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条状马氏体形貌和惯习面的3D EBSD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会珍 杨平 毛卫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80,共7页
利用3D EBSD-FIB(three dimensional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focused ion beam)技术,以高锰钢为实验材料,构建晶粒三维立体形貌,并对马氏体惯习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热致板条状马氏体表面平直,接近马氏体的{110}α,惯... 利用3D EBSD-FIB(three dimensional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focused ion beam)技术,以高锰钢为实验材料,构建晶粒三维立体形貌,并对马氏体惯习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热致板条状马氏体表面平直,接近马氏体的{110}α,惯习面平行于奥氏体的{225}γ,其初始形核及后期生长均在{225}γ上进行;而形变诱发形成的板条状马氏体表面和惯习面分布近于{021}α和{225}γ,初始形核和前期生长沿{225}γ,后期生长沿{111}γ,由于外加应力,其表面发生弯曲变形,形核时间不同,偏离{225}γ-{111}γ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钢 3D-EBSD-FIB 板条状马氏体 三维立体形貌 惯习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相强度对普通碳钢马氏体形态及显微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姬晓利 武艳萍 李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0-143,共4页
普通碳钢中的马氏体形态及基体显微硬度易受到碳含量和奥氏体化温度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含碳量钢种进行淬火,研究不同含碳量和奥氏体化温度对马氏体形态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奥氏体化温度的降低,母相强度提高,... 普通碳钢中的马氏体形态及基体显微硬度易受到碳含量和奥氏体化温度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含碳量钢种进行淬火,研究不同含碳量和奥氏体化温度对马氏体形态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奥氏体化温度的降低,母相强度提高,马氏体相变所需最小驱动力增大,Ms点降低,马氏体形态由板条状→板条状+片状→片状转变,组织由粗大变为细小。在含碳量为0.6wt%时基体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1450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条状马氏体 显微硬度 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马氏体经650—750℃处理后的晶粒形貌及性能的变化
3
作者 朱启惠 刘云旭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1988年第2期1-7,共7页
对低碳钢淬火获得的板条状马氏体进行650~750℃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板条状α-Fe发生的再结晶,需要高的温度和长的时间。这种再结晶是板条间的亚晶界消失,板条及板条束合并的结果。钢的强度、硬度随着处理温度的升... 对低碳钢淬火获得的板条状马氏体进行650~750℃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板条状α-Fe发生的再结晶,需要高的温度和长的时间。这种再结晶是板条间的亚晶界消失,板条及板条束合并的结果。钢的强度、硬度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保持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塑性则随之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条状马氏体 低碳钢 Fe 晶粒 碳素钢 颗粒 再结晶过程 高温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