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褐矮星的观测特征和搜寻
- 1
-
-
作者
王有芬
邵正义
-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上海市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36,共2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73028,10833005,10878003)
创新群体项目(10821302)
973项目(2007CB815402/403)
-
文摘
褐矮星是亚恒星天体,内核没有稳定的氢燃烧,其质量一般在13至75倍木星质量之间。本质上,褐矮星的内核物理演化过程不同于行星和恒星,观测上我们根据褐矮星不同于行星和恒星的测光和光谱特征来区别证认它们。由于质量小、温度低,在光学波段,它们测光特征表现为光度暗,颜色红;在近红外波段,受大气尘埃、金属丰度等影响,它们有不同寻常的星等、颜色。根据褐矮星的光谱形态与特征谱线,它们可以被分为M、L、T和Y矮星。现在己发现的全部T与Y矮星都是褐矮星,但不是所有的M与L矮星都是褐矮星。介绍了L、T和Y矮星的特征吸收线和光谱分类方法,回顾了早期在星团和双星系统中褐矮星的搜寻,以及现阶段用大视场、长波段深度巡天数据在近邻场区中褐矮星的搜寻。对目前已发现的晚型M和L、T、Y矮星的总数目、温度范围、距离及测量其年龄的方法等做了小结。最后讨论了如何判断L矮星是否为褐矮星,重力、金属丰度和大气尘埃对近红外波段光谱形状的影响,光谱型-J波段绝对星等图上L、T交接处"大鼓包"的形成原因等热点问题。
-
关键词
L、T、Y矮星
褐矮星
极冷矮星
谱指数
-
Keywords
brown dwarf
L, T, Y dwarf
ultracool dwarf
spectral index
-
分类号
P145.2
[天文地球—天体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