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相干斑抑制和分类方法综述 被引量:7
1
作者 聂祥丽 黄夏渊 +1 位作者 张波 乔红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19-1438,共20页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ol SAR)是一种多参数、多通道的微波成像系统,在农林业、地质、海洋和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PolSAR图像的相干斑抑制和分类是数据解译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遥感领域...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ol SAR)是一种多参数、多通道的微波成像系统,在农林业、地质、海洋和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PolSAR图像的相干斑抑制和分类是数据解译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现有PolSAR图像的相干斑噪声抑制和分类方法并进行展望.首先,简要介绍了PolSAR系统的主要进展和应用;然后,对PolSAR图像相干斑抑制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几种代表性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接下来,对PolSAR图像的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分别对有监督、无监督和半监督的PolSAR分类方法进行总结并给出了几种有监督分类方法的实验比较;最后,对PolSAR图像相干斑抑制和分类方法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思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相干斑噪声抑制算法 特征提取 分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支持向量机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特征分析与分类 被引量:6
2
作者 宋超 徐新 +2 位作者 桂容 谢欣芳 徐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4-250,共7页
为了充分利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不同极化特征对不同地物目标类型的刻画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支持向量机(SVM)的极化SAR特征分析与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特征分析确定适合不同地物类型的最佳特征子集;然后采用分层分类树的方... 为了充分利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不同极化特征对不同地物目标类型的刻画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支持向量机(SVM)的极化SAR特征分析与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特征分析确定适合不同地物类型的最佳特征子集;然后采用分层分类树的方式,根据每一种地物类型的特征子集逐层进行SVM分类;最终得到整体分类结果。RadarSAT-2极化SAR图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水域、耕地、林地、城区4类地物分类精度为85%左右,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6%。该算法充分利用了不同地物目标类型的特性,提高了分类精度,也降低了算法时间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地物目标特征分析 多层支持向量机 监督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信息提取技术的进展及未来 被引量:5
3
作者 邹斌 张腊梅 +1 位作者 孙德明 王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79-1984,共6页
作为雷达成像遥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息提取技术已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在未来若干年内必将成为遥感领域的一个趋势和研究热点。该文对目前国内外该技术的进展现状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全面的... 作为雷达成像遥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息提取技术已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在未来若干年内必将成为遥感领域的一个趋势和研究热点。该文对目前国内外该技术的进展现状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PIPCO 参数反演 分类 ESPR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颜色特征和统计特征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城区分类框架(英文)
4
作者 刘红英 王爽 +4 位作者 王蓉芳 石俊飞 张二磊 杨淑媛 焦李成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8-406,共9页
针对城区分类,利用颜色特征构造一个新颖的无监督的分类框架.首先,基于最近提出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数据的四分量分解模型,计算了常用的颜色空间:YUV,RGB,HSI和CIELab,通过引入颜色熵量化的选择颜色特征;然后,联合纹理特征和扩... 针对城区分类,利用颜色特征构造一个新颖的无监督的分类框架.首先,基于最近提出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数据的四分量分解模型,计算了常用的颜色空间:YUV,RGB,HSI和CIELab,通过引入颜色熵量化的选择颜色特征;然后,联合纹理特征和扩展的散射功率熵,用自适应的均值漂移算法分割PolSAR图像;最后,根据基于G0分布的距离测度合并聚簇为较为匀质的地物类别.通过L波段AIRSAR数据和C波段Radarsat-2的PolSAR数据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分类正确率表明,相比于已有的工作,提出的算法对于城区有较好的区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 地物分类 颜色特征 扩展的散射功率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关键度分析与分类算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袁礼海 宋建社 沈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86-1190,共5页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分类问题,从灰度和纹理特征分析出发,提出了一种SAR图像分类特征量的关键性度量指标。