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组培快繁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柳文 杨琳祥 +5 位作者 木正春 马永鹏 谢孟 万有名 李正红 马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9,共11页
【目的】建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Rhododendron hemsleyanum)的组培快繁体系,探究其种子萌发、增殖壮苗、生根诱导、移栽基质等不同环节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基本一致的种子作为萌发材料,探究光暗条件以及不同... 【目的】建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Rhododendron hemsleyanum)的组培快繁体系,探究其种子萌发、增殖壮苗、生根诱导、移栽基质等不同环节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颗粒饱满、大小基本一致的种子作为萌发材料,探究光暗条件以及不同灭菌预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增殖壮苗和诱导生根试验中,以种苗培养的继代苗为外植体,以WPM为基本培养基,分别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响应面法,研究增殖壮苗和生根诱导的最适条件。在炼苗及移栽试验中,以成功诱导生根的组培苗为材料,炼苗9 d后移栽至5种不同的基质中,分析波叶杜鹃在不同移栽基质中的成活率。【结果】75%乙醇处理1 min+1%NaClO溶液处理10 min的种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66.67%。种苗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WPM+1.0 mg/L 6-BA;增殖壮苗的最佳培养基为WPM+0.5 mg/L NAA+1.5 mg/L ZT,pH 4.5,增殖系数为3.13。在生根诱导培养基中,横置于培养基表面的茎尖生根良好,植入培养基的茎尖均无不定根形成,且培养40 d时,植入培养基的外植体基部均腐化变黑;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WPM+0.5 mg/L NAA+1.0 mg/L IBA,生根率达88.00%。移栽基质V_(腐殖土)∶V_(珍珠岩)∶V_(蛭石)=2∶1∶1最适合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80.00%。【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波叶杜鹃的组培快繁体系,为其他杜鹃花科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提供了参考,也为今后开展回归引种、复壮野生种群和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叶杜鹃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Box-Behnken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文忠 康洪梅 +2 位作者 向振勇 张珊珊 彭宗妮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9,共6页
拯救与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在完成第一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为适应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迫切需要,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名录和相关的保护措施。本文在回顾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相关... 拯救与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在完成第一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为适应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迫切需要,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名录和相关的保护措施。本文在回顾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相关概念形成、物种名录确定和拯救保护计划制定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开展云南蓝果树毛枝五针松等的种群调查分析及拯救保护行动实践,基于国内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既涵盖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等的种质资源保存方法,又涵盖包括种苗繁育、近地保护、回归引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的种群恢复与重建措施。望本文的归纳总结,能为我国各省区制定并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保护方法 技术要点 植物种群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中国首个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建设实践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文忠 李永杰 +5 位作者 张珊珊 余昌元 康洪梅 史富强 陈勇 张快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49-154,共6页
设立保护小区开展就地保护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的首选对策。基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建设实践,详细介绍了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规划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保护小区建设的内容及其工程指标要求,以及保护小区管理的机... 设立保护小区开展就地保护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的首选对策。基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建设实践,详细介绍了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规划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保护小区建设的内容及其工程指标要求,以及保护小区管理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保护小区规划遵循"针对性、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包括功能区划、保护管理工程、恢复措施、监测方案等内容,分组建队伍和准备工作、组织考察和汇总资料、分析问题和初步设计、再次考察和落实保障、完善规划和评审实施5个步骤完成;保护小区建设主要包括保护工程、管理工程、种群恢复工程等内容;保护小区管理则涵盖保护管理、监测巡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内容。强调了保护小区的规划建设不仅要突出有效保护现存种群的重点,还要为种群恢复重建预留空间,方法上不仅要依托种群生态学研究结果和包含3S在内的先进技术,还要注重当地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作为对全国首个建成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总结,本文为制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建设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就地保护 植物保护小区 云南蓝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馨香木兰的种群结构及动态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加汉 司马永康 +2 位作者 徐涛 猫玉白 余鸿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35-40,51,共7页
为了更好地掌握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馨香木兰的种群结构及动态情况,通过对云南省西畴县馨香木兰群落24个样方的调查,分析了馨香木兰的高度结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编制了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生存曲线。结果表明,馨香木兰高度结构完... 为了更好地掌握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馨香木兰的种群结构及动态情况,通过对云南省西畴县馨香木兰群落24个样方的调查,分析了馨香木兰的高度结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编制了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生存曲线。结果表明,馨香木兰高度结构完整,种群个体高度发育是连续的,在群落中属连续型种群;其相对年龄结构不完整,呈现明显的菱形,幼苗缺乏;其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集群分布,但到IV级立木阶段就已变成随机分布;其成长可分为幼苗、幼树、成树和老树等4个时期,幼树和成树时期死亡率最低,老树时期死亡率最高;其种群生存曲线接近于Deevey I型,种群正处于衰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馨香木兰 种群结构动态 生命表 生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优先度分析(英文)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文忠 杨宇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共9页
