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弧型指尖密封径向极限变形量的计算方法研究
1
作者 杜春华 王源 +2 位作者 张延超 宋丹龙 吉洪湖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9-226,共8页
指尖密封是一种允许产生径向变形的接触式密封技术,径向极限变形制约着其使用工况要求。为揭示圆弧型指尖密封结构对径向极限变形的影响规律,构建了指尖密封径向极限变形量的数学计算模型,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结构参数... 指尖密封是一种允许产生径向变形的接触式密封技术,径向极限变形制约着其使用工况要求。为揭示圆弧型指尖密封结构对径向极限变形的影响规律,构建了指尖密封径向极限变形量的数学计算模型,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结构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误差为4.88%;指尖密封径向极限变形量随指梁间隙、指梁根圆直径、指梁型线圆弧半径等结构参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周向角、指梁顶圆直径、指梁基圆半径等结构参数的增加而减小;结构参数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指梁间隙、周向角、指梁根圆和指梁顶圆、指梁基圆、指梁型线圆;其中,指梁根圆和指梁顶圆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结构尺寸来确定;指梁间隙影响程度最大,指梁间隙每增加1 mm,小尺寸指尖密封径向极限变形量就会增加10.005 mm,大尺寸的就会增加9.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尖密封 径向变形 径向极限变形量 结构参数 数学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AZ61镁合金铸轧板轧制极限变形量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英虹 宋波 +2 位作者 郭菁 张少勇 张东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30-132,136,共4页
对AZ61镁合金铸轧板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轧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工温度的增加,合金的极限成形能力逐渐增大,其极限成形能力由室温轧制时的10%提高到400℃轧制时的85%。在轧制温度低于300℃时,添加0.8%混合稀土的镁合金比不加稀土镁合... 对AZ61镁合金铸轧板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轧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工温度的增加,合金的极限成形能力逐渐增大,其极限成形能力由室温轧制时的10%提高到400℃轧制时的85%。在轧制温度低于300℃时,添加0.8%混合稀土的镁合金比不加稀土镁合金单道次轧制的极限压下量要大,当轧制温度高于300℃轧制时,两者的极限压下量趋于相等。变形温度350-400℃和变形量大于60%是最适合AZ61镁合金轧制的工艺,可以得到10μm以下的等轴细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61 镁合金 轧制 极限变形量 细等轴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Al-Zn-Mg-Cu-Zr合金的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胜强 王少华 +3 位作者 马志峰 王强 王建国 陆政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5,70,共6页
通过动态镦粗压缩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Al-Zn-Mg-Cu-Zr合金的变形行为。结果表明:Al-Zn-Mg-Cu-Zr合金在350℃以下变形时,由于变形温度较低,在变形过程中发生动态析出行为,合金晶内析出细小沉淀相,对合金的进一步变形不利;当变形温... 通过动态镦粗压缩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Al-Zn-Mg-Cu-Zr合金的变形行为。结果表明:Al-Zn-Mg-Cu-Zr合金在350℃以下变形时,由于变形温度较低,在变形过程中发生动态析出行为,合金晶内析出细小沉淀相,对合金的进一步变形不利;当变形温度高于400℃时,合金没有出现动态析出行为;当变形温度继续升高到450℃时,合金出现了动态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现象。所以,该Al-Zn-Mg-Cu-Zr合金的最佳变形温度为400~420℃,极限变形量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ZR合金 变形行为 动态镦粗 极限变形量 动态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型表面微变形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谢祖锡 陈士梁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3期7-13,共7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再紧实变形测试仪及计算机处理系统,对砂样表面微变形进行了研究;导出了在恒定载荷下砂样表面微变形的计算公式,表面微变形的研究为铸型表面性能的测试与控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型砂 变形 数学模型 极限变形量 蠕变 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7钛合金在不同镦粗条件下缺陷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红兰 姚泽坤 +1 位作者 郭鸿镇 魏寿庸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6,共3页
钛合金锻造时毛坯温度与模具温度差对它的变形量及成形质量有很大影响。通过改变毛坯温度与模具预热温度差研究了轧制态TA7在不同温度差下镦粗后出现第一条宏观裂纹的规律。当毛坯与模具温差710℃、变形量达到70%时,TA7钛合金表面出现... 钛合金锻造时毛坯温度与模具温度差对它的变形量及成形质量有很大影响。通过改变毛坯温度与模具预热温度差研究了轧制态TA7在不同温度差下镦粗后出现第一条宏观裂纹的规律。当毛坯与模具温差710℃、变形量达到70%时,TA7钛合金表面出现第一条可见裂纹,内部沿45°方向出现剪切裂纹;当毛坯与模具温差达到560℃、变形量达到80%时,TA7钛合金表面出现裂纹,锻件内部小变形区出现纵向裂纹;毛坯与模具温差为410℃、变形量为80%时,钛合金表面与内部均未见宏观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7钛合金 温差 镦粗 剪切裂纹 极限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体覆盖下大断面六角形进路离心模拟试验
6
作者 刘涛 韩斌 +2 位作者 杨鹏 张晨洁 赵中原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5-114,共10页
金川镍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镍矿资源基地,矿区岩石破碎,龙首矿区采用的小断面六角形进路分层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为厚大破碎矿体的安全开采提供了成功经验。金川公司二矿区东部贫矿体厚大、埋藏浅,开采技术条件相对较好,但矿岩品位较低,采... 金川镍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镍矿资源基地,矿区岩石破碎,龙首矿区采用的小断面六角形进路分层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为厚大破碎矿体的安全开采提供了成功经验。金川公司二矿区东部贫矿体厚大、埋藏浅,开采技术条件相对较好,但矿岩品位较低,采用小断面六角形进路由于开采成本高、效率低,无法满足东部贫矿体的开采要求。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采矿效率,提出了采用中深孔落矿的大断面六角形进路下向充填法,六角形进路从4 m(腰宽)×5 m(高度)提高至16 m(腰宽)×20 m(高度)。采用离心模拟试验对自重应力影响下的大断面六角形进路充填体的变形破坏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离心加速度的逐步增加,上覆充填体的位移也逐渐增大,在离心加速度为70g时进路两帮发生坍塌破坏,92g时顶板发生破坏,顶板稳定性强于两帮的稳定性;两帮发生破坏时最大累计竖向位移为0.627 cm,顶板发生破坏时最大累计位移为0.904 cm,顶板比两帮能够承受更大的极限变形量;充填体破坏模式主要为拉伸破坏和剪切破坏,六角形进路最终形成半椭圆的塌落拱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体 离心试验 下向进路充填法 极限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