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19
1
作者 艾辉胜 余长林 +4 位作者 乔建辉 郭梅 张石 王丹红 孙琪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7-288,290,292,共4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救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山东“10·21”60Co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病例A受照射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射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救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山东“10·21”60Co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病例A受照射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射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氟达拉滨预处理,2例分别行HLA半相合及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霉素A和骁悉方案(病例A加用CD25单抗和供者间充质干细胞)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2例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存活,移植后9~11天白细胞开始恢复,2周后白细胞恢复正常、骨髓造血重建成功。2例均未发生移植排斥和GVHD。病例A照射后33天死于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B照射后75天死于心衰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联合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对促进供体稳定植入是必要的,环孢霉素A、骁悉和CD25单抗及供者间充质干细胞对预防GVHD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预处理 辐射损伤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重度急性放射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细菌感染的防治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丹红 艾辉胜 +8 位作者 乔建辉 余长林 郭梅 孙琪云 张石 张锡刚 牛文凯 李光 葛飞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0-431,448,共3页
目的探讨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细菌感染的防治经验,为今后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提供治疗经验。方法2例急性放射病患者整个病程中均合并不同菌种的感染,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的病原体检测而给予不同强度的抗细... 目的探讨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细菌感染的防治经验,为今后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提供治疗经验。方法2例急性放射病患者整个病程中均合并不同菌种的感染,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的病原体检测而给予不同强度的抗细菌和真菌治疗,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测评价疗效。结果2例急性放射病患者在治疗中均出现多次反复的细菌感染,同时伴有持续的真菌感染,经强有力的抗细菌和真菌治疗后细菌感染得到暂时控制,真菌感染始终没有控制。病例A于受照后14天出现急性腹膜炎,照后19天出现肺部感染,经泰能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得到控制,于照后33天死于真菌感染败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例B于受照后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且于照后55天和照后71天出现G-杆菌败血症,经泰能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后细菌感染均控制,但真菌感染一直存在,于照后75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患者的细菌感染呈阶段性。全身性阶段性应用高强抗生素是防治细菌感染的主要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病 辐射损伤 细菌感染 防治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造血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艾辉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5-286,共2页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辐射损伤 重度骨髓放射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IL-11加rhG-CSF对8.0Gy照射猴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郝静 罗庆良 +4 位作者 熊国林 赵振虎 邱丽玲 陈国志 李元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30-732,F004,共4页
为观察rhIL 11加rhG CSF对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作用 ,以 8只正常雄性猕猴用60 Coγ射线照射源一次全身照射 8 0Gy(15 0R/min)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 4只动物。治疗组于照射后当天开始 ,连续 2 1天皮下注射rhIL 116 0 ... 为观察rhIL 11加rhG CSF对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作用 ,以 8只正常雄性猕猴用60 Coγ射线照射源一次全身照射 8 0Gy(15 0R/min)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 4只动物。治疗组于照射后当天开始 ,连续 2 1天皮下注射rhIL 116 0 μg/(kg·d)加rhG CSF 10 μg/(kg·d) ,并辅以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显示 ,照射后所有动物均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临床表现 ,外周血三系细胞均迅速下降。对照组由于严重的出血和感染于照射后 12~ 2 1天相继死亡 ,平均存活时间为 18 2天。治疗组 4只动物照射后 45天全部存活 ,外周血象恢复到接近照射前水平 ,活杀经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骨髓造血功能基本恢复。提示rhIL 11加rhG CSF辅以对症治疗对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白细胞介素11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IL-11 RHG-CSF 骨髓急性放射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