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桥—合水地区长6_3储层成岩相孔隙结构特征及优质储层分布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茜 孙卫 +2 位作者 明红霞 王倩 张龙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6-345,共10页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恒速压汞及相渗等资料,研究了板桥—合水地区长63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总结了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确定了纵向及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优质成岩相的展布受沉积相、成岩作用与...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恒速压汞及相渗等资料,研究了板桥—合水地区长63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总结了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确定了纵向及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优质成岩相的展布受沉积相、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共同控制,尤其是喉道分布才是控制砂岩储层渗透性的主要因素。水云母胶结—残余粒间孔相和水云母胶结—长石溶蚀相储层主要分布于半深湖相重力流复合水道浊流沉积中,细—微细喉道发育,孔喉连通性好,渗流能力最好,油水呈相对均匀的渗流,孔隙内的油气极易通过喉道被开采出来;绿泥石胶结相、水云母胶结弱溶蚀相储层位于分支水道边缘,呈孤岛状分布,孔喉半径小但分布均匀,渗流能力中等—差;碳酸盐胶结相、碳酸盐+水云母胶结相储层主要发育在分支水道间,孔隙结构发育程度差,喉道细小且孔喉连通性差,富集于孔隙中的油气难以通过小喉道,采收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合水地区 优质储层 成岩相 孔隙结构 测井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