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鲁木齐市后冬气候与亚洲极涡面积的相关分析
1
作者 刁平 刁晓芸 姚丽花 《新疆农垦科技》 2015年第4期66-68,共3页
本文利用1976—2013年的亚洲极涡面积指数资料,对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气象局、米东区气象局、达坂城区气象局、小渠子气象站、大西沟气象站的2月平均气温、降水量作自然正交分解(EOF)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5个气象局(站)的平均气温... 本文利用1976—2013年的亚洲极涡面积指数资料,对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气象局、米东区气象局、达坂城区气象局、小渠子气象站、大西沟气象站的2月平均气温、降水量作自然正交分解(EOF)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5个气象局(站)的平均气温、降水量第1特征向量占总方差的百分比为91.7%和87.6%,第一空间场的分布表明,气温、降水量全区趋势相同,后冬气温变化趋势正处于小幅下降期。突变检测发现,1992年以后,大部分时期后冬暖,没有突变。5个气象局(站)平均气温第1特征相量时间系数与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距平相关系数为-0.624,表明气温偏高时,极涡面积减小,反之,气温偏低时,极涡面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冬气候 极涡面积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涡面积指数与北太平洋海温季节变异相关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青 廉毅 卢秉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78-83,共6页
利用1951-2002年NCEP/NCAR的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极涡面积指数和海温资料,研究极涡面积指数与北太平洋海温季节变异相关.结果表明,4个季节的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均与北太平洋的西风漂流区呈显著的负相关(显著性水平α≥0... 利用1951-2002年NCEP/NCAR的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极涡面积指数和海温资料,研究极涡面积指数与北太平洋海温季节变异相关.结果表明,4个季节的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均与北太平洋的西风漂流区呈显著的负相关(显著性水平α≥0.05);冬季和春季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呈相关显著的西北-东南向的"-、+"波列,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模态(PDO)分布;夏季和秋季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海温异常对滞后的冬季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变化影响显著;而春季的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变化对滞后的夏季和秋季西风漂流区海温变化影响显著;定义了风暴轴指数和西风漂流指数.春季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北太平洋风暴轴和西风漂流区海温都在1969年发生突变,太平洋极涡面积明显增大,春季风暴轴亦相应偏南,西风漂流 ,区春季海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 北太平洋海温 西风漂流区 PDO 风暴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涡对北半球冬季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康彩燕 胡钰玲 +3 位作者 王式功 尚可政 张莹 乐满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4,共8页
利用1951-2013年的NCEP/NCAR月平均气温、4次/d的日平均气温、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指数中的10项极涡指数,统计了近60 a 100、300、500、1 000 h Pa等压面上北半球冬季气温的演变特征以及10项极涡指数与冬季气温的... 利用1951-2013年的NCEP/NCAR月平均气温、4次/d的日平均气温、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指数中的10项极涡指数,统计了近60 a 100、300、500、1 000 h Pa等压面上北半球冬季气温的演变特征以及10项极涡指数与冬季气温的相关关系,讨论了极涡面积和强度指数的变化对北半球冬季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北半球冬季气温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所关注的4个等压面上,气温年代际变化均较为明显.300、500、1 000 h Pa等压面上于70年代前中期气温开始升高,而对于100 h Pa等压面上的气温,80年代初期气温突然升高,随后下降.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和北美区极涡强度指数与300、500、1 000 h Pa等压面上的冬季气温呈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均为负值.冬季气温与极涡面积和强度指数的相关系数显著的个例在1 000h Pa等压面上分布最多,随着高度的升高,显著的个例逐渐减少.极涡对2012年冬季发生在欧亚大陆和2013年冬季发生在北美洲的极端低温事件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涡面积 强度 端低温 等压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夏季三类雨型的诊断和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寅生 施能 刘海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7-332,共6页
采用三级逐步判别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6、7、8月)降水进行客观诊断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6个测站的夏季降水量即可定量诊断我国夏季雨型,利用冬季500hPa极涡面积和北半球遥相关型指数建立起来的三级判别函数只包含7... 采用三级逐步判别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6、7、8月)降水进行客观诊断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6个测站的夏季降水量即可定量诊断我国夏季雨型,利用冬季500hPa极涡面积和北半球遥相关型指数建立起来的三级判别函数只包含7个因子。历史拟合率为38/39,试报效果也较好,从而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型的客观预报提供了有应用价值的预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雨型 极涡面积 遥相关型 诊断 降水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