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脊柱内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小明 张洁 +3 位作者 颜学亮 杨铁军 陈亮元 曹奇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评估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9月该科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FLDH 27例,年龄41~64岁,平均52.3岁,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 目的评估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9月该科采用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FLDH 27例,年龄41~64岁,平均52.3岁,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前及术后患者腰腿痛情况,改良Mac Nab评分评估患者腰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单节手术时间为69 min(58~109 min)、术中出血量为18 ml(11~40 ml)、住院时间为5.0 d(3.0~10.0 d),术前VAS评分(8.12±1.25),术后第3天VAS评分(2.80±1.12),术后3个月VAS评分(1.59±1.06),末次随访VAS评分(1.31±0.89),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优良率为88.9%。结论 PELD治疗FLD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切除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谭健 李平元 +2 位作者 欧军 苏小桃 卢政好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7月-2013年3月2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年龄34~54岁,平均42.1岁;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评入院时和椎...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7月-2013年3月2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年龄34~54岁,平均42.1岁;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评入院时和椎间孔镜术后(术后即刻、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6个月。所有患者腰痛、腿痛的VAS评分由术前的(6.87±1.38)和(8.58±1.42)分下降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2.45±0.52)和(1.55±0.45)分,术后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术后优良率均为91.3%,1例患者于术后出现腰背部疼痛,于卧床休息服用非甾体消炎药3 d后症状消失。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技术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振中 陈小勇 +1 位作者 姜成龙 吴海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8期165-168,共4页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对照...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39例注射臭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下肢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检查,治疗组优良率为84.9%,对照组优良率为61.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评分分别为(4.12±0.52)分和(1.28±0.35)分,对照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评分分别为(4.05±0.45)分和(1.64±0.65)分,两组治疗前后下肢疼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下肢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臭氧较单独运用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射频消融 臭氧 CT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朝跃 张克祥 +2 位作者 刘振东 刘利 刘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显微内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总结应用脊柱显微内镜经脊柱旁正中入路治疗1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个月,依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 目的探讨脊柱显微内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总结应用脊柱显微内镜经脊柱旁正中入路治疗1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个月,依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0%。结论应用脊柱显微内镜经脊柱旁正中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少和恢复快的优点,能够有效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新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显微内镜手术 椎间盘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彬 孟增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期66-68,共3页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普通CT和MRI常规断面成像不能明确诊断,通常需要行磁共振腰骶脊神经根成像来明确。通过磁共振脊神经根成像,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腰骶部脊神经局部解剖信息,非常清晰而且直观地显示...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普通CT和MRI常规断面成像不能明确诊断,通常需要行磁共振腰骶脊神经根成像来明确。通过磁共振脊神经根成像,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腰骶部脊神经局部解剖信息,非常清晰而且直观地显示腰骶部脊神经根走行,明确神经根受压情况,避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漏诊。本研究综述了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技术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神经成像 神经根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
6
作者 刘雪涛 张智 +1 位作者 汉恒德 赵文海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4期215-215,共1页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2003年5月 LUMBAR 1998年 DISC 椎间孔内 椎间盘 临床表现 神经根 椎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椎间孔镜治疗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成日(综述) 黄保华(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1-644,共4页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er disc herniation,FLLDH)指脱出的椎间盘组织位于椎间孔外,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刺激同节段神经根后节和神经根,造成同节段神经根支配区剧烈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合并腰骶部疼痛,伴受损神经根支配区...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er disc herniation,FLLDH)指脱出的椎间盘组织位于椎间孔外,机械性压迫或炎性刺激同节段神经根后节和神经根,造成同节段神经根支配区剧烈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合并腰骶部疼痛,伴受损神经根支配区不同程度皮肤感觉或运动功能损伤[1]。