利用关键系数的概念定义了关键特征量、次关键特征量、非关键特征量和关键度。从灰度模型和纹理模型的特征统计量中选...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分类问题,从灰度和纹理特征分析出发,提出了一种SAR图像分类特征量的关键性度量指标。利用关键系数的概念定义了关键特征量、次关键特征量、非关键特征量和关键度。从灰度模型和纹理模型的特征统计量中选择关键度高的特征量,如灰度模型中的均值和方差、纹理模型中的角二阶矩、对比度、均匀性和相关性。针对SAR图像分类往往是多类别、多特征的情况,通过构造特征向量,定义向量距离,按照最小距离方法进行目标分类。为了提高计算速度和更好地描述特征量,引入了窗口方法。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特征提取 目标分类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提取与主成份分析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汪海波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8-301,共4页
合成孔径雷达的图像分类,在军事和民事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分类,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提取与主成份分析的方法(FEPCA)。特征集包括图像的Pauli特征、相干矩阵特征、小波特征、纹理特征。由于原始特征数目过多,因此采用主成份分... 合成孔径雷达的图像分类,在军事和民事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分类,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提取与主成份分析的方法(FEPCA)。特征集包括图像的Pauli特征、相干矩阵特征、小波特征、纹理特征。由于原始特征数目过多,因此采用主成份分析压缩特征维数。最后,选择人工神经网络作为默认分类器。实验部分选择WML算法与HA算法作为对比算法,对San Francisco的实测数据与地面真实场景显示,所提出的FEPCA算法为95.94%精确度,高于WML的94.82%与HA的95.73%精确度。因此,该算法优于WML与H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主成份分析 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多视图像的极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兰 戴博伟 杨汝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7-513,共7页
该文基于乘性相干斑模型,对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多视图像的极化特征参数(同极化比、交叉极化比和同极化相位差)进行了分析,利用实际的模拟数据对特征参数的PDF进行了拟合测试,分析了多视极化特征参数的统计特性对极化相干斑抑制算法的影... 该文基于乘性相干斑模型,对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多视图像的极化特征参数(同极化比、交叉极化比和同极化相位差)进行了分析,利用实际的模拟数据对特征参数的PDF进行了拟合测试,分析了多视极化特征参数的统计特性对极化相干斑抑制算法的影响。利用极化比和相位差的特点,对地物进行分类,所得分类精度与利用最优极化分类法的分类精度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多视图像 极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视数据相关性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噪声抑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坤 马文萍 刘红英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8-1294,共7页
基于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 SAR)的子视数据相关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局部滤波器。非局部算法在一个较大的空域中搜寻待滤波元素所在图像块的相似图像块,并以基于它们的相似程度来对图像数据进行加权滤波。因而相似度计算在非局部滤波器里... 基于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 SAR)的子视数据相关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非局部滤波器。非局部算法在一个较大的空域中搜寻待滤波元素所在图像块的相似图像块,并以基于它们的相似程度来对图像数据进行加权滤波。因而相似度计算在非局部滤波器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olSAR图像子视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包含有较对应的多视数据点之间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利于更加精准的计算非局部滤波器中相似度的估计。新提出的滤波器通过假设检验来估计两组子视数据集是否同质,并以此为依据估计图像块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对同质区域的加权滤波实现对Pol SAR数据的噪声抑制。对比实验证实了新提出的滤波器的有效性和优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遥感图像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相干斑 非局部 子视数据 假设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极化成像解译识别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雪松 陈思伟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9-276,共18页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获取目标的全极化信息,在对地观测、灾害评估、侦察监视等民用和军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内主要高校、中科院、工业部门和用户单位在该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一大批标志性研究成果。该文简要综述了极...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获取目标的全极化信息,在对地观测、灾害评估、侦察监视等民用和军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内主要高校、中科院、工业部门和用户单位在该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一大批标志性研究成果。该文简要综述了极化SAR成像解译识别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在解译层面,主要介绍了极化目标分解和极化旋转域解译等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展。在应用层面,结合研究团队的工作,探讨了上述理论方法在舰船检测、地物分类和建筑物损毁评估等领域的应用成效。最后,对极化SAR目标解译识别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极化SAR) 极化目标分解 极化旋转域 散射机理 目标检测、分类和识别 灾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对数累积量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去噪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坤 马文萍 +1 位作者 刘红英 王爽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00-1407,共8页
