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横韧带和板股后韧带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金理正 朱晞 +1 位作者 周吉林 吕寒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 :观测膝横韧带和板股后韧带的起止和大小 ,为临床膝关节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5 6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膝关节进行大体解剖和测量 ,统计学处理数据。结果 :膝横韧带呈圆索状 ,横行连结两侧半月板的前端 ,其出现率为 (6... 目的 :观测膝横韧带和板股后韧带的起止和大小 ,为临床膝关节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5 6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膝关节进行大体解剖和测量 ,统计学处理数据。结果 :膝横韧带呈圆索状 ,横行连结两侧半月板的前端 ,其出现率为 (64.3± 6.4) %长 (3 8.4± 4.2 )mm ,宽 (4 .2± 0 .3 )mm厚 (3 .2± 0 .2 )mm。板股后韧带起自外侧半月板的后缘 ,沿后交叉韧带的后方 ,斜向内上方 ,止于股骨内侧髁内侧面 ,其出现率为 (85 .7± 4.7) % ,长(2 4.2± 4.4)mm ,宽 (5 .2± 0 .3 )mm ,厚 (4 .2± 0 .2 )mm。结论 :膝横韧带和板股后韧带较为恒定 ,对膝关节的稳定起一定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膝横韧带 板股后韧带 人体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假撕裂MRI征象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蓼 江凯 +4 位作者 成科 叶如卿 吴元华 邓生德 汪建华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7期669-672,共4页
目的 :明确板股韧带及膝横韧带所致外侧半月板假撕裂的发生机制,探讨外侧半月板假撕裂与真撕裂的鉴别方法。方法:对自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间72例(左膝44例,右膝28例)经关节镜证实的无外侧半月板撕裂的膝关节进行矢状及冠状位MR扫描... 目的 :明确板股韧带及膝横韧带所致外侧半月板假撕裂的发生机制,探讨外侧半月板假撕裂与真撕裂的鉴别方法。方法:对自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间72例(左膝44例,右膝28例)经关节镜证实的无外侧半月板撕裂的膝关节进行矢状及冠状位MR扫描,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25~61岁,平均33.7岁。观察板股韧带及膝横韧带的MRI表现。结果:膝横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前角及其中央腱性附着部之间以脂肪组织分隔,在MRI矢状像上,可见脂肪组织在膝横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前角之间形成的线样稍高信号裂隙,类似外侧半月板前角撕裂,称为外侧半月板前角假撕裂。板股韧带在矢状像上表现为位于后交叉韧带前或后方的类圆形或短棒状低信号结构,而在冠状像上表现为自外侧半月板后角至股骨内侧髁外侧面的条带样低信号结构。在矢状像上,板股韧带与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显示出一线样高信号,称为外侧半月板后角假撕裂。膝横韧带在MRI上的出现率约34.7%(25/72),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前角假撕裂18例,均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形态规则、撕裂线斜行,矢状位图像可连续显示膝横韧带,冠状位图像能显示该韧带的长轴。板股韧带显示率为73.6%(53/72),其中板股前韧带为23.6%(17/72),板股后韧带为70.8%(51/72),两条韧带同时存在为16.7%(12/72)。表现为外侧半月板后角假撕裂25例,假撕裂仅有两种走行方向,即后下斜行(19/25)或垂直方向(6/25)。结论:根据外侧半月板形状、撕裂线方向、观察矢状和冠状位图像,可正确区分外侧半月板的真、假撕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膝横韧带 韧带 板股后韧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