我国于1997~2003年完成第1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为加强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随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和保护方法的完善,保护行动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陆续提出了各种... 我国于1997~2003年完成第1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后,为加强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提出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概念。随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和保护方法的完善,保护行动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陆续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本文在总结2005~2013年间云南省和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所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基础上,分析了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的起源和关系,并对保护名录中的物种进行逐个比较。最后,结合国家和省的保护需求,将云南省77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分成5级,按优先度实施保护行动:第一批优先保护10个物种,第二批优先保护13个物种,第三批保护15个物种,第四批保护10个物种,第五批保护29个物种,为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优先度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八蕊单室茱萸的种群状况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珊珊 袁春明 +1 位作者 陈剑 张永坤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2期82-87,共6页
八蕊单室茱萸为云南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访问调查,确定八蕊单室茱萸可能分布的区域,开展种群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八蕊单室茱萸目前仅在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有10个天然种群,其种群规模已低于最小... 八蕊单室茱萸为云南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访问调查,确定八蕊单室茱萸可能分布的区域,开展种群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八蕊单室茱萸目前仅在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有10个天然种群,其种群规模已低于最小可存活种群,属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亟需开展保护工作。生境破坏和生境片段化是导致八蕊单室茱单室茱萸濒危的人为因素。提出收集种质资源、营建和管护近地保护种群、建立迁地和回归种群等保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蕊单室茱萸 种群现状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群落特征 生境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谢孟 马永鹏 +3 位作者 曹毓蓉 刘德团 李正红 马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3,共9页
[目的]研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Rhododendron hemsleyanum)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为其作为乡土园林树种推广提供遗传育种理论基础。[方法]对四川峨眉山波叶杜鹃野生居群资源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其花部形态、花粉—胚珠比、杂交... [目的]研究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波叶杜鹃(Rhododendron hemsleyanum)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为其作为乡土园林树种推广提供遗传育种理论基础。[方法]对四川峨眉山波叶杜鹃野生居群资源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其花部形态、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和昆虫访花行为等,并结合人工控制授粉试验对其繁育系统展开研究。[结果]5月中旬为波叶杜鹃的盛花期;其杂交指数为5,花粉—胚珠比为640.93±65.52;自然对照结实率为56.67%,异株异花传粉结实率为86.67%;主要访花者是中华蜜蜂(Apis cerana)和排蜂(A.dorsata)。[结论]波叶杜鹃的最佳授粉时期为盛花期(开花第3~6天),其繁育系统是倾向于异交的混合交配系统,自然条件下有效传粉者为中华蜜蜂和排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波叶杜鹃 花部特征 繁育系统 访花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芝市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对策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林 刘永明 +2 位作者 王波 陶政红 熊宇岗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2期77-81,123,共6页
介绍林芝市巨柏、喜马拉雅红豆杉、墨脱虾脊兰和茎花石豆兰等4个极小野生植物种群的现状,对目前的保护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其保护拯救的必要性,阐述4个极小种群保护的技术思路。提出就地保护、种苗繁育、近地保护、迁... 介绍林芝市巨柏、喜马拉雅红豆杉、墨脱虾脊兰和茎花石豆兰等4个极小野生植物种群的现状,对目前的保护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其保护拯救的必要性,阐述4个极小种群保护的技术思路。提出就地保护、种苗繁育、近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引种和离体保护等保护措施及对策,并对拯救保护的具体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作逐一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拯救保护 必要性 林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对策探讨 被引量:10
9
作者 黎德丘 彭定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806-14807,共2页
全面阐述了广西分布的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数量、分布等现状,在分析其面临的种群衰退、生境丧失等主要威胁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现状 威胁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植物四药门花在中山五桂山的种群分布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晓熹 申长青 +5 位作者 洪文君 李柏君 刘强 黄久香 孙红梅 廖浩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3期1-3,23,共4页
[目的]对极小种群植物四药门花野生种群在中山五桂山的分布现状与生境进行调查。[方法]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广东中山五桂山四药门花的种群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中山五桂山的四药门花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是不连续、不均匀的,分布范围狭窄;... [目的]对极小种群植物四药门花野生种群在中山五桂山的分布现状与生境进行调查。[方法]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广东中山五桂山四药门花的种群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中山五桂山的四药门花在水平方向的分布是不连续、不均匀的,分布范围狭窄;林下缺乏四药门花的幼苗,自然更新困难,种群呈衰退型;部分大树为砍伐后萌生的植株,原生境人为干扰严重,濒临灭绝。[结论]人为干扰以及四药门花自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是使其种群衰退的原因。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四药门花资源,建议加强对四药门花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宣传教育,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药门花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 种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果树两性花的花药发育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洪梅 张珊珊 +2 位作者 罗婷 陈剑 杨文忠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69,75,共8页
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极小种群植物—云南蓝果树两性花的小孢子发育过程,以明确小孢子败育的原因和败育时期,为进一步拯救保护和研究云南蓝果树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云南蓝果树有一部分两性花小孢子正常发育,经过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 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极小种群植物—云南蓝果树两性花的小孢子发育过程,以明确小孢子败育的原因和败育时期,为进一步拯救保护和研究云南蓝果树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云南蓝果树有一部分两性花小孢子正常发育,经过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四分体等时期,最后发育为成熟花粉粒;(2)败育的云南蓝果树两性花在形成四面体型四分体之前都能正常发育,在四分体时期不能分离或分离后不能正常发育,从而败育。研究认为,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是云南蓝果树两性花小孢子败育的主要原因,败育的时期是四分体时期和单个小孢子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云南蓝果树 小孢子 败育 绒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