噪声抑制是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步骤,首次将矩阵的对数累积量应用于PolSAR去噪当中,由数据点的子视数据集计算滤波系数并结合非局部方法的思想实现了PolSAR的斑点噪声抑制。所用方法基于非局部策略选取同质区域,... 噪声抑制是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步骤,首次将矩阵的对数累积量应用于PolSAR去噪当中,由数据点的子视数据集计算滤波系数并结合非局部方法的思想实现了PolSAR的斑点噪声抑制。所用方法基于非局部策略选取同质区域,然后利用相干矩阵对数累积量计算得到的滤波系数进行加权滤波。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同质区域选取和滤波系数的计算均是针对相干矩阵进行的,相对于仅使用主对角线上的元素或SPAN图像,其对极化数据的处理更具合理性。与其他PolSAR去噪算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有效平滑同质区域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留地物结构、细节以及纹理信息,并能更好地保持数据的极化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遥感图像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相干斑 噪声抑制 对数累积量 梅林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农作物识别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1
作者 王迪 周清波 +1 位作者 陈仲新 刘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03-212,共10页
精准识别农作物对于及时准确估计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等关键农情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以其不受云雨天气影响,可全天时、全天候监测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农情遥感监测领域,为大区域尺度的农作... 精准识别农作物对于及时准确估计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等关键农情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以其不受云雨天气影响,可全天时、全天候监测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农情遥感监测领域,为大区域尺度的农作物遥感识别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保障和技术支持。该文以雷达技术的发展进程为论述主线,对20余年来国内外农作物SAR识别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具体归纳为4个方面:早期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2002年),特征是以单波段、单极化、多时相SAR数据为主;基于多极化、多波段SAR数据进行农作物识别与面积监测研究;利用SAR与光学遥感相结合提高农作物的识别精度与效率研究;农作物SAR分类算法研究。在今后农作物SAR识别研究中,对于复杂种植结构背景下的旱地作物识别,如何优化组合SAR系统工作参数(极化方式、频率及入射角等)及与光学遥感融合来提高农作物识别精度与时效性,发展机理性的农作物SAR分类算法将是需要重点解决的3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分类 算法 农作物识别 极化 多波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信号的海洋溢油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健 胥亚 +1 位作者 陈方玺 彭仲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3-111,共9页
海洋油污染是各类海洋污染中最常见、分布面积最广且危害程度最大的污染之一。近年来,海洋特别是近海人类活动频繁,且随着海上运输和石油加工业的发展,油田井喷、钻井平台爆炸、船舶碰撞等所造成的溢油事故增多,因而,监测海洋溢油具有... 海洋油污染是各类海洋污染中最常见、分布面积最广且危害程度最大的污染之一。近年来,海洋特别是近海人类活动频繁,且随着海上运输和石油加工业的发展,油田井喷、钻井平台爆炸、船舶碰撞等所造成的溢油事故增多,因而,监测海洋溢油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实意义。研究采用MatLAB工具,通过图像预处理(图像校正和增强)、特征提取和神经网络识别等方法,对合成孔径雷达(SAR)海洋溢油图像进行处理,最终期望实现半自动区分SAR图像上各类目标,并进行多种神经网络方法效果比较。研究首先对SAR海洋溢油图像进行初步人工识别;然后进行图像预处理(几何校正、滤波处理等)和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值计算;最后,借助神经网络方法对溢油区域和疑似溢油区域进行分类,输出分类处理后的图像。通过输出图像分析发现,神经网络能对SAR海洋溢油图像中溢油、海水、土地3类目标进行明确分类,且RBF神经网络模型精度高于BP神经网络。本文提出的半自动分类方法不仅能提高SAR图像处理效率,将分类目标扩充有溢油和非溢油扩充到溢油、海水、土地3类,提高图像处理的全面性,同时通过比较RBF和BP神经网络在SAR溢油图像分类上的具体优劣,有着较好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海洋溢油 图像目标分类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海面溢油探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煜 陈杰 张渊智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51-762,共12页
