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入院即刻核心温度与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袁瑞琴 杨传忠 +3 位作者 熊小云 陈丽莲 黄颖穗 曹爱芬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入院即刻核心温度与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6年2月28日在我院NICU收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核心温度分为3组:≤35.9℃为中... [目的]探讨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入院即刻核心温度与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6年2月28日在我院NICU收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核心温度分为3组:≤35.9℃为中重度低体温组,36.0℃~36.4℃为轻度低体温组,36.5℃~37.5℃为正常体温组,比较3组间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245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低体温发生率为86.1%,体温35.80℃±0.66℃;3组间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入院即刻核心温度对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 入院时 核心温度 并发症 颅内出血 死亡率 体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预测价值
2
作者 郝庆飞 陈静 +5 位作者 刘丽君 李高攀 陈浩明 张静 郭宏湘 程秀永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70-674,共5页
目的 探索新生儿序贯器官衰竭评估(nSOFA)评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诊断为晚发型败血症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在败血症确诊前后的5个时间点(T... 目的 探索新生儿序贯器官衰竭评估(nSOFA)评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诊断为晚发型败血症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在败血症确诊前后的5个时间点(T-24、T-12、T0、T12、T24)计算nSOFA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SOFA评分对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患儿135例,男66例、女69例,败血症诊断年龄为21.0(13.5~25.0)d。113例患儿存活,死亡22例(病死率16.3%)。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在T-12、T0、T12、T24时间点nSOF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12、T 0、T 12、T 24时间点nSOFA评分预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的灵敏度分别为59.1%、81.8%、93.2%、98.3%,特异度分别为63.6%、71.7%、73.7%、89.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79、0.89、0.95。T 24时nSOFA评分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均最大。结论 nSOFA评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具有预测价值,nSOFA评分越高,败血症患儿死亡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晚发型败血症 死亡 /超低出生体重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细菌感染败血症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5
3
作者 方广东 贾贝贝 +2 位作者 周勤 姜善雨 陈长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24-1528,共5页
目的: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细菌感染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并探讨革兰阴性(G-)菌和革兰阳性(G+)菌所致晚发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早期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8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新生... 目的: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细菌感染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并探讨革兰阴性(G-)菌和革兰阳性(G+)菌所致晚发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早期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8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收治的62例晚发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培养结果分析其病原菌构成,并分为G-菌组和G+菌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母孕期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细菌感染败血症的发病率为10.53%(62/589)。感染病原菌中G+菌占71.9%(46/64),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37.0%,17/46);G-菌占28.1%(18/64),阴沟肠杆菌(33.3%,6/18)和肺炎克雷伯杆菌(33.3%,6/18)并列排在首位。G-菌组预后更差(放弃或病死率显著高于G+菌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及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菌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细菌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细菌,G-菌感染后的临床表现更多为腹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依据患儿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可增加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超低出生体重儿 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