力强度的理论公式,并分析了地震放大系数对地震主动土压力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地震放大系数,地震主动土压力值与物部理论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可见物部理论是本文方法的一种特例;地震主动土压力作用点都位于墙底以上0.40—0.50倍高度处,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说明物部理论有待进一步完善;地震主动土压力强度是一种作用等价的非线性分布,沿墙高的分布形式接近于抛物线,最大值也不再恒定于墙底,在挡土墙的稳定性设计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状态 地震主动土压力 合力作用点位置 非线性分布 地震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桥台土侧压力计算的几点看法
18
作者 苗丰田 《林业科技情报》 1995年第2期19-20,共2页
桥台是连结路基和桥梁结构的构造物,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将桥梁结构的荷载传向地基;二是对路基土起挡墙的作用。因此,设计和计算桥台,首先要对土体进行分析,计算土压力。土压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主要与土的性质及结构位移的方向、大小有... 桥台是连结路基和桥梁结构的构造物,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将桥梁结构的荷载传向地基;二是对路基土起挡墙的作用。因此,设计和计算桥台,首先要对土体进行分析,计算土压力。土压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主要与土的性质及结构位移的方向、大小有关,亦和结构物的刚度、高度及形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土压力系数 主动土压力 土侧压力 土抗力 桥台 静止土压力 桥梁结构 分布规律 构造物 极限平衡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尚义敏 彭斌 +1 位作者 梅涛 王星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66-369,418,共5页
降雨引起边坡地下水位变化、降低岩土体抗剪强度进而引起边坡失稳产生滑坡是电网工程灾害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文章在现场详细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基于恢复山体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降雨引起地下水位变化条... 降雨引起边坡地下水位变化、降低岩土体抗剪强度进而引起边坡失稳产生滑坡是电网工程灾害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文章在现场详细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基于恢复山体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降雨引起地下水位变化条件下某电网工程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现今地下水位条件下,该边坡整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最高洪水位条件下边坡则处于失稳状态。边坡的最大变形位于边坡中上部,并呈现出由上部逐渐向下部扩展的趋势。边坡潜在破坏模式为边坡后缘张拉破坏和中下部剪切破坏的复合破坏模式。最后基于数值分析结果,对该边坡的工程治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地下水位变化 恢复山体极限状态平衡 强度折减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