海洋溢油污染不仅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破坏海岸带环境,而且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因其具有全天候和高灵敏度的观测能力而成为海面油膜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文从SAR海面... 海洋溢油污染不仅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破坏海岸带环境,而且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因其具有全天候和高灵敏度的观测能力而成为海面油膜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文从SAR海面油膜探测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单极化、全极化和紧缩极化SAR海面油膜探测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该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做了深入分析,最后总结展望了该技术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极化 溢油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R-PolSAR-Seg-2.0:大规模复杂场景极化SAR地物分类数据集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智睿 赵良瑾 +4 位作者 汪越雷 曾璇 康健 杨健 孙显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5,共13页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地物分类是SAR图像智能解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该文组织并发布了一个面向大规模复杂场景的极化SAR地物分类数据集AIR-PolSAR-Seg-2.0。该数据集由三景不同区域的高分三号卫星...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地物分类是SAR图像智能解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该文组织并发布了一个面向大规模复杂场景的极化SAR地物分类数据集AIR-PolSAR-Seg-2.0。该数据集由三景不同区域的高分三号卫星L1A级复数SAR影像构成,空间分辨率8 m,包含HH,HV,VH和VV共4种极化方式,涵盖水体、植被、裸地、建筑、道路、山脉等6类典型的地物类别,具有场景复杂规模大、强弱散射多样、边界分布不规则、类别尺度多样、样本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为方便试验验证,该文将三景完整的SAR影像裁剪成24,672张512像素×512像素的切片,并使用一系列通用的深度学习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基于双通道自注意力方法的DANet性能表现最佳,在幅度数据和幅相融合数据的平均交并比分别达到了85.96%和87.03%。该数据集与实验指标基准有助于其他学者进一步展开极化SAR地物分类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公开数据集 复数图像 地物分类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分量模型和散射参数的全极化雷达图像分类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永社 韩阳 +1 位作者 吕倩利 杨书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45-1349,共5页
在分析了典型的极化目标分解和地物分类算法基础上,提出了融合Yamaguchi分解和H/α(H为散射熵,α为地物散射角)平面分解结果的迭代处理目标分类方法.首先,通过获取4种散射分量及地物的散射熵和散射角,结合6个参量,将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 在分析了典型的极化目标分解和地物分类算法基础上,提出了融合Yamaguchi分解和H/α(H为散射熵,α为地物散射角)平面分解结果的迭代处理目标分类方法.首先,通过获取4种散射分量及地物的散射熵和散射角,结合6个参量,将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的地物初始分类;然后,利用相干散射矩阵服从Wishart分布的特性进行迭代,获得最终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提高了分类性能,运算量小,分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分类 Yamaguchi分解 散射熵 散射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全极化雷达图像分类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密芳 杨玉峰 +2 位作者 李明阳 胡曼 荣媛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全极化雷达图像的最大优点是能够获取目标的全极化散射特征,从而使其在地表植被的分类和森林参数反演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2011年的全极化雷达数据、典型地类野外调查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PAULI、SINCL... 全极化雷达图像的最大优点是能够获取目标的全极化散射特征,从而使其在地表植被的分类和森林参数反演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2011年的全极化雷达数据、典型地类野外调查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PAULI、SINCLAIR、CLOUDE-POTTIER、FREEDMAN-DURDEN四种目标特征值分解基础上,采用最大似然、支持向量机、神经元网络和随机森林4种方法进行监督分类。结果表明,5种组合中12个特征值组成的特征图像的最大似然分类的精度最高,总体分类精度为58.20%,CLOUDE-POTTIER、FREEDMAN-DURDEN总体分类精度较低,分别为51.86%、52.36%;4种分类方法中,12个特征值组合的图像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最高,总体分类精度为74.29%,神经元网络的分类精度较低,总体分类精度为56.98%;6种地类中,针叶林、阔叶林和建筑的分类精度较高,草地、水体和裸地的分类精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分类 目标分解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旋转域特征驱动的极化ISAR空间目标分类
17
