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板眼”处理谈彭丽媛歌唱艺术
1
作者
温彩玲
王玉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8-118,共1页
“板眼”是语言的节奏。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一向对节奏有特殊的讲究。民族声乐艺术家彭丽媛在板眼处理方面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她善于从歌剧的剧情内容出发,紧紧把握人物内心节奏来控制音乐节奏的尺度,使人物的喜怒哀乐在节奏的自如变...
“板眼”是语言的节奏。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一向对节奏有特殊的讲究。民族声乐艺术家彭丽媛在板眼处理方面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她善于从歌剧的剧情内容出发,紧紧把握人物内心节奏来控制音乐节奏的尺度,使人物的喜怒哀乐在节奏的自如变化中得到妥帖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眼
彭丽媛
歌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曲律的实质——以曲之文、乐关系变迁为中心
2
作者
毋丹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215,共9页
中国戏曲就本质而言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但其所独有的特质就在于对文乐关系的极度关注与强调。“曲”既可视为一种声腔音乐,亦可视为一种文体。文人参与戏曲创作之后,曲的格调与地位得以提高,文字的格式也更趋规范,曲律逐渐形成,在宫调...
中国戏曲就本质而言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但其所独有的特质就在于对文乐关系的极度关注与强调。“曲”既可视为一种声腔音乐,亦可视为一种文体。文人参与戏曲创作之后,曲的格调与地位得以提高,文字的格式也更趋规范,曲律逐渐形成,在宫调、字音、句式上都有具体而严格的规定。在格律的约束下,创作难度提高,失律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保证曲中文与乐的协和,音乐以灵活的方式与曲辞相就。在这一过程中,曲律则逐渐与音乐远离,成为文体上的规范,让曲形成了区别与诗词的形式上的独特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律
宫调
曲腔
板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胡曲《薰风曲》的传承与衍变 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薰风曲》演奏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文章通过对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薰风曲》二胡演奏谱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三种版本的板[结构变化和加花]奏手法特点,探讨了二胡曲《薰风曲》的传承、衍变与发展。
关键词
薰风曲
老六板
板眼
结构
加花变奏
周少梅
蒋凤之
陈振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唱论中的润腔
被引量:
7
4
作者
于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从中国传统唱论关于发声与吐字的艺术要求中可以看出,在不改变音符和基本节奏的前提下进行多样化的发挥。中国传统声乐有着无比生动的语音化乐汇,中国传统唱论要求在语音艺术的演唱者的艺术再创造就是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各个环节...
从中国传统唱论关于发声与吐字的艺术要求中可以看出,在不改变音符和基本节奏的前提下进行多样化的发挥。中国传统声乐有着无比生动的语音化乐汇,中国传统唱论要求在语音艺术的演唱者的艺术再创造就是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其艺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字行腔
板眼
吐字
气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王骥德的戏曲音乐观
5
作者
庄永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9-175,147,共8页
王骥德在《曲律》中提出戏曲.声腔不断“变更”的论点,是符合戏曲及其音乐发展规律的。王氏对我国戏曲音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其“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的著名论断,确切地反映了方言与剧种声腔曲调的密切关系...
