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美-东亚冬季极端低温空间复合事件及其与高空急流的联系
1
作者 周王楚 黄丹青 姚素香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8,共1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低温事件在发生频率、降温速率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研究指出,许多不同地区会同步发生极端低温事件,此类事件被称为极端低温空间复合事件,往往与高空急流异...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低温事件在发生频率、降温速率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研究指出,许多不同地区会同步发生极端低温事件,此类事件被称为极端低温空间复合事件,往往与高空急流异常相联系。本研究基于1979—2022年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的高分辨率网格化逐日最低地表气温数据集以及NCEP/NCAR再分析数据,针对冬季极端低温空间复合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该复合事件下的高空急流分布特征及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东亚与北美在候尺度上存在发生极端低温空间复合事件的空间同步性。通过对环流场的对比分析发现,纬向环流上,高空急流整体增强,两地位势高度易出现负异常,正负分布的位势高度异常呈现出类Rossby-4波的特征;经向环流上,受高空急流影响,则易于造成冷空气从高纬向低纬输送。进一步从热力学方程的角度分析影响的相对贡献,指出经向温度平流和非绝热冷却是造成东亚和北美地区极端低温空间复合事件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低温空间复合事件 高空急流 环流特征 热力学方程 合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指标及识别方法综述
2
作者 冯扬 秦鹏程 +2 位作者 胡一阳 牛自耕 夏智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5,共11页
为全面系统地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的历史特征和变化趋势,对复合事件的定义与类型、指标体系、识别算法以及历史复合事件识别结果等进行了文献综述。研究表明:①复合事件具有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导致... 为全面系统地认识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的历史特征和变化趋势,对复合事件的定义与类型、指标体系、识别算法以及历史复合事件识别结果等进行了文献综述。研究表明:①复合事件具有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导致影响放大,并造成极端影响等特征,分类方式多样;根据时空分布组合,长江流域可确定4类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其中时空同步复合事件(高温干旱、低温雨雪冰冻)、同地继发事件(旱涝急转、洪水热浪)研究相对较丰富,而异地同发和异地继发复合事件文献研究相对较少。②目前国内外复合事件识别常基于某种指标运用绝对阈值法或者相对阈值法实现,常用指标共计有26种,识别方法30余种。③长江流域是复合事件的高发区,21世纪以来,长江流域频率增加最明显的是洪水热浪复合事件,其次是高温干旱和旱涝急转复合事件,低温雨雪冰冻虽然发生频次变化不明显,但极端性逐渐增强。④未来长江流域复合事件的研究和业务应继续完善监测评估体系,深入探究复合事件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和关联关系,以及事件背后的天气气候系统、驱动因子和物理机制,增强未来变化预估能力;同时,加强跨学科研究以及复合事件对敏感行业和领域(如水资源、电力)的影响机理和评估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极端气候事件 高温干旱 低温雨雪冰冻 旱涝急转 洪水热浪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979-2023年降水-风速复合极端事件气候特征研究
3
作者 褚利玲 刘丽珺 +3 位作者 梁友嘉 何超 张天宇 金继明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48,共14页
基于1979-2023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的中国逐小时降水和10 m风速,利用复合极端事件判定、趋势分析法、空间统计分析以及合成分析法,研究了中国降水-风速复合极端事件(PWEs)的时空变化以及相应聚类特征,并对划... 基于1979-2023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的中国逐小时降水和10 m风速,利用复合极端事件判定、趋势分析法、空间统计分析以及合成分析法,研究了中国降水-风速复合极端事件(PWEs)的时空变化以及相应聚类特征,并对划分时间段后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PWEs总体呈东多西少,分区PWEs中,华东地区发生最多,其发生频次与日数平均值在4~8次和4~8 d范围内最多,相应面积占比分别达到78.9%和71.5%。1979-2023年PWEs整体呈下降趋势,2011-2023年发生频次与日数的变化速率是1979-2010年的2.3倍和3.4倍。1979-2010年PWEs变化趋势在华东地区中东部、西南地区中部和西北地区北部为增加趋势,华中地区下降最快;2011-2023年,正趋势值主要集中在中国中部,华东地区增加最快,每10年分别增加0.96次和1.12 d;华南地区则以-0.81次·(10a)^(-1)和-0.77 d·(10a)^(-1)的速度下降。1979-2010年热点区域集中在胡焕庸线西侧以及沿海地区,2011-2023年热点区域的分布与变化趋势正值分布一致。PWEs是大气高、中、低层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高层的辐散增强以及急流带的减弱有助于北抬,促进大气的上升运动,同时也促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向西伸展。大气中层东风异常有利于西太副高外围水汽进入中国内陆地区,低层的东南风异常也进一步促进水汽向中国内陆输送。2010年之后的大气环流特征也表现为PWEs向中国中部地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极端事件 时间复合 时空特征 空间聚类 环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春季复合极端低温多雨事件的年代际变化及成因分析
4
作者 周晶 孙燕 齐雅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1961—2020年中国553站逐日最低气温、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探讨了我国春季复合极端低温多雨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可能成因。结果表明,春季复合极端低温多雨事件整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型,并且高频次中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 利用1961—2020年中国553站逐日最低气温、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探讨了我国春季复合极端低温多雨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可能成因。结果表明,春季复合极端低温多雨事件整体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型,并且高频次中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年平均超过了5 d。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春季复合极端低温多雨事件近60年呈现减少趋势,在1990年代末期出现了由多转少的全国范围的年代际突变,并以我国东南部季风区的减少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北方至白令海峡地区的异常气旋性环流和我国东南侧西北太平洋上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是引起年代际突变的两个关键环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极端低温多雨事件 年代际异常 环流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