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特征与成矿模式——以滇西地区山间盆地为例
被引量:
26
1
作者
孙泽轩
陈洪德
+1 位作者
陈勇
王四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8,共8页
文章在收集整理龙川江盆地已有的1200个钻孔资料及9个施工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岩性_岩相_地球化学剖面图58张,研究了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基本特征与成矿模式,并对不同构造部位矿体的定位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发育于造山带内部的小型山...
文章在收集整理龙川江盆地已有的1200个钻孔资料及9个施工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岩性_岩相_地球化学剖面图58张,研究了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基本特征与成矿模式,并对不同构造部位矿体的定位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发育于造山带内部的小型山间盆地,由于盆地规模小,物源丰富,砂体发育厚度大,再加上地层时代新,后生氧化作用发育不充分,氧化带发育部位上、下翼有部分砂体不能被完全氧化。典型的潜水层间氧化带除具有与层间氧化带相似的舌状体前锋氧化还原界面外,在舌状体翼部亦形成上、下翼氧化还原界面,从而发育氧化带前锋与上、下翼3个板状或透镜状铀矿体,既不同于定位于层间氧化带前锋部位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卷状铀矿体,也与定位于潜水氧化带底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层状、似层状铀矿体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潜水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
板状或透镜状矿体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特征与成矿模式——以滇西地区山间盆地为例
被引量:
26
1
作者
孙泽轩
陈洪德
陈勇
王四利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核工业
核工业
出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8,共8页
基金
核工业地质局基础地质项目(项目编号:200223)的资助
文摘
文章在收集整理龙川江盆地已有的1200个钻孔资料及9个施工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岩性_岩相_地球化学剖面图58张,研究了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基本特征与成矿模式,并对不同构造部位矿体的定位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发育于造山带内部的小型山间盆地,由于盆地规模小,物源丰富,砂体发育厚度大,再加上地层时代新,后生氧化作用发育不充分,氧化带发育部位上、下翼有部分砂体不能被完全氧化。典型的潜水层间氧化带除具有与层间氧化带相似的舌状体前锋氧化还原界面外,在舌状体翼部亦形成上、下翼氧化还原界面,从而发育氧化带前锋与上、下翼3个板状或透镜状铀矿体,既不同于定位于层间氧化带前锋部位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卷状铀矿体,也与定位于潜水氧化带底部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层状、似层状铀矿体有所差异。
关键词
地质学
潜水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
板状或透镜状矿体
成矿模式
Keywords
geology, phreatic 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planar or lenticular ore body, metallogenic model
分类号
P619.14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特征与成矿模式——以滇西地区山间盆地为例
孙泽轩
陈洪德
陈勇
王四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