本病最早由Abdullah等[2]于1974年报道,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孔外 治疗 运动功能损伤 椎间盘组织 机械性压迫 放射性疼痛 腰骶部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MRI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方元 秋鹏 +2 位作者 李林 田本祥 李守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122-1124,共3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ELLDH)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ELLDH患者7例,采用GE 1.5T MRI扫描仪,行矢状位、横断位扫描,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MRI征象。结果7例患者分别显示L4/5、L5/S1单节段或多节段...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ELLDH)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ELLDH患者7例,采用GE 1.5T MRI扫描仪,行矢状位、横断位扫描,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MRI征象。结果7例患者分别显示L4/5、L5/S1单节段或多节段突出于椎间孔或椎间孔外,5例合并椎间盘膨出或后外侧型突出。分别有不同程度腰椎骨质增生、脊柱退行性变、椎间隙狭窄、椎体不稳等变化。结论MRI可较好的显示ELLDH病变椎间盘和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的关系,为ELLDH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杰 郑怀仁 +4 位作者 刘锴 袁海胜 刘羽 李亚君 李海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观察疗效。方法应用椎间盘镜治疗2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椎间孔突出型14例,椎间孔外侧突出型9例,分别经椎板间入路及经小关节外侧入路,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观察疗效。方法应用椎间盘镜治疗2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椎间孔突出型14例,椎间孔外侧突出型9例,分别经椎板间入路及经小关节外侧入路,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全部病例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6min,平均术中出血75mL。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远期疗效:优1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应用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外侧 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脊柱内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泉来 侯坤鹏 +3 位作者 吴仲宣 肖良 刘晨 徐宏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F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9年7月~2021年4月采用全脊柱内镜下治疗ELLDH的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39~74岁,平均(55.0±11.85)岁,观察手... 目的:探讨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F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9年7月~2021年4月采用全脊柱内镜下治疗ELLDH的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年龄39~74岁,平均(55.0±11.85)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术前及术后第1天患者腰腿痛情况。经椎间孔侧入路运用全脊柱内镜技术在下位关节突和出口神经根,镜下剥离组织显露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并摘除。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62.5±22.3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2.5±2.33)mL,住院时间平均为(5.63±0.74)d。术后第1天VAS评分为(1.50±0.53)分,较术前(6.75±0.70)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ODI指数为(15.75±3.32)%,较术前(74.50±3.9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JOA评分为(25.88±1.24)分,较术前(11.00±1.30)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脊柱内镜下治疗ELLDH创伤小,不累及椎管,术后恢复快,疗效明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腰椎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发旻 王晓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7期62-64,共3页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显微内镜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8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问65min,平均术中失血70ml,住院时间7...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显微内镜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8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问65min,平均术中失血70ml,住院时间7~10d;11例行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83min,平均术中失血100ml,住院时间13~16d。显微内镜手术组手术后切口疼痛轻,镇痛治疗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随访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15例患者达优,2例良,1例可;开放手术组6例患者达优,3例良,2例可。结论应用脊柱显微内镜经脊柱旁正中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少和恢复快的优点,能够有效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新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MED 显微内镜手术 椎间盘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椎旁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先鹏 何泽伟 +5 位作者 楼钰晗 戴鑫威 吕晨昊 钟滢 朱承跃 杜文喜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12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因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行UBE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6~62岁,平均(53.67±17.45...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因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行UBE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6~62岁,平均(53.67±17.45)岁。病史3 d~10年。椎间孔内型(I型)9例,椎间孔外型(Ⅱ型)13例,混合型(Ⅲ型)3例。L_(4/5)间隙8例,L_(5)/S_(1)间隙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CT和MRI检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对手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下肢、腰部疼痛和机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采用Macnab标准对近期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UBE技术治疗ELLDH,手术时间(79.79±23.97)min,术中出血量为40~80 mL,平均(55.80±10.74)mL。随访时间(7.02±4.26)个月。术前,下肢VAS为(7.04±0.92)分,腰部VAS为(3.49±1.52)分,ODI为(35.03±2.97)%,术后第3天,下肢VAS为(2.17±0.61)分,腰部VAS为(1.48±0.43)分,ODI为(18.77±3.15)%,术后3个月,下肢VAS为(1.38±0.65)分,腰部VAS为(1.03±0.48)分,ODI为(6.05±1.80)%,术后第3天和3个月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6.0%(优20例,良4例,可1例),随访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结论UBE技术治疗ELLDH,疗效好,创伤小,术中视野开阔、清晰,患者体验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 单侧双通道内镜(UBE) 椎旁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宏武 张世民 《中国骨伤》 CAS 1997年第4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外侧 腰椎 椎间盘突出 治疗 X线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菊仙 尹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7期57-58,共2页
