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evine守恒理论构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干预方案 被引量:3
1
作者 沈婷 刘小玲 +2 位作者 蒋玲 刘嘉 姚文英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8期29-33,共5页
目的以Levine守恒理论为框架构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方案,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基于Levine守恒理论对新生儿科专家进行半结构访谈,初步拟定干预方案,运用德尔菲法对15名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2轮问... 目的以Levine守恒理论为框架构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方案,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基于Levine守恒理论对新生儿科专家进行半结构访谈,初步拟定干预方案,运用德尔菲法对15名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并进行修改,形成最终方案。结果2轮问卷函询有效回收率分别是93.33%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0和0.94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89~0.289和0.269~0.313(P均<0.05)。构建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干预方案包括4项一级条目、22项二级条目和105项三级条目。结论基于Levine守恒理论构建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临床护理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 Levine守恒理论 德尔菲法 护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导管不同固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乔淑兰 赵英荣 苗晓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9-40,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导管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78例使用脐静脉导管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按常规方法固定脐静脉导管;观察组(40例)采用改良法固定脐静脉导管。对比两组脐静... 目的对比分析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导管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78例使用脐静脉导管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按常规方法固定脐静脉导管;观察组(40例)采用改良法固定脐静脉导管。对比两组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8.16±0.74)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6.21±1.02)d;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脐静脉导管固定法可有效延长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置管时间,降低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且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导管 荷包缝合法 气门芯 导管固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影响因素及NLR、PLR、D-D水平变化分析
3
作者 汪志萍 闭宏娟 李凌霄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40-44,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影响因素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64例极/超低出生体重... 目的分析研究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影响因素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64例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颅内出血,分为出血组(n=88)与无出血组(n=376)。比较两组的NLR、PLR、D-D水平,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NLR、PLR、D-D水平对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出血组NLR、PLR、D-D水平高于无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2周(OR=2.056)、阴道分娩(OR=1.982)、有窒息史(OR=1.766)、NLR升高(OR=2.059)、PLR升高(OR=2.109)以及D-D水平升高(OR=2.040)均是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PLR、D-D水平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836、0.802、0.947,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结论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NLR、PLR、D-D水平可以成为极/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辅助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超低出生体重 颅内出血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陈珊珊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极/超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2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气管内滴入...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极/超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2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氢离子浓度指数(pH)、氧合指数(OI)],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吸入氧浓度(FiO_(2))],治疗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PaCO_(2)低于治疗前,pH、PaO_(2)、OI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CO_(2)(44.83±4.24)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47.12±3.38)mm Hg,pH(7.37±0.06)、PaO_(2)(81.21±10.25)mm Hg、OI(298.51±37.15)mm Hg高于对照组的(7.30±0.09)、(72.43±9.38)mm Hg、(230.78±35.22)mm Hg(P<0.05)。治疗后,两组FiO_(2)、PIP、PEE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iO_(2)(0.24±0.10)、PIP(16.28±2.54)cm H_(2)O(1 cm H_(2)O=0.098 kPa)、PEEP(5.25±0.48)cm H_(2)O均低于对照组的(0.31±0.12)、(18.53±2.42)cm H_(2)O、(5.90±0.73)cm H_(2)O(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7.25±3.53)d、氧疗时间(16.72±4.22)d、住院时间(26.25±12.29)d均短于对照组的(9.63±3.75)、(19.60±4.38)、(32.80±12.47)d(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提高肺功能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咖啡因 牛肺表面活性剂 /超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安全管理的证据总结
5
作者 赵雪晴 曹英 +2 位作者 杨欢欢 熊菲峰 熊柱凤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5年第5期26-32,共7页
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安全管理提供规范依据。方法检索平台:医脉通、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INS、JBI Eviden... 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安全管理提供规范依据。方法检索平台:医脉通、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INS、JBI Evidence-Based Practice数据库、BMJ Clinical Evidence、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MEDLINE、中国临床指南文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由2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独立评价文献,并成立专家小组对证据进行提取与汇总。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3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2篇)、专家共识(3篇)、指南(11篇)和临床决策(2篇)。从7个方面汇总了48条最佳证据,包括置管适应证、导管置入及通道选择、尖端合理位置、尖端定位方法、常见并发症和处理、维护、取出。