作者 崔兴超 付耀文 +1 位作者 粟毅 陈思伟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2-1085,共14页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大强国发射了大量遥感成像卫星、通信卫星等空间目标。地基极化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具有远距离、高分辨、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特点,能够获取空间目标高分辨率二维雷...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大强国发射了大量遥感成像卫星、通信卫星等空间目标。地基极化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具有远距离、高分辨、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特点,能够获取空间目标高分辨率二维雷达图像。基于极化ISAR图像开展空间目标分类识别对研判目标载荷类型和潜在行为意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空间目标散射多样性带来的解译模糊问题和极化ISAR图像全局特性感知难题,本文立足极化ISAR体制,开展极化旋转域特征驱动的极化ISAR空间目标分类研究。首先,选取四型遥感成像卫星和通信卫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模型开展电磁仿真,构造不同观测视角、不同带宽和不同信噪比参数的空间目标极化ISAR电磁仿真数据集;其次,针对空间目标散射多样性问题,将两通道之间的极化相关值扩展到绕雷达视线的极化旋转域,构造极化相关方向图解译工具,进而深入挖掘和提取极化相关方向图幅度类特征。同时,针对极化ISAR图像全局特性感知难题,优化现有深度学习模型,设计可提取极化ISAR图像全局特性的非局部注意力模型,进而深入挖掘极化ISAR图像非局部特征。最后,利用极化旋转域特征驱动嵌入了非局部注意力模型的深度学习网络,实现极化ISAR空间目标分类。基于不同观测视角、带宽和信噪比参数的空间目标电磁仿真数据开展实验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相较于现有方法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目标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分类 极化旋转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分解与子孔径分析相结合的极化SAR图像分类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海江 皮亦鸣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5-70,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极化SAR图像分类的新方法,该方法将传统极化分解与子孔径分析结合起来。首先将全分辨率极化SAR图像分解成几个子孔径图像,利用子孔径分析对两类非平稳目标进行检测,得到场景中的非平稳目标。然后对全分辨率图像的相干矩... 本文提出了一种极化SAR图像分类的新方法,该方法将传统极化分解与子孔径分析结合起来。首先将全分辨率极化SAR图像分解成几个子孔径图像,利用子孔径分析对两类非平稳目标进行检测,得到场景中的非平稳目标。然后对全分辨率图像的相干矩阵进行特征分解,得到熵(H)和α角两个参数,并在H-α平面上对地面目标进行分类;最后,将非平稳目标检测结果与H/α分类结果结合起来,对极化SAR图像进行更为精细的分类。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取得了更好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分析 极化SAR图像 非平稳目标检测 H/α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张量表示的多时相极化SAR农作物分类方法
19
作者 许璐 张红 +3 位作者 王超 吴樊 张波 汤益先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6-699,共14页
为充分利用多时相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的时间相干性和散射特征,提出一个多时相极化SAR分类方法,该方法基于完整的极化协方差矩阵,能够在张量空间保持协方差矩阵的复数矩阵结构,实现时间维度的独立表示,可同时适用于全极化和简缩极... 为充分利用多时相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的时间相干性和散射特征,提出一个多时相极化SAR分类方法,该方法基于完整的极化协方差矩阵,能够在张量空间保持协方差矩阵的复数矩阵结构,实现时间维度的独立表示,可同时适用于全极化和简缩极化SAR。该方法采用目标级的分类策略,首先,通过简单线性迭代聚类方法实现多时相极化SAR的超像素联合分割;随后,将目标的极化协方差矩阵表示为张量的形式,利用张量域的多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多时相极化协方差矩阵的特征降维;最后,用决策树方法实现农作物分类。获取4景RADARSAT-2 Fine Quad模式全极化SAR图像,对天津市武清区农作物种植区开展作物分类实验,相较于其他文献提出的方法,本文方法取得了最高的总体分类精度。进一步,将该方法推广至π/4模式和CTLR模式的简缩极化SAR,并将其农作物分类精度与全极化SAR进行对比,以研究不同极化SAR数据对作物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简缩极化SAR可以取得与全极化SAR相当的总体分类精度,但全极化SAR在水稻、荷花等小样本地物上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极化(FP) 简缩极化(CP) 农作物分类 张量 多线性主成分分析(M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合成核与三重Markov场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婉莹 李明 +3 位作者 张鹏 吴艳 贾璐 刘高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0-526,共7页
马尔可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MRF)广泛用于处理遥感图像的分类问题,然而MRF在构建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模型时未考虑其非平稳特性且对初始分类较为敏感,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合成核与三重... 马尔可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MRF)广泛用于处理遥感图像的分类问题,然而MRF在构建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模型时未考虑其非平稳特性且对初始分类较为敏感,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合成核与三重马尔可夫随机场(Triplet Markov Field,TMF)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该方法依据训练样本在特征空间上的距离,提出了加权合成核函数权重系数的自适应确定方法以提高初始分类的精度和普适性;为充分考虑极化SAR图像的非平稳统计特性,利用TMF对极化SAR图像进行统计建模以实现贝叶斯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MRF的极化SAR图像分类方法相比,本文所提方法可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和更平滑的同质区域分类结果,而且本文方法能更好地保持图像边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分类 加权合成 三重马尔可夫随机场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