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组工作运用于板房安置点受灾群众社会关系的重建——以勤俭人家“和谐巷”居民自我管理弄堂会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9-23,25,共6页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上海社会工作服务团华理服务队作为援建项目之一,率先进入了都江堰勤俭人家板房安置点。服务队的工作目标为过渡性板房安置点内受灾群众社会关系的重建。我们实施了五次"居民自我管理弄堂...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上海社会工作服务团华理服务队作为援建项目之一,率先进入了都江堰勤俭人家板房安置点。服务队的工作目标为过渡性板房安置点内受灾群众社会关系的重建。我们实施了五次"居民自我管理弄堂会"小组服务方案。"和谐巷"的诞生更是标志着社工服务在满足居民事务性需要的同时,成功实现了受灾群众社会关系的重建,特别是水平性社会关系——邻里关系和垂直性社会关系———管委会至居民之间的关系。此小组服务给予我们的反思是:(1)小组社会工作是在过程中实现受灾群众社会关系重建的工作方法。(2)开展小组服务前,社工要重视对不同巷内受灾群众需要的调查。(3)安置点受灾群众现阶段需要的满足可以是小组服务设计的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其他新的社会关系。(4)小组工作可以与其他社工服务相结合,寻找板房安置点受灾群众社会关系重建的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社会工作 板房安置点 社会关系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