结论基于证据构建VLBW中心静脉血管通路安全管理规范,可为新生儿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提升临床操作标准化程度,最终减少患儿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儿 中心静脉血管通路 静脉输液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经上肢置入PICC导管尖端位置变化与身长增长及体重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李佳欣 杨家鸣 +4 位作者 王慧艳 董雨冰 曹爱芬 江珊 熊小云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5年第4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上肢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尖端位置变化与极低出生体重儿身长增长和体重增长的相关性,为导管再定位,预防导管移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55例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 目的探讨经上肢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尖端位置变化与极低出生体重儿身长增长和体重增长的相关性,为导管再定位,预防导管移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55例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PICC导管尖端位置变化与体重增长和身长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和0.52,并且存在非线性关系,在体重增长250 g和身长增长2 cm时出现拐点。体重增长未达到250 g时,体重每增加100 g,PICC导管尖端位置移动约0.8个椎体;体重增长超过250 g后,体重每增加100 g,PICC导管尖端位置移动0.2个椎体。同样,身长增长未达到2 cm时,身长每增加1 cm,PICC导管尖端位置移动约1.2个椎体;身长超过2 cm后,身长每增加1 cm,PICC导管尖端位置移动0.6个椎体。结论PICC导管尖端位置移动椎体的数量随着体重增长与身长增长而增加,医护人员首次置入PICC导管应该置管于T6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导管尖端位置 体重增长 身长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7
作者 邵丹萍 叶娟 张梦瑜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3期444-445,共2页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22例VLBWI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2023年1~12月18例VLBWI为观察组(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完全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22例VLBWI作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2023年1~12月18例VLBWI为观察组(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完全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完全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缩短VLBWI完全喂养时间,改善患儿预后,强化患儿家属参与,提高家属满意度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出生体重儿 喂养不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彭季楠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4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母亲照护能力、母亲心理状态、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母亲照护能力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母亲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护理后,两组新生儿身长、体质量、头围均增加,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26)。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提高其母亲照护能力,改善母亲心理状态,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儿 家庭参与式护理 生长发育 照护能力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极早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呼吸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王秀珍 李娟 庞丽娜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在极早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呼吸管理期间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极早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基本资料,其中采取经鼻持续气道... 目的探讨在极早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呼吸管理期间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极早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基本资料,其中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早期呼吸管理的52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早期呼吸管理联合NIPPV的48例患儿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治疗相关时间、辅助通气相关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无创通气、用氧及住院治疗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率和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呼吸暂停次数少于对照组,呼吸暂停程度轻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2 h、24 h和出院时,2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和动脉血氧分压)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极早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呼吸管理期间行NIPPV能改善辅助通气相关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且有助于缩短治疗相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早产儿 出生体重儿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血气分析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晓春 闵玉晓 +1 位作者 陈琼 应乐慧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2期1887-1892,共6页
目的:研究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留置时间及并发症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PICC置管成功的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肢体、不同... 目的:研究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留置时间及并发症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PICC置管成功的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肢体、不同尖端位置的PICC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继发移位情况。结果:在PICC留置时间方面,下肢明显长于上肢,T5—T6组长于T4—T5组,T8—T9组长于T9—T1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肢之间、T4—T5组与T5—T6组之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8—T9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9—T10组(P<0.01)。不同尖端位置的PICC导管继发性移位时间点及发生率不同(P<0.05)。结论:对于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首次PICC置管,建议首选下肢PICC置管;不同尖端位置PICC并发症预防侧重点不同,可根据首次X线尖端定位来预测导管继发性移位时间,及时定位跟踪,做到早发现和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尖端位置 留置时间 并发症 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乳灌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胎粪排出和免疫反应的影响
11
作者 王嘉莹 林梅 +4 位作者 许冬梅 黄婷 黄芝蓉 黄丽玲 李玉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初乳灌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胎粪排出和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干预组采用2 mL/kg初乳灌肠;对照组采用1 mL/kg开塞露+1 mL/kg生理盐水1∶1稀释灌肠。灌肠自早产儿出生后24 h开... 目的探讨初乳灌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胎粪排出和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干预组采用2 mL/kg初乳灌肠;对照组采用1 mL/kg开塞露+1 mL/kg生理盐水1∶1稀释灌肠。灌肠自早产儿出生后24 h开始,至胎粪排尽时停止。结果干预组脱落10例,对照组脱落9例。干预组胎粪排尽时间和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首次排出与排尽时的胎粪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A浓度、出生后第1次与第6天尿液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初乳灌肠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胎粪排出,缩短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提高体质量增长速度,提高早产儿免疫功能,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出生体重儿 初乳 灌肠 胎粪排出延迟 免疫球蛋白A 免疫反应 全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数珍 曾凡连 +1 位作者 谢治泉 曾咏梅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9期670-673,共4页
