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与政治的共谋:对极端现代主义社会工程的批评 被引量:1
1
作者 郑中玉 高云红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1-146,共6页
中国学者习惯于将社会工程视为一种社会技术的实践,忽视了社会工程的极端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实际上包含着科学与政治的共谋。斯科特等学者的批评,为当代社会揭示出极端现代主义对科学的信仰及运用就是一种"唯科学主义"。基于对... 中国学者习惯于将社会工程视为一种社会技术的实践,忽视了社会工程的极端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实际上包含着科学与政治的共谋。斯科特等学者的批评,为当代社会揭示出极端现代主义对科学的信仰及运用就是一种"唯科学主义"。基于对科学的坚定信仰,社会工程师和规划者坚信可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彻底改造。这种唯科学主义立场将政治和社会问题转化为一种技术程序和科学问题,表明了其技术统治论立场;与此同时,科学及其社会影响并没有消除政治,相反产生一系列知识政治问题。一方面,科学成为权力的工具,另一方面科学知识也建构了相对于其他类型知识的权力层级,排斥或贬低其他知识的生产者,进而使得后者依赖于专家体系及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现代主义 社会工程 唯科学主义 技术统治 知识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的文化和实践维度:超越极端现代主义的分析
2
作者 郑中玉 高云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50,共9页
传统道路规划通常是从极端现代主义视角出发,强调道路的单一功能。然而社会学视角下的道路研究则不断揭示出道路超越简单功能主义的社会与文化意涵,主张关注不同道路使用者赋予道路的意义。遗憾的是,和主流社会学研究相似,普通道路使用... 传统道路规划通常是从极端现代主义视角出发,强调道路的单一功能。然而社会学视角下的道路研究则不断揭示出道路超越简单功能主义的社会与文化意涵,主张关注不同道路使用者赋予道路的意义。遗憾的是,和主流社会学研究相似,普通道路使用者的立场与感知通常容易被权力和精英话语所忽视。从道路实践者的主体视角出发,文章力图揭示这种被遮蔽的声音,理解行动者赋予道路的不同意义以及在道路实践角度上行动者如何创造出道路的多样化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继续聚焦于道路的实践社会学研究,未来研究应该力图将道路实践观和道路权纳入道路规划的专业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现代主义 道路文化 道路实践 道路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移民聚居区——来自《落脚城市》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尹海洁 高云红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63,共6页
道格·桑德斯的《落脚城市》提示我们,常规意义上的贫民窟是一种"落脚城市",是移民向城市迁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过渡性空间。落脚城市对于城市化的功能要求城市规划必须超越二元论城市空间立场、承认城市空间的多样性;... 道格·桑德斯的《落脚城市》提示我们,常规意义上的贫民窟是一种"落脚城市",是移民向城市迁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过渡性空间。落脚城市对于城市化的功能要求城市规划必须超越二元论城市空间立场、承认城市空间的多样性;作为移民在城市中生存、流动的必要的城市空间,它是移民与城市精英争夺城市空间的斗争焦点和场所;作为容纳了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第三空间","落脚城市"的价值应该在极端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观念中得到尊重,并以此为契机重新观察与构建开放性的城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脚城市 贫民窟 极端现代主义 第三空间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城无市现象的社会学解读——以N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史明宇 陈绍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5-239,共15页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和老城的改造,传统的城市街坊和市井生活面临着消逝的危险。城市化的进程表面上看是经济的增长,城市的繁荣,但实际上忽略的代价是城市历史脉络的中断和人的价值的丧失。本文透过中国城市化进程...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和老城的改造,传统的城市街坊和市井生活面临着消逝的危险。城市化的进程表面上看是经济的增长,城市的繁荣,但实际上忽略的代价是城市历史脉络的中断和人的价值的丧失。本文透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有城无市"现象,提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此种现象进行社会学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有城无市 极端现代主义 市井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籍专家视野下的宜居城市生活空间——以长沙为例
5
作者 李妍 张卫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8-93,共6页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方式,就长沙市宜居城市空间问题对19名在长沙居住的外籍专家不同城市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开放性佳、具有乡土特色的街区是最宜人的空间。然而在新一轮城市增长极的建设过程中,长沙的历史街区、现代混合居...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方式,就长沙市宜居城市空间问题对19名在长沙居住的外籍专家不同城市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开放性佳、具有乡土特色的街区是最宜人的空间。然而在新一轮城市增长极的建设过程中,长沙的历史街区、现代混合居住小区正被封闭、功能单一的房地产所取代。城市化、当代城市规划理论等都是导致这些空间消失的因素,然而重塑并简化社会管理的国家意志以及软弱的公民社会是这一问题成为全球城市化问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籍专家 访谈 城市生活空间 极端现代主义 长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