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华南的板溪群及其有关的大地构造问题 |
刘鸿允
李曰俊
郝杰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
1994 |
10
|
|
2
|
湘中地区冷家溪群和板溪群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对华南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意义 |
孟庆秀
张健
耿建珍
张传林
黄文成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52
|
|
3
|
“板溪群”构造属性的再认识与思考 |
何科昭
赵崇贺
乐昌硕
周正国
聂泽同
邰道乾
叶木丹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1999 |
26
|
|
4
|
重庆秀山凉桥板溪群红子溪组凝灰岩SHRIMP锆石测年及其意义 |
汪正江
王剑
谢渊
杨平
卓皆文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3
|
|
5
|
论板溪群与板溪蛇绿混杂岩 |
李日俊
郝杰
鲁刚毅
符鹤琴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19
|
|
6
|
长沙-澧陵-浏阳一带冷家溪群及板溪群的甚低级变质作用 |
朱明新
王河锦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9
|
|
7
|
论板溪群的时代归属和层位对比 |
刘鸿允
李曰俊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2 |
18
|
|
8
|
江南古陆的构造属性讨论——以湖南马底驿地区板溪群为例 |
侯光久
|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4
|
|
9
|
论湖南板溪群 |
唐晓珊
黄建中
何开善
|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
1994 |
23
|
|
10
|
湖南省板溪群现场考察会考察纪要 |
汤加富
|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
1993 |
1
|
|
11
|
对华南早古生代板溪洋的质疑 |
陈旭
戎嘉余
D.B.Rowley
张进
张元动
詹仁斌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76
|
|
12
|
关于建立“板溪系”的建议及其基础的讨论--以黔东地区为例 |
汪正江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7
|
|
13
|
沧水铺群的演替及其岩石地层学问题──论湖南新元古界底部岩石地层序列 |
潘传楚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4
|
湘黔桂地区新元古代“下江群”地层划分对比研究——重新启用下江系的探讨 |
陈建书
戴传固
彭成龙
卢定彪
王雪华
王敏
包立新
张德明
骆珊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15
|
江南造山带中段新元古代构造演化——来自碎屑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的启示 |
蔡欣豫
王伟
田洋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雪峰山西部中生代厚皮逆冲推覆构造样式与变形特征研究 |
汪昌亮
颜丹平
张冰
许延波
汤双立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5
|
|
17
|
江南隆起带新元古代碰撞结束时间:沧水铺砾岩上下层位的U-Pb年代学证据 |
张玉芝
王岳军
范蔚茗
张爱梅
张菲菲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4
|
|
18
|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和变质岩系中“放射虫硅质岩”的再研究 |
王玉净
杨群
尹磊明
舒良树
楼法生
王博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19
|
赣北萍乐拗陷是对冲构造还是巨型构造窗? |
宋鸿林
朱忠
颜丹平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7
|
|
20
|
关于华南推覆构造的商榷 |
陈江峰
周泰禧
邢凤鸣
徐祥
K.A.Foland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