目的:分析超低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孕期危险因素,观察其出生后并发症、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及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临床资料。结果:超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 目的:分析超低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孕期危险因素,观察其出生后并发症、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及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临床资料。结果:超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共62例,其中胎龄<28周6例,28~31周30例,32~36周26例;出生体质量<1 000 g 5例,1 000~1 249 g 12例,1 250~1 499 g 45例。ELBWI/VLBWI母亲孕期危险因素前三位分别为:胎膜早破15例(24.2%),双胎或多胎14例(22.6%),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9例(14.5%)。ELBWI/VLBWI并发症前五位分别为:低蛋白血症(47例,75.8%)、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6例,74.2%)、酸碱平衡紊乱31例(50.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29例,46.8%)、贫血(27例,43.5%)。NRDS、贫血、呼吸暂停及喂养不耐受更多出现于<28周及28~31周的婴儿,新生儿窒息更多出现于出生体重<1000 g及1000~1 249 g的婴儿。62例患儿存活52例,死亡10例,死亡率为16.1%。ELBWI婴儿存活率为40.0%,VLBWI婴儿存活率为87.7%。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家属放弃治疗,其次为NRDS、重症感染和肺出血。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可以提高ELBWI及VLBWI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儿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喂养对NICU中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生长发育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广明 赖春华 +2 位作者 宋小娃 吕峻峰 黄伟棠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生长发育及预后的影响。方法50例NICU住院的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研究组应用母乳喂...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生长发育及预后的影响。方法50例NICU住院的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研究组应用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各种指标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喂养安全性及出院后喂养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天数、回升到出生体重时间分别为(27.20±5.1)、(11.20±2.8)d,均短于对照组的(31.60±6.7)、(17.10±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头围增长、身长增长、体重增长分别为(0.92±0.2)cm/周、(0.97±0.4)cm/周、(18.5±2.0)g/d,均高于对照组的(0.77±0.2)cm/周、(0.78±0.2)cm/周、(16.1±1.8)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为8.0%,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为16.0%,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生率为4.0%,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为12.0%,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8.0%,均低于对照组的36.0%、44.0%、28.0%、44.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后纯母乳喂养率68.0%高于对照组的12.0%,配方奶喂养率8.0%低于对照组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中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应用母乳喂养更加安全,减少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降低喂养不耐受,促进患儿更加良好的生长发育,改善患儿预后,提高出院后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对早产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出生体重儿 生长发育 母乳喂养 并发症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选成 谷名晓 +1 位作者 单若冰 江倩男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BPD的VLBW患儿187例,根据生后28 d超声心动图结果将其分为PH组51例、非PH组136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妊娠期母亲情况、患儿一般情...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BPD的VLBW患儿187例,根据生后28 d超声心动图结果将其分为PH组51例、非PH组136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妊娠期母亲情况、患儿一般情况、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VLBW BPD并发PH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PH组比较,PH组羊水过少发生率高(P<0.05),出生体质量低(P<0.05),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重度BPD比例及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发生率高(P均<0.05)。羊水过少、重度BPD、出生体质量低及hsPDA是BPD并发PH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羊水过少、重度BPD、出生体质量低及hsPDA的VLBW BPD易并发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肺动脉高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不同使用时机对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丽丽 毛国顺 +1 位作者 叶玉兰 潘娜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8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不同使用时机对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超/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32例。A组出生3 d内给予枸...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不同使用时机对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超/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32例。A组出生3 d内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B组出生3 d后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枸橼酸咖啡因维持治疗时间、给药24 h后呼吸暂停发生率、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有创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枸橼酸咖啡因维持治疗时间短于B组,给药24 h后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有创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呕吐反应、喂养困难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超/极低体重早产儿,更有助于减少患儿整体吸氧时间,降低给药后呼吸暂停发生率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风险,疗效显著且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出生体重儿 呼吸暂停 枸橼酸咖啡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源 裘梦凡 +3 位作者 杨童玲 李丽玲 万凡 胡晓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4,53,共7页
目的构建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以规范经口喂养,推进其经口喂养进程、促进生长发育。方法以统合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循证方法学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的最佳证据,经过研究小组讨论形成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 目的构建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以规范经口喂养,推进其经口喂养进程、促进生长发育。方法以统合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循证方法学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的最佳证据,经过研究小组讨论形成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初稿,进行2次专家论证会议讨论,根据专家意见结合临床实践,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完善。结果形成包括入院后-经口喂养准备、微量经口喂养(母乳滴注喂养、个性化奶嘴内母乳滴喂)、每12小时尝试经口奶瓶喂养1次、每6小时尝试经口奶瓶喂养1次、每次喂养尝试经口奶瓶喂养、母乳亲喂6个环节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结论基于循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临床适宜性,可为临床开展有效规范的经口喂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儿 母乳 滴注喂养 经口喂养 奶瓶喂养 母乳亲喂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建立肠道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冯金明 韦未红 +2 位作者 苏俊鸿 蓝倩 史学凯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建立肠道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VLBW)儿的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值变化。