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剂加盐对分离非极性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雷志刚 许峥 +1 位作者 周荣琪 段占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0-204,共5页
以C4为例利用无限稀释相对挥发度的试验测定结果 ,研究加盐萃取精馏分离非极性体系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表明 ,溶剂加盐能够提高C4组份之间的相对挥发度 ,且比一般有机溶剂效果明显 ;盐浓度较低时随着盐浓度的提高 ,C4组份之间的相对挥... 以C4为例利用无限稀释相对挥发度的试验测定结果 ,研究加盐萃取精馏分离非极性体系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表明 ,溶剂加盐能够提高C4组份之间的相对挥发度 ,且比一般有机溶剂效果明显 ;盐浓度较低时随着盐浓度的提高 ,C4组份之间的相对挥发度增加 ;盐浓度较高时 ,随着盐浓度的提高 ,C4组份之间的相对挥发度反而降低 ;温度升高 ,加盐溶剂对C4组份之间的相对挥发度降低。并对试验现象作了理论上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 加盐萃取精馏 极性体系 离子缔合 相对挥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顶空法测活度系数及对三元极性体系液液平衡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德荣 万国林 郎江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65-69,共5页
用气相色谱顶空分析法测定 18组部分互溶三元极性体系在完全互溶区的 3个组分活度系数 ,由此拟合出 U NIQU AC过量自由焓模型参数 ,再用 U NIQUAC方程预测液液平衡。这一方法曾很好地用在水-正烷烃 -醇体系。将此法拓展到含醇、酮、酯 ... 用气相色谱顶空分析法测定 18组部分互溶三元极性体系在完全互溶区的 3个组分活度系数 ,由此拟合出 U NIQU AC过量自由焓模型参数 ,再用 U NIQUAC方程预测液液平衡。这一方法曾很好地用在水-正烷烃 -醇体系。将此法拓展到含醇、酮、酯 ,醚、卤烷烃和水等多种极性组分的三元体系液液平衡的预测 ,其结果与文献的液液平衡数据比较 ,平均均方根误差 1.4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极性体系 预测 色谱顶空法 活度系数 液液平衡 UNIQUAC 化学工业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醇烃体系相平衡模拟及其应用
3
作者 何君 胡大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8-51,58,共5页
采用CPA方程模拟了水、醇、烃多组分体系气液液三相平衡,与实验数据比较后可知,CPA方程能够较好地预测极性组分PVT特性和相平衡。并把CPA方程应用于汽提冷甲醇天然气脱水工艺的模拟计算,为工艺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 极性体系 气液液平衡 醇-水-烃体系 汽提冷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逆流色谱的大极性海参多肽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全凯军 段文达 +3 位作者 王玉 裴栋 黄新异 邸多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1-317,共7页
本文通过对HEMWat溶剂体系中28种常用溶剂系统单相以及整体极性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无法用常规J型逆流色谱实现对大极性化合物实现有效分离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一种以分离物质理化性质为基础选择潜在改性剂,样品在溶剂系统上相... 本文通过对HEMWat溶剂体系中28种常用溶剂系统单相以及整体极性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无法用常规J型逆流色谱实现对大极性化合物实现有效分离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一种以分离物质理化性质为基础选择潜在改性剂,样品在溶剂系统上相中的溶解程度为判断指标进行筛选逆流色谱溶剂系统改性剂,进而得到适宜的溶剂系统对大极性海参多肽样品进行系统分段方法。经过两步分离,共得到8个随极性分布的海参多肽片段,为海参多肽最佳活性物质的追踪和筛选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HEMWat溶剂体系:大极性化合物:海参多肽 样品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和十八胺在纳米金刚石表面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向阳 余汉平 +3 位作者 王晓丰 常浩 谈瑞 李若雅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对非极性体系(石油醚)中硬脂酸和十八胺在纳米金刚石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硬脂酸和十八胺的吸附过程均遵循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模型;二者均呈单分子层在颗粒表面吸附,等温吸附线与Langmuir模型严格吻合;硬脂酸和十八胺同... 对非极性体系(石油醚)中硬脂酸和十八胺在纳米金刚石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硬脂酸和十八胺的吸附过程均遵循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模型;二者均呈单分子层在颗粒表面吸附,等温吸附线与Langmuir模型严格吻合;硬脂酸和十八胺同时在纳米金刚石表面吸附时,具有显著的正协同效应,共吸附后,颗粒表面药剂吸附密度显著增大,且共吸附层仍呈单分子层形态。红外光谱表征证实,硬脂酸和十八胺在金刚石表面形成了化学吸附,二者共同作用时吸收峰明显增大,且彼此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化学吸附 协同效应 极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