总结了16例椎间盘镜治疗椎间孔外突出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及排便练习;术后除观察伤口情况、生命体征、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外,加强腰背部功能锻炼。认为通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保证... 总结了16例椎间盘镜治疗椎间孔外突出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及排便练习;术后除观察伤口情况、生命体征、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外,加强腰背部功能锻炼。认为通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世忠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期66-66,68,共2页
目的 总结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根据病理类型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扩大开窗术和横突间入路单纯椎间盘切除术。结果 术前VAS评分为(7.63±0.64)分,与术后(1.46±0.45)... 目的 总结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根据病理类型采用后正中入路椎板扩大开窗术和横突间入路单纯椎间盘切除术。结果 术前VAS评分为(7.63±0.64)分,与术后(1.46±0.45)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Macnab评定:优43.75%(7/16),良31.25%(5/16),可12.50%(2/16)。结论 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近期效果,手术方式应依据突出椎间盘组织占位、病理类型及椎管内病变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 病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tse入路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贤玉 董胜利 +2 位作者 刘帅 李来好 高振甫 《淮海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138-140,144,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64例FLLDH患者,依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TLI...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64例FLLDH患者,依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观察组接受Wiltse入路单侧TLIF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应急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1年,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观察组血清β-内啡肽(β-EP)高于对照组,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血清皮质醇(Cor)、丙二醛(MAD)、超氧阴离子(O2-)、氢氧根离子(OH-)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Wiltse入路单侧TLIF治疗FLLDH,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减少疼痛,还能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且对应激反应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 椎旁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慧 马克 马殿栋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2期24-26,共3页
目的 评价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8例患者均顺... 目的 评价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60 min,平均手术时间(50.0±3.3)min;术中出血5-20 ml,平均术中出血(10.0±3.3)ml;未出现术后感染、术中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期“日光烧灼现象”,经营养神经、脱水对症治疗1周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随访(5.4±3.2)个月。手术前VAS评分为(8.3±0.3)分,术后3 d为(2.5±0.2)分,术后3个月为(1.2±0.1)分;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2484、95.2565,P〈0.01)。手术前ODI评分为(58.7±6.4)分,术后3个月为(17.1±1.3)分;术后3个月ODI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53,P〈0.01)。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正确选择患者、良好的医患配合和准确的靶点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 外侧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18
作者 张立新 王召安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4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外侧 诊断手段 治疗方法 影像特征 CT扫描 外科技术 常规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亮 杨亚林 +4 位作者 孙伟粽 李文辉 巩鹏飞 杨理 王凯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110-113,共4页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诊治都比较困难。正确诊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需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密切结合辅以电生理体感神经动作电位检查。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为有创检查,可作为最后确诊方案。部分极外侧...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诊治都比较困难。正确诊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需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密切结合辅以电生理体感神经动作电位检查。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技术为有创检查,可作为最后确诊方案。部分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尚可,多数患者需手术干预。手术方案包括常规开放减压术和微创内窥镜技术。常规手术减压彻底,但损伤大;微创内窥镜技术创伤小,可作为首选,但手术难度大。无论传统开放还是微创手术,适应证选择是手术成功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腰椎间盘突出 背根神经节 经皮内镜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汤志兵 杨惠林 +3 位作者 王根林 钱忠来 朱晓宇 陈康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7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1月经TLIF治疗的19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1月经TLIF治疗的19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且采用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 19例患者随访12~60个月,平均38个月,融合率为100%,无本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状再发;ODI评分术前为(38.2±4.80)分,术后即刻为(14.3±2.8)分,末次随访为(12.8±2.9)分,术前与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与末次随访无差别(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结论 TLIF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防止术后慢性腰痛、腰椎失稳及椎间盘突出症状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治疗 外侧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