方法选取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2023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建立肠道营养时间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建立肠道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VLBW)儿的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值变化。方法选取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2023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建立肠道营养时间分为试验组(出生后3 d内)、对照1组(出生后3~7 d)、对照2组(出生后7 d后),每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三组T淋巴细胞亚群、感染性疾病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出生后第20天,试验组患儿CD3^(+)、CD4^(+)水平以及CD4^(+)/CD8^(+)值均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1、2组,且对照1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住院费用低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建立VLBW儿肠道营养预期可提高新生儿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VLBW儿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率及降低感染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为提供早期建立肠道营养可提高新生儿细胞免疫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儿 肠道营养 T淋巴细胞亚群 感染性疾病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时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徐莎莎 陈曦 姚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4期131-133,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出院时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VLBWI及其母亲1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是否接受母乳分为母...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出院时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VLBWI及其母亲1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是否接受母乳分为母乳喂养组与非母乳喂养组。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VLBWI及其母亲的基线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VLBWI出院时母乳喂养的可能因素。结果 收集VLBWI共146例,最后纳入129例,母乳喂养组78例,非母乳喂养组51例,出院时VLBWI的母乳喂养率为60.47%。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迟发性败血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母乳喂养宣教次数、24 h吸奶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住院时间(OR=-1.003,95%CI:-0.480~-2.010,P=0.042)、24 h吸奶频率(OR=1.181,95%CI:1.027~4.336,P=0.016)、母乳喂养宣教次数(OR=1.124,95%CI:1.016~3.942,P=0.023)、迟发性败血症(OR=0.954,95%CI:0.761~2.784,P=0.035)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OR=0.886,95%CI:0.639~2.563,P=0.028)是VLBWI出院时母乳喂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中VLBWI的母乳喂养不容乐观,可通过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增加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次数和母乳喂养宣教次数相关护理策略予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出生体重儿 母乳喂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朱晶文 何玺玉 +2 位作者 郭明 李玉蕊 张雪峰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讨发生不同程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和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的临床特点,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 目的探讨发生不同程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和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的临床特点,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儿科收治的147例ELBW及VLBW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程度进行分组:正常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7×10^(9)/L,n=43),轻度升高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7~0.9)×10^(9)/L,n=39]、中重度升高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0×10^(9)/L,n=65),比较各组围产期资料以及出生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根据患儿是否患有BPD以及BPD的严重程度分为无BPD组(n=81),轻度BPD组(n=46),中重度BPD组(n=20),比较3组患儿之间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以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为70.7%(104/147),其中轻度升高26.5%(39/147),中重度升高44.2%(65/147)。中重度升高组和轻度升高组胎龄均小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轻度、中重度升高组中败血症、Ⅱ度以上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BPD、血液输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中重度升高组患儿的BPD发生率高于轻度升高组;轻度、中重度升高组无创呼吸机应用时间均长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无BPD组和BPD组患儿的胎龄、败血症的发生率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呼吸机应用天数、血液输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呼吸机应用天数、血液输注、败血症与BPD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P值均<0.05)。出生后第3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0.772),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70.1%、76.2%),提示对BPD的预测价值较好。出生后第3、4周轻度BPD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无BPD组(Z=-3.178、-2.475,P=0.001、0.013)。出生后第3、4周中重度BPD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无BPD组(Z=-2.601、-2.460,P=0.009、0.014)。出生后第3周中重度BPD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轻度BPD组(Z=-2.422,P=0.015)。结论ELBW及VLBW新生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发生率较高,并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与BPD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出生后第3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预测BPD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儿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1例的护理
20
作者 鲁霞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85-86,共2页
患儿,男,因“胎龄29^(+3)周早产后30 min”于2020年12月3日收入院。患儿出生体重1.18kg,未哺乳,未排胎粪及小便。入院后禁食38 h待自主排便、恢复胃肠功能后开奶,给予早产儿奶1 mL胃管注入,非营养性吸吮8次/d,温盐水10 mL灌肠,1次/d;入... 患儿,男,因“胎龄29^(+3)周早产后30 min”于2020年12月3日收入院。患儿出生体重1.18kg,未哺乳,未排胎粪及小便。入院后禁食38 h待自主排便、恢复胃肠功能后开奶,给予早产儿奶1 mL胃管注入,非营养性吸吮8次/d,温盐水10 mL灌肠,1次/d;入院第7 d增加奶量至3mL,在此期间患儿因腹胀间断暂停喂养数次后均缓解;入院第8 d患儿再次腹部膨隆,胃管内回抽出约5 mL墨绿色黏液及半消化奶液伴有血性液体;遂禁饮食,行胃肠减压,联合腹部抚触2次/d;入院第12 d再次试开奶,早奶1 mL胃管注入,后逐渐加奶,喂养方式由刚开始的单纯胃管注入过渡到经口喂养加胃管注入;入院第40 d完全经口喂养,奶量为22 mL,直至出院时患儿奶量增至50 mL,吸吮有力,腹软、无呕吐,大小便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