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极低频电磁波的管道检测定位技术 被引量:9
1
作者 高松巍 孙小京 杨理践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9年第3期266-270,共5页
针对传统有缆定位方式受电缆重量、信号损耗、管道等因素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极低频电磁波磁偶极子模型的管道内部检测器定位方法.根据极低频电磁波的特性以及发射线圈实质为螺线管的特点,研究了极低频电磁波发射天线(螺线管模型)磁... 针对传统有缆定位方式受电缆重量、信号损耗、管道等因素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极低频电磁波磁偶极子模型的管道内部检测器定位方法.根据极低频电磁波的特性以及发射线圈实质为螺线管的特点,研究了极低频电磁波发射天线(螺线管模型)磁场在介质中的分布规律,结合工程应用中的要求,建立了极低频电磁波的磁偶极子传输模型.磁偶极子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发射天线磁场空间的磁场强度幅值随位置的改变具有对称、双峰分布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波 管道检测器 螺线管 磁偶 定位技术 磁感应强度 磁场分布 金属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频电磁波(ELF)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廖新华 刘川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波 生物学效应 神经系统 免疫系统 生殖 肿瘤 遗传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和TM极化模式下极低频电磁波在海水中的衰减特性研究
3
作者 屈文璋 许诚 +2 位作者 孙溥 李丁山 闫建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42,共4页
本文从极低频电磁波的TE和TM模式传播公式出发,利用有限元数值算法,通过构建海水及海底介质模型,研究海水中极低频的衰减特性,最终认为TE和TM模式下极低频电磁波衰减曲线基本一致,频率为0.5 Hz时,磁场衰减速度明显快于电场。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波 化模式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源超低频电磁波技术及在首都圈地区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赵国泽 汤吉 +13 位作者 邓前辉 赵俊猛 王继军 陈小斌 詹艳 宣飞 A.K.SARAEV M.I.PERTEL A.B.KOTCHEROV M.M.KHARLMOV 鲁跃 刘允秀 张建新 翟彦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248-257,共10页
超低频 (SLF)电磁波技术利用地球物理和无线电物理相结合的原理 ,由人工产生大功率电磁波信号。在地面很大范围的许多测点同时测量该信号 ,可研究空间电磁场和地下电阻率结构 ,研究地震等引起的电磁场异常变化 ,探测地壳结构和地下资源... 超低频 (SLF)电磁波技术利用地球物理和无线电物理相结合的原理 ,由人工产生大功率电磁波信号。在地面很大范围的许多测点同时测量该信号 ,可研究空间电磁场和地下电阻率结构 ,研究地震等引起的电磁场异常变化 ,探测地壳结构和地下资源。在首都圈地区的观测表明 ,SLF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超过天然场源信号数倍以上 ,所得到的视电阻率数据精度远高于天然源方法 ,并有长时间的稳定性。在测量期间距测点约 12 0km发生的迁安 4 .2级地震与观测的电磁场异常和视电阻率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性 ,并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可能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 ,推测它们是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区局部构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极低频电磁波 电磁异常 电阻率 地震预测 资源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工源超低频电磁波监测地震的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41
5
作者 赵国泽 陆建勋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10期27-33,共7页
由人工产生大功率超低频 (SLF)电磁波可以在地面很大范围的许多测点同时测量该信号 ,利用它可以研究地下电阻率结构和空间电磁场 ;研究地震等引起的电磁场异常变化 ;探测地壳结构和地下资源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在北京等地... 由人工产生大功率超低频 (SLF)电磁波可以在地面很大范围的许多测点同时测量该信号 ,利用它可以研究地下电阻率结构和空间电磁场 ;研究地震等引起的电磁场异常变化 ;探测地壳结构和地下资源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在北京等地区的观测表明 ,SLF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超过天然场源信号数倍以上 ,所得到的视电阻率数据精度远高于天然源方法 ,并有长时间的稳定性。在试验测量期间距测点约 12 0km发生的迁安 4 2级地震与观测的电磁场异常和视电阻率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性 ,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可能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极低频电磁波 电磁异常 电阻率 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250Hz极低频范围内的地震电磁现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毅 苏冰柏 曹群生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3期408-411,共4页
采用基于地形学网格划分的时域FDTD方法来研究地震期间(震前和震期)的极低频电磁现象。由于计算能力的限制,这里主要关注的频率是50-250Hz。为了精确的仿真地震电磁环境,研究过程中引入了地形学信息和天然电磁噪声(闪电)。在仿真中,通... 采用基于地形学网格划分的时域FDTD方法来研究地震期间(震前和震期)的极低频电磁现象。由于计算能力的限制,这里主要关注的频率是50-250Hz。为了精确的仿真地震电磁环境,研究过程中引入了地形学信息和天然电磁噪声(闪电)。在仿真中,通过对震区地震电磁激发,我们设置了多个不同的观测点来观测电磁波的传播并进行比较。同时,电离层异常现象也被考虑在仿真过程中。我们的仿真结果证明了在震期电磁波存在传播异常现象,这也证明了之前研究人员所观测到的数据的正确性。最后,我们总结了地震期间的电磁传播异常现象的初步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电磁现象 极低频电磁波 地形学FDTD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均匀地球模型中地表水平电偶极子激发的电磁场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志锋 吴小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97-2506,共10页
本文在电离层-均匀地球模型中使用Debye势方法,在电磁场一般性边界条件下导出了地表水平电偶极子源在地球介质中激发的电磁场的表达式.对球Bessel函数使用指数函数近似,并采用加速算法,计算了地表及地下的电磁场.其正确性得到理论计算... 本文在电离层-均匀地球模型中使用Debye势方法,在电磁场一般性边界条件下导出了地表水平电偶极子源在地球介质中激发的电磁场的表达式.对球Bessel函数使用指数函数近似,并采用加速算法,计算了地表及地下的电磁场.其正确性得到理论计算和实际观测数据的多方面支持.结果表明,在收发距离大于1000 km,电磁场强度很稳定,几乎没有衰减的迹象;电磁场受电离层的影响很大,由于电离层高度升高或电导率减小引起的电磁场幅度的减少可以达到50%,但是由电场和磁场得到的视电阻率变化却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极低频电磁波 水平电偶 地球-电离层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