王骥德在《曲律》中提出戏曲.声腔不断“变更”的论点,是符合戏曲及其音乐发展规律的。王氏对我国戏曲音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其“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的著名论断,确切地反映了方言与剧种声腔曲调的密切关系及影响力;总结了作曲与演唱的一、二度创作的特殊关系,这是现代“润腔”一词及“润腔学”提出的理论基础。王氏在我国戏曲音乐史上,对板眼节拍形式下了较为确切的定义。他的“大间架”“大头脑”的整体剧戏结构,以及对元代周德清提出的“务头”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可为当今戏曲全剧音乐与成套唱腔音乐布局设计所借鉴。《曲律》中“曲调”、“作曲”的名词,可能是我国音乐史上的最早组词者。王氏记载有关当时弃其“捍拨”的现象,也成为我国琵琶史上演奏姿势及手法变迁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戏曲艺术
声腔变更
方言
曲牌体
板腔体
板眼
润腔
务头
曲调
作曲
捍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板眼”处理谈彭丽媛歌唱艺术
1
作者
温彩玲
王玉静
机构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8-118,共1页
文摘
“板眼”是语言的节奏。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一向对节奏有特殊的讲究。民族声乐艺术家彭丽媛在板眼处理方面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她善于从歌剧的剧情内容出发,紧紧把握人物内心节奏来控制音乐节奏的尺度,使人物的喜怒哀乐在节奏的自如变化中得到妥帖表现。
关键词
板眼
彭丽媛
歌唱艺术
分类号
J616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曲律的实质——以曲之文、乐关系变迁为中心
2
作者
毋丹
机构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21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戏曲格律与音乐关系研究”(18CZW022)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戏曲就本质而言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但其所独有的特质就在于对文乐关系的极度关注与强调。“曲”既可视为一种声腔音乐,亦可视为一种文体。文人参与戏曲创作之后,曲的格调与地位得以提高,文字的格式也更趋规范,曲律逐渐形成,在宫调、字音、句式上都有具体而严格的规定。在格律的约束下,创作难度提高,失律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保证曲中文与乐的协和,音乐以灵活的方式与曲辞相就。在这一过程中,曲律则逐渐与音乐远离,成为文体上的规范,让曲形成了区别与诗词的形式上的独特美。
关键词
曲律
宫调
曲腔
板眼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J617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胡曲《薰风曲》的传承与衍变 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薰风曲》演奏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艺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文摘
文章通过对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薰风曲》二胡演奏谱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三种版本的板[结构变化和加花]奏手法特点,探讨了二胡曲《薰风曲》的传承、衍变与发展。
关键词
薰风曲
老六板
板眼
结构
加花变奏
周少梅
蒋凤之
陈振铎
Keywords
Xunfeng (Breeze) Tune, Lao Liuban, the structure of ban and yan, variation withdecoration, Zhou Shaomei ( ), J iang Fengzhi ( ), Chen Zhenduo ( )
分类号
J648.21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唱论中的润腔
被引量:
7
4
作者
于兰
机构
合肥学院教育系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文摘
从中国传统唱论关于发声与吐字的艺术要求中可以看出,在不改变音符和基本节奏的前提下进行多样化的发挥。中国传统声乐有着无比生动的语音化乐汇,中国传统唱论要求在语音艺术的演唱者的艺术再创造就是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其艺术潜力。
关键词
以字行腔
板眼
吐字
气口
Keywords
Exp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word, Orderliness, Spit word, Pause
分类号
J604.6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王骥德的戏曲音乐观
5
作者
庄永平
机构
上海艺术研究所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9-175,147,共8页
文摘
王骥德在《曲律》中提出戏曲.声腔不断“变更”的论点,是符合戏曲及其音乐发展规律的。王氏对我国戏曲音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其“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的著名论断,确切地反映了方言与剧种声腔曲调的密切关系及影响力;总结了作曲与演唱的一、二度创作的特殊关系,这是现代“润腔”一词及“润腔学”提出的理论基础。王氏在我国戏曲音乐史上,对板眼节拍形式下了较为确切的定义。他的“大间架”“大头脑”的整体剧戏结构,以及对元代周德清提出的“务头”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可为当今戏曲全剧音乐与成套唱腔音乐布局设计所借鉴。《曲律》中“曲调”、“作曲”的名词,可能是我国音乐史上的最早组词者。王氏记载有关当时弃其“捍拨”的现象,也成为我国琵琶史上演奏姿势及手法变迁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音乐艺术
戏曲艺术
声腔变更
方言
曲牌体
板腔体
板眼
润腔
务头
曲调
作曲
捍拔
Keywords
Music Art
Dramatic Art
Transformation of Tones
Dialect
Plectrum of Lute
分类号
J803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板眼”处理谈彭丽媛歌唱艺术
温彩玲
王玉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曲律的实质——以曲之文、乐关系变迁为中心
毋丹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二胡曲《薰风曲》的传承与衍变 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薰风曲》演奏谱比较研究
王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传统唱论中的润腔
于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王骥德的戏曲音乐观
庄永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