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极限动用”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新华 郑得文 +1 位作者 丁国生 王皆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3-383,共11页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基于20余年的运行实践,结合储气库系列攻关成果,揭示了储气地质体承压动力学机制,发现了“多轮相渗滞后”和“分区差异动用”气水互驱渗流规律,提出了以“储气库储气最多、井注入产出能力最大、空间利用效率最...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基于20余年的运行实践,结合储气库系列攻关成果,揭示了储气地质体承压动力学机制,发现了“多轮相渗滞后”和“分区差异动用”气水互驱渗流规律,提出了以“储气库储气最多、井注入产出能力最大、空间利用效率最高”为目标的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极限动用”理论,形成了储气地质体极限承压、井极限产能、储气空间极限调峰能力三位一体的评价方法。实现了储气地质体在上限压力条件下获得最大储气空间(库容)、充分发挥地层-井筒气体流动协调的井极限产能以及满足有限时率不稳定渗流条件的最佳井网密度,获得下限压力条件下的最大调峰能力,达到安全和能力的双重极限效果。新疆呼图壁、西南相国寺、辽河双6等地下储气库的运行实践证明,“极限动用”理论有力推动了中国储气库业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储气地质体 极限承压 极限产能 极限调峰 极限动用理论 多轮相渗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天然气“极限动用”开发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2
2
作者 马新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6-336,共11页
基于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实践,逐渐形成了以"不断突破开发技术界限"为核心的"极限动用"理念,支撑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规模效益开发,提出并论述了非常规天然气"极限动用"开发理论,阐述其理论内涵,梳理其系列... 基于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实践,逐渐形成了以"不断突破开发技术界限"为核心的"极限动用"理念,支撑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规模效益开发,提出并论述了非常规天然气"极限动用"开发理论,阐述其理论内涵,梳理其系列开发技术及开发实践。理论内涵即针对"极限气藏",采用"极限技术",建立地下连通体,增大泄流面积,提高动用范围,追求最大单井产量和极限采收率,达到"极限效果"。系列开发技术包括微纳米尺度储集层评价技术、"甜点区/段"预测技术、非常规渗流理论与产能评价技术、网格化井网开发优化技术、优快钻井与体积压裂技术、生产制度优化与组织管理。苏里格致密气、川南页岩气及沁水煤层气等非常规气的开发实践证明,"极限动用"理论有力推动了中国非常规天然气的产业发展,同时能够为其他尚未突破的非常规和复杂难采资源有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极限气藏 极限开发 极限动用理论 地下连通体 产能评价 网格化井网 排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海相深层页岩气“极限动用”开发实践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新华 王红岩 +4 位作者 赵群 刘勇 周尚文 胡志明 肖玉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0-1197,共8页
为高效开发川南海相深层页岩气,在“极限动用”开发理论指导下提出深层页岩气开发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案,并开展具体应用实践。针对页岩气开发影响因素多、单井产量偏低、多处于效益边际等问题,建立“透明地质体”,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 为高效开发川南海相深层页岩气,在“极限动用”开发理论指导下提出深层页岩气开发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案,并开展具体应用实践。针对页岩气开发影响因素多、单井产量偏低、多处于效益边际等问题,建立“透明地质体”,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多因素评价、全生命周期持续优化,最大限度平衡生产目标与开发成本的关系。提出“极限动用”开发方案为:①计算“黄金靶体”指数,精准确定水平井钻井靶体位置,通过地球物理等多手段精准刻画页岩储集层,构建地下“透明地质体”;②优化钻完井工艺,通过降温、降密度、优化钻井液性能提升关键工具适用性,建好开发井,综合考虑地应力、裂缝等特征,有效构建“人造气藏”;③通过高效管理、建立学习曲线和优化排采制度,全生命周期提质提效,实现“极限动用”开发。实践表明,川南深层页岩气单井预测最终可采储量(EUR)比上一年提高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极限动用理论 地下连通体 “黄金靶体”指数 排采优化 海相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