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IR-C数据的SAR极化特征参数区分海冰与海水的能力评价
1
作者 张婷 张杰 +1 位作者 刘眉洁 张晰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利用1994年10月南极区域的6景SIR-C影像,评估了L波段和C波段下13种主要的SAR极化特征参数区分海冰、海水信息的能力。结果表明:L波段下有6种参数能较好地区分海冰和海水,它们是:散射熵、交叉极化比HV/VV、同极化比VV/HH、同极化相关系数... 利用1994年10月南极区域的6景SIR-C影像,评估了L波段和C波段下13种主要的SAR极化特征参数区分海冰、海水信息的能力。结果表明:L波段下有6种参数能较好地区分海冰和海水,它们是:散射熵、交叉极化比HV/VV、同极化比VV/HH、同极化相关系数ρHH-VV、HV极化后向散射系数、Alpha角;另外,HH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交叉极化比HV/HH具有一定的区分海冰和海水的能力;其余5种难以区分海冰和海水。C波段下有4种参数能较好地区分海冰和海水,他们是:散射熵、同极化相关系数ρHH-VV、HV极化后向散射系数、同极化比VV/HH;HH极化后向散射系数、交叉极化比HV/VV、Alpha角和VV极化后向散射系数这4种参数具有一定的区分海冰和海水的能力;其余5种难以区分海冰和海水。且总体来看,L波段区分海冰和海水的能力好于C波段。这为海冰探测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C 极化特征参数区分 海冰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网络分析仪极化特征参数测量校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秀娟 刘永信 +1 位作者 黄平平 苏耘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32,共7页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初始相位具有随机性,利用其对极化特征参数H/α进行测量时会出现较大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全极化散射矩阵测量及校准,准确获取极化特征参数H/α的方法。首先构建了全极化散射矩阵测量系统,然后...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初始相位具有随机性,利用其对极化特征参数H/α进行测量时会出现较大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全极化散射矩阵测量及校准,准确获取极化特征参数H/α的方法。首先构建了全极化散射矩阵测量系统,然后利用圆盘,0°二面角和22.5°二面角对测得的极化散射矩阵进行校准,消除了矢量网络分析仪初始相位随机性带来的误差,实现了极化特征参数H/α的准确测量。在微波暗室内对金属平板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极化校准得到的散射角H/α与理论值相比误差小于3°,说明了该方法通过测量和校准极化散射矩阵的幅度和相位,能够准确地获得目标的极化特征参数H/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网络分析仪 极化特征参数 极化散射矩阵 极化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波段对多极化SAR海面溢油检测极化特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宋莎莎 赵朝方 +1 位作者 安伟 赵宇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136,共12页
多极化SAR数据海面溢油检测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不同波段极化SAR数据的海面溢油检测能力,为最大程度减小观测条件、环境因素等的影响,选取准同步获取的SIR-C/X多极化SAR数据。针对海面油膜、生物油膜和低风区疑似溢油现象,研究L... 多极化SAR数据海面溢油检测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不同波段极化SAR数据的海面溢油检测能力,为最大程度减小观测条件、环境因素等的影响,选取准同步获取的SIR-C/X多极化SAR数据。针对海面油膜、生物油膜和低风区疑似溢油现象,研究L波段和C波段的共极化相位差、一致性系数、极化熵、各向异性和平均散射角等极化特征对海面油膜以及不同海面暗斑现象的检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海面溢油检测以及探测不同暗斑现象间差异方面,C波段总体优于L波段;L波段,极化分解特征各向异性参数优于共极化相位差和一致性系数;C波段,共极化相位差、一致性系数特征优于极化分解特征各向异性和极化熵,结合平均散射角特征有助于滤除生物油膜和低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溢油 L波段 C波段 极化SAR 极化特征参数 SIR-C/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干旱区全极化SAR土壤含水量反演 被引量:8
4
作者 杨丽萍 苏志强 +3 位作者 侯成磊 白宇兴 王彤 孔金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5-1264,共10页
为提升干旱区土壤含水量的反演精度,为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泽为研究区,基于C波段Radarsat-2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SAR)影像,利用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和极... 为提升干旱区土壤含水量的反演精度,为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泽为研究区,基于C波段Radarsat-2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SAR)影像,利用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和极化散射矩阵分量,结合8种极化目标分解方法得到的多种特征参数,通过参数相关性和重要性综合分析,优选最佳参数组合,构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反演区域土壤含水量,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各极化参数中,H-A-α分解的平均散射角α对模型贡献最高,极化散射矩阵的4个分量对模型贡献最低;RF模型能够对训练集进行较好的拟合,训练集R^(2)>0.89,RMSE<2.00%,验证集0.60<R^(2)<0.85,低于训练集,RMSE在2.00%左右;所有组合方案中,28参数组合的RF模型精度最高;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土壤含水量低于10.00%,最大为16.97%,最小为0.37%,平均值仅为2.19%,与野外实测56个样点的均值3.15%相近,模型反演结果与区域实际情况具有较高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极化特征参数 随机森林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SIS融合极化信息的复杂背景下滑坡检测方法
5
作者 高欧阳 牛朝阳 +3 位作者 刘伟 张浩波 邹玮琦 张雅歌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3-650,共8页
如何在具有多种地物类型的复杂背景下准确地识别滑坡区域,同时较好地抑制其他地物造成的虚警,是基于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数据进行滑坡检测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利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融合极化信息的滑坡检测方法。... 如何在具有多种地物类型的复杂背景下准确地识别滑坡区域,同时较好地抑制其他地物造成的虚警,是基于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数据进行滑坡检测的关键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利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融合极化信息的滑坡检测方法。首先通过Yamaguchi分解、H/A/α分解和相关系数计算得到8个极化特征参数,然后对这些参数进行归一化和同趋势化处理,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优化设计TOPSIS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精确计算每个像素与滑坡的相似度,经阈值分割和形态学处理得到疑似滑坡区域;进一步采用滑坡前、后单极化数据的相干图来剔除疑似滑坡区域中的虚警,有效实现精准检测复杂背景下滑坡区域的目的。实验以深圳“12·20”滑坡和日本北海道“9·6”滑坡为例,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有效抑制虚警率的情况下将滑坡检测正确率提升了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滑坡检测 优劣解距离法 散射特性 极化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